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不管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里的垄断资产阶级怎样加强法西斯化,不管苏修美帝怎样又勾结又争夺,在世界各地闹事,酝酿新的战争,只要世界革命人民不放松警惕,有充分的准备,坚持斗争,结果必然是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不断遭到新的失败和世界革命人民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当前,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风暴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正怀着极大的恐惧,注视着这场经济危机的发展,深怕它发展成为一场“三十年代式的大萧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危机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周期地出现?它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早在一公四八年,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已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突出的现象是生产过剩。“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象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过剩,大量商品卖不出去,造成工厂关门,银行倒闭,股票跌价,失业人数猛增,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瘫痪状态,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特征。

  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制度下会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加图,到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都从“有卖必有买,卖买自然半衡”的错误前提出发,否认资本主义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种谬论,遭到了马克思的严厉批驳。

  马克思指出,李加图和萨伊“为了证明资本主义生产不可能导致普遍的危机,就否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条件和它的社会形式的一切规定,否定它的一切原则和特殊差别”,似乎当时还是处于商品交换初期物物交换的那种状况。但是,自从出现了货币,商品交换必须以货币作为媒介的那个时候起,买和卖的行为就分开了,就已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李加图和萨伊那种认为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因而不可能有生产过剩的观点,是“一种最愚蠢不过的教条”

  马克思从商品交换过程卖和买的分裂中,已经看到潜伏着危机的可能性。同时,他又明确地指出,危机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买和卖的分裂所引起的那种局部的、暂时的生产过剩,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那种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是各行各业全面的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过剩?我们可以从不久以前发生在美国的把大量鲜牛奶倒入臭水沟一事中看得很清楚。

  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五日和十六日两天,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的牛奶垄断组织——牛奶生产商协会属下的阿特西亚牛奶公司,把三万八千多加仑的优质新鲜牛奶倒入臭水沟。倒掉的理由是生产过剩,“找不到出售这些牛奶的市场”

  但在同时,市场上鲜牛奶的价格自一九六七年以来已上涨了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很多穷人因为牛奶价格高涨而买不起牛奶。许多人通过各种慈善组织,恳求把这些牛奶用来救济挨饿的人,但是,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垄断高价和高额垄断利润,这些优质牛奶还是终于白白地倒进臭水沟里去了。

  一方面人民在挨饿,一方面牛奶倒入臭水沟,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谓生产过剩。它并不是绝对过剩,并不是社会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广大人民群众都消费不了。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人民群众低下的购买力来讲,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太多了,过剩了。这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导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要表现为生产无限增长趋势同群众购买力相对萎缩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原因。

  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的限制。”

  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中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具有“巨大的扩张力一一气体的膨胀力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资本家为了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必然要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同时,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

  但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使劳动群众所创造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化为利润落入资本家的腰包,“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需要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就使得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的产物,危机期间生产力和产品的大规模的破坏,使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强制的解决。但是,由于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导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这样几个阶段进行。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理论,具有非常革命的意义,有了这一思想武装,才能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而不至于被资本主义经济某一时期的表面的“繁荣”现象所迷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少人被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所迷惑的时候,毛主席就指出,“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

  毛主席的这一科学论断,大长了中国革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集团的威风,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美、蒋反动派的斗志。战后三十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这一科学预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已经经历了五次经济危机,目前正面临着战后第六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科学分析,反映了客观真理,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在这一科学真理面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危机“理论”的伪善和虚妄,便昭然若揭了。

  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在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酷事实,再也无法否认经济危机的时候,便又编造种种荒诞离奇的危机“理论”,竭力歪曲危机的原因。在资产阶级的危机“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不外乎两大类,一类叫做“消费不足论”,一类叫做“投资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由来甚久。持这种论调的人,从西斯蒙第杜林,都把群众消费不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杜林说,危机期间“储存和销售之间的鸿沟最后之所以大得如此严重”,并不是因为生产过剩,而是“因为人民消费的落后,因为人为地造成的消费水平低”

  但是,用群众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危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群众的消费水平低,是一切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社会形式、从而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一个必然条件,……但是它既没有向我们说明过去不存在危机的原因,也没有向我们说明现时存在危机的原因。”

  列宁在批判民粹派的时候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消费不足……在各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中都存在,而危机则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

  “投资不足论”比“消费不足论”要晚出世得多。它是在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才出现的,被捧为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权威”的凯恩斯便是这一派的主将。

  凯恩斯之流虽然也贩卖“消费不足论”,但他们更多地是鼓吹“投资不足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归之于“投资不足”。

  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刺激起资本家的投资兴趣,如果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举办一些公共工程之类的投资,那就会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创造出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大量需求,就不会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了。

  至于为什么会“投资不足”,凯恩斯并不把它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而归之于资本家的心理状态,如对投资市场的“由乐观转为悲观”等心理因素。凯恩斯等人离开资本主义的特定条件去谈什么增加投资就可以增加就业机会,避免生产过剩,那是毫无意义的。

