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和糜烂的大学生活

手机和糜烂的大学生活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网络上有很多写当前大学生活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说,大学生活是糜烂的。

当今大学生活之糜烂,应该是和手机相关联的。手机,作为信息工具,因其便捷而扩大和加剧了这种糜烂。

问题只有看清说透才能解决。似有以糜烂大学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但看不到。看不到是因为它是禁忌话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看不到主题小说也不要紧。有助于认识这种糜烂的文艺作品总是能找到的。电影《手机》说到了与手机关联的糜烂;钱钟书的《围城》说到了大学的糜烂。诸如这样的文艺作品结合起来看,是不是有助于看清说透大学中手机所带来、所加剧的糜烂生活并因此而产生对这种糜烂的抵抗力?

应该救救大学生。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时代变了,但这些有关教育的常识和经验没有变。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发达时代里,反倒是更需要"严"了,比之前还要需要。不矫枉过正,问题解决不了。当代青年出现的许多问题不是"太严"造成的而是"太松"造成的,是该严的不严该松的不松造成的,是"形严实松"造成的,所以,该管的不管不行,该严的不严不行,搞形式主义也不行。

自觉未必因总会因年龄增长而形成。绝大部分大学生尚未形成自觉,目前大学这种教育形式怎么可以靠自觉实现其教育目的?大人还不能自觉,怎么能不切实际地希望大学生自觉?

目前的大学,把学生集中到校园里了,远离家庭,脱离社会,封闭起来。这种教育形式,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和劳动,脱离了家庭教育,脱离了社会教育,如果不改变,对自我教育能力有限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大学教育还比不上私塾,还比不上大学前的学校教育。就近入学,社区教育,最起码可以让人更多地接触到生活和劳动,最起码还可能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如果大学真的糜烂了,上大学就得不偿失,大学教育就会误人子弟。对相当多的人而言,上大学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将来找工作,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但"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大学教育理应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高层次教育。糜烂了,就没层次了,就事与愿违了。在很多事情上面,搞实用主义,搞投机取巧那一套,即便是通过自我糜烂达到了所谓高层次,那个高层次也不是真正的高层次,因为,规定出来的高层次未必是真正的高层次。不那样规定,怎么会有糜烂?不那样规定,规定者怎么会搞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猎物?这种规定不是没有目的的。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