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分了地是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跟毛主席点烟的徐建春是知青创业者(红色企业家)

李克勤|分了地是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跟毛主席点烟的徐建春是知青创业者(红色企业家)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徐建春称得上是红色企业家——在毛泽东文化里,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里,用创新创业精神,带领乡亲干了一番事业的领导人。

  李克勤(jixuie)题记:很早就见过一个女青年跟毛主席点烟的照片,过去只知道那是一群青年团员围坐在毛主席身边的场景。最近一位山东老同志逝世,才知道原来那位女青年叫徐建春,是新中国第一位立志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她是互助合作的先进模范典型,后来在人民公社化以后,当上了女社长。可以说,徐建春称得上是红色企业家——在毛泽东文化里,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里,用创新创业精神,带领乡亲干了一番事业的领导人。因为她是人民公社社长,这和最后一个人民公社——至今依然保存公社集体经济性质周家庄的带头人雷金河类似,雷金河就是一位和吴仁宝、王宏斌一样的红色企业家。乡村红色企业家带领乡亲们的创业之道,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徐建春一生最荣耀的事情当然就是和毛主席在一起,并且跟毛主席点烟的幸福时刻。

  01

  —

  

  徐建春事迹介绍

  徐建春,1935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过西区后吕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1950年3月,在高小读书的时候,徐建春入团。

  这里插一句,1957年5月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还决定把改名以后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并确定下一次团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名称为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1年春,徐建春高小毕业16岁。因为土地改革,按照人头,吕村每户都分到土地,家里劳动力不够,每年缺柴缺粮,她想接着读书,但家里的条件不能供她接着上学,母亲想让她帮忙回家种地。她一开始认为:“干农业生产,出力大,生活苦”,并不十分情愿。

  虽然分到了地,但是有的家庭像建春家一样,缺乏足够的劳力,一年到头还是不能吃饱肚子。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吕后村党支部书记决定成立互助组,帮助那些没劳动力的家庭,互帮互助整合资源。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分了地是不能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三农问题)的。

  接着来看徐建春带领乡亲们的道器变通。

  有一天,团支部召开全村青年开会,讨论参加互助组的问题。在热烈的讨论会上,作为团支部委员的徐建春一开始一言不发,拿不定主意。这时,团小组长,鼓励她说两句,她想起了入团时候的誓言,想起了团区委书记说的话:“一个青年团员,必须服从国家的需要,响应党的号召……”尽管一开始带着不安心,但是在会后,徐建春很快带头组织了互助组。由徐建春家和村里另四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参加农业生产。1951年3月,大家选举徐建春担任正组长。

  就在这时候,公安干部学校招生,她瞒着母亲报了名,并考上了。组里的同志们听说她要走了,都很舍不得。就在这时,徐建春走过那熟悉的田间地头,看着一寸寸生养自己的土地。她在这里拉过车,割过草,她想起老师说过,总有一天,农业生产也能用上拖拉机,实现现代化。

  徐建春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不走了,并下定决心,学好种地,带领好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她的人生关键点上的一次抉择。

  经过她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取得了非凡成绩,她成了劳模。

  17岁她就登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19岁她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她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拉着她的手向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同志介绍这位“小姑娘”,是人民公社最年轻的女社长,只有20多岁。

  金日成同志听后,连声称赞。

  1952年10月,在徐建春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杂志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长的经过。

  1953年12月,随着村民们的踊跃加入,互助组也逐渐扩大为初级合作社,由徐建春任山东省掖县后吕村农业合作社社长。后来又和附近几个村子一起建立了高级合作社。她继续担任社长。

  1954年4 月,《大众日报》发表通讯《徐建春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介绍徐建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为全省农村高小毕业生的榜样,给高小毕业生指出了出路。《人民画报》刊登徐建春的照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徐建春专题新闻片,在全国各地放映。接着,《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从此在全国掀起了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这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先进典型,短短几个月里,徐建春接到了两千多封来信。

  1954年7月,徐建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宣传,全国中小学掀起了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两年多,她收到全国各地青年来信4 万多封。一一回信是不可能的,但不回信徐建春又觉得“非常惭愧与不安”。

