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随着军事任务的完成 ,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经济任务立即提到全党工作的首要 的 、中心的位置上 。

  随着军事任务的完成 ,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经济任务立即提到全党工作的首要 的 、中心的位置上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 了 ,从现在起 ,开始了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城市的其他工作“都是围 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在开国的首次政协会议 上 ,他又指出 :“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毛泽东一贯重视经 济建设与城市管理 ,一九五〇年二月二十七日 ,老人家访苏归来曾对陪同视察的哈 尔滨市主要负责人说 ,“我们刚刚建国 ,首要任务是肃清国民党残余 , 同时要集中 精力恢复经济 。还有很多工作

,但这两项是重点 ”。“我们应当学会管理城市和改造 城市啊!”(《毛泽东年谱》第 1卷 96页)一九五〇年五月二十日 ,他在给饶漱石等 的电报中 ,要求“各中央局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紧财政金融经济工作 ,各中央 局会议必须经常讨论财经工作 ,不得以为只是财经业务机关的工作而稍有放松 ,各 分局大市委省委区党委亦是如此 ”,并说“ 中央政治局现在几乎每次会议都要讨论 财经工作 ”。(《毛泽东年谱》 第 1卷 143 页)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以争 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 ,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 东这段时间所写的文稿 ,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经济工作的 ,涉及统一财经 、调整工商 业 、统筹外贸 、安置就业 、治理淮河 、生产救灾和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等许多方面, 提出了渡过暂时困难 、恢复国民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种情况较为明显地反 映了当时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第一节 突破经济难关确保人心归一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人民解放军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就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残余军队 ,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整个大陆 。实现全国统一 , 已是指日可待 。毛泽

  东把工作注意的重点逐渐从军事战线移到经济战线 。此时他最关心的是国民经济能 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 ,极度严重的经济困难能否尽快渡过 , 因为这是关系新生政权 能否维持和巩固的根本问题。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曾明确地指出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 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 碰 ,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 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 ,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 上轨道 ,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 , 引起工人失业 ,工人生活降低 ,不满意共 产党 。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他把话说得很重 :“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 无知 ,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 ,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 ,获 得确实的成绩 ,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 ,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那我 们就不能维持政权 ,我们就会站不住脚 ,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 第 4卷 1428 页)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正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 。农业 减产 ,工厂倒闭 ,交通梗阻 ,物资奇缺 ,物价飞涨 ,失业众多 。一九四九年夏季的 特大洪水 ,更使得经济困难局面雪上加霜 。当年的全国生产同历史上最高生产水平 相比 ,工业总产值下降了一半 ,其中重工业下降百分之七十 ,轻工业下降百分之三 十 ,农业大约下降百分之二十五 ,粮食总产量仅为二千二百五十多亿斤 。人均国民 收入只有二十七美元 ,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这种经济萎缩 ,在全国最富庶的上海和江浙地区 ,表现得尤为突出 。 由于国民 党政府在败逃前的大规模掠夺和劫运 ,这些地区的资金和物资严重匮乏 ,大批民族 资本企业到了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的地步 。在大工业城市上海 ,刚解放时 ,全 市煤的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 ,棉花和粮食的存量不足维持一个月的消费 。全市一万 三千六百四十七家私营工厂中 ,开工户数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对景气的棉纺织 业 ,每星期也只能开工三个昼夜。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下来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 由于物价暴 涨 ,更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在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的日子里 ,却连续出现多次大 的物价波动 。每一次物价波动 ,都是由金融投机资本比较集中的上海等大城市领头 带起来的 。在上海物价暴涨时 , 出现了商店拒收人民币的情况 ,有些人兴高采烈,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以为共产党的势力将随着人民币的消失而被挤出大上海 。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 、政 治上取得的巨大胜利 , 同在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 ,形成强烈对比 。有些人对共产 党管理经济的能力表示怀疑 ,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共产党会把经济管好 。他们在观 望 ,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 ,在政治上是八十分 ,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 ”。

  面对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 ,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平抑物价作为稳定经济 、稳定 社会 、稳定人心的中心环节 ,大刀阔斧地加以解决 。毛泽东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有理 财之能的陈云 。一九四九年七月 , 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一成立 ,便 立即投入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的战斗。

  平抑物价的关键 ,在于稳住上海和其他几个大城市的物价 ,尤其以上海为主。 只有稳住上海 ,才能稳住全国 。在上海刚解放不久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日 ,经毛泽 东同意 ,上海市军管会曾采取断然措施 ,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 ,沉 重地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 ,取得“银元之战 ”的胜利 ,使人民币得以比较顺 利地进入市场流通。

  “银元之战 ”以后 ,人民币的地位得到巩固 ,但是上海以至全国的物价并没有 停止上扬的势头 。在“银元之战 ”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 ,很快转 向粮食 、棉纱和煤炭市场 ,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 ,大做投机生意 ,引发又一次 全国性涨价狂潮 。从七月底到十月中旬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 ,上海物价平均指数上 涨了一点五倍 ,北京 、天津等城市上涨一点八倍 。有些人发出狂言 ,说 :“只要控 制了两白一黑 ,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在这种情况下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果断决定 , 以上海为主战场 ,打一场平 抑物价的“歼灭战 ”。就在投机资本哄抬物价 、囤积居奇的时候 ,按照中共中央的 统一部署 ,大批粮食 、棉纱 、煤炭从全国各地紧急调往上海 、北京 、天津等大城 市 。十一月二十五日 ,在物价上涨最猛的那天 ,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一起 动手 ,双管齐下 ,一方面敞开抛售紧俏物资 ,使暴涨的物价迅速下跌 ;另一方面收 紧银根 ,征收税款 。这样一来 ,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 , 囤积物资贬值 ,两头失踏, 纷纷破产 。到十二月十日 ,“米粮之战 ”取得决定性胜利 。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 资本家在事后说 :“六月银元风潮 , 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 。这次仅用经济力 量就能压住 ,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

