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冬季攻势草草收场,国军抗战从此就士气低落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部队北撤到鄂北、豫南一带,依托大洪山、桐柏山,继续抵抗。此时日军虽然已经占领武汉,但因为第五战区的部队还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以及豫南的新野、唐河一带,留在敌后的二十一集团军也仍然还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江南又有薛岳指挥的国军,所以华中日军在战略上仍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日军此时已经控制长江航道,中游与下游联系畅通,因此在战略上虽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在战术上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1939年4月下旬,日军以三个多师团兵分三路,向第五战区主力进攻,一路从信阳地区向确山左翼兵团六十八军刘汝明部进攻,一路从应山、花园地区向随县、枣阳一带进攻,一路以第十三师团为主力,并配属两个联队和骑兵第四旅团,向钟祥进攻。其中,南北两路为日军牵制和佯攻,重点在中路突破国军,占领枣阳、随县一带,巩固武汉外围地区,减轻华中地区的压力。
战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已经得到日军要进攻的情报,所以本计划正面以两个军且战且退,待敌进入随县、枣阳一带后,桐柏山地区的部队侧击日军,截断日军与武汉之间的联系,将之围歼。正面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抗击,完成了预订任务,但因为桐柏山地区的国军与日军刚一接触就向北撤退,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导致战场形势恶化,随县、枣阳一带国军溃退,战局几乎崩溃。关键时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之下,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又返回战场,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张自忠的三十三集团军等部也全线转入反击,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到9月,国军也一改以往的被动应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补充之后,发起了冬季攻势,李宗仁命令二十九集团军将襄河守备任务交给江防军,进攻已被日军占领的京山,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则进攻钟祥。12月,国军开始反击作战,但攻击一周之后,三十三集团军攻击钟祥未能成功,二十九集团军以四十四军攻击京山也未能成功,到十二月底,日军增调兵力开始反攻,国军分别退回原阵地,冬季攻势草草收场。
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5月,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日军所谓的襄东进击战,其计划仍然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一样,分三路进攻。北路自信阳出发,向西进攻,中路仍沿着花园到襄阳的公路向襄樊一带进攻,南路则沿京山到钟祥的公路向北和向西进攻。战役初期,日军各路进展顺利,北路孙连仲所属刘汝明部被击溃,中路池峰城三十军被击溃,敌人攻占桐柏县城,南路击溃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八十九师和孙震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占领随县和枣阳一带。
到五月中旬,国军全线溃退,连临时抽调增援的七十五军也被日军击溃,桂系八十四军损失惨重,173师被击溃,师长钟毅在撤退时与部队走散而阵亡,174师和189师也损失惨重。战后,作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桂系十一集团军因此而被撤销番号,桂系大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被撤职查办。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已从襄河东岸撤退到西岸,但其所属部队主力尚未撤退出来,张自忠临时决定返回东岸,指挥所属部队反击,却因为随从部队仅有两个团,与敌人南方兵团主力发生遭遇战,张自忠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日军击溃第五战区所属各部后,北方兵团转兵南下,与南方兵团在襄阳、樊城一带会师后,并未过多停留,只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随即撤出,转而在南漳一带渡过襄河,进攻荆门、当阳,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一旦攻破荆门、当阳地区,便可进一步进攻宜昌、沙市,和重庆就隔三峡相望了。到六月中旬,日军相继攻占了宜昌、沙市,国军退至宜昌外围地区,继续抗击,一部分国军甚至退到长江对岸山区,与敌对峙。不过,此时日军攻势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攻占宜昌、沙市一带后,并未继续向西进攻,就主动停止了。
