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震惊全美,麦克阿瑟认输

这场战役震惊全美,麦克阿瑟认输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1

  1953年1月的朝鲜半岛,气温低至零下30度,天寒地冻之中,志愿军战士们正在冰雪中艰难跋涉,追击敌人。

  逃跑中的美军,早已抢在我军之前度过清川江。

  被志愿军骇破了胆的他们,为了阻止我方前进,把硬邦邦的冰面炸成了一片冰水混合物,他们以为没有桥、没有船,志愿军只能束手无策。

  可是,接下来令他们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

  我们的几千名战士二话不说,脱了衣服扛起枪,趟着刺骨的冰水踏江而过。

  看着面前的场景,美国大兵们面面相觑,都在彼此的脸上看到一丝惊恐:

  这到底是一群什么人啊?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

  

  然而,正是这样的军队——这群拿着枪的农民,已经无数次像这样刷新了美国大兵的认知。

  半年后,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

  但是今天,我想请你暂时忘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结局,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去感知他们的内心活动。

  

  让我们以一个“未知者”的心态,去探索“不确定未来”的一切可能性。

  我们先来回放战争之初的两个微镜头。

  第一个,首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两周之内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节。

  第二个,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部队入朝。

  这么重大的消息,次日的报纸上却找不到有关此事的任何报道,直到第一次战役打完之后的11月6日,人们才从报纸上得知了中国出兵的消息。

  一个胜券在握,骄横十足;一个内紧外松,步步为营。

  这就是爆发于70年前的那场战争之初,中美实力对比的真实写照。

  2

  第一次战役中,狂妄的美军被消灭1.5万人,可这并没有使他们觉醒。他们依然觉得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一个饭都吃不起的穷国家,竟敢和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对打,不是找死吗?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对志愿军错误的定位,将会让他们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西线包围了美国第八集团军,东线包围了它的第十军,形势对我们极为有利。

  但可惜的是,因为装备差距过大,我们没能将美军一网打尽。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与美军又展开了数次交锋,正是这几次交锋让美军意识到,这群穷人不是能任他们揉扁搓圆的砧板鱼肉,相反,如果他们不全力以赴,别说打败志愿军了,可能这辈子都没法回国,再过他们那劳什子的圣诞节了。

  他们终于开始认真起来。

  1951年6月,双方僵持在了三八线附近。

  持续了一年半的生死搏杀,付出了无数战士的鲜血后,我们终于将美国人按在了谈判桌前。

  可是,这一谈就是两年多,光是开会,就开了足足575次,其次数内容之繁琐,甚至都谈出了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谈判为什么如此艰难,旷日持久?

  因为美国人压根儿就没想和我们好好谈。他们的策略是,谈不赢就回到战场上开打,打不赢就回到谈判桌前开谈,断断续续地折腾人玩儿。

  

  就这样拖着,谈着,相互试探着,一转眼,终于到了1952年深秋,危机四伏中,一场生死之战一触即发。

  没错,那就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是两个面积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每个山头由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守卫。

  对于这两个小土包,美军开始根本没放在心上,起初,他们想以两、三百人的伤亡为代价,用三天时间拿下两块高地。

  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游刃有余,战斗之前,他们还组织了一大帮记者前去观摩,并派出了精锐部队美七师上阵。

  如此安排,美军打的主意本是让记者们拍下他们英勇奋战,把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的场面,好像战争结束后,用这些报道和照片,在国际上吹嘘他们的正义和功绩。

  但没想到的是,真打起来的时候,小小的两个土包竟像两座高山一样不可逾越,难打极了。

  第一天,美军伤亡2000余人,以预计伤亡人数足足十倍的代价,也只拿下了一个山头,而且,这个山头还没在手上攥热乎呢,当晚就又被志愿军夺回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媒体最终拍下的,是己方屁滚尿流的凄惨场景。

  哈哈,不知道总指挥当晚,有没有砸几个照相机泄愤。

  后来,被打脸的美军脸挂不住了,便企图从人数、武器上碾压我们!

  他们开始不断给两个小山头增加兵力,一直增加到六万人!

  武器上,美军除了没有用原子弹,其他武器基本都用上了,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多枚,加上我方打的60余万发炮弹,平均每平方米落下的炮弹足有9发之多,把山头生生削低了两米,被炸松的土石上遍布着残肢断臂。

  就这样持续鏖战了43天,反复争夺阵地59次,被歼2.5万人,但还是没能攻下来。

  我们尚且能抗,可堆人数和武器的美军打不起了。最后,他们竟然把最精锐的187空降团顶了上去。

  可是,空降兵属于特种兵,把特种兵当成普通陆军战士去打阵地战,真是把一块锋利的好钢用在了刀把上。

  那么,187空降团最后被打成了什么样子呢?美国大兵上去一个死一个,以至于督战队在后面拿枪顶着他们往上冲,可是还有逃跑的,而且一个人逃跑,一票人就跟着跑,根本拦不住。

  最后,他们竟然想出了一个“高招”,用绳子把美国大兵绑成一串儿,将他们集体赶上山去和对手拼杀。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无数个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那样的战士,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好啊,你不是来一串儿大兵嘛,正好全部报销,一个也跑不了,我一个人换你一串儿,够本儿了!

  王成这个角色是很多战士的缩影,在这场残酷漫长的战役中,像黄继光、邱少云那样真实存在的壮烈牺牲的战士,就有42位。

  还有的战士眼睛被打瞎、腿被打瘸,最后是瞎子背着瘸子打冲锋!