  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本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为了要使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能够就业,生产资料已经生产得太多了。”

  如果撇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生产出充分的生产资料,足以在生产效率最大的情形下,让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都去劳动”

  但是,资本家绝不会为了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去增加投资。资本家是否增加投资,按照什么方向去投资,绝不是取决于什么不可捉摸的“乐观”、“悲观”之类的心理因素,而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利润和利润率的高低。而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却又使生产过剩必不可免地周期性地出现。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不足论”,无非都想把事情说成这样,似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并不导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因而可以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略加改良的办法来解决。例如,群众消费不足,可以用杜林的“公平的分配原则”来对付;“投资不足”,可以用凯恩斯的使用信用刺激等办法来对付,等等。

  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告诉我们:“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尽管开出一个又一个医治危机的药方,但是,危机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着资本主义世界。

  斯大林说得好:“如果资本主义能够把生产不用于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用于不断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状况,如果它能够把利润不用于满足寄生阶级的奢望,不用手改进剥削方法,不用于输出资本,而用于不断提高工农的物质生活,那就不会有危机了。但这样资本主义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危机的本质和危机产生的根源,而且十分重视对经济危机的后果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在这种研究的科学结论的基础上,来决定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

  资本家总是力图用解雇工人,压低工人工资、恶化劳动条件等等办法来摆脱危机。“营业越不振,就越要从已有的营业中取得更大的利润。开工的时间越少,就越要使剩余劳动时间延长。”

  经济危机加剧了无产阶级的相对贫穷化和绝对贫穷化,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这种后果,在当前这场危机中,也表现得很明显。在美国、英国和日本,每月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垄断资本主义的大企业也在急剧缩减生产。

  全日本棉纺厂协会已宣布,要使棉纺厂的生产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到一九七五年六月期间,减产百分之三十六,这就预告了将有大批纺织工人加入失业者的队伍。

  英国首相威尔逊公开要求英国工人“本着完全献身的精神”,“自愿限制工资”,使英国资产阶级能够克服“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国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一方面是失业和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日益高涨的生活费用,严酷的现实正在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团结,使资本主义国家内以一小撮垄断资产阶级为一方,以广大的工人、小生产者和其它工资劳动者为另一方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还总是力图把危机转嫁给殖民地和附属国,拼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过剩商品和进一步压低那里的原料价格。

  我国解放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吃足了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苦头。在三十年代的那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由于帝国主义的倾销政策,本来就很软弱的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

  上海一百十三家缫丝厂,一九三二年除一、二家勉强开工以外,其余全部歇业。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暴跌,数量锐减,一九三二年的出口总值较一九二九年几乎下降一半。结果是工人失业,农民和手工业者陷于破产或半破产的境地。

  在当前这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美帝国主义气势汹汹地威胁阿拉伯国家,把美国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罪责推到石油涨价头上,要阿拉伯国家大幅度地降低石油价格。他们还在妄想按老规矩办事,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充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替罪羊。但是这一次却遭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猛烈反击。经济危机必然要使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尖锐起来。

  经济危机也必然要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原料和投资范围的斗争进一步尖锐起来。从历史上看,被经济危机加剧了的帝国主义之间对市场、原料来源、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的争夺,往往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美苏两霸环绕着中东的石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夺。

  美帝国主义对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又拉又吓。一会儿提出发行什么特别债券之类的请求,以大量吸收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美元”;一会儿又凶相毕露,发出什么用武力占领阿拉伯国家油田,中断对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供应等等的叫嚣。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更加阴险毒辣。它以“军援”为武器,力图把阿拉伯国家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且往往趁人之危,在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军事对抗的紧要关头,勒索大量的石油和美元。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宣布他将访问中东,想进一步把阿拉伯国家存放在西方国家的数百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拉到苏联去,从金融上给美国以严厉的打击。

  两个超级大国口头上大叫“缓和”,实际上拼命争夺,互相挖对方的墙脚。

  总之,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必然要使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基本矛盾空前尖锐起来。恩格斯曾经指出:“危机是政治变革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

  斯大林在分析三十年代的那次经济危机的后果时指出:

  “世界经济危机在许多国家里必定会转为政治危机。”

  “第一、这就是说,资产阶级在对内政策方面将从进一步法西斯化中寻找摆脱现状的出路,为此就利用包括社会民主党在内的一切反动势力。”

  “第二、这就是说,资产阶级在对外政策方面将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中寻找出路。”

  “最后,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止战争危险时,将从革命中寻找出路。”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果的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观察和研究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际形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了,大变化的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世界形势,正由于危机所孕育的战争与革命而在加速它的变化。

  不管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里的垄断资产阶级怎样加强法西斯化,不管苏修美帝怎样又勾结又争夺,在世界各地闹事,酝酿新的战争,只要世界革命人民不放松警惕,有充分的准备,坚持斗争,结果必然是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不断遭到新的失败和世界革命人民不断赢得新的胜利。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