此战日军虽然实现了攻占宜昌、沙市的意图,但其围歼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却并未实现。虽然第五战区各部队相继被日军击溃,纷纷向后撤退,但日军自身兵力有限,并不能在所有已占地区留置兵力守备,所以日军撤退后,国军各部队又卷土重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状态,与华中地区的日军仍然处在大体稳定的阵线上。到几个月之后的9月,第五战区部队为了策应长沙会战,又曾对宜昌日军发动过反攻,但并未得手。之后,这一带国军与日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也就是说,在1939年到1940年,日军与国军双方在鄂西北一带进行了四个回合的较量,而且都是上半年日军主动进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去,国军又开始反攻,国军反攻也未能取得太多战果,只能草草了事,退回去。而且,日军第一次进攻是在四月,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二年的五六月间,国军第一次反攻是在第一年的12月,第二次反攻则是在第二年的9月。
不过,就国军方面来说,1939年的冬季攻势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攻势之前,国军士气还是比较高的,作战也比较有信心,此战之后,国军就没多大信心了,士气很低迷,很容易被日军击溃,所以才出现了日军轻而易举扫荡鄂西北地区,将第五战区几乎所有部队都击溃,轻松攻占了宜昌、沙市,直接威胁到了重庆的安全。第一次日军进攻时尚且有围歼日军一部的雄心,第一次反攻也曾以恢复武汉为目标,但却都未达成。这之后,就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部队北撤到鄂北、豫南一带,依托大洪山、桐柏山,继续抵抗。此时日军虽然已经占领武汉,但因为第五战区的部队还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以及豫南的新野、唐河一带,留在敌后的二十一集团军也仍然还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江南又有薛岳指挥的国军,所以华中日军在战略上仍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日军此时已经控制长江航道,中游与下游联系畅通,因此在战略上虽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在战术上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1939年4月下旬,日军以三个多师团兵分三路,向第五战区主力进攻,一路从信阳地区向确山左翼兵团六十八军刘汝明部进攻,一路从应山、花园地区向随县、枣阳一带进攻,一路以第十三师团为主力,并配属两个联队和骑兵第四旅团,向钟祥进攻。其中,南北两路为日军牵制和佯攻,重点在中路突破国军,占领枣阳、随县一带,巩固武汉外围地区,减轻华中地区的压力。
战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已经得到日军要进攻的情报,所以本计划正面以两个军且战且退,待敌进入随县、枣阳一带后,桐柏山地区的部队侧击日军,截断日军与武汉之间的联系,将之围歼。正面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抗击,完成了预订任务,但因为桐柏山地区的国军与日军刚一接触就向北撤退,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导致战场形势恶化,随县、枣阳一带国军溃退,战局几乎崩溃。关键时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之下,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又返回战场,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张自忠的三十三集团军等部也全线转入反击,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到9月,国军也一改以往的被动应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补充之后,发起了冬季攻势,李宗仁命令二十九集团军将襄河守备任务交给江防军,进攻已被日军占领的京山,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则进攻钟祥。12月,国军开始反击作战,但攻击一周之后,三十三集团军攻击钟祥未能成功,二十九集团军以四十四军攻击京山也未能成功,到十二月底,日军增调兵力开始反攻,国军分别退回原阵地,冬季攻势草草收场。
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5月,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日军所谓的襄东进击战,其计划仍然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一样,分三路进攻。北路自信阳出发,向西进攻,中路仍沿着花园到襄阳的公路向襄樊一带进攻,南路则沿京山到钟祥的公路向北和向西进攻。战役初期,日军各路进展顺利,北路孙连仲所属刘汝明部被击溃,中路池峰城三十军被击溃,敌人攻占桐柏县城,南路击溃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八十九师和孙震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占领随县和枣阳一带。
