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原创性的贡献总结

铁穆臻|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原创性的贡献总结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毛主席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全面的、原创性的贡献,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关于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这五个方面。

  第一,首次解决了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小生产规模空前巨大、无产阶级基础空前薄弱、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旧势力阻力空前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1)毛主席首次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并举,带领我们开展了全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找到了顺利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办法。改造和建设统筹兼顾的方法,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2)毛主席首次探索出了党的引导下农民自觉走上合作化道路——由低级到高级,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社会震荡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法,这是我们的原创方法,我们处理农民问题就比苏联好得多,53——56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出现饥荒,也没采取强迫命令方法。这一方法在国际共运历史上也具有比较普遍的策略指导意义。

  (3)毛主席首次探索出了全新的赎买方式以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马克思和列宁虽然提到过赎买,但是没有加以实践,更没有丰富而具体的赎买改造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用“加工订货”、“统购统销”、“公私合营”这样一条逐步过渡的原创性道路解决了“如何赎买”的问题。

  在这样空前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功绩,主席去世之后,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做得出这样的丰功伟绩。而且,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毛泽东时代,“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个结论,雷打不动,不动如山。主席功绩,前所未有,后所难及!

  第二,首次找到了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小生产规模空前巨大、无产阶级基础空前薄弱、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旧势力阻力空前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1)上层建筑角度,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之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清晰的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条件空前困难、社会状况空前复杂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团结哪些力量、打击哪些力量,不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且具有特殊复杂问题处理的意义,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法保障。这也是一次对“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科学回答。

  (2)上层建筑角度,根据中国极端复杂特殊的国情,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首次探索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样就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加强政治统一、稳定社会主义。民族区自治制度,实践证明,确实要比联邦制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上层建筑角度,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首创干群军三结合的委员会制度,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全新组织形式,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联系群众、贯彻民主集中制、全面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元化的贯彻和充分民主监督的辩证统一。

  (4)生产关系角度,主席空前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这一环节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推广鞍钢宪法这一真正公有制的企业管理制度,首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首次真正实现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管理的参与权——这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智慧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保证工人阶级捍卫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是对恩格斯关于“全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正确思想的发展。没有工人阶级的当家作主,企业变成了厂长一长吸血的资本主义制度企业怎么办?所以主席指出要工人参与管理,厂长出了问题,工人就要自己锻炼出骨干,自己捍卫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

  (5)生产关系角度,主席首次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一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首次找到了脱身于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农民小生产者规模空前巨大、封建小农习惯势力空前巨大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建立集体所有制的正确方法,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

  (6)生产关系角度,主席首次提出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商品。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国家的资金和资源支付力度低,是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而且,帝国主义存在一天,战争威胁就存在一天,就要做最困难的准备。把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商品,有利于减轻国家的支付负担,节省工业化和国防建设的物力财力,抓好重点。苏联那种让农业生产资料也要国家负担的模式极大的弊端,就是加大了国家的负担,不利于节省资源、资金发展工业和国防。主席就科学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节省了我国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负担,抽出力量搞“两弹一星”。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政权对各地的统一管控,构建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联系群众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开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有制经济实行方式……主席的很多理论也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第三,首次找到了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小生产规模空前巨大、无产阶级基础空前薄弱、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旧势力阻力空前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也是解决了一个前让没有解决的难题。有了主席的阶段划分和战略制定,就为中国这样极端贫穷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1)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首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和不发达阶段。马克思首次提出共产主义有发达阶段和不发达阶段,列宁把这个不发达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社会,毛主席则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又划分为了两个阶段——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和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这就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席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点极低的现实,首次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就是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可以说,两步走的第一步,我们早就成功实现了。前三十年,“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009年阅兵的时候展示出来的大量军工设备还都是毛泽东时代造出来的——可见当时打下的工业和国防基础是多么的扎实!

  (3)主席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认识论,《十年总结》、《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这方面的光辉著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从盲目到主动、从必然到自由、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主席做了空前清晰的论述。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辨证认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也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第四,空前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路线确定、计划制定、正确处理建设过程之中革命和生产、工业和农业·、经济和国防、中央和地方、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沿海和内地的辩证关系……总之,他的光辉著作全面、创造性的、空前的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

  (1)主席首次提出了全新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有以下四个含义:第一,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第二,打击官僚主义,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第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国内外一切先进成果,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飞跃;第四,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探索全新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前三点具有普遍意义,后一点具有特殊意义。

  (2)计划制定方面,毛式的计划和苏式计划最大的不同,就是毛式计划注意计划的绝对不平衡以及以此实际为基础对计划的变化调整,以及不断的发动群众、反映群众意见来整改计划,这是毛主义比苏联更具有优越性和务实性的重要特征。这两点都是主席首创

  (3)抓革命,促生产,这是主席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辩证关系的首创性理论贡献,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有了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有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打击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更全面的调动广大干群和技术工作者的奉献积极性。那么多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者,例如钱学森、邓稼先、陈永贵、王进喜……他们之所以诞生,离不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伟大作用。鞍钢宪法,公有制革命,群众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干群技三结合,有利于群策群力、调动基层工作者智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点,钱学森同志深有感触。