  这回她主动想到了在报写公开信,1957年4月,她通过《大众日报》给全国青年共同回复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每天我除了开会研究工作、访问社员外,总愿意到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我觉得劳动是最大的愉快和幸福。特别是在收割庄稼的时候,看到那场里堆满的劳动果实,看到一车一车交给国家的公粮和卖给国家的余粮,看到社员们喜笑颜开地分配着粮食,吃着那香喷喷的新粮食,这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和幸福。这种愉快和幸福,对于没有参加过劳动的人来说,是不会享受到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作为劳动者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读来分外亲切。

  徐建春接着写道:【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农业生产,学习几年的知识就算白搭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从当互助组长到农业社长,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没有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是不行的。就是参加农业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最后,徐建春倡导:同学们,祖国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等待着你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运用自己的知识,施展自己的武艺吧!】

  从徐建春的事迹里,可以明显看出她的想法说法做法,体现的是一个优秀共青团员,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优秀基层干部,一个带领贫下中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的特点。

  徐建春当然就是和毛主席培养的千千万万个带领群众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把手”型的领导干部,这样的人就是红色企业家。

  红色企业家具有一般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又不是在私有制范畴里工作,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

  参考:

  

  和徐建春一起创业的老人回忆、评价徐建春

  02

  —

  创新与创业的区别

  创新,可以是对既有的资源(存量资源)进行重组,通过结构的变化导致功能的变化,如果使得效率提高,效益增长,那么这就是一般创新的结果。

  创业,包含创新,同时还要求要干部一番事业,并且是艰苦创业,这里面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由器而道的过程,主要是创业的领导者根据客观实际,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道层面创业精神和干事业的冲动——由器而道的过程主要是完成悟道,形而上者谓之道,道为道器变通之根。

  另一个过程是由道而器的过程,这是把创业精神和干事业的冲动,转化为具体的创业想法说法做法,这个过程主要是完成构筑道器变通之基,进而开始道器变通之变,然而推而行之谓之通。

  这里要特别说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说得通的,但还不能完全解释得通像徐建春,以及吴仁宝、王宏斌、雷金河等红色企业家的创业过程。

  我在给和大学生、研究生一起研究《企业家素质》与《领导、问题与危机管理》的时候,主要是参考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的书,比熊彼特的书,更强调实践,也就是说,德鲁克的理论在器层面笔比较多受到了毛主席《实践论》的影响。

  德鲁克还有一个书名叫《管理的实践》。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谈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这是毛主席提出的总的思路,也是他审视历史,审视中国的现实得出的结论——哪些是要学的,哪些是不能学的。

  毛主席引导我们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看来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回顾过去,需要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难免犯错误。犯错误是矛盾的普遍性。

  而是否面对过去的错误,是否敢于自我批判,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如果发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唯有批判,才是上策,才能痛改前非,来一个道器变通之变,使得过去想不通的逐渐想得通,过去说不通的逐渐说得通,过去行不通的逐渐行得通,那么新的超越过去的道器变通才会有。

  这里要特别指出一点,我之所以要研究道器变通理论,实际上是切身感觉到,我们在搞市场经济以后,对于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或者说对于研究我们自己的理论,实在是太不重视了,尤其是学术上的制度安排是打压学术创业者的,而鼓励学术二道贩子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理论上对外国的东西顶礼膜拜的人出现。

  2012年底之后,这个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前期积累的东西太多,太复杂,基本上就是积重难返。

  我们古代没有企业家之说,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没有企业家之说,但并不能说我们就没有创新创业者。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创新创业者是大有人在的,他们带领群众干社会主义事业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不亚于资本主义世界里的企业家精神。

  过去我研究过像大庆石油会战时的领导者如余秋里、康世恩,他们的创业精神,远胜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里的企业家精神。

  大庆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同志,他身上的铁人精神,那就更是远远胜过私有制下的企业家精神了。

  铁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怎样的创业精神?

  上面研究的那位跟毛主席点烟的女知青创业者身上,难道就没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么?

  如果还没有看出来的话,那就请审视一下自己的立场,审视一下自己的世界观是否有问题。

  徐建春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企业家。这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