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无比心痛的14岁小女孩遗书,是否该追溯一下谁之过?!

令人无比心痛的14岁小女孩遗书,是否该追溯一下谁之过?!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希望这个小女孩的悲剧再不要在中国上演了!

  人类的很多正确认知都必须依靠对比才能得出,尤其在今天这个遍布谎言的社会里,不依据客观对比,只是简单的跟从舆论媒体以及一些所谓文人的人云亦云,那就很容易看问题肤浅化,难以真正认识社会。

  最近这几十年,我很疑惑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的听说平民的自杀事件,不仅仅是在媒体网络中看到,就在我身边也时有发生,这种事情,让我十分困惑,都说自古艰难惟一死,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就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尤其是一些年纪轻轻的甚至是未成年的小孩,这种事情,在我二十多岁之前闻所未闻,在我的人生观中曾经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生命,是最自然的本能,人从出生到会思考,都是对为了充满了憧憬的,小时候很多东西都希望长大能够尝试,因此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快快长大,这是人的天性,即便是在中国历史上最穷困最屈辱的清末民国时期,我也没有看到过几起小孩子主动寻死的记载,到了新中国建立,说小孩子主动寻死的事情更是如天方夜谭的存在,可是,改开之后,尤其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第一次听说小孩子自尽就是九十年代末),就越来越多了。

  在我的人生中社会先后出现了如此之大差异,这种对比是触目惊心的,也是让我匪夷所思的,是什么样的根源导致了仅仅几十年、就让一些人的心理从对生活充满期待到对未来期待不断的崩溃,一定是我们的社会有什么根本性的问题发生了严重的质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质变,又是什么引起的质变呢?这必须要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就在今天,我又从网络上得知了一件让我无比心痛的小女孩自尽事件,看完这个小女孩留下的遗书,我沉默良久,终于还是想说点什么,想从历史的对比中搞清楚根源所在。

  我们先看看这个小女孩的遗书是怎么写的:

  从这个遗书中我们得知大约有三个方面是让这个小女孩不再留恋人间的原因,哪三个原因,1,学业重,2,对于能力的怀疑和人生希望的不自信3,对于自己给父母也带来了负担的愧疚。

  不知道读者们看完了这封遗书是否和我一样很难从心痛中走出,从字里行间来看,这个小女孩还是一个很体贴懂事的小女孩,平时表现得都很“阳光”,而且文采也不错,但是,为什么就会走上绝路呢?!她平时的“阳光”和让她最终走向绝路的心理忧虑,实质上表明这个小女孩一直都在以假面面对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人,一个人如果不能真实而自然的生活,那必然是很累的,可是,到底是谁造成了小女孩小小年纪就这么累呢?!

  我们先看第一个原因,学业繁重,我看到网络中有很多人埋怨学校,说小女孩所在的那所学校是他们所在的城市作业布置最多的学校。

  可是,真的就能简单的归罪于学校吗?在我查询的资料中得知,这所学校在当地还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学校,口碑也不错,所谓的口碑不错就是从这个学校能够升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在百分之十到二十,懂得这个数据“含金量”的自然知道,那么,他们这个“含金量”怎么保证的呢?按照现在来说,唯一的方式就是多刷题多做作业呗,那么为什么又要都想去到“重点高中”呢?无外乎就是重点高中能够保证更大的机会考上重点大学呗,那么为什么都想上重点大学呢?无外乎就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将来有更大的机会有一个飞黄腾达的可能呗,至少工作不愁了。

