擦去历史丰碑上的污泥浊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兼评沈志华学派 (1) 张兴德

擦去历史丰碑上的污泥浊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兼评沈志华学派 (1) 张兴德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擦去历史丰碑上的污泥浊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

兼评沈志华学派 (1)

一 心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清除沈志华学派对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正确性的否定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几十万中华儿女,离开了刚刚获得几十年没有的、宁静安定幸福家乡、告别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已经兵临鸭绿江边、正虎视中国的“联合国军”,打回到了三八线南北,稳定了朝鲜的危局。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正义之战、胜利之战!它是我们先辈创业史的光辉的一部分,是老一代革命家和几十万烈士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它是一座永放光芒的历史丰碑! 它的光辉思想和精神,需要我们后人, 辈辈传承,发扬光大。

  然而,自上个世纪末开始,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抗美援朝史的研究和宣传领域,出现种种否定抗美援朝的理论逆流。他们向这座历史丰碑上,大泼污水, 使这座“丰碑”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黯然无光。说什么抗美援朝是对美国的“误判”,美国根本没有想侵略中国;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替斯大林“争霸”;是受斯大林的要求;抗美援朝本来早应结束,是斯大林、毛泽东强硬,没有接受联合国的停战建议,多打了两年多,等等(以上谬论,笔者以后专题辨析),其源盖出于以沈志华先生为代表的所谓“解密 档案学派”(我们以下姑且称他们为“沈志华学派”),他们自称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据, 否定70年来人们对抗美援朝史的正确认知。以“ 重新解读朝鲜战争”自居,说抗美援朝“ 这件情,人们的记忆曾经是错误的” 因为信了“报纸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只有他们讲的才是真实的(《沈志华演讲录 》,第四讲 )。他们全面否定 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他们甚至狂妄地说,我这是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材料研究出的学术新成果,你要不同意去看看“俄罗斯解密档案”么。说的活灵活现、趾高气扬,自然蒙骗了许多无缘看到 “档案”的人!

  沈志华学派以改写抗美援朝史自况并起家,以新史学自居。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著名的一种思潮。 其影响十分广泛、十分恶劣。其学派的本质是公开否是建国以来的党史、国史。公开声称:“颠覆了官方史学的叙事范本,。”(《《沈志华演讲录 》第93页》)

  沈志华先生本人长期活跃在国内外的学术讲坛和会议。他的著作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行。并且有一部 在日本获奖。有人称他“有世界性的影响”。基辛格来中国访问,他作为知名学者同基辛格当面交流。他的观点被基辛格写进他的《论中国》一书 的相关章节多达8处(见《论中国》第531――533页 )。基辛格称他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国内,他的关于抗美援朝史的“新说”,在大学课堂、网络广泛流传。他到处作“学术报告”。不仅在国内外(域外)各大学,甚至 到了中央政府的国家机关(见《沈志华演讲录》第130—167页)。 一些大学教科书、严肃的学术著作多有引用他的观点和方法。中国外交学院的教科书 《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夏莉萍、梁晓君、李潜虞、熊志勇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7年 1月 北京) 见 57页》将他的观点写进教科书中并作重要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2.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

  据不完全统计,沈志华先后出版自著、同他人合著合编著作达二十余部 ,论文80余篇。有的著作多次再版,并被一些出版社吹捧。下面是沈志华新著在2019年4月再版时的封面广告截图:

  沈志华学派的理论在网上更是风传。笔者经常在手机上看到以沈志华学派的理论重新解读抗美援朝史“真相”的视频、讲座、文章,这些东西充满了对抗美援朝的嘲笑、讽刺。因为沈志华标榜他的这些理论是新的。是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材料里记载讲的一个真实的朝鲜战争。以前是“记忆错误”,是根据报纸上的说法。因此,现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求其青年人都信以为真。

  上述事实证明,不清除沈志华学派的恶劣影响,抗美援朝这座历史的丰碑就会在我们这一代倒塌。现在我们纪念抗美援朝,不能不作这正本清源的工作。

  清除沈志华学派的影响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守土有责”,是献给志愿军出国70年的最好礼物

  沈志华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否定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沈志华先生在他的相关著作中 ,集中到一点就是整个朝鲜战争从起源到结束都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错。 金日成、斯大林、毛泽东要对整个朝鲜战争的起源、打了漫长的三年多迟迟不能结束的全部责任。如前所述,他自称是依据“俄罗斯解密档案”进行的学术研究,可是就笔者看到他的许多著作(有的笔者无暇阅读,仅看到的几部重要著作)而言,不讲学理、不讲逻辑、不顾事实,歪曲、曲解 “俄罗斯解密档案”的相关内容。为其篡改抗美援朝战争史。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在进入21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出现沈志华学派的流行本不难理解。但是,难于理解的是我们 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闻出版、政治理论界、学术界、史学界、特别是抗美援朝史研究机构,对沈志华学派的态度让人不可容忍---有的对这 个学派的恶劣影响麻木不仁,说什么“抗美援朝早有定论,他的观点推翻不了官方定论”——这完全是一副官僚主义的态度,根本不了解沈志华学派在国内外社会上的广泛的影响和被认同。这些“官方学者”根本不了解“官方定论”早被沈志华学派的人和受其影响的一些人耻笑并抛弃:更有甚者,对沈志华学派顶礼膜拜,把他的学说奉为新的“经典”“新史学”,热衷散布他们的学说和观点,我们一些刊物包括一些党刊对同沈志华学派的“商榷文章”以种种理由一律封杀;最恶劣的是我们的出版界,为了经济效益,当年疯抢出版沈志华学派的著作,今天,对本书批评沈志华的著作,多家出版社以得报中央审核,时间过长为由,拒不出版。

  当前如何对待沈志华学派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的所谓“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关系人们正确认知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是献给志愿军出国70年的最好礼物。最关键的是在实际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守土有责”、“坚持理论自信”的大问题。“守土有责”、“坚持理论自信”贵在落在实处,亦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沈志华学派这样有广泛社会(国际)影响的、以反对所谓“正史”为己任,实际是否定“党史、国史”这样一个被一些人捧上天的学派,听之任之,还何谈“守土有责”、“坚持理论自信”?!

