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我者真,逆我者假!卡尔森采访普京戳破美式“新闻自由”面具

顺我者真,逆我者假!卡尔森采访普京戳破美式“新闻自由”面具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真实的美式“新闻自由”是欺骗自由、污蔑自由、造谣自由,以“言论自由”为名,大行选择性叙事、资本控制言论、操纵国际舆论、散布虚假信息、新闻“双标”之实。

  卡尔森采访普京的视频在美国引起轰动,无数美国网友感谢卡尔森提供了看清“真相”的机会。但是,卡尔森本人却遭到美国政客、主流媒体的抨击侮辱,这一闹剧再次戳破了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面具

  1美国民众发现自己被媒体骗了

  2024年2月6日,美国知名媒体人、前福克斯新闻频道王牌主播塔克·卡尔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采访。作为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第一位采访普京本人的西方记者,这次采访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国家民众的高度关注。

  美国媒体人卡尔森采访俄罗斯总统普京

  2月8日起,采访视频陆续在各平台上发布。仅以英语版本为例,在发布后的一天之内,X(原推特)上的采访视频浏览量就已超过1.5亿次、被86万用户点赞、被转发近27万次;在卡尔森的YouTube频道上,采访视频的观看次数已超过830万次。

  在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普京回答了大约60个问题。总的来看,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同西方的紧张关系是本次采访的核心。卡尔森和普京围绕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北约东扩、乌克兰问题、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和解决方案、北溪管道爆炸案、重建俄美沟通渠道、泽连斯基所掌握的权力等进行问答。此外,两人还谈及了人工智能、马斯克以及在俄被捕的美国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等话题。

  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受众来说,这是他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俄乌冲突的少数机会。正如卡尔森高调宣传的,本次采访让美国民众看到俄乌冲突“真相”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和RT电视台总编玛加丽塔·西蒙尼扬直言,许多美国人在观看了普京的采访后,终于发现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被欺骗了。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和RT电视台总编玛加丽塔·西蒙尼扬

  在X平台上采访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说,普京在采访中“谈到了乌克兰政变,其中涉及乔·拜登、乔治·索罗斯、中央情报局和维多利亚·纽兰。真相原来是被隐藏了。”

  此外,还有人将普京在采访中的表现与拜登进行对比:“普京仅用了30分钟就详细讲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近1000年的历史,没有使用笔记。拜登却不记得他儿子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愿上帝保佑我们所有人。”

  2采访前阻挠、采访后咒骂

  虽然采访在美国掀起轰动,但是卡尔森采访普京的这一路并不顺利。

  结束俄罗斯之行返回美国后,卡尔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拜登政府曾屡次试图阻止他采访普京。卡尔森声称受到美国情报部门的监视,导致采访推迟了三年:“我接到《纽约时报》记者的电话,询问我何时采访普京。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一点。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们(指美国情报部门)显然又这么做了。他们把此事泄露给《纽约时报》并试图破坏采访。”

卡尔森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

  值得注意的是,卡尔森之所以说他们“又这么做了”,是因为早在2021年,他还在福克斯新闻任职时,就指认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取通信内容,企图把他的节目“搞黄”。卡尔森称:“一名爆料人警告,国安局在看我们的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这不是臆想,完全是真的。这个人有我电子邮件的详细内容。除了收信人,其他人不可能知道(这些内容)。”

  卡尔森还遭到了美国政府、政客和主流媒体的猛烈抨击和咒骂。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说:“所有人都应该看得出来普京对乌克兰做了什么,以及他试图为其行为辩护的虚假、荒谬的理由。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再次采访普京来了解他的残暴行为。”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他(指卡尔森)就像一只小狗……如果他与一家俄罗斯媒体签订合同,我不会感到惊讶,因为他是一个有用的白痴。”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篇由高级媒体记者奥利弗·达西执笔的分析文章把卡尔森称作“一名右翼极端分子”,并指责卡尔森“允许独裁者(指普京)自由地操纵公众,并讲述他的历史版本,无论它可能多么具有欺骗性。”