  经过“银元之战 ”和“米粮之战 ”两次交锋 , 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治 国理财能力有所认识 ,开始认真考虑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 。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初步取得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 了条件。

  在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的斗争中 , 陈云表现出很高的领导能力和政策水 平 ,毛泽东十分称赞 。他在一次谈话中说: 陈云同志有这样的能力 ,我在延安时期 还没有看得出来 ,可称之为“能 ”。毛泽东还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的胜利 ,认为它 们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平抑物价 、统一财经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实现了 ,取 得出乎人们意料的胜利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但是 ,恢复国民经济从哪 里入手?采取什么步骤? 实行什么方针? 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这些问题 ,必须先有 一个全盘的考虑 ,有一个明晰的思路 ,来作出明确的回答 。毛泽东正是这样做了。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就提出 ,在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建立起人民政 权 ,并且根本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 ,党的中心任务 ,就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 生产事业 ,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九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毛泽东更是明确 提出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必须完成三项根本性质的工作 。他估计 ,要完 成这三项工作 ,必须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毛泽东写道 :“二十二年的人民解放 战争告诉我们 ,在任何一个驱逐敌人建立人民政权的区域 ,必不可免地要经过一个 困难的时期 。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但须付以必要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 。有些地 方 ,有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就够了 ,有些地方则须经过两年 、三年 ,甚至更多的 时间 ,才能使军事 、政治 、经济 、文化等项工作完全脱离敌人所造成的旧的混乱的 轨道 ,而完全走上新的巩固发展的轨道 。为着克服困难 ,必须完成几项根本性质的 工作 ,这就是:(一 )消灭封建势力 ,使农民得到土地;(二 )实行精兵简政 ,节省 国家开支;(三) 在上列两项基础之上初步地恢复和发展一切有益的工业和农业生 产 。没有这几项根本性质的工作 ,所谓克服困难 ,只是一句空话 。而要完成上述几 项工作 ,在新解放的南方和西北各省 ,一般地说来 ,必须准备付以三年左右的时 间 ,过于性急是没有用的。”(《毛泽东全集》 第 27卷 57 页) 毛泽东写这段话的时 候 ,全国还没有解放 ,共和国还没有成立 ,其中所讲的内容虽然是就一些地区而言 的 ,但它具有普遍意义 , 同样适用于整个国家。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七届二中全会后不久 , 四月中旬 ,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经过深思熟 虑 , 提出一个被称为 “ 四面八方 ” 的重要经济政策 , 即 “公私兼顾 ,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 内外交流 ”。这实际上是整个经济恢复时期的指导方针 。 四月十五 日 ,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 ”接见当时任太行区党委书记的陶鲁笳等人谈话的 时候 ,对 “ 四面八方 ”政策作了详细的说明 。老人家说 :“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 概括为一句话 , 叫做 ‘ 四面八方 ’。什么叫 ‘ 四面八方 ’?‘ 四面 ’即公私 、劳 资 、城乡 、 内外 。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 ,所以合起来就是 ‘ 四面八方 ’。这里 所说的内外 ,不仅包括中国与外国 ,在目前 ,解放区与上海也应包括在内 。我们 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 , 实行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 助 、 内外交流的政策 。关于劳资两利 ,许多同志只注意到其中的一方 ,而不注意 另一方 。你们看二中全会决议中讲到我们同自由资产阶级之间有限制和反限制的 斗争 。 目前的侧重点 ,不在于限制而在于联合自由资产阶级 。那种怕和资本家来 往的思想是不对的 。如果劳资双方不是两利而是一利 ,那就是不利 。为什么呢? 只有劳利而资不利 ,工厂就要关门 ;如果只有资利而劳不利 ,就不能发展生产。 公私兼顾也是如此 , 只能兼顾 ,不能偏顾 ,偏顾的结果就是不顾 ,不顾的结果就 要垮台 。 四个方面的关系中 ,公私关系 、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 。二中全会决议中 提出要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 ,不这样就不行 。新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 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 现在他们要求发展生产 , 是适合我们需要的 。‘ 四面八 方 ’缺一面 ,缺一方 ,就是路线错误 、原则的错误 。世界上除了‘ 四面八方 ’之 外再没有什么‘ 五面十方 ’。照顾到‘ 四面八方 ’,这就叫全面领导 。在工厂开展 生产运动 ,不单要召集工人开会 ,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 ;也要召集资本家开会, 和他们说通 ,把他们也发动起来 。合作社也要公私兼顾 , 只顾公的方面 ,不顾私 的方面 ,就要垮台 。实行‘ 四面八方 ’的经济政策 ,要注意到 ,我们现在是工人 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联盟 。这四个阶级联合起来反对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 国民党就是这三个反动势力的代表 。全国 胜利以后 ,还要集中力量对付帝国主义 。当然 ,在实行‘ 四面八方 ’的经济政策 时 ,对投机商业不加限制是不对的 。应当在政策上加以限制 ,但限制不是打击, 而是要慢慢引导他们走上正当的途径 。我们要团结资本家 ,许多同志都不敢讲这

  个话 。要了解 ,现在没有资本家是不行的。”(苏马 《向毛泽东学领导本领》 人民 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年 05月 26 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的讲话 中 ,首次提出关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总体设想 , 即“三年五年恢复 ,十年八年 发展 ”。十二月二日 ,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 又重申了这个设 想 。他说 :“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 ,估计明年要比今年好 。在三年五年 的时间内 ,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 ;在十年八年的时间内 ,我们的经济就可 以得到巨大的发展。”(《毛泽东年谱》第 1卷 54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观察 ,毛 泽东对恢复经济的时间觉得确有把握了 。到一九五一年二月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 ,他便把这个设想明白地概括为“三年准备 、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被中共中 央正式确定为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 。这里所说的 “ 三年准 备 ”,就是用三年的时间恢复国民经济。