  笔者这几年,正是“遵”沈先生之“嘱”,将“ 俄罗斯解密档案”同沈志华学派的观点 对照研究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沈志华学派”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原来,他们的所谓学术研究,即无学也无术。不讲学理,不讲逻辑。借“档案”之名,行篡改史实之实。所谓以“从苏中朝这个视角从新审视抗美援朝战争”,实际将战争发生的根源、战争打了三年多的历史责任统统“甩锅”给斯大林和毛泽东。

  本人作为曾在志愿军归国部队服役的老战士,有责任站出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说话,为死难的烈士说话,揭去其沈志华学派所谓“新”“真”面纱,以正视听。我——一个在志愿军归国部队 服役近30年的老兵、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自觉坚持并践行习近平提出的坚持理论自信的老人。恳请在志愿军出国70周年前夕,让我们大家共同打一场维护抗美援朝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的人民战争,擦去沈志华学派泼在抗美援朝这座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的污泥 浊水!让丰碑永放光芒!

  

  (作者附言 :本篇是批评沈志华学派的第一篇文章,以后将分别对沈志华学派的具体观点进行评析,请读者注意,欢迎读者广泛转发,读者有何疑问,需作者在以后文章中回答的问题可发邮件给我 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附录一

沈志华学派是如何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

  

  沈志华先生的著作和文章中 系统地全面地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极其伟大意义,彻底否定70年来 人们对抗美援朝史的正确认知。笔者对沈志华观点进行初步 梳理(自然不够全面和完整),请读者看看这个学派的真面目,为帮助读者解读,笔者适当做些简单的批注。对其观点的系统的、学术性的辩论和批评详见以后各文。

  一、否定70年来人们对抗美援朝史的正确认知

  在《沈志华演讲录 》中,第四讲的题目就是“ 重新解读朝鲜战争”,在讲座的开始就说:“ 朝鲜战争的问题确实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这可以想象,这是那一代人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对于这件事情,人们的记忆曾经是错误的

  历史学研究的依据是档案文献,以前的历史记忆有错误,也不

  奇怪,因为过去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文献从来没有解密过,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报纸上说什么就是什么。。。。。。1996年以后,各国学者对于朝鲜战争的理解才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事实。

  沈志华学派以改写抗美援朝史自况并起家,以新史学自居。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著名的一种思潮。 其影响十分广泛、十分恶劣。其学派的本质是公开否是建国以来的党史、国史。公开声称:“颠覆了官方史学的叙事范本,。”(《《沈志华演讲录 》第93页》)

  否认“抗美援朝”的史实,说,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在沈志华先生的著作中,都是朝鲜战争,根本不见“抗美援朝”的表述。例如:

  把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称作“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 页))

  、歪曲战争爆发的原因;

  1、“中苏同盟的签订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30 页 )

  “所以我判断,斯大林是看到毛泽东的回电后有点下不了台,就给自己找个台阶,又发了一封。。。。。”

  (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4页)

  “所以我推断,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是为了苏联自己的利益,为了在远东建立战略基地,赢得出海口和不冻港。”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9页)

  沈志华认为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很可能是 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 (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好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在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注 见 沈志华 著 《冷战在亚洲》第 217页 )

  )

  (按:沈志华先生多次说,朝鲜战争爆发是由于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联为了寻找出海口说,就是建立在这“很可能是”的基础上,所谓发现的新材料,不过就是毛泽东在苏联期间,金日成给斯大林的电报,申述南下的理由,斯大林在这个时候给金日成回电并让金日成到苏联面商,于是,这“新材料”就将朝鲜战争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联系起来,就轻轻地将朝鲜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的“罪魁祸首”变成了斯大林因为是毛泽东逼迫斯大林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斯大林为了寻找出海口。这间接地说是毛泽东的责任了。)

  人民日报.2017年6月 侠客岛在文章中说:“……如果不是金日成要统一半岛,半岛怎么会爆发战争?中国卷入其中,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引发了中美长达20年的对抗……”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一个意思:金日成挑起了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持,白死了几十万人。还搞僵了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一句话,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的抗美援朝运动。

  2 鼓吹 “中国出兵其实也是战争起源的一部分。”

  “ 中国出兵其实也是朝鲜战争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98页

  沈志华先生认为“朝鲜战争分为五个阶段,中国出兵是第四个阶段,是朝鲜战争的真正开始。这之前都是战争起源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24页 )

  

  解密档案证明,美国人没打算侵略中国 , 对安东是误炸

  “当时美军轰炸丹东是误炸。后来我访问丹东当时的市委书记高扬,问他到底美军是不是轰炸安东市?他说是误炸,就两颗炸弹。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9年 第121页 )

  ( :美机对我境内低空扫射、投弹,即不是一次也不是误投,事实具在,胜于诡辩。8月27日,美机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今集安)、临江、安东(今丹东)地区轰炸扫射,造成中国居民死伤24人,炸坏车辆房屋。周恩来以中国外交部长名义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严重抗议。同日,周恩来还致电联合国,要求制裁美国空军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8月29日,美机又两次入侵中国丹东市宽甸县(属丹东管辖 )上空进行侦察扫射,中国居民死伤11人。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同时,美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辑安等地进行轰炸和扫射,炸毁建筑、工厂及车辆,炸死炸伤中国平民,袭击正常行驶的商轮。从10月起,美国还派飞机轰炸、袭扰我青岛、烟台等地,美军飞机,低飞扫射安东市等地的史实,有照片,有当时的各种报道、抗议,后来美国也得不承认,只是辩解是飞行员误判。 1951年10月24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说中国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时有这样一段话:“从8月27日到昨天(志愿军是25日出国同美军交锋的)这两个月时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查、扫射和轰炸。。。。。”12次!每次都是误入、误投、误炸?

  这是志愿军出国前美军对中国主权的公然的侵犯,不能认为是“误炸”,作为分界的鸭绿江的标志性很明显,作为低空扫射,难道以飞行员的视力,还看不清一条浩浩明亮的大江?如果那个国家同墨西哥发生战争,把炸弹扔到美国,美国会置之不理么?