  好了,捋完根源,我们来对比一下和毛主席时代老师学生的认识差在哪里,毛主席时代的学校和老师,很少用升学率作为学校的考核和宣传目标,我小时候读书在我们这里的高中有那么几所,但根本没有谁清晰的界定何谓重点高中,老师教育学生绝大多数不是从学习成绩上去考核,比如我在学校期间学习就是中下水平,但是组织个班务活动搞个联欢会什么的,老师就叫我主持,那时把学生的德育作为考核的第一要点,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习委员,学习全年级都经常拿第一,但是就因为自己觉得牛哄哄的,瞧不起其他同学,有其他同学问问题爱答不理,极不耐烦还冷嘲热讽,老师知道后毫不犹豫的拿下了,那个学习委员还哭一鼻子,毕竟学习委员是很关键的班干部,老师换了一个爱帮同学但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一直到毕业,后来我知道前面被撤换的学生家是在政府工作,那学生被撤换后回家闹不吃不喝,学生家长还间接的找我们班主任说情,但班主任说你班干部不知道团结同学当什么班干部,给顶回去了,请问,现在的学校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的认知吗?如果做不到,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校老师没有了这样的认知?今天学习好的学生如果不搭理学习不好的学生,恐怕在一部分老师眼里是“美德”了吧?两个时代,对于德育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从那个小女孩的遗书里,也看到了对于“年级级长”双标的不满,对于现在的这种“级长”,想来老师们都当作宝吧,学习肯定不错,那是进重点高校的“材料”,对于将来学校和老师来说,那就是名声在外,数据亮眼的保证,那就是学校财源的来头啊!在今天的社会中,错了吗?好像没有什么错,但是却成为这个走上绝路小女孩最后的恨!

  再说这个小女孩绝望的第二个原因,老师说,“读书才有出息”,但小女孩认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出息的,这种心理因素其实很好分析,小女孩在假期中,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但这一切,好像只是为了所谓将来的有出息,而这种出息,在小女孩的心目中,显然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什么样的叫有出息呢?很多考上不错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好像和当下社会中的“有出息”的认知也沾不上边,比如很多外卖员快递小哥等都是不错的大学出来的学生,但是今天社会意识上更大的是把这个劳动者群体当作没出息的样本看待了,比如网友们经常自我调侃的“搬砖”“打螺丝”,也基本都可以归类于“没出息”之列了,那么这个小女孩有没有这样的社会认识呢?我看大概率是有的,甚至很多家长就对于自己的子女教育中说出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打螺丝的话也很常见,一边是心理压力巨大的沉重学习负担,一边还在质疑能够达到什么样才是有出息,当得出一种虽然努力也很难成为父母或者社会眼中“有出息”的人的答案时,人生希望就很容易崩塌了。

  那么这样的心理在毛主席时代存不存在呢?可以说,基本不存在,毛主席时代学生也有自己的作业,但并不是很繁重,有努力刻苦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加作业,大多数学生都是轻松完成作业后疯玩,但是没有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子女在将来的社会上会成为“没出息”的那一批人,也没有几个同学会认为自己的将来没有出路,因为毛主席时代社会不存在职业歧视,当农民当工人当解放军当老师当科学家,老师们不会去强调社会职业的高低贵贱,也绝对不会说出你不努力学习将来就是一个没出息的农民或者工人这样的屁话,因为那时的社会大家都是一个目标,为社会做贡献,老师说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没有哪个学生会为此感受到一种压力,但同时也会在心理种下一种希望,只要将来我有工作,那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这样的思维,显然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客观事实的,只要工作,那就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但这句话在当下时代里老师如果对学生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不以为然,学生家长恐怕也认为老师“假大空’了。那么是什么样的思维转变,把一句本来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描述,成为了今天人们思想里假大空的话呢?!

  究其原因,今天的社会普通劳动者沦为了社会底层,沦为了想让自己子女|学生做物反面对比教育的参照物,然而,这种教育显然是反社会客观现实的,你当了工厂主,那叫有出息,可是没有那些“没出息”的工人你的工厂能够生产运转吗?你当了地产老板,那叫有出息,可是没有那些“没出息”的水泥工钢筋工,你大楼能够盖起来吗?社会的每一份财富和价值,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可是,今天社会的教育却总是看轻劳动者,而去无限夸大所谓“精英”的价值,但真正的人类社会是什么形态,没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所谓的精英就只能喝风吃屁,但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思想导向显然在背叛这种客观事实,万千想成为“精英”的人,挤破了头,但事实上能够成为所谓“精英”的人,永远都是有限的那么几个,一旦小孩子认识到这种社会真相,那么心中的信念就会崩塌,因为再努力也难以达到老师和父母的希望,如果说今天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还多在于为孩子着想,那么今天的老师所希望自己学生成为的”精英“,那更多就在于能够为自己贴金了,因为今天的老师们不会,也不敢再把普通劳动者称为社会的精英!

