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易|老不要脸

莫易|老不要脸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何院士把我国原创的二相原理氢弹,说成是“基本原理是西方所创“,恰恰说明他并未参与氢弹的研发,他所谓的"给于敏提供了关键支持",完全是在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近年来,有个姓何的院士在互联网很是活跃,一会儿批老袓传下来的中医不科学,一会儿批毛主席的忠诚战士魏巍的在改革条件下继续革命毁了清誉,一会儿批华为的自主研发芯片对基础理论不重视,一会儿批昆仑策研究院的主张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导致经济下行,一会儿批网友们的提阶级斗争是文革余孽……

  总之,这个姓何的院士就像一只蚂蚱一样,蹦达来,蹦达去。

  而这个姓何的院士头衔,则来自于他的自诩:在氢弹研究中,我是边锋,于敏是中锋,我准确的把球传到他脚下,迎门一击是于敏做的事情。

  意思是:当年氢弹理论的研究,是他和于敏共同完成的。

  他真是当年氢弹理论研究者之一吗?

  请看照片!

  这张照片是1963年9月13日中科院原子能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合影。

  照片中,可以看到钱三强、何泽慧、王承书,还有原子能所第四研究室“轻核理论组”组长黄祖洽和副组长于敏等人。

  遗憾的是,姓何的院士并未出现在这张照片中。

  这是原子能所学术专业的首次学术会议合影,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所有当时在所内、没有外派任务的学术研究领军人物都在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轻核理论组"的正副组长黄祖洽和于敏,都是何院士津津乐道的人物,何院士一直都在强调“曾与他们两位一起合作过书籍,曾与于敏面对面探讨过学术问题”。

  众所周知,1963年9月,原子弹尚未成功,氢弹更是遥遥无期,当时大家的成就都差不多,如果何院士如他自己所说"给于敏在氢弹研制中提供了关键支持”,那为什么轻核理论组的正副组长在场,他却缺席了如此重要的学术会议呢?

  难道,何院士当时在忙着给大家拍照么?

  史实:1960年第四季度,钱三强决定在原子能所第四研究室设立一个专注于理论研究的新机构,名为“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简称轻核理论组),由黄祖洽和于敏担任该组的正副组长,何院士是以钱三强的秘书身份参与该组的工作。

  史实延伸重点:

  一,在1960年第四季度,虽然原子弹理论尚未取得重大进展,但领导层已经开始思考未来必须研发氢弹,所以提前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布局。

  二,“轻核理论组”的核心在于“理论探索”。

  三,1965年1月,二机部正式发布了研制任务,并设定了目标,还制定了为期两年的研制计划,氢弹的攻关研究由此正式展开。该研制任务由九所承担,后更名为九院,即核武器研究院。

  四,何院士当时担任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的秘书,除了参与轻核理论组外,原子能所还有一个轻核实验组,何院士同时在这两个组中工作。最初,他向所长钱三强汇报进展,后来则转向副所长何泽慧汇报工作。

  五,何院士在1960年底至1964年底担任秘书期间,虽然参与了原子能所的轻核理论组和实验组的工作,但曾两次调离该组去做其他工作。

  六,1965年1月,二机部正式启动了氢弹的研发任务,这一项目由九院负责,并非何院士所在的原子能所。因此,无论是工作时间、工作单位,还是工作地点,何院士与氢弹的研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七,原子能所成立轻核反应理论组和实验组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轻核反应的科学原理,并没有接到上级下达的研制任务,因此这属于典型的学术研究,而氢弹的研制则属于科学技术工。在1963年的这张照片中,原子能所的多位学术领军人物悉数在列,假如何院士除了担任秘书外,还肩负着学术带头人的角色,那他必然会出现在这张照片中。

  既然何院士没有出现在1963年中科院原子能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合影中,就说明他的身份并没有学术带头人的成分,而仅仅是秘书而已。

  那么,何院士自诩"给于敏在氢弹研制中提供了关键支持”是怎么回事呢?

  窃以为,何院士作为秘书参与原子能所下的轻核理论组,在于敏向钱三强或何泽慧汇报工作时,他也会在场,应该是他将于敏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并想象“与于敏讨论问题”。这对于从粒子物理专业毕业的何院土来说并不困难,但要说他给于敏提供了关键支持,那就如同九院的厨师长声称自己也参与了氢弹研发一样荒谬可笑。

  而这,也正是何院士自说自话暴露出来的。

  何院士曾喋喋不休地宣称:“攻克氢弹原理固然令人赞叹,但其基本原理是西方所创,并非我们的原创。”

  目前全球氢弹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美苏的三相原理氢弹和我国的两相原理氢弹。

  我国在最早进行氢弹研发时,采用的也是与美国相似的三相原理氢弹,但于敏在进行三相原理氢弹模型计算时,敏锐地察觉到其低质变比是其主要缺陷,若能增加一些高成本的优质材料,便能达到二机部设定的研制目标。然而,于敏并未对这个发现感到满足,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原理构想,并在其他部门同事的协作下,设计出了三个模型,经过计算,均取得了优异的结果,这便是我国特有的两相原理氢弹的起源。

  这种基于两相原理的氢弹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是继美苏的三相原理氢弹后一种全新的氢弹原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属于氢弹领域的首创。

  何院士把我国原创的二相原理氢弹,说成是“基本原理是西方所创“,恰恰说明他并未参与氢弹的研发,他所谓的"给于敏提供了关键支持",完全是在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1965年1月开始氢弹的研发以来,在1966年就相继成功研制出了三相氢弹和两相氢弹。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两种原理的氢弹,这样的速度和实力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

  而这样的奇迹,也只有毛主席时代能创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