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雷|毛主席的一个“不宜再荐”亿人颂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改写旧文之五

冬雷|毛主席的一个“不宜再荐”亿人颂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改写旧文之五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好一个“不宜再荐”!!社会主义下的人民和人民领袖,才有此典范!

  一部电影曾这样描绘:建国了,毛主席的乡亲,知道他当了中国“皇帝”了。于是结伴找来,希望在皇城里谋个事干干,——并且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说。对此,毛主席热情而又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共产党的天下,是人民的天下,不是我毛家的天下,不能不凭才能功德而擅用毛家的人……

  这是历史的真实。在建国前几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经常面对这类事,并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有人在毛泽东家乡调查过这一问题,曾亲耳听过他家乡人对他不为家乡人安排工作、办事的不满,甚有人嘴里还不干不净)。那一段时间的毛主席的书信中,人们会清楚看到这一点。这让我深感中国共产党开创者心地的无私。

  同样让我们感动的,还有这样一件事:

  上世纪50年代中,毛主席的当年战友柳直荀烈士的爱人:李淑一,曾请毛主席推荐她进北京图书馆工作。结果,因北京图书馆人员的学历学识要求较高,图书馆的负责人婉拒了毛主席的推荐。当李淑一再次请求毛主席推荐时,他即致信李淑一说:图书馆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不宜再荐。

  好一个“不宜再荐”!一个国家主席,他自已说得好:我当上主席,“……这是革命的需要,是为人民服务,是替人民办事,不能和封建社会一样,一当上‘皇帝’,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无疑,从工作出发,国家主席向图书馆推荐人员,于理于法于情,也都是合理的。而在——国家主席的意见——被否定后,国家主席依旧崇奉法理,——服从图书馆自身的管理的理法。并且,决不为个人的人情友爱,而执意再荐。好一个“不宜再荐”!今天的国家各级公务员们,你们看到了吗!

  好一个“不宜再荐”!一个国家主席,位居极顶。然而,决不干预下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虽是国家主席,也自觉遵守下级管理人员对自已意见的合理否决,于是不再推荐李淑一。今天的国家的各级管理者们,你们看(听)到了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伟大榜样!这一“不宜再荐”,体现着严明的法制。我们不是在建构法制社会吗!

  好一个“不宜再荐”!一个国家主席,——如放在一个满脑子个人脸面、尊荣的人身上,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不见今天!有些芝麻绿豆大的官儿,——硬是要在别人面前“榨出”“膨化出”——天大的尊荣来。请看:只要是他说的事,不管合理不合理,也不管合法不合法,你都得照办,否则,如你是下级,会让你一辈子不得翻身;也就是说,在日后,他让你“出一点头”才怪!如你是友邻,他会跟你“麻烦没个完”。而毛主席,德品伟大,决无“此陋”,实属空前。他是严于律已的崇高风范。今天看下来,也正因为如此,那个时代另有些(少数)“德性仍不高,心地还不高洁”的官儿,一辈子也没敢展示自已的——霸道、奢侈和偏执。也因此,在毛主席去世后,他们耿耿于怀,怨这恨那。当然,他们也不会以此为题攻击毛主席,而是另胡诌毛主席的别的什么。

  好一个“不宜再荐”!在今天,越是职级高的人,做到这一点,才越显得伟大。

  好一个“不宜再荐 ”!在今天某些霸道的官儿那里,对有这样的下级——不附和上级意见的下级,象当年的北京图书馆负责人那样,感到不可思议。事实也大体是这样:在今天,这种下级,这种坚持理、义、法、规的事,——不为个人名利得失而同上级持不同态度,压根儿就难找。

  好一个“不宜再荐”!原来,它的出现,决不仅仅是个别领袖人物的伟大圣洁,还必须有坚守规矩的各级干部和群众,它是有着一定的伟大的社会性基础的。

  好一个“不宜再荐”!!社会主义下的人民和人民领袖,才有此典范!

  附文一:

  毛主席的表兄文运昌发牢骚

  作者 刘小梅

  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主席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主席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总理转到毛主席手里。毛主席少年时,在外婆家生活时,与比他大3岁的表兄文南松玩得最好。毛主席没有忘记。

  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遗憾去世,他不能理解,毛主席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毛主席看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主席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毛主席说:“我非常感谢我的表兄文运昌”!

  文运昌是毛主席外婆家的大表兄。他生于1884年,家住湖南省湘乡县唐家托。在毛主席的少年时代,唐家托成了他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公外婆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感情甚笃,尤其是比他年长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对他更是特别关爱。文运昌经常借家里的藏书给毛泽东阅读,还向他介绍湘乡县东山高等学堂。

  在文运昌的鼓励以及舅父和同族、塾师的帮助下,毛泽东终于冲破了父亲要他辍学到米店当学徒的阻力,来到东山学堂读书。文运昌为他办好了入学手续,而且主动做他的入学担保人。

  毛泽东好学上进,除了埋头学习课本外,更希望找到一些新书新报阅读。文运昌知道后,想方设法为他寻找,推荐进步有益的书报,许多令毛泽东爱不释手的书,例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均是文运昌推荐的。这些进步书刊从内容到文体都十分新鲜,令毛泽东耳目一新,对他接受新思想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可以说,文运昌对毛泽东的帮助,确确实实是帮在点子上。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文运昌时,他这样说: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但毛主席说:“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1951年4月,毛主席邀请文运昌进京做客,文运昌十分高兴,他除了思念表弟外,还怀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仰仗毛主席的职权给自己安排个职务。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主席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主席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恩来转到毛主席手里。少年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时,与比他大3岁的表兄文南松玩得最好,毛泽东没有忘记。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遗憾去世,他不能理解,毛主席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

  毛主席看到周恩来转来的信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主席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毛岸英回韶山时,遵父命到唐家圫看望文家兄弟,文运昌叫弟弟文南松出面,要求毛岸英回去给父亲说说,解决文运昌的安排问题,毛岸英只有请求伯伯们谅解,因为他知道,共和国成立以来,亲友中不少人向父亲提出类似的要求,父亲总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力说明,一一婉谢。无奈,文南松只有亲自写信,托毛岸英带给毛主席。

  表兄至死不能理解毛泽东。

  在文运昌工作安排这事上,毛主席一直没有敬重文南松,他有一次回信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这让文运昌大失所望。

  最使文运昌不能理解的是,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他带着这个遗憾于1961年12月11日去世。

相关文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