  此事,在“停战谈判”中,我方代表解方质问联合国军代表滕纳,滕纳回答说,没有,引起大家哄笑。解方接着告诉他:“联合国军飞机轰炸安东地区这一铁的事实,已被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于195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了,而你却说,‘没有’,作了武断的抵赖,这样难道不叫人好笑么?” (转引 《《板门店谈判见证录》 郭维敬 著 大象出版社 2008年 郑州 第63页 》)同样,沈教授们这样赤裸裸地为美国侵犯中国的行为辩解,“难道不叫人好笑么?”

  四、 歪曲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原因,

  1.、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是受斯大林的逼迫,为了巩固中苏同盟。(毛泽东) 想了一夜,终于明白斯大林还是要借着新的中苏同盟条约的作用让中国出兵,如果中国不出兵,便会失去斯大林的信任。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37页

  2、“毛泽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决心派兵入朝作战,表明中共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忠诚,同时也在实际意义上让中国承担起亚洲革命领导者的责任。由此,中苏同盟得到巩固,毛泽东也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于是,中国在战争中的主张往往得到苏联的支持。”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413

  3所以我想,毛泽东出兵,应该说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当然实际上也是考虑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因为他刚刚掌握这个政权,社会动乱、经济萧条,中共地位尚不稳固。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这个政权很难维持下去。所以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而巩固中苏同盟是为了新中国的稳定。人们所谈的付出的代价都是物质性的,但是这是迫不得已的,必须付出的代价。否则的话,很可能造成斯大林跟中国的关系破灭。我想这是主要的原因。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127页

  

  4 美军根本没有这次过鸭绿江的意图。中国出兵是“误判”

  现在的史料表明,在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挺进时,美国的确没有任何侵犯中国的意图。早在8月25日,那是联合国军在朝鲜挣节节败退,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文件(NSC73/4)就规定,战争必须限制在朝鲜范围之内。无论中共不对是有组织地公开投入朝鲜战争,还是进攻台湾、澎湖列岛或印度支那,都不要使美国军队卷入一场与共产党中共的全面战争。(注释出处FRUS,1950,Vol,7,pp383-389)为此,美国政府多次否决了麦克·阿瑟将军关于封锁和轰炸中国的提议(注释出处,参见Dean Acheso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 1969, pp. 514-517)】

  5 如同在印度支那一样,推动中国领导人下决心到朝鲜半岛与美军作战的各种因素中,也包含着要支援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冲动、

  对苏联阵营的认同和由此而生的国际主义义务感以及行侠仗义的情怀,这些因素使中国领导人感到参战的崇高和神圣。另外,中国领

  导人的动机中无疑也包含着来自历史传统的地缘政治的深刻关切,

  ( 牛军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 北京 (第328页 )

  6、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420页))

  (按 : 中国是抗美援朝,不是介入朝鲜战争。“抗美援朝”同“朝鲜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美援朝 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场战争。简单地称“介入朝鲜战争”,其潜台词是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

  五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前三次战役的胜利是“侥幸”。

  称 “ 已是强弓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 (沈志华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其转变》北京 九州出版社 第202页)

  六、鼓吹台前幕后说:

  1、(第三次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此时,联合国关于停战谈判的呼声更加强烈,而且提出的条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如果中国(得到苏联的同意后)接受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谈判,不仅能够稳定住朝鲜战场的有利局面,也将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在台前的中国和在幕后的苏联都没有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良机。当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不久,美军即发起全面反攻,已是强弩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②朝鲜战局再次出现逆转,对日媾和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朝着与中苏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1945—1972 )》 沈志华 徐天新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 第427页

  2、此时的朝鲜局势极其微妙,在斯大林和金日成的请求和催促下, 决定派兵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联合国军只管埋头北进,直到10月底与中国军队交火后仍然不相信中国已经介入

  躲在幕后的斯大林却是心中暗喜。……….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1945—1972 )》 徐天新 沈志华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 第424页

  七 、指责中国没有接受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

  1 、(第三次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此时,联合国关于停战谈判的呼声更加强烈,而且提出的条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如果中国(得到苏联的同意后)接受1月13日联合国提案,进行停战谈判,不仅能够稳定住朝鲜战场的有利局面,也将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在台前的中国和在幕后的苏联都没有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良机。当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不久,美军即发起全面反攻,已是强弩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②朝鲜战局再次出现逆转,对日媾和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朝着与中苏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1945—1972 )》 徐天新 沈志华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 第427页

  2、朝鲜战争本来有可能在1951年初实现停火,并进 入停战谈判的阶段。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确有一次决策性的失误,但不是在危急关头做出的派兵入朝作战这个决定,而是在应该停战谈判的时候没有及时接受联合国的停火议案。正是这一决策及其不明智地表达的结果,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在朝鲜战场及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而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陷于被动局面。

  (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420页)),

  3 、“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使中国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注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51页 第447页 )。

  (按 :这次停战的要害是先“停战”后谈判。这是一个只对“联合国军”有利的停战。其要害是先“停战”,这是一个画饼,对此,我著专文“第一次成功的外交斗争”,作了详细的分析。)

  八、篡改事实,说,朝鲜停战谈判是斯大林不想打了

  在战争进入僵局的情况下,斯大林开始考虑和谈的问题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和副代表察拉普金于5月初开始与美国方面接触,透露了苏联有进行和谈的意愿.5月18日,已经退隐普林斯顿大学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应召去白宫面见艾奇逊,接受了与苏联方面进行会谈的任务。5月31日,凯南以私人名义 拜访了马立克,提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6月5日,马立克在第二次会谈时答复凯南:“苏联政府希望和平并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越早越好。但是。;苏军既没有参加在朝鲜的冲突,苏联政府认为它不能参加关于停火问题的任何讨论。马立克随后说,倘使凯南先生愿意听听他个人的意见,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和朝鲜与中国就此事进行接触。凯南注意到,马立克在会谈时,根本没有提到更为广泛的远东国际事务问题,诸如台湾和对日和约等。显然,这表明苏联已经考虑不以中国提出的条件为前提进行和谈了,尽管当时美国国务院对莫斯科的用意还捉不透注 见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 2016 第 218页》

