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下的消费降级

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下的消费降级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我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大量产能闲置,或者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为什么卖不出去?因为工人失业,消费降级。工人为什么失业?因为生产的东西太多了。

01 消费降级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微知著”。为什么见微能够知著呢?因为万事万物是有联系的,我们通过这个“微”,就能判断事物发展的方向(著)。

  拼多多主打下层市场,也就是主打最底层的老百姓,消费能力最欠缺的那个人群。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从某个侧面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下层市场成了主流市场。

  或者换句话说,消费降级越演越烈。

  我们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统计了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剔除疫情三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都累计到10月)趋势性下滑。

  2012年以前,大致在15%以上;2012-2017年,在10%-15%之间;2018年以来降至10%以下,其中今年更是跌至6.9%。

图片

  上述三个阶段,大致也对应了我国金融危机以来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008-2012年,是经济的强刺激及其退出阶段,凯恩斯主义在对冲经济下滑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产能过剩、债务高企、房价攀升等等。

  2012-2017年,是经济的微刺激和微刺激全面加码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历了通缩、房地产棚改货币化等等,凯恩斯主义的效果越来越差,后遗症越来越重,房价彻底上天,消费增速持续下滑。

  2018-2023年,是危机逐步酝酿成熟,危机从点状偶发向常态化爆发,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全局危机的阶段。凯恩斯主义的效果几乎见底。

  在整个过程中,经济不断下行,消费不断萎靡,下沉市场逐渐成为主流市场,这就是拼多多超越阿里巴巴的实质性意义。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引入对经济的进一步理解,也就是说,刺激经济的政策,是如何在对冲经济下滑的同时,一步步引发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成了消费下滑的起点。

  我们以2008年为起点来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02 生产过剩

  一个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可能有三种去向:

  (1)被消费者买了(比如食品、衣服、手机等),用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也就是说,被消费者消耗掉了,这就是消费。

  (2)被企业买了(比如机器、原材料等),用来生产其他的商品,也就是说,被企业消耗掉了,这就是投资。

  (3)如果国内的消费者(含政府)不买,企业也不买,那就只能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或者企业,这就是出口。由于我国还会购买国外产品,因此计算时会减去进口,形成净出口。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用货币计量,就构成了GDP。(很多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朋友会问,那政府采购呢?在这里呢,政府采购被放入了消费或者投资中。比如我们打开wind,输入政府消费,我们可以发现,它属于最终消费项下的一类)。

  一个商品,如果消费者不买、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和企业也不买,这个商品就卖不出去,形成堆积,一旦滞销商品堆积多了,就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爆发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2008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生产过剩。

  2008年,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这导致全国性产能过剩,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2009年,中国出现了20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

  万分危机之下,我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再次度过了危机。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它是怎么缓解危机的,它与当前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呢?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经济循环。

03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

  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国家不希望企业继续裁员,因为大规模裁员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缓解危机,有人就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他说,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就业后这些人就有钱买买买了,这会进一步带动轻工业发展。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

  国家觉得挺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这个人就说,让银行借给市政府就好了,反正钞票都是可以印出来的嘛(这就是放水)。国家一听觉得可行,这个办法非常好,照准!但是又有一个担忧,市面上的商品数量没变,但是印出来的钱变多了,这会造成全社会通货膨胀,导致手中货币贬值,这怎么办?这个人说啊,这个没有办法,只能请大家理解了。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这是一段历史。1933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去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市政工程,等等。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金融体系放水(印钱),以可能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放水之所以能拉动经济,就在于投入市场的货币,进入到了实体经济领域,消耗掉了过剩产能。

图片

04 四万亿

  讲完了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9年中国的经济情况。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保障房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基建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18000亿,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重建1万亿。

  你对比一下四万亿计划和凯恩斯主义,是不是觉得很像,没错,四万亿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凯恩斯主义。在这个中国版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下,经济从“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负债-投资”单驱动模式。我国经济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盘活中国经济。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三个问题,即产能进一步过剩、企业债务高企以及经济脱实就需,这些新问题构成了我国经济新的特点。

05 凯恩斯主义的第一个后遗症: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

  金融危机之下,我国果断出手,以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度过危机,领先全球恢复增长,但这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大家会觉得奇怪,凯恩斯主义的方式不是在消耗过剩产能吗?为什么说凯恩斯主义又会产生产能过剩呢?这里就涉及到了项目周期的问题。

  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比如修公路或者铁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从钢铁厂或者水泥厂的角度来看,他们发现自己的订单突然一下变多了,现有的产能完全赶不上订单的增长,于是他们就会增资扩产。也就是说,在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化工业领域各行业都会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你说,那就再修一条路。好吧,这可以继续延缓产能过剩的困局,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之前卖给基建单位的钢铁水泥就会丧失市场,于是,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

