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信号表明,我国粮食价格即将全面上涨

诸多信号表明,我国粮食价格即将全面上涨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作者|张鑫,国科农研院特约研究员

  

  《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已现,我国急需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共抗风险》一文刊发后,引起了多方关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笔者与其进行了辩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笔者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代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没有经历过动乱,更没有经历过经济崩溃导致的物价飞涨,有的只是和平与发展,民主与科技;甚至我们比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同代人都要幸运,因为我们这代人的成长是伴随着国运昌盛,伴随着GDP连续四十年的6%以上高增长,这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而我们这代中国人承平日久,以至于我们觉得盛世就是应该的。但是SARS和新冠病毒的突袭,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脆弱性。科技越发展,世界越进步,人类越聚居,个体和大疫毁灭地球的概率就越无限增加。我们回观世界史,乱才是大部分时候,所以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充分认知到粮食危机比天大,仅次于战争,所有问题都必须给它让路。所以才有总书记的最高指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1

  后疫情时代,

  我国居民粮食储备率要提高

  某龙头种子企业于疫情阶段调研过我国居民的粮食储备情况,数据很不乐观。但是受访人士均称,受这次疫情的教训,未来居家生活当中会提高粮食的储备量,大部分受访人士认为粮食储备量足够三个月期限消耗比较合理。我们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消耗粮食一斤左右,一家三口二斤半计算,我国14亿人口就要新增民间粮食储备5250万吨左右。

  

  2

  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预警,

  世界粮食产量下降在所难免

  2018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世界粮食生产就多次发布预警,因为地球开启“汗蒸”模式,干旱、洪水和多个地区应急资金严重短缺会导致全球农业歉收,再叠加2020年即将到来的虫灾,会导致欧洲、北美和东亚几个主要粮食生产区的玉米、大豆和水稻存在极大减产可能,歉收引发的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冲突和骚乱,又有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严重饥荒。基于世界粮食减产的概率,目前阿根廷、泰国、越南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售价或提高关税,以获取更大利润或减少当下的出口量,以期待更高的市场价格出现以套利。但是真要发生危机的时候,能不能对外输出粮食,真是个未知数。

  

  3

  欧美粮仓地区疫情的不确定性,

  有可能会助推粮食价格上涨

  中美贸易纠纷刚开始的时候,我国提高了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直接导致的就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价格快速上涨。而我国进口的大豆、玉米和大麦、小麦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中美贸易第一阶段文本落地执行可能会出现一定变数,这对中美贸易纠纷的走向又存在了不确定性。未来一个更不确定的概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疫情的高峰何时出现,对本年度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产生较大影响,美国等欧美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粮食还会不会对外出口,以什么价格出口?这都是未来极有可能产生黑天鹅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触动粮食价格全面上涨的导火索。据阿尔法工厂欧阳推测,疫情如果在欧美地区大规模爆发,未来不排除欧美国家会关闭口岸,禁止出口。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1.3亿吨,如果粮食储量不给力,中国粮食进口就会受全球灾害疫情和全球格局新变化影响,那问题就大了。

  

  4

  畜牧业价格进入到了上涨周期,

  价格传导效应会触发粮食价格全面上涨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供给跟不上,CPI就要涨。国家统计局2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畜肉类价格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0.9%,影响CPI上涨约0.3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肉蛋奶价格的快速上涨,会触发相关企业扩大产能,提高产出率,并引发饲料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而饲料需求的增长会促使玉米、大豆等原料需求增加,进一步传导到粮食而引起价格全面上涨。

  

  5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迹象已现,

  粮食价格上涨动力十足

  因为2016年来我国进行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下降,直接触发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滑。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64亿吨,创历史新高,但值得警惕的是:小麦、玉米、稻谷面积皆出现下滑。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7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73万公顷,减少54万公顷;稻谷播种面积2969万公顷,减少50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128万公顷,减少85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334万公顷,减少2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293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糖料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减少1万公顷。本年度韩长赋部长关于春耕会议中曾提到:“今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比上年略减300万亩”。在我国加大了种粮积极性正面引导下,提高了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意向统计仍然出现了下滑。其实粮食作物的供需都很刚性,供不应求,一定暴涨;供过于求,一定暴跌,没有其它路径可走。

  

1.webp.jpg

  6

  货币宽松时代,

  粮食成为抗通胀主力

  世界货币宽松时代,粮食已经成为抗风险和抗通胀的主力资产,并得到更多资本的认可和配置。2020年开年后,美国大幅降息导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跟随降息,中国香港、阿联酋、沙特、澳大利亚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水,这种全球性的大水漫灌,会对粮食产生巨大的长期利好。因为粮食本身就是抗风险资产,当货币增发时,抗风险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粮食还是个抗通胀的全球性资产,是全球放水的最大受益者。粮食在未来可见的货币宽松期内,应该会受到持续的资金加持,这也是年后种植类企业北大荒、苏垦农发和食品类企业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7

  玉米期盘开启连涨模式,

  同步大豆价格屡创新高

  3月11日,连盘玉米期价连续第二日上涨,主力合约收报于2020元/吨,较昨日上涨23元/吨,涨幅1.15%,成交量达到53.2万手,持仓61.6万手,持仓净增14.3万手。从期货价格倒推秋季玉米的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吨,折算到东北主产区相当于1800元/吨左右。同步,东北地区的大豆收购价格已经突破4000元/吨大关,个别地区大豆收购价格达到4400元/吨,已经创造了近五年新高。

  

2.webp.jpg

  8

  国家政策导向转变,

  粮食生产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为了实现中国人用中国粮的使命,文中提出粮食要实现“三稳”。国家有关部门提高了本年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并对东北地区农民手中的秋粮实现了“不拒收、不限收、敞开收、入村收”的四收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基于全世界不确定因素越发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底线认知会越来越深刻,对于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会持续加大,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只是时间和幅度问题。

  最后,3月11日欧美股市继续崩盘,这个跌速下去,只需要两周时间,各种危机和黑天鹅都会再次被引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次应该比2008年更惨,因为疫情在美国还远没有大规模爆发。各国联合起来发布“人类拯救计划”应该是最终版本,有点流浪地球既视感了,后面洪水滔天的货币刺激政策也是必然,与2008年不同的是,这次人类拯救计划还需要同时解决肺炎。目前我国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笔者建议还是要多种粮比较靠谱。农业稳,百业才能兴。面对世界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逐渐加大,我们有必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经济补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