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被指论文造假:3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作者公布原始图像

南开大学校长被指论文造假:3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作者公布原始图像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原标题:南开大学校长被指论文造假:3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作者公布原始图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牛其昌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近日被曝多篇论文涉嫌造假。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科学论坛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60篇,已有7篇论文的作者针对质疑进行了回应,其中3篇论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论文作者通过原始图像进行说明,其中一些回应已得到质疑者的认可。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署名为Elisabeth Bik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出,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并担任某顶级高校校长的学者的多篇论文中发现疑点,怀疑是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用 PS 代替做实验”的数据造假行为。

Elisabeth Bik随后连续分析了曹雪涛参与完成的350篇论文,并将她认为存在图像异常的60余篇论文发布在PubPeer网站上,指出上述论文中蛋白质印记、流式细胞术等分析结果存在异常相似。

公开资料显示,Elisabeth Bik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2016年辞职后专门致力于研究论文图像伪造问题。

据美国《The Scientist》杂志发布于2019年5月的文章《Eye for Manipulation:A Profile of Elisabeth Bik》介绍,Elisabeth Bik称自己在过去的5年里,花了大约5000个小时检查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2000篇存在问题图片的文章。2016年,她和另外两位研究人员,Ferrol Fang和Arturo Casadevall曾发布文章,在20000多篇论文中筛选出784篇存在不当操作的蛋白印迹证据,其中便包括曹雪涛参与的多篇作品。

公开资料显示,曹雪涛1964年出生,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本科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26岁时被授予博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2017年至今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11月16日,他刚刚被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Elisabeth Bik强调,她无法百分百确定论文中的问题图片来自于复制或人为修改,只是找到其中的相似之处并提出质疑,并不是指控曹雪涛等人学术造假。她还表示,学术打假对于她起初只是一种兴趣,每周会花12个小时的固定时间去研究,后来则变成了一种激情(passion)。如今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图像造假的问题中,并作为一名无偿志愿者来完成这一切。

针对Elisabeth Bik在PubPeer上的提出的质疑,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7篇论文的作者进行了回应。

以论文《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 Src and atypical PKC{zeta}》为例,Elisabeth Bik指出,从红色区域看,图4C中的一个b-actin片段与图5A中的b-actin面板意外类似;从蓝色区域看,图4A中的MyD88片段之一显示与图5A中的TLR9片段中的形状几乎一致。而从红色片段的对比来看,尽管曝光度非常不同,图像也不完全一致,但在带状的形状上有显著的相似之处(如上图所示)。

对此,上述论文作者——第二军医大学教授陈涛涌回应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仔细检查了原始数据,现在可以解释图像之间的相似性:上图显示了图4C与图5A中β-肌动蛋白的原始数据,最后选择红色矩形的图像进行展示。

陈涛涌表示,上图显示了图4A(对于MyD88)与图5A(对于TLR9)的原始数据,最后选择红色矩形的图像进行展示。基于上述图示,很明显,图4A、图4C和图5A中的结果数据来自不同的凝胶和薄膜,尽管它们偶然看起来相似。

对此Elisabeth Bik表示认可,“非常感谢提供的原创影片,并打消了我的顾虑。”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除上述论文外,还有3篇论文作者提供了原始图片回应了Elisabeth Bik的质疑。

此外,包括《The methyltransferase PRMT6 attenu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blocking TBK1–IRF3 signaling》在内的三篇论文作者均承认,存在图像误用等错误。

在此之前,作为多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曾在PubPeer发文回应质询称,依然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优势以及可重复性充满信心。此外他还表示,会把这些事情查一下,给大家一个回复。

谈及涉嫌论文图像造假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医学界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原则上应对问题论文进行撤稿,但是如果确实没有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也不一定非要撤,这取决于杂志编委会。“编委会一般会与作者取得联系,并请同行专家进行评估,然后再确定是否撤稿。”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