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岁 外滩教育
看点 对比欧美孩子,中国孩子寥寥无几的书籍阅读量令人汗颜。读书少,再加上课堂教学中“技术化、机械化”的风气,让中国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每况愈下。孩子的语文困境怎么破解?为此,外滩君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方向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赵志伟进行了探讨。赵教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史研究,也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或许能对此给出一张“治病良方”。
文丨周岁 编丨Travis
2016年,中国童书博览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及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有62.1%的城市家庭,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数量低于30本,
只有19.5%的城市家庭拥有超过50本适合儿童阅读的藏书。
布鲁姆在《教育评价》里说道:“如果学生发现他的努力有所得益,便可能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他们必然会自卫性地减少学习时间。尽管学生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挫折,但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对一项任务极度厌烦的话,他们迟早都会放弃的。”
所以,老师和家长更加要注意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另外,自己不要先困于分数的囹圄,为了一分两分去逼迫孩子遵循“标准答案”,限制他们的思维。
语文学习,在于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又在于积累与表达,都是开放性的东西。被动、无趣的学习终与离语文的真谛背道而驰。
原标题:《中国孩子最该学好的语文,为何总也走不出学不好的困境?》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