到五月中旬,国军全线溃退,连临时抽调增援的七十五军也被日军击溃,桂系八十四军损失惨重,173师被击溃,师长钟毅在撤退时与部队走散而阵亡,174师和189师也损失惨重。战后,作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桂系十一集团军因此而被撤销番号,桂系大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被撤职查办。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已从襄河东岸撤退到西岸,但其所属部队主力尚未撤退出来,张自忠临时决定返回东岸,指挥所属部队反击,却因为随从部队仅有两个团,与敌人南方兵团主力发生遭遇战,张自忠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日军击溃第五战区所属各部后,北方兵团转兵南下,与南方兵团在襄阳、樊城一带会师后,并未过多停留,只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随即撤出,转而在南漳一带渡过襄河,进攻荆门、当阳,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一旦攻破荆门、当阳地区,便可进一步进攻宜昌、沙市,和重庆就隔三峡相望了。到六月中旬,日军相继攻占了宜昌、沙市,国军退至宜昌外围地区,继续抗击,一部分国军甚至退到长江对岸山区,与敌对峙。不过,此时日军攻势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攻占宜昌、沙市一带后,并未继续向西进攻,就主动停止了。
此战日军虽然实现了攻占宜昌、沙市的意图,但其围歼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却并未实现。虽然第五战区各部队相继被日军击溃,纷纷向后撤退,但日军自身兵力有限,并不能在所有已占地区留置兵力守备,所以日军撤退后,国军各部队又卷土重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状态,与华中地区的日军仍然处在大体稳定的阵线上。到几个月之后的9月,第五战区部队为了策应长沙会战,又曾对宜昌日军发动过反攻,但并未得手。之后,这一带国军与日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也就是说,在1939年到1940年,日军与国军双方在鄂西北一带进行了四个回合的较量,而且都是上半年日军主动进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去,国军又开始反攻,国军反攻也未能取得太多战果,只能草草了事,退回去。而且,日军第一次进攻是在四月,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二年的五六月间,国军第一次反攻是在第一年的12月,第二次反攻则是在第二年的9月。
不过,就国军方面来说,1939年的冬季攻势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攻势之前,国军士气还是比较高的,作战也比较有信心,此战之后,国军就没多大信心了,士气很低迷,很容易被日军击溃,所以才出现了日军轻而易举扫荡鄂西北地区,将第五战区几乎所有部队都击溃,轻松攻占了宜昌、沙市,直接威胁到了重庆的安全。第一次日军进攻时尚且有围歼日军一部的雄心,第一次反攻也曾以恢复武汉为目标,但却都未达成。这之后,就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部队北撤到鄂北、豫南一带,依托大洪山、桐柏山,继续抵抗。此时日军虽然已经占领武汉,但因为第五战区的部队还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以及豫南的新野、唐河一带,留在敌后的二十一集团军也仍然还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江南又有薛岳指挥的国军,所以华中日军在战略上仍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日军此时已经控制长江航道,中游与下游联系畅通,因此在战略上虽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在战术上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1939年4月下旬,日军以三个多师团兵分三路,向第五战区主力进攻,一路从信阳地区向确山左翼兵团六十八军刘汝明部进攻,一路从应山、花园地区向随县、枣阳一带进攻,一路以第十三师团为主力,并配属两个联队和骑兵第四旅团,向钟祥进攻。其中,南北两路为日军牵制和佯攻,重点在中路突破国军,占领枣阳、随县一带,巩固武汉外围地区,减轻华中地区的压力。
战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已经得到日军要进攻的情报,所以本计划正面以两个军且战且退,待敌进入随县、枣阳一带后,桐柏山地区的部队侧击日军,截断日军与武汉之间的联系,将之围歼。正面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抗击,完成了预订任务,但因为桐柏山地区的国军与日军刚一接触就向北撤退,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导致战场形势恶化,随县、枣阳一带国军溃退,战局几乎崩溃。关键时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之下,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又返回战场,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张自忠的三十三集团军等部也全线转入反击,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到9月,国军也一改以往的被动应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补充之后,发起了冬季攻势,李宗仁命令二十九集团军将襄河守备任务交给江防军,进攻已被日军占领的京山,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则进攻钟祥。12月,国军开始反击作战,但攻击一周之后,三十三集团军攻击钟祥未能成功,二十九集团军以四十四军攻击京山也未能成功,到十二月底,日军增调兵力开始反攻,国军分别退回原阵地,冬季攻势草草收场。
