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相较于去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更明确提出了建立“封神宇宙”的国漫野心。封神宇宙直接对标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具有辽阔的可待开发的世界图景,还有许许多多可待挖掘的人物形象,自然引人瞩目。因此,观众对《姜子牙》期待更高,期待这部电影能够展开封神宇宙的冰山一角。
然而,《姜子牙》似乎不能承担起为封神宇宙奠基的重任。人物形象简单且符号化,故事情节逻辑不清,世界观设定含混简单,使得这部电影的硬伤过多。当然,好的地方在于电影画面精致,动画制作精良,埋下了众多伏笔,也的确能让人对国漫前景继续保持乐观态度。
但对一部好电影,特别是一部对标“漫威宇宙”的国漫而言,讲清故事、讲好故事是不容回避的基本要求。《姜子牙》及之后的系列封神宇宙电影,必不可少得要在人物、情节和世界观上多下功夫。换句话说,动画制作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多打磨情节,多厘清故事线索。如果封神宇宙的确具有野心,那么还需要认真对人类文明处于野蛮与文明交界时刻的政治哲学问题给出回应。
一个宏大的世界图景,应该建立在人物彼此之间连接而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情节推进中人物个性化的选择和行动的基础上。在电影《姜子牙》中,导演试图依靠大全景、音响效果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就把世界图景展现出来。然而,世界图景一定藏在层层叠叠的人物关系中之中,不可能仅仅依靠酷炫的大全景和反复爆炸的特效就轻易建立。
本文无意对《姜子牙》在人物和情节设定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景式论述,仅想抱着帮助国漫越做越好的心态,对封神宇宙可以展开的政治哲学问题做一点构想和建议。
封神宇宙根基性的竞争力,在我看来并不是英雄谱和大制作。要与漫威宇宙分庭抗礼,需要清晰表达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安排方式,表达中国人的价值观。
封神宇宙的核心,不是一个又一个现代文明中的超级英雄,而应该是处在文明与野蛮边界时刻那些挣扎着构画人类秩序的中国先哲。这些先哲究竟以姜子牙、哪吒还是申公豹的形象出场,这些先哲究竟在电影中经历怎么样的战乱流离、世间情仇、残酷厮杀、大彻大悟,这些先哲究竟处在何种残忍的世界图景和社会关系之中,虽然是电影故事的核心要素,但对于展现中国人的文明思考却是无关紧要的。因此,封神宇宙的想象空间,在具体的情节设定层面,其实非常广阔。
封神宇宙之前,人类文明与神妖同存,世界要多残忍有多残忍,人类要多孱弱有多孱弱。封神宇宙结束后,人类主宰天地,神灭妖除,人类从此自作主宰。而人类之所以能告别神仙妖怪,走入文明,就是依靠这些半人半神的人物在挣扎与求索中建立的文明法则。基于这样的理念,封神宇宙才会出现可称之为“政治哲学”的问题,也就是姜子牙如何在神的威压、妖的魅惑和人的愚昧的状况下,建立起人类正常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问题。
《姜子牙》的故事线,似乎触及到了这一点,但很多逻辑和出路还没有想清楚,细节还来不及刻画。姜子牙心怀天下,既想拯救苍生,又想拯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虽然面临抽象的苍生与具体的个人的矛盾,但其拯救对象都面向人类,而妖和神都不在其拯救范围之列。这是影片不证自明的前提,似乎无需讨论。但在文明初露端倪之际,姜子牙面向苍生的政治理想,无法不证自明,而至少需要首先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人与神、人与妖有什么区别?
如果人与妖没有明显界限,为什么天下苍生的范围不包括妖?用正常的话来说,为什么无法给妖以公民权?如果人和神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神具有人不可知的力量,那么人是不是永远无法从神的威压之中走出?永远需要神的庇佑?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文明如何对待超越性的力量?中国文明如何从对不可知力量的崇拜之中走出,逐步建立起人类对生活世界的支配?
第二,何谓拯救了人?
是建立和平秩序就可称之为拯救,还是必须让人自作主宰,将妖与神都从人类的政治生活中驱除出去,才叫做拯救了人?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评判所谓好的政治秩序的标准问题。究竟是为人类找到一个强大力量的庇护,让神来安排人类政治,还是给予人自作主宰的权力,使得人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政治生活?
如果只要是为人类建立和平秩序就可以称之为拯救,那么师尊的努力就不能称之为不正义,姜子牙一系列行为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质疑。如果需要让人类自作主宰,那么斩了妖狐,断了天梯之后,谁来主宰人类政治?姜子牙究竟是以人的身份,断了天梯,还是以神的身份,给了人自由?
如果是以神的身份给了人自由,那么姜子牙究竟是不是新的神?如果如影片结尾所提示的,斩断了神对人类世界的支配,人类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又如何在人类政治中避免出现纣王这样的暴君?
第三,姜子牙究竟用什么力量拯救了人?