  望着这样的志愿军,美国人服了,彻底服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支无法想象的军队,这是一群无法理解的人。

  他们也由此得出一条血的教训:永远不要和中国打仗。

  3

  那几年,麦克阿瑟的圣诞节估计都过得不太开心。

  当年根本不把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放在眼里的麦克阿瑟,早先曾提过几个问题:

  中国有空军吗?没有。

  

  中国有军舰吗?没有。

  

  中国有坦克大炮吗?有一点,是缴获来的。

  这不结了,啥也没有,就有人,可现在又不是冷兵器时代,开起火来,是要拿人填炮吗?

  他以为中国人会像当年他们屠杀印第安人那样血流成河。

  但没有,志愿军用朝鲜战争的结果,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麦克阿瑟错了,错得一塌糊涂,所以一败涂地。

  朝鲜战争后,麦克阿瑟因为败仗被撤职。

  不知道是不是朝鲜战争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后来的他,戏剧性地成了一名“左派”。

  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界冲突时,他又出来说话了,只不过这次的话风完全变了:印度人要和中国人打仗,真是愚蠢到极点了!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曾经极度藐视我们的、傲娇的“西点军校之父”发出如此慨叹?

  是实力!是我们用鲜血与死亡换来的一场又一次的胜利!让麦克阿瑟从此闻风丧胆,再不敢轻视我们。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

  所以,在我看来,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不是抗日战争,不是解放战争,而是抗美援朝。

  当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几乎占世界的一半,而中国刚刚走出战争的苦难,试想,在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志愿军的装备水平还不到美军的十分之一,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我们怎样才能跟世界头号强国打成平手?

  勇气和毅力是一方面,拥有一个绝佳的军事领袖,则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当年,毛主席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无畏气概果断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随后,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半年多连打五场大仗,五战五捷,歼敌23万,一举扭转了战局,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随之破灭。

  战争结束后统计,联合国军损失了100多万人,其中美军损失了16万人,至今,“回家过圣诞节”这句话,仍然是美军中的一大禁忌。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美国西点军校评论说:中国军队在毛泽东的统率之下竟然成了一群狮子!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这样——敌人有多么强大,胜利有多么难得,赢来的和平就有多么宝贵、多么持久、多么稳固。

  4

  毛主席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他还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正义,就凭这两条,新中国就有了敢打必胜的勇气和底气。

  其实,大炮和钢铁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财富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精神可以变物质,人民和正义的力量终将无敌于天下。

  当时,不分前线和后方,“最可爱的人”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大家争着上前线,趴冰卧雪、流血牺牲,一点不觉得吃亏,反而感到无上光荣。

  后方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国人民捐的钱可以买3710架飞机。在一个绝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饱,不少人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新生国家,老百姓的自发捐款竟能购买3710架飞机,潜藏在这一数字背后的人心逻辑实在耐人寻味。

  人民和正义,是我从这场实力对比极为悬殊、但最终以弱胜强的战争中提炼出的两个核心概念。

  而毛泽东代表了人民和正义,所以历史让毛泽东成为胜利者。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毛泽东和他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既相互成就,又相互改造,而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和正义的制高点。

  美国人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把现代化和毛泽东化对立起来虽然不科学,但却赤裸裸地表露出美国的心头大患。

  毛泽东,是他们搞垮中国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巨大障碍!

  如果说他们讲的“现代化”主要是武器层面,那么“毛泽东化”就是精神层面,而精神层面的两个核心概念,我认为恰恰就是人民和正义。原来,美国人也懂这个道理,只不过他们自己不做,也做不到,更害怕别人做到了超过他们。

  由此想到近两年来国际格局演变,特别是中美关系的新动向,想起最高领导人近期至少两次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有人问:历史真的有“正确的一边”和“错误的一边”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抗美援朝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人民和正义的一边。

  5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华为。

  因为今天的华为,正好长在了我们对历史与现实思考的交汇点上,“历史”就是抗美援朝,“现实”就是中美贸易战。

  对于华为的命运,乃至中美关系的未来,我们这次是真的“未知者”,但历史在回放,时光在倒流,今昔背后的逻辑惊人的如出一辙。

  时间变了,场景变了,人物变了,但是,剧本没变,相似的戏码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上演过了。

  近两年来,美国一直在动用国家力量遏制和封杀华为,原因很简单,华为是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在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

  与70年前美国欺负到我们家门口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样,华为这一仗也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而且,美国对华为的追杀远远超出了贸易战的范畴,而是高科技产业绞杀战。

  美国拿华为开刀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从而控制这一领域的世界市场,而它更大的目的,是在整个经济战争中全面彻底打败中国。

  因此,与当年的上甘岭战役一样,美国对华为的绞杀战也是具有典型的“战术目标、战役规模、战略意图”的特点。就是说,美国攻击的具体目标虽然是华为,但却是具有战略意图和战役规模的全面行动

  华为就是今天中国的上甘岭,华为绝不能倒下,因为它一旦倒下,中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有另一个华为出现了,然后,美国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小米、oppo等科技企业,甚至其他领域进行全方位收割,直到把中国崛起的全部基础彻底摧毁,把我们辛辛苦苦积累了几十年的家底洗劫一空。

  到那时,美国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用事实警告中国人:

  离高新科技远点儿!这类高利润的行业只有我们才配做,中国人只配去赚服装、玩具、电子代工产品的血汗钱,中国人的后代永远只配给我们打工!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华为保卫战必须打赢,因为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因为我们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不仅有发展自己的权利,而且“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朝鲜战争,各人看法向来众说纷纭,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观点。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