  (按 :此段篡改史实。我在《党史纵横》2020年第 6期有专文 “朝鲜战争第二次谈判是谁先提出来的”有专门论述。其大要是:美国国务院早在1951年3月24日就拟定一个声明,表示回到战前的三八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即停战谈判。但此文发给麦克阿瑟,可就在当天,麦克阿瑟发表一项同国务院声明相反的声明,这是一个强硬的要扩大战争的威胁,是中方无法接受的。这第一次被搅黄。此事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的第143页有详细记述。之后 ,杜鲁门为此撤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到5月份,通过香港、华沙给中国传达想停战的信息,均未成,最后才想到赋闲的驻苏联前外交官乔治。凯南。把他请出来会见马立克。)

  九、污称中国有意在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 拖延了朝鲜战争的结束时间

  说中国 “在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 拖延战争”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其转变》第208页)

  “自1951年12月11日第四项议程的谈判开始后,中美双方的交锋逐渐展现出一幅尖锐对立、不可调和的画面,谈判多次陷入僵局,直至无限期休会。究其原 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既有出于心理战的考虑,也有影响国际舆论的意图。还有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中苏有意在朝鲜停战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扭转在远东由于对日媾和完成而出现的被动局面。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1945—1972 )》 徐天新 沈志华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第436页

  (按 此问题本人有专文,见“停战谈判为何谈了两年多?”)

  十 、 鼓吹“平手”论,强调中国人的伤亡比美国多:

  “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 448

  

  十一 、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了战后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影响了收回台湾。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 页))

  

   十二、宣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论

  第二 战争的延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十分严重。

  第三: “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

  第四“朝鲜战争的延长”直接影响台湾的不能收复,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更为广阔的视野观察,人们发现,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和安宁。朝鲜战争大大加剧了以美苏对抗和两大阵营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状态。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被看作是“国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冲突延长两年多的结果是助长了在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如军备竞赛和北约扩充及其军事化,同时也无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残存的一点恢复中美友好关系的希望。战争使美国对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战立场,其结果不仅让美国最终背上了蒋介石这个它曾经一再想摆脱的包袱,还迫使美国不断加强军备,扩大其在经济和军事上所承担的义务,并由于实施对华遏制方针而迈出了通向越南战争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强国的副作用在于被认定是“苏联军事力量的延伸”。中国的参战,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看来,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⑤中国终于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51页)。

  (按:作者以总结拒绝1951年1月份的联合国三人小组的“先停火后谈判”的教训为由,在这里实际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战争对世界形势的积极影响。在沈教授的笔下,中国参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它对战后的世界影响全是负面的。从此世界不得安宁,美国后来作出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参战的缘故。军备竞赛是因为中国参战;美国的军事扩展是因为抗美援朝;它支持蒋介石是因为抗美援朝;朝鲜半岛问题没有解决,也是由于中国参战的缘故。总之,中国的抗美援朝是错的。

  两年半的谈判,是谁的责任?在沈教授看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早就想停战了。是苏联和中国不想停。这于事实不附。)

  

  十三、否定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 页))

  按:1把中国被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偷换概念的手法,说成“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这里战争的被迫性、正义性、正当性没有了!

  2、作者这里用的是‘倒推法’,将朝鲜半岛战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统统推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责任上。这种“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毫无道理 。第一,朝鲜半岛和中国周边战后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原因。从逻辑上讲 ,明明是“多因”,在作者的口中全是中国的责任。 世界都清楚的另有原因,作者这样都算在了抗美援朝的账上来,这不仅是无视70年来的半岛历史发展的事实,无视朝鲜半岛今日困境的真正原因。第二、纵观这段论述,其要害的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重大意义的彻底否定。这是作者对抗美援朝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表现之一。

  不合逻辑的推论 结论

  “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使中国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注 2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51页 第447页 )。 第一、 战争延长了两年多,造成了 “ 兵员损失”巨大。“这里仅以中美双方的兵员损失作对比。志愿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11.4万人,因伤病致死3. 46万人,负伤25.2万人(38.3万人次),失踪2. 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 62万人。①在这些损失的兵员中,属于前三次战役,即在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前战斗中伤亡和失踪的人员共4.72万人(未计冻伤人员)。②美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3. 36万人,负伤10. 33万人,被俘或失踪0.51万人,总计兵员损失共14.2万人。③如此计算下来,在整个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军队损失比例大约为3:1” (按:不能这么算双方的兵员的损失,志愿军出国作战对 的是整个十七国(含南朝鲜军), 志愿军“减弱的打”。应将整个“十七国联军”都算在内才对。不是“3;1”,而是,1;1.9 )。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上打成平手(按;怎么能算“平手”?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是停战在三八线。如果是一个打上 家门的世界级强盗,被一个普通的穷人打出了家门口,赶到大街上,最后这个超级强盗表示要住手言和,这能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吗?),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按:第一、战争的胜负不能以伤亡多少为代价,抗日战争中国牺牲的人数也不少。第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的是17国军队,不是单对美军, 只算中美之间的军队伤亡本身就是缺乏科学性的统计 。)。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兵员损失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改变战略目标之后。由于1951年未能及时进行停战谈判,中方的兵员损失多了37.9万人,即增长了7倍。(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48页)。

  第二 战争的延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十分严重。战争爆发前,中国政 府曾设想在1951年将军费开支从1950年占预算总支出的43%减少到30%,而用70%来进行经济建设。④但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把1951年国家预算中军费开支的比例提高到45. 64%。。。。。。。(按:毛泽东曾说过,群众性的抗美援朝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开支达人民币62亿元,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按:注意,沈教授这里讲的是整个抗美援朝!)