  (4)工农业并举、“农轻重次序”、“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这也是主席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创性贡献。我们没有苏联那样好运,能赶上欧美经济危机和二战,从而得以超大规模的引进国际先进设备。1956年,主席早就知道中苏关系不会长久,于是就比以往更加重视独立自主积累工业资金的问题。对外缺乏援助而且不能侵略扩张,那么我们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只能从农业之中来。所以在《论十大关系》,主席首次提出工农业并举、多发展农业有利于发展工业的正确论断;所以在庐山会议讲话,主席特别指出“农轻重”次序,以农业的高度发展给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所以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主席强调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这些关于空前注意农业资金积累的科学论述,对于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高速工业化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关于经济和国防、中央和地方、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沿海和内地,主席都清晰的论述了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多发展经济,才有利于国防、有利于原子弹;适当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一点地方自主权,有利于中央减轻负担发展重点;个人发扬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国家和生产单位也要注意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主要在内地进行布局、平衡工业分布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沿海的工业优势。主席对这些对立统一关系的论述,都是空前丰富、空前清晰的,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

  第五,首次探索出了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不发达社会主义向发达社会主义过渡、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公社化,还有一个就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防变。主席确实回答了前人所没有回答的问题。

  (1)农业区办工业,是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办法。在农业区办工业,有利于农民就地变为工人,从而扩大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克服农民的小生产局限,这也是主席“打到外线去”的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应用,也是一个乡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正确办法,没有乡村集体,无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是根本无法发展乡村工业、缩小城乡工农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过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防变,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保障、最关键环节。主席首次指出路线决定一切,并首次提出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行动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首要问题。主席深知,方向错了,一切“发展”都是白费。主席首次提出要以战私批修为纲实行思想灵魂上层建筑领域全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首次对此加以实践。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长期的伟大工程。不断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防变,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政治挂帅,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路线保障。

  这五个方面的原创性贡献,足以证明毛主席把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附录:关于公社问题的答疑

  (1)为什么要公社?

  第一,要不要壮大无产阶级力量、变农民为工人?

  只搞农业的集体农庄,无法变农民为工人、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会拉大城乡水平差距。农村只搞农业没有工业,农民还是有小生产弊病,锻炼不出工人阶级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要不要缩小城乡现代化程度差距、缩小工农生活差距?

  只搞农业的集体农庄就无法缩小城乡工农生产生活水平差距,甚至会拉大工农之间差距。工业越来越发展,农民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其收入低于工人,生活水平低于工人,组织性也低于工人。

  所以主席说,要在农业区办工业、打到外线去、在农村壮大无产阶级力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组织性、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主席的这个决定完全正确!

  第三,国家主要投资用于重工业和国防,并以农业为资金积累的来源、基础,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付农业区的工业产业,怎么办?

  集体农庄那样,干脆农业区不办工业,农业区农民生活长期落后、和城市长期分化,肯定不行!

  所以主席认为,以公社为载体,从而在农业区办工业,不仅有利于在农村壮大无产阶级力量,而且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这完全正确!除此之外,没别的办法。

  主席还指出,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国家再承担农业区的工业产业,变为全民所有,从而逐渐实现“城市包围农村”。

  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对这方面论述的很清楚。

  (2)公社办工业的好处在哪里?

  公社办工业,只有利于巩固集体所有制,而没有丝毫不利于集体所有制。

  没有公社办工业,集体农庄的农民除了种地就是种地,尝不到甜头,生产的物品还要被大量收购,照样没啥积极性。

  有了公社办工业,公社的农民就很多可以就地变为工人,克服其小生产者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局限,培养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就尝到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改善生活的甜头,舍不得解散集体社导致的企业破产。

  (3)公社办工业,会阻碍公社改为全民所有吗?不会的!

  第一,公社的工业组织本身就在克服农民小生产者的本位主义,发扬的是集体主义,壮大的是工人阶级的阶级力量。

  第二,集体所有制本身就是受着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无产阶级政权控制着武装力量,而且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先锋队党委组织也是像“支部建在连上”一样贯穿在各个乡村公社之中。东西南北中,实行着无产阶级的一元化领导,公社的一切工业都是服从无产阶级政权领导的,压根不会“阻碍”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必经环节,就是以战私批修为纲进行的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有了这种不断的思想上灵魂上的洗礼,本身就有利于克服本位主义,为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提供上层建筑条件。

  第四,退一万步讲,无产阶级政权控制着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武装力量依赖工业资源,却又恰恰是给工业提供资金的工业生产的“大市场”,掌握着强大的主要武装力量和主要工业力量的无产阶级政权,足以用足够优势的力量控制各个村集体,从而保证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稳定过渡,根本不用费任何吹灰之力。主席清晰的掌握着底线。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