  一九五〇年是恢复国民经济的第一年 。首先遇到的问题 ,是这一年国家财政收 支怎么安排 。毛泽东着重抓了这件事 ,指定陈云 、薄一波 、李富春 、饶漱石 、邓子 恢拟定预算草案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在出国访苏前 ,主持中共中 央政治局会议 ,经过修改通过了一九五〇年国家财政收支概算草案和发行人民胜利 折实公债的决定草案 。第二天 ,又主持全国政协一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讨论这两 项草案 。会议指定周恩来 、陈云 、黄炎培 、薄一波 、马寅初 、施复亮 、章乃器等对 概算草案作进一步修改。

  编制一九五〇年预算 ,遇到两大难题 :一个是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的问 题 ;一个是军费开支问题 。这些都是带全局性的大事 ,而对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的新 中国来说 ,又是两项十分沉重的负担 。怎么办? 出路何在?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 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表了他的意见 。关于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的问题, 毛泽东说 :这些旧人员能不能不管他们呢? 人家不走 ,拥护我们 ,不管他们要骂 人 ,只好收 。不收比收要差些 。不收他们还是要吃饭 ,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去抢或 偷 ,用破坏的方法 。这比四千斤小米(指政府当时养活一个人所需的费用) 的代价 就要多 。要把这些人包下来 ,管他们吃饭。

  无论国家财政怎样困难 ,也要把旧人员包下来 ,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新中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国成立前夕就已经确定下来 、在建国后又一再重申的一项重要政策 。十一月二日, 针对一些地方对这个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 ,毛泽东又重申 :“关于新华社九月十六 日 《六评白皮书》 社论中所称对待旧人员的原则及办法 , 中央曾向各中央局 、分 局 、前委有了指示 ,全国各地党的组织 、人民解放军及人民政府必须一律遵照执 行 ,必须避免过去北京 、上海 、南京等处粗鲁地 、不负责任地遣散大批旧人员(北 京万余人 ,沪宁二万余人) 的错误 ,不要重犯。”(《毛泽东年谱》第 1卷 37页) 十 二月二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他再次强调 :“人民政府在这个问 题上应该采取负责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民有利的。”(《毛泽东年谱》 第 1卷 54页)把旧人员包下来 ,是人民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采取的一项富有远 见的措施 。它在财政上带来的负担和压力是巨大的 ,为此大约每年要多付出相当于 一百二十亿斤小米的开支 。但在政治上 ,它提高了人民政府的凝聚力 ,使天下大 定 ,人心归一。

  第二节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为适应全国基本统一的新形势 ,改进财政经济管理工 作 ,我们采取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措施 。在革命战争时期 , 由于敌人的 封锁和分割 ,各革命根据地或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工作 ,只能各自独立分散进行 。当 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 、分散经营 ” 的方针 。各根据地或解放区在统一政策指导 下 ,各自发行货币 ,各自管理财政收支 ,分别保障供给 。这个方针适应当时情况, 对支援革命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全国政治经济趋于统一以 后 ,分散管理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特别是建国之初 ,经济破坏严重 ,财政入 不敷出 ,通货急剧膨胀 ,投机活动猖獗 ,物价猛烈上涨 , 国家面临财政经济的巨大 困难 。于是 ,改变分散管理 ,实行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 ,就成为当时平衡财政 收支 ,制止通货膨胀 ,战胜投机活动 ,稳定市场物价的决定性措施。

  一九五〇年三月 ,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相关问题时明确指出 ,“基 本工作是平衡收支 ,稳定物价 。好转已经开始 ,但不稳固 。必须: 土改以恢复农 业 ,调整以恢复工业 ,整干以恢复政策。”(《毛泽东年谱》 第 1卷 108 页) 三月三

  日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指出 , 目前我国除 西藏外 , 中国大陆已全部解放 , 由通货膨胀而来的金融物价波动 , 已不能限于一 地 ,势必影响全国 。国家支出的大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和依靠增发通货 ,现在则 公粮和税收大多尚由各区 、省 、市县人民政府管理 。此种财政上的不统一和收支机 关之间的脱节现象 ,如果任其继续下去 ,则势必额外增加通货的发行 。但是全国人 民在经历了多年战争及通货膨胀之后 ,生活已极困难 ,需要我们努力制止通货膨 胀 。因此 ,必须紧紧抓住节约支出 、整顿收入 、统一财政收支管理这些关键环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作如下各项决定:

  (一 )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 。以薄一波为主任 , 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派聂荣 臻为副主任 。各大行政区 、省 、大市均分设编制委员会 ,制订并颁布各级军政机关 人员 、马匹 、车辆等编制 。各部队各机关的首长必须亲自负责 ,核实现有人员 、马 匹 , 消灭虚报数字 。立即制止各机关不经批准自行添招人员及招人开训练班的现 象 。政府及企业部门编外及多余的人员 ,不得擅自遣散 ,均由全国和各地编制委员 会统一调配使用 。各部门各企业如需增添人员 ,在经过一定机关批准之后 ,必先向 全国编制委员会请求调配 ,只有调配不足又经一定机关批准时 ,才能另外招收 。把 所有旧军队旧人员包下来的政策不变 ,但在我军解放前已跑散的人员 ,不必继续召 回 。 自己要求回家的人员 ,不必强留 。包下来的人员 ,亦不应采取消极的包饭态 度 ,应该有步骤地加以改造和合理使用。

  (二 )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 。以陈云为主任 ,杨立三为副主任。 各大行政区 、省 、市 、县 ,各后勤部 ,各工商企业 ,均分设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 会 。各级首长应亲自负责 ,指导清查仓库 ,在本年六月底前查明所有仓库存货 ,无 隐瞒地逐级转报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 ,不得打埋伏 ,不得擅自转移 。所有 库存物资 , 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 ,合理使用 , 以便减少今年的财政支 出及向国外订货。