  第三: “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朝鲜战争爆发前,关于联合国的代表席位问题已经出现了有利于新中国的趋向,特别是与印度建交和与英国进行建交谈判的情况,对联合国其他成员国颇有影响,以至艾奇逊也不得不通知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奥斯汀,如果在联合国接受新中国代表席位的问题上投票时美国是唯一的反对票,那么美国代表应该要求重新投票和投弃权票,而不使用否决权。④甚至中国出兵朝鲜以后,情况都没有立即恶化。直到1951年1月8日英国首相艾德礼还致信杜鲁门指出,英国政府历来反对“由联合国通过一项谴责中国是侵略者的决议”。⑤然而,当中国表示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一切都变了。十三国提案(特别是补充意见)本来是出于对中国的同情立场,联合国能够通过该提案也表明了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以及要求和平的愿望。中国决策的失误就在于不仅拒绝这一提案,而且还指责其为美国的阴谋,结果伤害了许多国家的感情。1月30日联大政治委员会即以44票对7票(7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控诉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这无疑表明了联合国多数国家对中国的失望。⑥尽管其中不乏受美国操纵的因素,(按: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原因,不能轻轻地说“尽管”)但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由同情转为反感的心态也是明显的事实。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从此被长期搁置起来。

  (按:美国操控联合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抗美援朝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后开的“大国”会议,不在联合国而到日内瓦,到雅加达就是明证。)

  第四“朝鲜战争的延长”直接影响台湾的不能收复,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除了上述五条之外,更有这样一段谬论:

  “从国际政治格局的更为广阔的视野观察,人们发现,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和安宁。朝鲜战争大大加剧了以美苏对抗和两大阵营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状态。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被看作是“国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冲突延长两年多的结果是助长了在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如军备竞赛和北约扩充及其军事化,同时也无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残存的一点恢复中美友好关系的希望。战争使美国对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战立场,其结果不仅让美国最终背上了蒋介石这个它曾经一再想摆脱的包袱,还迫使美国不断加强军备,扩大其在经济和军事上所承担的义务,并由于实施对华遏制方针而迈出了通向越南战争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强国的副作用在于被认定是“苏联军事力量的延伸”。 中国的参战,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看来,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 中国终于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51页)。

  按:作者以总结拒绝1951年1月份的联合国三人小组的“先停火后谈判”的教训为由,在这里实际是全面否定抗美援朝战争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在沈教授的笔下,中国参加抗美援朝虽胜亦败。它对战后的世界影响全是负面的。从此世界不得安宁,美国后来作出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参战的缘故。军备竞赛是因为中国参战;美国的军事扩展是因为抗美援朝;它支持蒋介石是因为抗美援朝;朝鲜半岛问题没有解决,也是由于中国参战的缘故。总之,中国的抗美援朝是错的。

  两年半的谈判,是谁的责任?在沈教授看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早就想停战了。是苏联和中国不想停。这于事实不符。

  

   附录二

  这也算“学术研究”吗 ?

沈志华学派的所谓“学术研究”方法透视

  

  沈志华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正确性、正当性。然而,他们却自称是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做出的学术研究,是严格的学术著作。那么,我们就从 学术规范的视角,看看沈志华学派的理论究竟有多少学术味道。限于篇幅,各项问题只举一二例为证。

  (作者说明:1、为读者阅读方便,对沈志华学派著作的引文关键词语,加大加粗,2、不同问题之间,部分引文有重复。3 、引沈志华学派的文章出处只简单注书名,出版社等资料见本书后面的“参考文献”。4 、张兴德按,视情况有简有繁 。)

  

  一、用“我想” “很可能”之类的主观推测、臆想代替科学的逻辑推理

  “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 (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好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在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 见 沈志华 著 《冷战在亚洲》第 217页 ),

  “所以我想,毛泽东出,应该说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当然实际上也是考虑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因为他刚刚掌握这个政权,社会动乱、经济萧条,中共地位尚不稳固。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这个政权很难维持下去。”

  “当然,以此报复毛泽东,阻止中共发动解放台湾的战役,很可能也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 (沈志华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第27页)

  “所以我判断,斯大林是看到毛泽东的回电后有点下不了台,就给自己找个台阶,又发了一封。。。。。”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4页

  “所以我推断,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是为了苏联自己的利益,为了在远东建立战略基地,赢得出海口和不冻港。”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89页

  沈志华认为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很可能是 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 (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好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在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注 见 沈志华 著 《冷战在亚洲》第 217页 )

  (张兴德按:用“我想”“很可能是”之类的“推论”,代替科学的考证、论证, 这样能算严肃的“学术研究”么?

  

  二、史实错误,编造史实:

  1、“麦克阿瑟被撤职,接替是谁?李奇微。李奇微到部队一视察,发现美国其实军事上没有损失,全是机械化部队,跑起来很快,又有后勤部队保证供给。到第二次战役结束时,真正需要喘息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张兴德按:这段为联合国军吹嘘,溢于言表。这里编造的谎言同事实离的太远:(1)、李奇微不是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司令之后才到部队“视察”的,而是在第二次战役后期,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被溃退的部队车辆幢死后他去第八集团军接任司令。他到职正是第二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

  (2)、李奇微到职时是先收拾残兵败将,当时是“将无斗志,兵想回家”。他在回忆录中对刚刚接手部队进行了视察。尽管他用的“曲笔”,还是看出当时的“联合国军” 惊魂未定的种种状态:

  “ 我在沿途停下来与一些遇到的士兵交谈,听到了他们的抱怨。他们的表现也让我深信,这是一支迷失了方向的军队,对自己、对领导都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清楚自己在那儿干什么,总是盼着早曰能听到归国航船的汽笛声声。很显然想要让这支军队恢复斗志有许多工作要做,。。。

  。。。。。。。。

  他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抱怨,并不是兴致高昂的得胜之师发牢骚所幅的风格,而是带有一种不满又模棱两可的语调:食品不足经常发生,经常不按时而且还不热;想给家里写信但没有信纸;衣服不适合这里的气候 ……

  我视察过的每一个指挥所都给我同样的感觉,就是丧失了信心和斗志,中士以上的指挥员都好像反应很迟钝,不愿回答我的问题。即使要从他嘴里掏出一些牢骚都很费劲,他们闷闷不乐地提供着情况,完全不具备情绪高昂的士兵身上的那种机敏。淡定的状态。

  (3) 、李奇微 收拾了残兵败将之后,亲自沿三八线组成了三道纵深防线。 但是,在第三次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同彭德怀商量,先找李承晚军打,然后扩大战果。电报说: “目前英美军集中于汉城地区,不利攻击,我应专找伪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伪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