  美联社在其网站上发布题为《普京告诉塔克·卡尔森的一些内容忽视了大局。本文填补了这些空白》的文章,认为普京在回答卡尔森的问题时遗漏了背景,并针对谁发动了战争、对乌克兰实施“去纳粹化”、和平谈判等几个问题的前因进行说明。讽刺的是,事实上,普京在采访中对相关问题的背景进行了充分说明,美联社给出的“补充”却对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斩头去尾”,以重复之前美国大众对俄乌冲突的印象。

  除此之外,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客也对卡尔森进行了责骂。比利时前首相盖伊·维尔霍夫施塔特呼吁欧盟对卡尔森实施“旅行禁令”,他将卡尔森描述为前总统特朗普和普京的“喉舌”,并补充道:“普京是一名战犯,欧盟制裁所有协助他的人,因此审查卡尔森是合法的。”

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痛斥卡尔森是“暴君的走狗、独裁者的听筒、新闻业的叛徒”。有趣的是,卡尔森向约翰逊发出了采访邀约作为回应。而约翰逊的一位顾问告诉卡尔森,约翰逊同意跟他讨论乌克兰问题并阐明自身立场的前提条件是支付“100万的美元、黄金或是比特币”。

  卡尔森表示:“我刚采访过普京。我无意为普京辩护,但普京至少没问我要100万美元。”

  3操纵媒体,美国玩得比谁都溜!

  无论采访普京是否包含任何个人目的,也无论普京在采访中的回答是否客观准确,卡尔森对普京进行采访本该是“新闻自由”最基本的权利。一直以来,美国把新闻自由看作是其“民主自由”社会的外在形象,但仅仅是本次美国政府、美国主流媒体对卡尔森的批判辱骂,就完全戳破了这个谎言。

  事实上,美国“新闻自由”实际上早就不复存在了,美国媒体已经彻底沦为政治工具。

  民主党和共和党间日益加剧的斗争殃及了媒体行业,曾被众多公知吹捧为优质媒体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刊物在政治立场上各有偏颇。2021年3月,时任华盛顿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劳伦斯·西尔伯曼在一份反对意见中,指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民主党的宣传大单”,并表示“几乎所有的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视,都是民主党的喇叭。即使是政府支持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也跟着民主党走。”他接着补充道:“福克斯新闻的一些评论员偏向右翼,主流媒体的评论员和记者则偏向左翼。”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广泛借助美国媒体在国际舆论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实施对外宣传。例如,被不少人用来学习英语的美国之音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对外政治宣传的机构,是美国政府的喉舌。当然,美国之音也有“翻车”的时候。2020年,美国疾控中心以“帮中国做宣传”为由封杀了美国之音,将其采访请求列入黑名单。

  美国政府时常以“情报机构”名义给主流媒体“定向喂料”,从而指示它们对中国、俄罗斯等对手发起舆论攻势。例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纽约时报》援引“西方情报机构报告”称,中方曾告诫俄方不要在冬奥会期间“入侵”乌克兰,并污蔑中方对俄军事行动计划有所了解。

  乌克兰问题演变到今天的这种局面,来龙去脉是很清楚的,究竟症结何在?大家心知肚明。《纽约时报》此类报道纯属虚假信息,作为美国政府指哪打哪的一条“传媒”狗,无非就是为了转移视线、甩锅推责,给中国泼脏水。

  更加过分的是,美国媒体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直接配合美情报部门在境外执行任务。在本次卡尔森对普京采访中提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埃文·格尔什科维奇,就是因按照美方指示,收集俄罗斯某军工企业活动的国家机密信息,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所逮捕。

  目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已经启动了刑事间谍案的调查。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间谍罪条款规定,如果外国人或无国籍者收集、窃取、保存并向他国、境外组织及其代理人传递包含俄国家秘密或危害俄国家安全的情报,须对其判处有期徒刑10年至20年。也就是说,这个记者可能面临最高20年监禁。

  格尔什科维奇(黄色外套)被俄安全局逮捕

  除了要求媒体为美国利益服务外,美国政府还对持不同意见的媒体人进行打压。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他时常抨击媒体对他本人和团队的报道有失公允。靠“什么都敢说”和“投直球”的人设成功上位的特朗普,用他的口头禅“Fake News”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阵怀疑媒体的浪潮。