  (三) 厉行节约 。所有机关和公立学校 ,必须规定工作人员的数量及每个人员 的工作任务 。所有国家工厂和企业 ,除规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质与量外 ,必须实行 原料消耗的定额制度 ,铲除囤积材料的浪费行为 。一切国营经济部门 ,均须提高资 金的周转率 ,保护机器资材 ,建立保管制度 ,严惩贪污浪费人员 。全国均应节省一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切可能节省的开支 ,缓办应该缓办的事项 , 以便集中财力于军事上消灭残敌 ,经济 上重点恢复。

  (四) 全国各地所收公粮 , 除地方附加粮外 ,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 调度使用 。各省 、市 、县 、区人民政府 ,非依粮食局支付命令 ,不得支取公粮 。同 时 ,省 、市 、县 、区人民政府负有保管公粮不使损失腐烂以及协助运输的责任 。 由 于若干地区去年歉收和大城市需粮数目浩大 ,必须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拟定全 国范围的公粮调拨计划 , 以便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 。除人马口粮和集中起来的残废 军人优待 、救济 、婴儿保育粮外 ,不经批准 ,各地不得以公粮拨作经费 。在中央人 民政府财政部审慎计算其可能 ,发出调拨命令之后 ,各省不得拒绝以本省公粮运济 外省或其他地区 。凡属拨给外地的粮食 ,均应拨给近地的好粮 。责成中央人民政府 财政部制定关于公粮支付、保管、运输的各项规定。

  (五) 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 ,所有关税 、盐税 、货物税 、工商税的一切收 入 ,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全国各大城市及各县如在二月底尚未 建立国库者 ,统限于三月中建立好 ,并代理地方库业务 。三月份起所有税款逐日入 库 。离库较远之镇市 ,则由各地财政经济委员会规定时间按期入库 ,禁止延期缴库 及挪借行为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 ,是全国财政开支 、经济恢复所需现 金的最大来源 。为了完成征税工作 ,全国各大城市及各县的人民政府必须委任最好 的干部担任税务局长。

  前述四 、五两项的公粮征收额 ,包括地方附加公粮征收额在内 , 以及税则 、税 目 、税率 ,统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施行 ,不经批 准 ,各地人民政府不得增减和变动。

  (六) 为了调节国内供求 ,组织对外贸易 ,有计划地供售物资和回笼货币 ,各 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和物资的调动 ,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 责 。各地人民政府及其财政经济委员会 ,负有监督和协助本地贸易机构执行中央人 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计划的任务 。非经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批准 ,各地贸易机构不得 改变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规定的业务计划 。贸易机构与各工商企业 、各合作社的营 业往来 ,均须依照经营业务的正常经济核算制度 ,不得以财政经费不足为理由 ,拖 欠贸易机构的货款 。一切经济单位之间的营业往来 ,必须严守信用 ,凡遇对方失信

  时 , 得向法庭控告 。凡属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所属国营贸易机构每日售得的现 金 ,必须逐日解缴国库 ,不得挪用延缴 。各地贸易机构除经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 批准者外 ,不得向国库支取贸易金款 。一切部队机关 ,必须严遵毛主席命令 ,不 得经营商业。

  (七) 国家所有的企业 ,分为三种 :一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各部直接管理者; 二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有 ,暂时委托地方人民政府或军事机关管理者 ;三是划归 地方人民政府或军事机关管理者 。依此标准 ,责成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划清现有 各类国有企业的管理责任 ,并制定对这些企业投资贷款的条例 。一切公营企业及合 作社 ,均须依照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的规定 ,按时纳税 。所有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 经管的企业 ,均须将折旧金和利润的一部分 ,按期解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或地方 政府 ,其解缴总数及按期缴出的数量 , 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地方政府根据情 况分别规定之。

  (八) 指定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 国家银行应增设分支机构 ,代 理国库 。外汇牌价和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各公营经济部门及各机关请求 外汇 ,统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核 。私人请求外汇办法仍旧 。一切军政机关和 公营企业的现金 , 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 ,一律存入国家银行 ,不得对私人放贷, 不得存入私人行庄 ,违者处罚 。国家银行应尽量吸收公私存款 ,但国家银行本身业 务上使用这些存款的限度 ,亦不能超过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规定。

  (九) 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必须保证军队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开支及恢复人民经 济所必需的投资 。对军队及地方经费的现金支付办法 ,应按照编制的确有人数 ,根 据供给标准和全国概算所列的现金部分 ,按月按季地批准各部队各部门的预算 ,按 期支付现金 。其原则是先前方 、后后方 ,先军队 、后地方 。对地方经费的支付 ,照 供给标准应发经费数额 ,扣除其地方税收及企业收入中归地方的部分 。国营企业的 投资 ,文教社会事业费的支付 ,依照全国概算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的各期 支付数量支付之 。国营企业请领投资款项前 ,必先有经过批准的工程预算 。为确保 军政费 、事业费及企业投资的币值 , 国家银行对一切军政部门及公营企业举办短期 无息的或一定数量低息的折实存款 。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为保证上述各项经费的支 出 ,必须严格管理税款 、公粮支拨 、公粮实物变款 、公债收入 、国营企业上缴利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润、折旧金等等 , 以保证这些收入按时入库。

  (十)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认为 ,严格地实行上述九项规定 , 国家的财政困难 就可能克服 ,军政费用的开支就可以保证 ,金融物价的大波动就可能防止 , 因此, 必须严格地完全地予以执行 。凡不实行 、不遵守上述各项规定者 , 即属破坏人民利 益 ,违犯国家法纪 , 中央人民政府将制订适当的法律 , 给予这些分子以必要的制 裁 ,来保障上述各项规定的严格实行。

