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总额首破 34 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国债总额首破 34 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社科院分析的美元崩溃的过程不一定准确,但社科院指出的事实却是准确的,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其他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减持美国国债、减少以美元为货币的交易。一旦这种情况超越某个临界点,美元崩溃就会不可逆转。

  十几二十年前,美国政府就频频上演关门闹剧,核心就是国债上限问题。我们不必在意这些关门闹剧,短期看也没啥实质性影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美国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国债,以及这种规模可持续吗?如果破灭,会在什么条件下破灭。

  我分三个方面讲讲这个问题。

一、美国国债的结构、规模和趋势

  我以2023年10月18日数据为例说明问题。

  2023年10月18日,美国国债合计33.63万亿,其中公众持有26.51万亿,美国政府内部持有7.11万亿。公众持有的美国国债,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够上市交易的国债,政府内部持有的可以理解为不能上市交易的国债。二者目前的比例大致在4:1左右。

  接着看下图(美国未偿还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形成对美国债务变化的轮廓式了解。

  由图可见,二战以来,美国债务占GDP比例呈现先降后升的大趋势。

  1946-1974,美国未偿还国债占GDP比例从118.43%降至30.74%。随后多年维持这一比例。

  1981-1993,美国未偿还国债占GDP比例从31.11%暴涨至64.32%,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债务暴涨。随后多年维持在该比例上下。

  2007-2016,美国未偿还国债占GDP比例从62.23%暴涨至104.70%,这是美国战后第二次债务暴涨。随后数年也维持在该比例上下。

  2019-2020,美国未偿还国债占GDP比例从106.26%暴涨至127.94%,这是美国战后第二次债务暴涨。随后两年略有下滑,2023年底数据为121.47%

  然后,我们就要讲讲美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债务规模。

二、产业转移、贸易逆差和美国国债

  从1975年开始,因为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断崖式下滑——从1975年的21.97%下降至2015年的8.61%。

  1975年前,由于有强大的制造业,美国的贸易差额多数年份都是顺差。当时,美国的产品畅销全球。但是,这一切在1975年后发生了巨大改变。

alt=""/>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不断发展,新增资本在国内的投资收益越来越低,因此,将部分制造业产能转移到国外,利用更低廉的土地、劳动力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成了资本家的必然选择。1975年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大幅下滑。

  失去了强大的制造业,导致两个变化:其一,很多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出口方面的金额缩小;其二,也由于很多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因此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大量生活资料不得不靠进口。

  于是,美国对外贸易从1976年开始持续出现逆差,并延续至今。

  这样的经济结构,塑造了当前全球经济循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即欧美是最大的消费端,东亚是制造业的中心,其他国家多为原材料供应国和低端制成品出口国。

  在整个循环中,美国处于中心地位。“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增长。”

  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国出口创汇后,为了获得收益,就会将美元以投资的方式回流美国,这又使得美国“能同时保持较高的投资和消费水平,而又未引起通货膨胀。”

  投资回流有各种方式,其中购买美国国债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按社科院引用数据,“1999年外国投资者买进3320亿美元美国股票和债券,直接投资(包括并购)2760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拥有1.4 万亿美元美国股票(股市总值7% ),9 000亿美元美国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总额20% ),1.3 万亿美元联邦国债(35% ),1.2 万亿美元直接投资(5~8 % )。”

  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美国必须作为主要的消费国,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拉动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运转;美国要消除贸易逆差带来的赤字,必须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这又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三、凯恩斯主义、财政赤字和美国国债

  贸易赤字是美国国债形成的基础之一,凯恩斯主义下的财政刺激是美国国债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里根时期美国的政策抛弃了凯恩斯主义。实际上,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是一个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学说的大杂烩。里根时期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信用以刺激经济,有人评价里根的扩张政策比凯恩斯主义还厉害。

  积极财政政策就需要扩大政府支出。一方面里根给企业减税,政府收入下滑,另一方面又要扩大支出刺激经济,于是,政府赤字不断增加。

  里根时期累计预算赤字远远超过前几届政府。下图灰色部分是里根政府时期的财政赤字。

  从里根时期开始,美国经济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贸易、财政双赤字。

四、金融危机和疫情时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产业转移后的全球资本主义结构,使得美国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国,美国必然不断形成贸易逆差。(2)美国为了刺激经济会不断采取积极财政措施,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3)贸易顺差的创汇手持巨额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的地方。(4)美国政府需要融资弥补赤字缺口,需要美元回流保持美元稳定。(5)发行国债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这构成了美国国债不断攀升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金融危机和疫情加速了国债规模扩大。

  国家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会主动干涉危机的自发展开,用积极财政等各种方式逆周期调节,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我们以疫情时期为例。疫情初期,美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发钱+大规模基建。

  一方面直接给民众发钱,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方式向社会注入资金。“政府通过直接存款拨付、给地方政府注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基金会等方式向社会投入了巨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特朗普时期规模至少在3万亿美元,拜登时期至少在1.9万亿美元。

  这些措施都需要钱,这导致美国政府债务进一步攀升。

五、债务可以无限制扩大吗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在固有矛盾的作用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会不断被危机打断。

  在自由竞争时期,危机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这一时期的危机是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无限扩张的欲望和有限的消费之间产生剧烈的冲突,资本自身有计划的生产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呈现尖锐的对立。

  国家垄断时期,每一次出现相对过剩苗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进而干扰危机的展开。但是调控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不断地把矛盾往后推。

  进一步讲,国家干预打断了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充分展开,导致经济无法通过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平衡,它虽然延缓了危机,但造成危机的诸多因素却进一步沉淀下来。不仅如此,它用以解决矛盾的手段,更为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埋下种子。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首先就体现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是以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债务不断攀升为代价的。

  从全球来看,凯恩斯主义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了。这些副作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在美国,不断攀升的国债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欠全世界的钱,而又不可能偿还,这是不可持续的。社科院报告指出,“终有一天,外国人将不愿再增持美元。在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下,资本大量流出将对美元产生巨大贬值压力,美国的通货膨胀将会迅速上升。如果美联储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和稳定美元而抽紧银根,美国经济就会陷入衰退。如果美联储不抽紧银根,美元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而且世界金融体系就会出现严重动荡,进而导致世界经济的震荡。”

  社科院分析的美元崩溃的过程不一定准确,但社科院指出的事实却是准确的,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其他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减持美国国债、减少以美元为货币的交易。一旦这种情况超越某个临界点,美元崩溃就会不可逆转。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