  到底是不是假新闻呢,我们无从得知。不过这位“推特治国”的前总统倒是把自己不喜欢的报道统统都归为“假新闻”,宣扬新闻媒体是“人民公敌”。

  美国新闻工作者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站队”的压力和被政客辱骂的屈辱,还要承担可能被执法部门逮捕、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侵犯的风险。据美国新闻自由追踪系统的统计,从2017年至今,共发生过301起针对记者的逮捕或刑事起诉的事件、99起工作中设备被执法机构搜查或扣留的事件、1013起工作中受到袭击的事件以及54起在边境被拦下并接受二次检查的事件。

  2021年“国会山骚乱”事件中,大量新闻媒体的设备被特朗普的支持者毁坏。

  除了操纵传统媒体机构外,美国政府更是肆无忌惮地入侵并操纵社交媒体,以保证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信息符合美国利益。美国调查记者马特·塔伊比披露,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国防部、国务院、财政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每天会给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去成千上万危险账户名单,以这些账户传播“有关乌克兰的负面信息”为由,要求推特将它们关停,或者审查与美国官方立场不符的账号。

  实际上,这只是美国政府操纵社交媒体的冰山一角。香港“修例风波”期间,暴徒肆意破坏公共设施,殴打甚至杀害警察和市民的暴行,在美国社交平台上被歌颂为“追求自由的和平抗议活动”。而香港警方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下被迫鸣枪示警,却被诬陷为“警方镇压和平集会”。推特、脸书上凡是支持香港警察的皆被删除、标记甚至封号,而煽动暴力、散布涉警假新闻的内容不仅安然无恙,还被大力推送。

  还记得这几年,美国政府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美国业务,不然就封杀吗?美国政府找的理由是啥——维护美国的数据安全。纯属扯淡!美国政府真正害怕的是Tik Tok在全球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毕竟它在全球月活用户已经超过了10 亿,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本土的社交媒体。管不住了!

  更让美国政府害怕的是,Tik Tok独有的核心算法,结合海量用户数据,可以将“量身定制的文化套餐”准确地送达不同的用户,这种数字文化传播力是让美国真正忌惮的地方。换句话说,Tik Tok的“用户画像”可以对年轻人的价值观、意识和行为产生绝对压倒性的影响,让美国政府的宣传造势和信息屏蔽等操作完全失去效果。除不掉你,那就吃了你。在美国政府眼里,一家中国企业,还加持核心算法,就是一头凶猛的野兽,必须予以铲除。

  此前,美国参议院召开了一场听证会,共和党籍的参议员汤姆·科顿,在众所周知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是新加坡人的情况下,针对周受资“国籍”“政治倾向”等尖锐问题发起连番“炮轰”。此番“麦卡锡式提问”和有意反复刁难,美国民众都看不下去了,在当天X平台的趋势榜上,“汤姆·科顿”被骂上“热搜第一”。

  TikTok支持者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举行集会

  不过可笑的是,在前段时间拜登也开了TikTok的账号,第一次发布了与竞选有关的视频。这位1942年11月20日出生,81周岁的老人,为了拉拢美国年轻人,也不得不借助TikTok的影响力。

  在TikTok亲自出镜的拜登,被问会把选票投给自己还是特朗普时,他来了句“你在开玩笑吗?”随后将选票投给了自己。

  美国标榜的“新闻自由”,实际上是采取双重标准的自由。美西方的“新闻自由”自提出起,所谓不受制于任何组织机构,绝对的新闻自由,不过是用以迷惑世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幌子。瞒天过海、偷天换日、指鹿为马、笑里藏刀、无中生有、嫁祸于人,他们玩的比谁都溜。

  真实的美式“新闻自由”是欺骗自由、污蔑自由、造谣自由,以“言论自由”为名,大行选择性叙事、资本控制言论、操纵国际舆论、散布虚假信息、新闻“双标”之实。

  什么时候自由,什么时候不自由,漂亮国自有安排。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