正常来说,先哲在混乱中为人类文明确立基本法则,不应该依靠他们的“神力”,而应该依靠他们的某种“人性”。如果依靠神力,那么这种力量不可言说,不讲逻辑,人类的进程归于神秘,电影也归于虚无。就像《姜子牙》里,姜子牙突然须发皆白,神力涌现,以至于无人能敌。但这种神力,既无来龙,也无去脉,只能是电影的败笔。
如果姜子牙依靠某种“人性”拯救了人,那么这种“人性”是什么?中国文明给出的对于政治秩序的想象和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希腊传统中对于人性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自然有人会说,姜子牙可以不用管这些问题,可以完全只按照其欲望或某种信念行事。但姜子牙所处的位置,所面临的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局面,显然不可能不进行理论沉思。
当姜子牙率领诸神,开始怀疑师尊的命令之际,他已然是哲学家与政治家两重身份的合体。他一心求真、求善,完全是一个“哲学家”人格,与此同时,他又要在师尊-人类-狐妖的政治棋局之中做出决断,展现了其为“政治家”的一面。因此,姜子牙和此后封神宇宙中的其他人物,就应该一条线索沿着“哲学家”人格的理路,将姜子牙面临的思想矛盾讲深刻;另一条线索沿着“政治家”的理路,将由凡人成神的姜子牙面临的政治矛盾讲清楚。因此,在理论沉思层面,就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当然,上述三个问题并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答案,或许已经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政治原则。但之所以能将这些问题表述出来,是受到古代西方政治思想影响的结果。更具体地说,是受到荷马史诗这样的著作影响的结果。
作为刻画人类在野蛮与文明交界处的著作,《伊利亚特》或可长期成为封神宇宙的一个参照对象。和封神宇宙一样,《伊利亚特》同样以叙事的形式,在人与神、人与敌人的关系之中,展现着人类对于文明初现时刻的政治哲学思考。
《伊利亚特》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荷马用了24卷,只讲述了40天内发生的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的故事。在史诗开篇,希腊人的首领阿伽门农和希腊人最强大的战士阿基琉斯发生了争吵,阿基琉斯一怒之下拒绝出战,并向自己的母亲——作为神的忒提斯请求,给予阿伽门农和希腊人以惩罚。半人半神的阿基琉斯,虽然和姜子牙一样拥有“神力”,却和人类一样无法逃脱人类必死的命运,甚至命运已经注定了他要早死。特洛亚人的政治首领和最强的战士是同一个人——赫克托尔,在阿基琉斯不出战的时间里,赫克托尔得到了阿波罗的庇佑,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阿基琉斯为此陷入狂怒,从而与阿伽门农和解,率领大军与赫克托尔决战。在决战中,阿波罗、雅典娜等一众神帮助特洛亚人,赫拉等一众神帮助希腊人,两军对垒,但最后宙斯在命运的天平上称量,命运滑向了希腊人,从而神便撤离了战场,阿基琉斯杀死了赫克托尔,伊利亚特的故事便告终结。
在《伊利亚特》的世界图景中,神与人有着明确的区分。这区分不在于神力,而在是否必死。人因为必死,所以希望在战争中获得荣誉,通过荣誉来弥补自己必死的缺陷,获得某种不朽性。因此,人类渴望参加战争,在战争中得到奖赏和地位。神因为不死,所以完全不在意荣誉,也不在乎道德,因而可以肆无忌惮地欺骗或放弃人类。阿波罗一直庇佑和支持着那些侍奉他的特洛亚人,但当命运的天平一经裁决,他就毫无情感地放弃了特洛亚人,任由他们被阿基琉斯虐杀。
但人不一样,人的意识中充满了诸多复杂的元素,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臣服,对荣誉的渴望,对朋友的感情等等,左右着人的行为。
在《伊利亚特》中,神都十分简单,只有一些娱乐、战争的低级欲望,而人却十分复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考量。由必死性所定义的人类,显示出了所谓的更高的德性。
在荷马史诗里,自然与文明交界线上的世界图景,是人与神、人与人、神与神交织斗争的复杂局面。人类既要面对神的威压和帮助,又要面对必死或早死的命运,还要面对敌军阵营的攻击与杀戮,同时也要处理同一阵营内部的分歧与斗争。在这样的局面中,那些半人半神的角色,实际上依然要以人的身份,在命运的必然性中,依照人性做出行动。因此,阿基琉斯致命的愤怒,阿基琉斯对赫克托尔长达三周的追杀和漫长的凌辱,才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碰撞之中,显示出人类处境的极端残酷和人类行为的极端壮烈。并由此构成了希腊人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政治问题的回应。
如果非要用一种简单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一图景,或许也可以说,伊利亚特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必死的命运时,选择依靠人性去做出壮烈的搏杀,由此来凸显出人类自身的荣誉和人性的辉煌。
这是《伊利亚特》对此前三个问题的回答。那么,封神宇宙,又该以怎样的故事设定和思想体系,来提出文明初期的“中国道路”呢?
《姜子牙》将问题直接设定在了“拯救苍生”这样一个非常儒家化的信念基础上,却未能按照儒家的政治哲学将其展开,体现了电影创作团队,对自身的政治思想“日用而不知”的状态。要想建构其封神宇宙的世界观,提升姜子牙这个人物的思想深度和政治德性,必须将“日用而不知”的思想,化为明确清晰的理论,并熔铸到错综复杂的情节设计中去。否则,封神宇宙恐怕没有办法像中国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在影史甚至大众文化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正文完>
(说明:本文关于《伊利亚特》的解读部分,主要思想来自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老师2015年开设的《古代西方政治思想》课程,且只借用了课程讲授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中偏离原意和有所误读的地方,均为我学艺不精和阅读疏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