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

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在一所谓“庄严”的场合,偶遇一三岁大孩子的家长。

除了某所谓的“严肃”话题外,对方主动谈得更多的却是抚养孩子方面事情。

抚养孩子的父母,往往都会有共同的话题,那就是怎么抚养好孩子。

在一个自私自利、欺软怕硬、是非颠倒的社会中,能够选择全心全意抚养孩子,特别是在离婚等艰难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善良,没有足够牺牲,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勇气,没有足够的责任,恐怕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当听到那家长担心地说出——抚养孩子是法定义务,孩子会因此而缺乏对父母抚养的感恩之心——并不感到奇怪。因为,患得患失是常有的。连起码的、法定的抚养义务都不履行的是男女人渣也常有的。会常有到什么程度呢?会常有到,但听说有人会做出“十几年如一日地单独抚养一个孩子这样的事情”,会觉得不可思议,会觉得很傻。比诸如“孩子上大学前没有手机”这样的事情还少见。

同样有“父母”这一称谓,父母和父母之间,也会有天壤之别。“名可名非常名”,在“父母”这一称谓上,也适用。欺世盗名并不少见。

也许是因为感受到了对方的诚恳,就直接说出了对那担心的看法。

法律规定的“抚养义务”,其实是一种很低、很低、很低的要求。哪怕是对最简单的金钱上的“抚养费”的规定也是很低、很低、很多的。如果以此为标准,绝不可能把孩子抚养好。所以,如果一个父母,仅仅以法律规定要求自己,就不配“为人父母”了;如果一个名存实亡的父母还据此要求或希望孩子感恩,就贪得无厌,没皮没脸了。

一个真正配得上父母这一称谓的父母,在抚育孩子上的实际付出,一定远远多出所谓的法定“抚养义务”。可现实却是,对不少所谓的父母而言,法律的底线要求,却成为了他们的做父母的“天花板”,甚至是可望不可即的“天花板”。

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父慈子孝”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人之间的彼此成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父慈子孝”是为人父母,为人儿女的自然追求,是一种人之常情,是一种自然而然。

本来的人之常情和自然而然,在现实中,在一些情况下,不得不用道德或法律去规范父母的行为,就是提醒父母不要忘记这种人之常情和自然而然。出了问题的社会,才会有很多词不达意的道德要求或法律要求,才会出现无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要求,都有父母会胡作非为。

“父不慈”的大概率结果就是“子不孝”。“子不孝”的主要原因是“父不慈”。如果“父不慈”的人,用“愚忠愚孝”搞“道德绑架”,就更不地道了。“慈”和“孝”对应的,为人父母的想偷懒耍滑,想不践行“慈”,又想让孩子践行“孝”,怎么可能?除非孩子被搞成了比这样的父母还蠢、还傻、还是非不分,才有可能被“道德绑架”。对此等无良父母的“以德报怨”,就是对良心父母的“背叛”和“出卖”。如果对“无良父母”“以德报怨”,那么,何以回报“良心父母”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是良心父母和良心子女的共同底色。

圣人畏因不畏果。为人父母的,应该考虑的是通过做到“父慈”实现自我,成就自我;为人父母的当然希望孩子们能到达这一人生美好境界,但是,为人父母的真的做到了“父慈”,至于子女是否能做到“子孝”并通过“子孝”实现自我成就自我这一做人的美好境界,为人父母的抱有平常心。如果追求所谓的内心平衡,也应该从大因大果,众因众果的大轮回的角度追求。

在普遍患得患失、普遍自私自利的今天,患得患失的父母和孩子,如果真的“父不慈”了,如果真的“子不孝”了,就实现他们内心平衡了吗?

许多关系都是这样,例如婚姻关系,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怎样想,是自身的位置决定的。人们大都会有为人子、为人父的时候。抱有平常心,才是正确的,自然的。患得患失是错误的,不自然的。

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孩子教育不好,就很难跳出“父不慈子不孝”的轮回。亲自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父不慈子不孝”这样的人际关系真的是人们希望的吗?

似乎是接受了自己的看法——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因为对方提到了不能耽误下班。不能耽误下班,应该是为了不耽误陪伴孩子吧。

视频讲得好。但,讲得越好,影响越大,越要越要慎重引用。为更好通过引用视频说明问题,就更应该说明是引用视频中的什么内容。应该是口头表达这种形式常常不可能十分严谨这一特点的缘故,视频说,“除了妈妈和奶奶,谁跟你整宿整宿不睡觉看(孩子)呀”。视频中的“妈妈和奶奶”应该是“至亲”的代称。

但是,在“重文少厚”的时代,还是应该对视频中的这句话做进一步说明。一般而言,先不考虑男女社会和家庭分工的不同,先不考虑男女谁更适合整夜看,“整夜看”是必要的,但它并不是照顾孩子的全部,其他必要的事情还有很多。即便如此,除了“妈妈和奶奶”外,有“爸爸”也会这样。

具体到某些家庭,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爸爸,谁跟你整宿整宿不睡觉看(孩子)呀”。所谓的性别差异优势,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用到男女的彼此成就上,而不应该用到男女的厚此薄彼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年轻父母要照顾好孩子的确不容易。他们的父母,如果也是“良心父母”,往往会给予必要的“传帮带”。“传帮带”是“父慈”的表现,是“父慈子孝”的良好互动,是为了“薪火相传”。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