  由于全国财政经济困难 ,收支机关脱节 ,金融物价不稳 ,要求我们必须有进一 步的统一管理 。但是 , 因为许多地方是新解放区 ,实行统一管理会有若干困难 。同 时 ,在公粮 、税收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支配以后 ,地方经费开支 , 比以前更困难 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这种困难 , 比之全国财政经济的管理继续不统一和金融物价 大乱而来的困难 ,其范围 、程度和后果都要小得多 。 因此 ,必须强调部分服从全 体 ,地方服从中央 ,宁愿忍受若干较小的困难 , 以避免发生更大的困难 。在粮 、税 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支配之后 ,一切地方工作同志不但不应有消极的不负责任的态 度 ,而且对今后财政经济工作 ,应更加积极负责 。这是我们的要求 ,也是地方工作 同志的责任。

  一九五〇年 ,执行《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的结果 ,使财政经济 工作从过去各解放区分散管理过渡到了全国统一管理 。实行全国现金统一管理和转 账制度以后 ,原来属于国家所有但分散在国营企业 、机关 、部队的现金 ,源源流入 国家银行 ,归国家银行统一管理 ,集中调度 ,大大紧缩了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 ,增 加了国家能够运用的资金 。同时 ,私营企业和个人的存款 ,也逐渐增长 。一九五〇 年五月 , 国家银行存款总额比同年二月增加四倍 , 国家银行的现金出纳达到平衡。 这样就在短时间内 ,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制止了通货膨胀 ,稳定了长期波动的市 场物价 ,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市场上取得了领导权 ,为全国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 有利条件 。同时人民政府努力实行全国物资的统一调度 ,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 分散状态集中起来 ,能够做到灵活调剂供求 。针对大城市中粮食 、棉花 、纱布投机 猖獗的情况 ,政府指挥国营贸易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粮食调运 ,在各大城市储存了 大批粮 、棉 、布 ,依靠国家掌握的物资 ,充分保证供应 ,遏制了私人资本的投机活 动 ,制止了一九五〇年二月的涨价风潮 ,并使物价迅速下降 。一九五〇年的批发价

  格指数 , 以三月份为一百 , 四月份是七十五 ,五月份是六十九 。经过调整工商业, 六月份制止了物价下跌趋势 ,使之略有回升 ,一二月份回升到八十五点四 。从此以 后全国物价基本稳定。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毛泽东向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交《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 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的书面报告指出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 ,需要 三个条件 , 即:(一 )土地改革的完成;(二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 国家 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要争取这三个条件 ,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或者还要多一 点 。为了实现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报告还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一致 团结起来 ,做好各项工作 。尤其要坚持“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 导 ,巩固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物价的稳定 。在此方针下 ,调整税收 ,酌量减轻民负。 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 ,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 ,合理地调整现有 工商业 ,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 ,在具有社 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 ,分工合作 ,各得其所 , 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毛泽东年谱》第 1卷 153页)

  总之 ,经过党内外卓有成效的共同努力 , 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迅 速得到贯彻 。 由于全国财政收支统一 , 国家收入中的主要部分很快集中到中央手 中 , 由中央统一使用于国家的主要支出 ;与此同时 ,开始加强征收工商税和农业税 的工作 ,发行了一部分公债 ,并大力节约国家机关经费的开支 ,使财政收支迅速接 近平衡 。一九五〇年财政收入是六十五点二亿元 ,财政支出是六十八点一亿元 ,财 政支出只超过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点四 。一九五一年起出现结余 ,从而根本改变了 依靠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的局面。

  第三节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一九五二年底 ,为中国进行国民经济恢 复工作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准备阶段 。 由于帝国主 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长期的战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社 会经济十分落后而且破坏严重 。与此同时 , 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 ,通货恶性膨胀,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市场物价猛涨 。一九四九年城市中失业人数约有四百万人 ,农村灾民约四千万人, 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建国后 ,必须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国民经济 , 以巩固人民 政权 ,改善人民生活 ,并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 。为 此 ,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与大力支持下 ,做了不少工作:

  一是平衡财政收支 ,稳定物价 。恢复工作开始时面临着很大困难 。帝国主义对 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战争挑衅 ,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武装尚待肃清 ,人民解放 军还在向全国进军 ,军事行政开支猛增 ,一九四九年财政收入只及支出的三分之 一 ,不得不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 ,加以私人投机资本乘机哄抬物价 ,一九四九年 到一九五〇年初 ,连续发生四次大规模涨价风潮 。在这种形势下 ,平衡财政收支和 稳定物价 ,就成为当时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人民政 府在进行了几次平抑物价的斗争后 ,一九五〇年三月采取了决定性的措施 ,颁布了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人民政府这一决定迅速得到贯彻并取得成 效 ,财政收支很快接近平衡 ,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 ,为工农业生 产的恢复和顺利发展 ,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是恢复交通运输业 。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初 ,首先把重点放在铁路 的修复上 。在全体铁路员工的努力下 ,一九四九年一年内就修复了八千三百多公 里铁路和二千七百一十五座桥梁 , 到一九五〇年修复的铁路达一万四千多公里, 原有铁路基本畅通 ,公路 、水运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复 。对整个经济的迅速恢复起 了重要作用。

  三是恢复农业生产 。人民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 ,最主要的是实行土地改革和发 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一九五〇年六月 ,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一九五二年八月 ,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消灭了几千年来 的封建剥削制度 ,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在这个基础上 ,又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 础上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 。一九五二年底 ,农业生产互助组达到八百多万 个 ,农业生产合作社四千多个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与此同时, 人民政府还从贷款 、价格 、投资等方面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三年间共发放农业贷款 十五点七亿元 ;规定了一些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和合理比价 ;领导农民开展群众 性技术改造活动等 。特别是兴修水利 ,起了很大作用 ,三年中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

  经费共八点八亿元 , 占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百分之十三点二 ,除完成了大量堤防 整修 、河道疏浚外 ,还进行了治理淮河 、荆江分洪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并且广泛 发动群众兴修水利 , 防治灾害 ,三年间扩大灌溉面积约八千多万亩 ,初步改变了 “ 中华民国 ”时期河堤失修 、水灾频繁的状况 ,促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三年中农 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