  这显然和毛主席时代的教育理念是相反的,毛主席时代各行各业,只要普通劳动者在普通劳动岗位上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工作,那就有可能成为全社会都敬仰的精英,那时人们学先进争模范,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种信念,我也行,我只要认真工作就可以,事实上,那时社会上人人赞颂的精英大多数都是普通劳动者,这种可见可达到的目标,让人们生活充满希望,那个时代,爱劳动就是最大的美德,爱劳动就是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而显然爱劳动是不需要做了多少试题去培养的品格,恰恰相反的是,今天很多试题做得很好的学生,却讨厌劳动鄙视劳动,这种价值观是不是错误的呢?很显而易见嘛,可是,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就怎么会流行成为了今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呢?所以,还是今天教育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不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培养出来很多有才无德的真正严重偏科的学生!

  今天社会舆论与媒体中赞颂的精英,与普通人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不会真正的给普通人带来可期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今天很多小孩子包括年轻人觉得自己人生没有希望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尊严被严重践踏,我们的社会,只尊重商业、权力、知识精英,而不尊重占人群最多的劳动者所致。明明注定只能身为普通劳动者的一员,却被各种压力硬逼着不想成为普通劳动者,对于一些多愁善感的人,何尝不绝望呢?!

  再说说第三个原因,小女孩对于自己的父母虽然深爱,但不无抱怨,就像小女孩在遗书中所写到的,”我们家情况不支持我大规模补课“”妈妈经常说,我用了你太多的钱“,从这些语句看来,小女孩对于父母既有抱怨但更多的是一种愧疚之意,而这种愧疚又难以释怀,可是,父母有错吗?当然,小女孩的妈妈不应该对于自己的孩子说那些话,但是,如果这个小女孩的母亲为了小女孩的读书学习掏尽积蓄,还是难以为继,那么随口说出这样的话在现在的家庭中就是太常见的现象了,比如对孩子说”我为你报名学习XX班花了多少钱你知道吗?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对得起花了这么多钱吗?“类似这样内容的话在大多数经济不宽裕咬牙培养孩子的家庭,我想是司空常见的吧,从最后孩子说,“我以后不花你的钱了”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知道家庭经济不宽裕,也知道自己母亲在辛苦支撑,怨恨与愧疚交织在一起,这种心理是多么的折磨这个可怜的孩子啊!

  可是,难道我们不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今天孩子学习要花这么多的钱?为什么要让普通劳动者家庭承担如此之重的负担?家长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钱人,老师培养学生的目标指向也是成为一个有钱的“成功人士”,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培养孩子和学生的德行,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了德行,才会坦然的面对一切,才能很好的应对一切艰难险阻,才会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当然,我这里不是指责这个小女孩的父母,而是说一种当下社会在人们意识中普遍被看轻和忽略的认知,但这样的认知又不能说是家长和老师的错误,因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德行的确就很难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成为这个社会被人所尊重的有钱人,成功人。

  那么根源在哪里,显然是把金钱作为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可耻标准的推动者制定者,把钱鼓吹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催生了一大批不择手段捞取金钱的人,而恰恰这些不折手段捞取金钱的人,很多不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仅仅是掠夺者,财富的掠夺者在社会中备受尊重,而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中举步维艰,这就是今天社会扭曲所在,而这种扭曲,就是导致很多人间悲剧的根源所在,要想解决这种悲剧,那就必须在社会中从新树立普通劳动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社会中那些所被推崇的老板老总明星大腕领导等等,都必须让他们树立起自己也是劳动者普通一员的意识,不存在任何的特权,社会中只以劳动态度高低作为价值回报和歌颂与否的鉴别,只有那样,才能在中国从新树立起一个全民符合客观实际的,健康的社会心理,才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希望这个小女孩的悲剧再不要在中国上演了!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