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5月,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日军所谓的襄东进击战,其计划仍然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一样,分三路进攻。北路自信阳出发,向西进攻,中路仍沿着花园到襄阳的公路向襄樊一带进攻,南路则沿京山到钟祥的公路向北和向西进攻。战役初期,日军各路进展顺利,北路孙连仲所属刘汝明部被击溃,中路池峰城三十军被击溃,敌人攻占桐柏县城,南路击溃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八十九师和孙震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占领随县和枣阳一带。
到五月中旬,国军全线溃退,连临时抽调增援的七十五军也被日军击溃,桂系八十四军损失惨重,173师被击溃,师长钟毅在撤退时与部队走散而阵亡,174师和189师也损失惨重。战后,作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桂系十一集团军因此而被撤销番号,桂系大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被撤职查办。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已从襄河东岸撤退到西岸,但其所属部队主力尚未撤退出来,张自忠临时决定返回东岸,指挥所属部队反击,却因为随从部队仅有两个团,与敌人南方兵团主力发生遭遇战,张自忠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日军击溃第五战区所属各部后,北方兵团转兵南下,与南方兵团在襄阳、樊城一带会师后,并未过多停留,只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随即撤出,转而在南漳一带渡过襄河,进攻荆门、当阳,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一旦攻破荆门、当阳地区,便可进一步进攻宜昌、沙市,和重庆就隔三峡相望了。到六月中旬,日军相继攻占了宜昌、沙市,国军退至宜昌外围地区,继续抗击,一部分国军甚至退到长江对岸山区,与敌对峙。不过,此时日军攻势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攻占宜昌、沙市一带后,并未继续向西进攻,就主动停止了。
此战日军虽然实现了攻占宜昌、沙市的意图,但其围歼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却并未实现。虽然第五战区各部队相继被日军击溃,纷纷向后撤退,但日军自身兵力有限,并不能在所有已占地区留置兵力守备,所以日军撤退后,国军各部队又卷土重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状态,与华中地区的日军仍然处在大体稳定的阵线上。到几个月之后的9月,第五战区部队为了策应长沙会战,又曾对宜昌日军发动过反攻,但并未得手。之后,这一带国军与日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也就是说,在1939年到1940年,日军与国军双方在鄂西北一带进行了四个回合的较量,而且都是上半年日军主动进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去,国军又开始反攻,国军反攻也未能取得太多战果,只能草草了事,退回去。而且,日军第一次进攻是在四月,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二年的五六月间,国军第一次反攻是在第一年的12月,第二次反攻则是在第二年的9月。
不过,就国军方面来说,1939年的冬季攻势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攻势之前,国军士气还是比较高的,作战也比较有信心,此战之后,国军就没多大信心了,士气很低迷,很容易被日军击溃,所以才出现了日军轻而易举扫荡鄂西北地区,将第五战区几乎所有部队都击溃,轻松攻占了宜昌、沙市,直接威胁到了重庆的安全。第一次日军进攻时尚且有围歼日军一部的雄心,第一次反攻也曾以恢复武汉为目标,但却都未达成。这之后,就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李宗仁率第五战区部队北撤到鄂北、豫南一带,依托大洪山、桐柏山,继续抵抗。此时日军虽然已经占领武汉,但因为第五战区的部队还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以及豫南的新野、唐河一带,留在敌后的二十一集团军也仍然还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江南又有薛岳指挥的国军,所以华中日军在战略上仍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日军此时已经控制长江航道,中游与下游联系畅通,因此在战略上虽然处于被包围的态势,但在战术上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1939年4月下旬,日军以三个多师团兵分三路,向第五战区主力进攻,一路从信阳地区向确山左翼兵团六十八军刘汝明部进攻,一路从应山、花园地区向随县、枣阳一带进攻,一路以第十三师团为主力,并配属两个联队和骑兵第四旅团,向钟祥进攻。其中,南北两路为日军牵制和佯攻,重点在中路突破国军,占领枣阳、随县一带,巩固武汉外围地区,减轻华中地区的压力。