  这次战役的结果仍然是无可挽救的失败。看李奇微是如何记述当时美军“没有什么损失”的:

  “ 元旦上午,我驱车由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南)朝鲜士兵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溃退。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着各种征用的车辆逃到这里来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美第19步兵团的一个营在其友邻的南朝鲜部队崩溃之后,也被卷入无秩序的退却。那天上午,我在师的伤员后送站找到这个营的一些伤员谈了话,发觉他们情绪十分低落,没有美国士兵在伤势不太严重时表现的那种重返部队的迫切心情。。。。。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敌军正面进攻和大范围侧翼迂回相结合,而我军右翼洞开,这一侧的韩国军队早已仓皇逃走,全军处境很快就会岌岌可危。

  找不到充分依据让我对部队坚守阵地的能力有信心,即使给他们下命令也未必行。因此,我1月3日要求驻韩大使通知李承晚,我们要再次撤离汉城,马上开始从前沿阵地撤退。” ( 《李奇微回忆录 北纬三十八度线 》李奇微著 王宇欣 译 新华出版社 2013年 北京 第98---99页 )

  从李奇微的记述看,清楚看出两个问题,一是美军士气十分低落。面对志愿军组织第三次战役,美军不是什么“军事上没有损失”, 他组织的第三次战役防守“纵深防守”也没有阻挡住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占领汉城。他通过对双方部队的研究,发现了美军问题关键在军官。他借第三次战役结束的空间毅然决然地对部队从军到营的指挥官进行了重大调整、整顿(这是李奇微为将的可贵之处)。这样很快使部队恢复了元气,并抓住了志愿军战线过长,后勤供应不上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试探性的反击,并获得成功,他由此判断,美军还可以继续同志愿军一战。所谓“到第二次战役结束时,真正需要喘息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与史实不符。联合国提出的“十三国停火方案”是在第三次战役要结束的时候,此时美军已被迫退到三七线)

  2 “所以我认为,第一次时是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导致战争的继续延续。等到第四、第五次战役,美国已经打回了“三八线”,形成了拉锯战,中国才决定停战,但是现在停战,什么条件都没有了。而且中国都不好意思提出停战,只能求苏联帮忙。

  斯大林出面找美国要求停战谈判,于是开始开城谈判。这一次是美国不想停战,因为这时他们正占优势 ”——《沈志华演讲录 》 九州出版社 北京 2016年 第125页

  (张兴德:这里有两个史实错误。第一,是美国首先想停战,并通过凯南找到马立克的,而不是相反,此问题请详看本书的《谁先提出停战谈判》一文;第二,提出停战的时间是在第五次战役之后的1951年的5月份。当时为什么双方都同意由双方军事司令员的代表出面谈判,而不是原来的由国家出面?这里的巧妙在于如果由国家出面,什么协议也不会达成。因为,美军侵入朝鲜的同时派第七舰队占领了台湾。由国家出面谈判,中国方面必然要谈联合国席位和台湾问题,这样,双方都不会让步,会谈不会有结果。对此,本人在辽宁《党史纵横》2019年第10期有专文 )

  

  三、篡改、曲解史实

  1、10月25日,停战谈判在板门店重新开启,并且很快就军事分界线达成协议,(张兴德按:这是联合国军同朝中军队用“飞机大炮辩论”两个月后不得不接受的结果)以致毛泽东和金日成乐观地给谈判代表团发出指示,“努力争取在年内达成停战协议”。 但此后不久,中方的立场便发生了明显变化(张兴德按不是中方的立场的“明显变化 ”, 而是美方提出了使朝中方意料之外的交换战俘的“方案”,不顾 国际惯例,横生枝节,蛮横地提出了违背日内瓦公约的所谓自由遣返方案,并蛮横地说,他们的“方案”是最终的、不可更改的。致使谈判陷于僵局,又一次发动了“飞机大炮”的辩论,谈判无限期停止。进一步发动“空中绞杀战”“细菌战”,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等等,妄图让中国结城下之盟。 见拙文“停战谈判为什么进行了两年多?”)

  12月28日,毛泽东致电坐镇板门店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不要怕拖,要准备再拖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不怕拖,不性急,敌人就无所施其技了。 过了几天,周恩来在致李克农、乔冠华的电报中再次强调了不怕拖的思想。 1952年1月14日和15日,毛泽东又指示李克农,一定要“坚持既定方针,不稍动摇犹豫”,并“主动积极反击敌人”。 当谈判双方在第三项议程中争执不休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准备在是否允许中方修复机场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并提议李奇微与南日和彭德怀进行高层会谈。 而中方的态度却是更加强硬。2月24日,周恩来致电李克农:“在目前的谈判中,我方在限制机场的修建、自愿遣返和苏联参加中立国监察机构三问题上,绝对不能让步。如果对方仍坚持其不转弯的立场,我们宁可让它僵持下去。” 此时,中国的谈判基调已经非常牢固地确立下来:在第三项和第四项议程上坚决不让步。( 张兴德按: 不论是非、对错,不研究为什么不让步,这样的叙事是违背客观、公正原则的。事实是第三项,美方坚持停战后朝鲜境内不能修机场。第四项是美方反对按日内瓦战俘公约的规定全部遣返战俘。美方这样的立场朝中方能让步吗?作者的立场站在何处?)