  四是恢复工业生产 。它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重点 。其中 首先要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国营工业的生产 。政府依靠工人阶级迅速 修复机器设备 ,使之尽快复工 。接着在工矿企业内部进行了民主改革 ,改造旧的经 营管理机构 ,废除压迫工人的管理制度和封建把头制度 ,清洗潜伏的反革命分子, 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管理制度 。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进行生产改 革 ,创造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 ,并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 。 由 于政策正确 ,广大工人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很高 ,这三年国营工业的恢复发展 特别迅速 。在三年中全国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四点八 ,而国营工业的 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五十七 , 因而它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一九四 九年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三上升到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四十一点五。

  五是调整私营工商业 。一九五二年上半年物价稳定以后 , 由于虚假购买力突然 消失 ,私营工商业遇到商品滞销的困难 。政府及时合理调整工商业 ,根据公私兼顾 的原则 ,在经营范围 、原料供应 、销售市场 、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 ,对私营工商业 进行必要的照顾 ,并且采用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方式 ,使私营工商业 摆脱销路呆滞 、生产萎缩的困境 。随后又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运动 ,积极扩大农 副产品的购销 ,为城市工商业开辟广阔的市场 ,使私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但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性引导许多私营企业走上非法牟取暴利的邪路 。为了保 护国家利益 ,一九五一年底到一九五二年 ,开展了“三反五反 ”运动 , 限制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消极作用 ,使它们循着只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 。到一九五二 年 ,私营工业企业的户数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四 ,产值增加了百分 之五十四点二 ;私营商业的户数增加了百分之七 ,零售额增加了百分之十八点六。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 ,在短短三年时间内 ,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到 一九五二年底 ,工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七点五 。其中工业总产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值增长百分之一百四十五 ,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四十八点五 ,主要产品产量大大 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全国职工的 平均工资提高百分之七十左右 ,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 。国家财 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三年中 ,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 ,官僚资本被 没收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到一九五二年底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生产中 的比重是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百分之十九点一 ,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百分之一点 五 ,公私合营经济占百分之零点七 ,资本主义经济占百分之六点九 ,个体经济(主 要是小农经济) 占百分之七十一点八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此时此刻 ,毛泽东早已开始筹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更大发展 。一九五三年二 月二十日 ,老人家在视察江西省九江市听取当地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 :共产党从 接管国民党政权的第一天起 ,就把眼睛盯住生产建设 ,不遗余力地抓好这一个中心 工作 。要让历史证明 ,我们不仅能够领导好革命战争 ,而且也一定能够领导好和平 时期的经济建设 ,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三年来 , 由于全党全 国人民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 ,各项工作有很大起色 , 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很快的恢 复 。今后 ,我们必须集中力量 ,克服困难 ,把注意力转移到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上来 ,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建设计划而努力工作。(《毛泽东年谱》 第 2卷 35页)他同时强调 ,今年 ,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 。各级领导 ,一定要适 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熟悉经济工作 。同时 ,还要下决心抽调大批干部到经济战线, 加强经济战线的领导力量。

  第四节 增产节约与反对浪费

  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 ,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一项应急之策 ,更是当时确 立的国家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全国上下开 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 。这场运动所取得的成效 ,不仅使我们 克服了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 ,保证了抗美援朝的顺利进行 ,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 金 ,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 ,纯洁了党的作风 ,净化了社会风气。

  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作为一场运动 ,主要集中在一九五一年十月至一九五二年 底这段时间 。一九五一年十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分析与研究了朝鲜战局的发 展趋势和对策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 战争必须胜利 ,物价不许波动 ,生产仍须发 展 ”的战略方针 ,会议确定了解决财政困难的五条办法:(一 )节约兵力 ,整训部 队;(二 )精简机关 ,缩编人员;(三) 紧缩开支 ,清理资财;(四) 提倡节约 ,严 禁浪费;(五) 组训民兵 ,准备推行义务兵役制 。会议要求各地从十一月起开展全 面的增产节约运动 。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 ,暴露出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 、 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 。十一月一日 ,东北局向中央报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情 况 ,列举了一些地方存在的贪污 、浪费和官僚主义情况 , 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 视 ,他在十一月二十日中央转发这个报告的批语中首次提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 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年谱》 第 1卷 422 页) 十二月一日 , 中央作出了 《关于实行精兵简政 、增产节约 、反对贪 污 、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增产节约和“三反 ”运动“合为一体 ”、同 时进行 。一九五二年十月随着“三反 ”运动的结束 ,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至年底 也暂告一个段落 。本次运动的开展 ,看上去是直接由朝鲜战事而起的 ,实际上并非 仅仅于此 ,它还有更深刻的思想和现实背景。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日 ,毛泽东在“必须维持上海 ,统筹全局 ”的指示电中又强 调 ,我们必须维持上海 ,统筹全局 ,着重整理税收 , 以增加收入 ,着重节约那些本 来可以减少的开支 ,着重反对浪费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笔很大的钱 。同年十二 月 ,周恩来也指出 :“不抓生产是不行的 ”,“现在不抓生产靠什么来支援战争和巩 固胜利? 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 ”;另一方面 ,我们还需要想办法进行“节 流 ”,“这虽是老生常谈 ,但还是有道理的 ”,“中华民族有勤劳勇敢的传统 ,我们党 又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在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 ,我们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保持 和发扬这种传统。”刘少奇从实现国家工业化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论述了增 产节约和反对浪费的重要性 。他指出 :“发展中国经济 ,使中国工业化 ,是需要巨 大的资金的 ”。怎样才能筹措这些资金呢?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 ,筹集资 金的方法 , 除了无情地剥削本国工人和农民 ,并使无数的小生产者和中等企业破 产 , 以集中资本外 ,“照斯大林同志说 ,还有以下三种方法 :依靠对于殖民地的掠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夺 ,依靠军事赔款 ,依靠奴役性的借款和租让 。但是 ,这些办法 ,我们都是不能采 取的。”我们筹集资金“ 只有由中国人民自己节约这一个办法 。除开这个办法 ,我 们就不能筹集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建国前后的这些 论述 ,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的高度重视 ,又为此后开展的增 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不仅如此 ,毛泽东还率先垂范 ,带头践 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一九五〇年三月一日 ,老人家对中共中央东北局 、辽宁 省 、沈阳市的负责人谈话时说 ,我们的基层组织是贯彻中央精神的 ,总的形势是好 的 ,但是还存在问题 ,包括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 。这次我和恩来同志路过东北, 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 , 了解东北地方工业生产情况 。发现浪费太大 。我 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 ,到沈阳一看 , 比哈尔滨还厉害 。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 喝 ,搞那么丰盛干什么? 你们要做刘宗敏 ,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中央三令五申, 要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要艰苦奋斗 ,你们要做表率。(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1 卷 9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生产 、提倡节约 、反对浪费 ,说到 底是因为当时国家财政经济的困难以及所存在的浪费现象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一 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 ”,“经过战争蹂躏的经济承受着高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的沉 重压力 ”,许多新解放城市承受着旧秩序被破坏 、新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经济震 荡 ,不仅财政金融秩序非常混乱 ,而且国家财政收支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支出方 面 ,一是中央人民政府为维持解放全国大陆的后期作战 ,开支依然巨大 ,一九五〇 年除去建设海军 、空军的费用外 ,军事费用仍占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三十八 。二是接 管城市对国民党留下的旧人员采取完全“包下来 ”的政策 ,“武的包下来 ,文的也 要包下来 ”,要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 ,给中央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时全国的 公教人员“文武加起来 ,就是九百万 ”。虽然周恩来把“这种负担叫做胜利负担 ”, 但是给国家财政经济所带来的压力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恢复生产投资 、赈灾救济 等巨额支出 。长期战争对于工业 、农业 、铁路等的破坏极其严重 ,其破坏程度与抗 战前相比 ,有些地区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加上连年水 、旱等灾害 ,如果不增加一 些投入 ,“国民经济是不易加以恢复的 ”,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挤出一些钱来 ,用 在恢复生产上。” 同时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 ,全国灾情不断 。一九五一年虽