战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已经得到日军要进攻的情报,所以本计划正面以两个军且战且退,待敌进入随县、枣阳一带后,桐柏山地区的部队侧击日军,截断日军与武汉之间的联系,将之围歼。正面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抗击,完成了预订任务,但因为桐柏山地区的国军与日军刚一接触就向北撤退,未能完成预定任务,导致战场形势恶化,随县、枣阳一带国军溃退,战局几乎崩溃。关键时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严令之下,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又返回战场,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张自忠的三十三集团军等部也全线转入反击,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到9月,国军也一改以往的被动应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和补充之后,发起了冬季攻势,李宗仁命令二十九集团军将襄河守备任务交给江防军,进攻已被日军占领的京山,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则进攻钟祥。12月,国军开始反击作战,但攻击一周之后,三十三集团军攻击钟祥未能成功,二十九集团军以四十四军攻击京山也未能成功,到十二月底,日军增调兵力开始反攻,国军分别退回原阵地,冬季攻势草草收场。
第二年,也就是1940年5月,日军卷土重来,发动了日军所谓的襄东进击战,其计划仍然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一样,分三路进攻。北路自信阳出发,向西进攻,中路仍沿着花园到襄阳的公路向襄樊一带进攻,南路则沿京山到钟祥的公路向北和向西进攻。战役初期,日军各路进展顺利,北路孙连仲所属刘汝明部被击溃,中路池峰城三十军被击溃,敌人攻占桐柏县城,南路击溃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八十九师和孙震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占领随县和枣阳一带。
到五月中旬,国军全线溃退,连临时抽调增援的七十五军也被日军击溃,桂系八十四军损失惨重,173师被击溃,师长钟毅在撤退时与部队走散而阵亡,174师和189师也损失惨重。战后,作为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桂系十一集团军因此而被撤销番号,桂系大将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被撤职查办。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已从襄河东岸撤退到西岸,但其所属部队主力尚未撤退出来,张自忠临时决定返回东岸,指挥所属部队反击,却因为随从部队仅有两个团,与敌人南方兵团主力发生遭遇战,张自忠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日军击溃第五战区所属各部后,北方兵团转兵南下,与南方兵团在襄阳、樊城一带会师后,并未过多停留,只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随即撤出,转而在南漳一带渡过襄河,进攻荆门、当阳,战局急转直下。日军一旦攻破荆门、当阳地区,便可进一步进攻宜昌、沙市,和重庆就隔三峡相望了。到六月中旬,日军相继攻占了宜昌、沙市,国军退至宜昌外围地区,继续抗击,一部分国军甚至退到长江对岸山区,与敌对峙。不过,此时日军攻势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攻占宜昌、沙市一带后,并未继续向西进攻,就主动停止了。
此战日军虽然实现了攻占宜昌、沙市的意图,但其围歼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计划却并未实现。虽然第五战区各部队相继被日军击溃,纷纷向后撤退,但日军自身兵力有限,并不能在所有已占地区留置兵力守备,所以日军撤退后,国军各部队又卷土重来,基本上恢复了战前的状态,与华中地区的日军仍然处在大体稳定的阵线上。到几个月之后的9月,第五战区部队为了策应长沙会战,又曾对宜昌日军发动过反攻,但并未得手。之后,这一带国军与日军的对峙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也就是说,在1939年到1940年,日军与国军双方在鄂西北一带进行了四个回合的较量,而且都是上半年日军主动进攻,打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去,国军又开始反攻,国军反攻也未能取得太多战果,只能草草了事,退回去。而且,日军第一次进攻是在四月,第二次进攻是在第二年的五六月间,国军第一次反攻是在第一年的12月,第二次反攻则是在第二年的9月。
不过,就国军方面来说,1939年的冬季攻势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攻势之前,国军士气还是比较高的,作战也比较有信心,此战之后,国军就没多大信心了,士气很低迷,很容易被日军击溃,所以才出现了日军轻而易举扫荡鄂西北地区,将第五战区几乎所有部队都击溃,轻松攻占了宜昌、沙市,直接威胁到了重庆的安全。第一次日军进攻时尚且有围歼日军一部的雄心,第一次反攻也曾以恢复武汉为目标,但却都未达成。这之后,就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