  中国的谈判立场从急于达成协议到不怕拖延的转变,前后不到两个月,(张兴德:这个叙事立场也是错误的。朝中方在确定了分界线之后, 是误判在以后的议程中美方不会再横生枝节,谈判很快就可以结束,而是对其前途进程的一种判断。这和“急于达成谈判协议 ” 是完全两回事。朝中方在对后来几个问题的谈判进程的估计中,没有想到美军会不顾“日内瓦遣返战俘公约”而另立自己的“人道”标准。并且声称这是不可更改的方案。面对美方这种蛮不讲理的强硬态度,对朝中方针锋相对的斗争,歪曲成“中国的谈判立场从急于达成协议到不怕拖延的转变”,这是学术无知还是故意这样歪曲? 其原因很可能是看到自己的军事实力由于部队轮换及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到位而得到加强,或许完全是出于谈判策略的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待于中国档案的进一步开放(张兴德:毛泽东的文电200多件 。早就开放了,为什么不去看看这些文电?硬说中方没有解密档案?毛泽东这些档案充分证明,中国的谈判立场是一贯的,是针锋相对,争取和,不怕拖,做好反击准备,不能结“城下之盟”)。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种强硬立场得到了苏联的鼓励和支持。苏联驻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详细地向莫斯科报告了中方的强硬态度和拖延策略后, 斯大林颇为赞赏,他2月3日致电毛泽东说,“您所采取的坚定立场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应能迫使敌方进一步做出让步。”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对外交取向(1945—1972 )》 徐天新 沈志华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2011 第434—436页

  张兴德按 :一、片面地指责我谈判“强硬”与实际情况不符 。 事实是美方采取不讲理的强硬,我们仅仅是 “针锋相对”。对此笔者在“谈判为什么谈了两年多?”一文有专门分析。二 毛泽东的谈判立场,斯大林是从苏联驻朝鲜大使处得知,由此可见,不是斯大林指挥朝鲜谈判。“ 苏联驻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详细地向莫斯科报告了中方的强硬态度和拖延策略后, 斯大林颇为赞赏, ”

  

   2、沈曾多次说,他访问丹东(原安东)市长,问朝鲜战争期间是否有美国飞机轰炸一事,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的事。

  (张兴德按:美机对我境内低空扫射、投弹,即不是一次也不是误投,事实具在,胜于诡辩。8月27日,美机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今集安)、临江、安东(今丹东)地区轰炸扫射,造成中国居民死伤24人,炸坏车辆房屋。周恩来以中国外交部长名义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严重抗议。同日,周恩来还致电联合国,要求制裁美国空军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8月29日,美机又两次入侵中国丹东市宽甸县(属丹东管辖 )上空进行侦察扫射,中国居民死伤11人。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同时,美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安东、辑安等地进行轰炸和扫射,炸毁建筑、工厂及车辆,炸死炸伤中国平民,袭击正常行驶的商轮。从10月起,美国还派飞机轰炸、袭扰我青岛、烟台等地,美军飞机,低飞扫射安东市等地的史实,有照片,有当时的各种报道、抗议,后来美国也得不承认,只是辩解是飞行员误判。 1951年10月24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说中国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时有这样一段话:“从8月27日到昨天(志愿军是25日出国同美军交锋的)这两个月时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查、扫射和轰炸。。。。。”12次!每次都是误入、误投、误炸?

  这是志愿军出国前美军对中国主权的公然的侵犯,不能认为是“误炸”,作为分界的鸭绿江的标志性很明显,作为低空扫射,难道以飞行员的视力,还看不清一条浩浩明亮的大江?如果那个国家同墨西哥发生战争,把炸弹扔到美国,美国会置之不理么?

  此事,在“停战谈判”中,我方代表解方质问联合国军代表滕纳,滕纳回答说,没有,引起大家哄笑。解方接着告诉他:“联合国军飞机轰炸安东地区这一铁的事实,已被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于195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了,而你却说,‘没有’,作了武断的抵赖,这样难道不叫人好笑么?”同样,沈教授们这样为美国行为辩解,“难道不叫人好笑么?” (转引 《《板门店谈判见证录》 郭维敬 著 大象出版社 2008年 郑州 第63页 》)

  3、 “决议(按:指美国操纵的“联合国”1950年10月7日通过的让“联合国军” 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通过的第二天,美国部队越过了三八线。”(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421页 )

  ( 张兴德 按:这也是一个有意篡改的史实错误。美军不是在联合国决议之后的“第二天”过的三八线.而是在同一天。因朝鲜和华盛顿的时差 关系,美军已过三八线,联合国才开会。应该注意的是,麦克阿瑟接到华盛顿过三八线的指令却是在9月29日, 受“联合国军”指挥的南朝鲜军是10月1日越过三八线的。同日,麦克阿瑟发表广播讲话,“命令”朝鲜部队放弃抵抗。 这同7月7日联合国作出的干预朝鲜的内战一样,都是 美军先行侵入朝鲜成为事实,而后由联合国作个“决定”。这次也是同样。这证明抗美援朝期间,联合国的确是受美国的操纵。

  

  四 、违背逻辑常识的推理

  1、偷换概念、违背逻辑常识的‘倒推法’。

  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

  (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19- 页))

  (张兴德按: 1、把中国被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偷换概念的手法,说成“介入朝鲜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周边重大危机的第一次尝试。”这里战争的被迫性、正义性、正当性没有了!在沈志华先生的著作中,“抗美援朝”用“朝鲜战争”取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出国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联合国军”。后者是指1950年6月26日,从美军介入朝鲜内战开始。作为一个研究战争的历史学家,连两个不同性质的战争都分不清,这算什么学术研究? 2、作者这里用的是因果关系的‘倒推法’,将朝鲜半岛战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统统推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责任上。这种“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违背逻辑常识 。第一,朝鲜半岛和中国周边战后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原因。从逻辑上讲 ,明明是“多因”,在作者的口中全是中国的责任(变为简单的因果关系)。 世界都清楚朝鲜半岛现状和中国周边现状是另有多种原因,作者这样都算在了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账上来, 是无视70年来的半岛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无视朝鲜半岛今日困境的真正原因。违背起码的逻辑常识。第二、“60年过去了,朝鲜半岛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中国周边最棘手的问题。”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中国如果不抗美援朝,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全是中国介入的错! 其要害 是彻底否定 抗美援朝 胜利和重大意义。 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是沈志华先生著作中常用手法。

  

  2 把 “推论”建立在不成立的“ 前提”上。

  “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使中国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 。。。。。 第一、 战争延长了两年多,造成了 “ 兵员损失”巨大。 即增长了7倍。。。。。。(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第445--448页)。