  然灾情有所缓解 ,但旱灾 、水灾严重 ,全国受灾人口达三千零三十四万 ,并造成一 九五二年春荒人口二千三百八十八万 。另一方面 , 当时城市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据 统计当时失业人员约为四百万人 ,从未就业的失学青年和家庭妇女则人数更多 。做 好赈灾和失业救济工作无疑需要很大一笔费用 。在收入方面 ,总体上是中央财政的 支出远远大于收入 ,而且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是分散的 ,“公粮 、税收均在县 、市 、 省的手里 , 收入的多寡迟早 , 中央无法确实掌握 ”,“只统一支出 ,未统一收入。” 另一方面 ,浪费现象也很严重 。 比如有一个纺织机器厂“政府共投资四千余亿(旧 币制 ,下同)元 ,主要厂房面积达四十五亩 , 由于设计不周 、施工不善 ,在工程尚 未完成时 ,该厂房二百八十九根柱子中已有二百八十根不平衡地下沉 ”;有个省的 人民银行分行“用了二亿五千多万元的招待费 ,招待人员一百多人 ,用了一百多万 元的炮台烟 、一千多斤苹果和一千六百多斤香蕉 、梨 、糖 、瓜子等。”面对以上情 况 ,再加之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党和政府除进一步加强全国财 政经济的管理外 ,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是一个重要而根本的选择 。如毛泽东一九五 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所指出的那样 :“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现在还在继续进行 ,并且必须继续进行到美国政府愿意和平解决的时候为止 ”。“为 了继续坚持这个必要的正义的斗争 ,我们就需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 ,需要增 加生产 ,厉行节约 , 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 。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 ”。 (《毛泽东年谱》第 1卷 410页)

  虽然一九五一年十月至一九五二年底开展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 ,前后只有 一年多的时间 。但是 ,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却贯穿于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六 年这段时间的始终 。或者说 , 当时开展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 ,前面有一个“序 曲 ”,后面还有一个“延伸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 , 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以 节约和丰产为中心的爱国运动 ,有的地方组织工人农民开展生产竞赛 ,有的行业组 织开展生产技术和方法创新 。其中 ,“纺织能手 ”郝建秀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她所 创造的一套“细纱工作法 ”,不仅增加了生产 ,节约了原料 ,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 产品质量 ,而且为经济核算 、任务定额打下了基础 ,使后来的生产竞赛运动走上了 一个新阶段 。以上这些做法 ,从目的看 ,主要是为了缓解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 ,从 实际效果上也确实起到了这一作用 。但实事求是地说 , 当时党和政府对“增产节约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和反对浪费 ”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 ,在具体做法上更没有与党的建设以及 转变社会风气联系起来 。所以 ,它只是一九五一年十月开始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 动的一个“序曲 ”。

  相对意义上的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正式启动于一九五一年十月 ,十一月以后 逐渐进入高潮 。十一月二十日《人民日报》 发表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国家当前 的中心任务》 的社论 ,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 ,积极投身到增产节约运动中去 。社 论指出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抗美援朝的力量 ,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保持国内物 价稳定和不过分加重人民负担的条件下 ,保证对前方的物资供应 ,就只有努力增加 生产 ,厉行节约 。更重要的是 ,为了准备今后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 ,为国家工业化 积累大量资金 ,全国人民也必须加倍努力增加生产 ,厉行节约 。十二月一日 , 中共 中央作出 《关于精兵简政 、增产节约 、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 定》 指出 ,增产节约是积累资金 、取得经验 、加速经济建设的主要办法 。我们要在 一九五二年完成恢复经济的任务 ,并为一九五三年开始的大规模国家经济建设计划 准备条件 ,就必须在一九五二年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地团结 、教 育和依靠工人和农民 ,订立爱国公约 ,组织竞赛 ,努力增加生产 ,厉行节约 , 以初 步地实现毛主席所号召的“一个普遍高涨的爱国增产运动 ”。“在农民中普遍推行爱 国公约运动 ,集中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产商品粮食 ,增产工业原料作物和增 产外销物资 ,并推动农村副业及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在国营工厂 、矿山和交通企 业及其他企业方面 ,必须在增产节约的要求上 ,改进经营管理 ,提高设备利用率, 完成清理资产 ,实行经济核算制 ,为国家积累起更多的财富 ”。“在城市方面……各 大中城市的政府 ,必须严格地管制地方建筑工程 ,掌握地方建筑计划 ,凡未经批准 的或已停止建筑的工程 ,均应一律停止进行 ”。“ 中央要求全党在全国 、上下 、公 私 、各个部门和各种工作上都贯彻这一方针。”《决定》 还强调 ,为了贯彻这一方 针 ,“必须进行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坚决斗争 ”,将增产节约和 “ 三反 ”运动结合起来 。此后 ,在中央的推动下 ,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进入高 潮 。十二月八日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大 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 二十九日 , 中国人民政协发出 《关于增产节约运动与反 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指示》。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 ,毛泽东在元旦团

  拜会上发出“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 ,大张旗鼓地 ,雷厉风行地 ,开展 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的号召。(《毛泽东年 谱》 第 1卷 459 页) 十四日 , 中共中央发出 《中央关于立即抓紧三反斗争的指示》。 为了加强对运动领导 , 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以薄一波为主任 ,彭真 、李富春 、沈钧 儒 、谭平山任副主任的中央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 ,此后又在党政军三个系统成立了 各级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 ,具体负责对增产节约和“三反 ”运动的领导和组织 。二 月三日和五月三十日 , 中共中央相继发出《关于“三反 ”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 的指示》《关于在 “ 三反 ”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的指示》 两个文件 , 又将 “增产节约和反浪费 ”运动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七月八日 , 中共中 央又发出了 《关于目前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指示》, 对增产节约运 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 ,要求企业在制订增产节约奋斗目标时 ,必须注意 改进经营管理 ;在组织增产节约和竞赛运动时 ,应确定具体的奋斗目标和竞赛重 点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不能因担心有剩余职工 ,而不敢坚决地实行企业改革和生产 率的提高 ,也不应将多余的劳动力轻率处理 , 而应将其 “包下来 ”,用轮训的办 法 ,提高工人的政治 、文化和技术水平 , 以准备国家建设的需要 。一九五二年十 月 , 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结束“三反 ”运动的报告 。十一月二十九日 , 中央财经委 员会向中央报告了全国增产节约运动开展情况 。报告指出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增 产节约总值达三百一十七亿元 ,其中增产总值一百一十六亿元 ,生产和基本建设降 低成本节约一百三十七亿元 ,流动资金节约六十四亿元 。报告认为 ,增产节约运动 发展不够平衡 ,解放早的地区的企业比较好 ,解放晚的地区的企业要差一些 ,工业 企业较好 ,其他财政部门较差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必须加强生产 管理 ,改善劳动组织 ,推广先进经验 ,改良生产技术 ,为今后推行经济核算奠定基 础 。至此 ,增产节约和反浪费运动基本结束。

  不过 ,“三反 ”运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工作的停止 。实际 上 ,这项工作一直延续着 。一九五三年二月 ,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薄一波作的 《关于一九五三年国家预算的报告》, 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地 增加生产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八月二十八日 ,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增加生 产 、增加收入 、厉行节约 、紧缩开支 、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 号召全党 、全

文本框: 毛泽东时代 的政治大革命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的财政经济建设

  国人民努力增加生产 ,厉行节约 ,保证财政部提出的解决国家财政赤字具体方案的 实现 。一九五四年一月 ,全总执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国营厂矿企业中进一步开展劳 动竞赛的指示》, 号召工人阶级开展劳动竞赛 ,发展生产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 在这一年 ,全国普遍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 ”。一九五五年四月 , 中共中央批准国 家计委《关于一九五四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执行基本情况和一九五五年国民经济计划 中几个问题的报告》, 提出“为解决财政收支矛盾 ,要求增收节支 ,开展全面的厉 行节约 ,反对浪费运动 ”。七月四日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 提出 “厉行节约不是消极的措施 ,而是加速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积极的方针 ,各部门 和各地区在厉行节约的同时 ,还应该努力增加生产 ”。强调 “厉行节约 、反对浪 费 ,是全国普遍的长期的经常的政治任务 ,应动员全党 , 团结全国人民 ,发扬艰苦 奋斗的作风 ,养成节约风气 ,为有效地实现这一任务而奋斗。”七月六日 ,李先念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报告从完成一九五五年国家预算的角度 ,再次论述 了“增产节约 、反对浪费 ” 的重要意义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继续开展“增产节 约 、反对浪费和贪污的群众运动 ”,“动员千百万群众起来增产节约 ,反对浪费和贪 污 ”,坚决消灭“ 目前还存在着的大量浪费现象 ,逐步形成严格的节约制度 ”。一九 五六年三月 ,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积极领导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通知》, 号召全国各 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该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高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 又密切配合 ,相互帮助 ,在‘又多 、又快 、又好 、又省 ’相结合的方针下把我国的 经济建设更推进一步 ;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 ,学习先进经 验 ,使自己成为一个先进生产者或先进工作者。”要求各级党委 、行政部门 、工会 组织和青年团组织 ,加强对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领导 ,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竞赛 ” 的新高潮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再次谈到增产节约和反对浪费问题 ,提出 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必须积极发展生产 ,“发展速度是积极的 , 同时又是稳 妥可靠的 ”,“必须继续提倡节约 ,克服浪费 。以上这些 ,不仅表明党和政府对增产 节约与反对浪费认识的提升 ,而且在实践中也一直不断地开展着不同形式的增产节 约和反浪费运动。

相关文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