  (张兴德按:沈先生这里用的是三段论推论方法 ,但却是违背逻辑常识 的。三段论推理,其基本要求是大小前提都必须真实、正确,二者并有内在联系。可沈志华教授这里的大小前提都不成立。 这里的大前提是“战略决策失误必然付出沉重代价”,被省略了,但这个大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战略决策失误都一定会“付出沉重代价”,还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这里是小前提是 “由于1951年初对战略决策失误”。此论据是沈志华教授自己认定的。其说不能成立, 1951初,中国拒绝先停战后谈判的建议,并无错误。对此本人在“第一次成功的外交斗争”一文中有专门论述。 作为大小前提都是错误的推 论,自然 是不能成立的。

  3、没有事实根据的推论

  “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与苏联终于结成了全面同盟关系。在国际形势的压力下,斯大林被迫同意与新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结果将导致苏联失去它通过雅尔塔体系和1945年中苏条约而获得的远东权益,这主要是指由长春铁路和旅顺口、大连港保证的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斯大林认为 (张兴德按:有根据吗?无非是臆测),可以替代中国东北而保持苏联在亚洲的政治、经济权益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在那里重建出海口和不冻港(按:当时朝鲜控制的北方就有,何必非釜山港?出海口说是个伪命题),这是他同意金日成以军事手段统一朝鲜这一计划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出发点。当然,以此报复毛泽东,阻止中共发动解放台湾的战役,很可能也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张兴德 按:全是合理的想象,没有一点事实的证据,把斯大林描写成为一个心里阴暗的人.沈志华的许多结论和论据都是建立在很可能这样的推测和揣测上。这不应该成为史学研究的正常方法和原则。)。至少,中苏条约签订后,苏联和美国对亚洲政策对调整在客观上成为中共解放台湾的制约因素。(张兴德按:总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签错了,它是朝鲜战争的“罪魁祸首”。)

  斯大林主要是不能承受因中苏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失去在亚洲的基本利益这样一种压力,因此莫斯科需要制定一个新的远东战略方针。在苏联与美国已经处于全球范围内冷战状态的背景以及朝鲜半岛处于战争边缘的总的前提下,出于维护苏联在东方的战略利益的需要,斯大林改变了以往在亚洲保持沉默和守势的立场,决定在远离欧洲这一冷战中心的朝鲜半岛,迎合金日成统一朝鲜民族的革命要求……” (沈志华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27页)

  4 、当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后不久,美军即发起全面进攻,已是强弓之末的中国军队不得不败退三八线以北。” (沈志华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极其转变》北京 九州出版社 第202页)

  张兴德按:美军 发起全面进攻,不是在1月17日中国拒绝联合国提案之后。而是早在中国正同联合国交流中国对先停战的立场的时候,美军在1月15日对志愿军发起试探性进攻,到25日,正式开始大规模的反攻,这恰恰证明了中国对先“停战”是个缓兵之计的阴谋的判断正确,而不是什么“机会”。

  

  

  五 、自相矛盾的“新说”

  在战争进入僵局的情况下,斯大林开始考虑和谈的问题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和副代表察拉普金于5月初开始与美国方面接触,透露了苏联有进行和谈的意愿.5月18日,已经退隐普林斯顿大学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应召去白宫面见艾奇逊,接受了与苏联方面进行会谈的任务。5月31日,凯南以私人名义 拜访了马立克,提出“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6月5日,马立克在第二次会谈时答复凯南:“苏联政府希望和平并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越早越好。但是。;苏军既没有参加在朝鲜的冲突,苏联政府认为它不能参加关于停火问题的任何讨论。马立克随后说,倘使凯南先生愿意听听他个人的意见,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和朝鲜与中国就此事进行接触。凯南注意到,马立克在会谈时,根本没有提到更为广泛的远东国际事务问题,诸如台湾和对日和约等。显然,这表明苏联已经考虑不以中国提出的条件为前提进行和谈了,尽管当时美国国务院对莫斯科的用意还捉不透 注 见 沈志华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 2016 第 218页》

  (张兴德按; 这个“新说”其实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其一,说苏联找美国人和谈,找谁了呢? 交代模糊。接着又说,是美国找到退休外交官凯南,主动同苏联外交官联系。这里明明是说美国主动的通过凯南把美国意图透露给苏联,让苏联牵线。这无形说的还是美国主动找 “联系人”,把退休的凯南弄出来,让他找昔年在外交活动中结识的“朋友”马立克沟通,透露想和谈意图。其二、“5月31日,凯南以私人名义 拜访了马立克”而据可靠史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5月2曰至16日,研究后向杜鲁门提出:在恢复战前状态的“三八线”上,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勉强批准了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这里的事实是美国政府决定寻求“体面的停战”在前,凯南找马立克在后。美国政府的决定,被麦克阿瑟给发了一个同政府背道而驰的声明给搅黄了。此事在李奇微的回忆录中有载。(见《李奇微回忆录》第145页 )其三、还有一个矛盾,在另一个地方,我们这位学者说,后来的谈判,斯大林控制中朝方,不想签字,以拖延战争。这就同这里讲的斯大林不想打了,想和谈闹了矛盾。其四、有美国领导人的事后回回忆录 ,在寻求开启谈判途径时,不想再用联合国这个“以国家名义的谈判”,想通过非“国家”方找到中朝“军方”的回应,开始通过香港后通过波兰都没有得到回应,对此,艾奇逊在回忆录中写道:“是啊,于是我们就像一群猎狗到处去寻找线索。”

  上述史料均是早就有的“公开资料”,弃之不用,而打着“解密档案”并只用“档案”,这样的研究能够全面可靠吗?沈志华教授强调叙述符合逻辑。这不能自圆其说的叙述,能算“符号逻辑”么?

  错误的研究方法 (待写 )

  沈志华说:在这场战争中,南北朝鲜人员损失巨大,但其统计数字很难准确计算,不仅军民相混,而且南北人员交叉。其他几个参战国出兵都是象征性的,人员伤亡很少。因此,这里仅以中美双方的兵员损失作对比。志愿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11.4万人,因伤病致死3. 46万人,负伤25.2万人(38.3万人次),失踪2. 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 62万人。美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3.36万人,负伤10. 33万人,被俘或失踪0.51万人,总计兵员损失14.2万人。 如此计算下来,在整个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军队损失比例大约为3:1。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上打成平手,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 448 )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