图片

  实际上,人民大学在2010年前后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人民大学在发布的报告中称,当前的加速投资,会催生更大的产能,这种产能在项目周期完结后有可能出现新的过剩。“近1-2年的加速投资将在未来3-5年转化为加速性的供给,从而加剧未来的供求关系重新逆转的风险……例如,2万多亿铁路的建设虽然可以在未来3年分别产生540万吨、800万吨和1400万吨的钢铁需求,缓和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需求下滑的困境。但是,铁路建设用钢主要以重轨生产为主,而2007年重轨生产占钢材生产的产量的1%,因此,未来钢铁行业重轨钢生产能力将提高7-8倍。在铁路建设规模下滑时,我们将发现,重轨生产能力与一般的中厚宽钢带、薄板、宽钢带、镀层板以及建筑用钢等生产能力一起构成了未来更为庞大的钢铁产能过剩。”

  这种产能过剩,在钢铁行业最为明显。4万亿初期钢铁行业突飞猛进,螺纹钢的价格从3500元每吨,暴涨至将近5000元每吨。钢企中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年终奖都能超过10万。2011年后,固定资产投资逐步下滑,钢铁过剩的产能裸露出来,主要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螺纹钢从2011年接近5000元每吨暴跌至2015年不到2200元每吨。当时流传一个说法,卖一吨钢材挣的钱不如卖一斤白菜多。

  这一切就构成了我国去产能的大背景。2016年,在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双轮驱动下,去产能得到落实,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那么,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将在后面简略介绍。

06 凯恩斯主义的第二个后遗症:债务高企

  债务可以分成居民债务和非居民债务两大类。居民债务是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结果,主要体现为庞大的按揭贷,非居民债务和凯恩斯主义息息相关,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非居民债务的形成。

  凯恩斯主义的抓手主要是基建,而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地方设立城投公司从银行贷款,这些钱中相当一部分就用于基建。由于是贷款,因此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我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再比如,某个城市搞了一个亮化工程,在公路两边安装很多电灯,这种工程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但是却难以产生收益。事实上,基建项目多数都是这样的项目,他们是公益类项目,或者说这些项目或多或少对老百姓有用,但是却不能产生收益。因此城投公司只能不断的借新债还旧债,债务规模就越滚越大。

  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会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比如购买钢铁。基建项目周期内,钢铁企业订单就会增多,钢铁企业就要扩大产能。但是钢铁企业一时间没有钱去修厂房,怎么办?他们就会向银行借钱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不能全额覆盖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图片

  到了2015年左右,债务问题已经比较严峻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的债务负担,此处扩展做一些说明。明斯基将借钱(融资)分成三类:第一类叫做对冲性融资,借钱的人有足够的收益(比如工资或者经营利润)能够还本付息。第二类叫做投机性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能覆盖本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新还旧,但是整体而言,债务人的收益还是能覆盖当期利息。第三类叫做庞氏融资,债务人的收益不仅不能还本,甚至都不够支付利息。债务人必须依靠不断上涨的资产抵押,借新还息,或者变卖资产还债(导致资产价格崩盘,触发危机)。

  那么,我国当时有多少属于对冲性融资,多少属于投机性或庞氏融资呢?

  2016年底,人民大学发布经济分析报告,其中第四部分第三小节题为《债务危机是否能够引发中国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这个小节的第二条标题为《投机性及庞氏融资占比高,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这一部分中,人大用2015年4161家非金融企业(发债企业)的数据做了测试,结论是:

  (1)EBITDA/短期债务比值大于1的,不到2%。EBITDA是息税前利润,这个比值大于1可大致理解为能够覆盖本息。也就是说,对冲性融资不到2%。

  (2)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的约9%。也就是说,约有9%的企业受益都不够还利息,必须借钱去还,即属于庞氏融资。

  (3)剩下9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新还旧,属于投机性融资。

  事实上,我们国家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前几年的经济调整中,大力督促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中的关键一项,就是“去杠杆”,即降低企业的负债。

07 凯恩斯主义的第三个后遗症:脱实就需

  由于产能过剩等多种原因,导致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滑,于是银行的贷款更倾向于流入虚拟经济,比如流入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或者大宗商品市场,这种情况被称为“脱实就需”。

  最典型的是房地产市场。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不光是银行把钱贷给房地产,实体企业自己也搞房地产,制造业的利润不再用于扩大生产,而是用来拿地开发。稍微大一点的实体企业,只要有可能就到处拿地搞开发。资金不再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炒房炒地,这是典型的脱实就虚。

  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光看银行报表根本看不出来,因为大量流向房地产的钱都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曾经做过一个估算,他认为真正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约有70%左右,甚至更高。所以我们国家会不断强调房住不炒,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资金能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

  脱实就需不仅仅意味着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还意味着金融资本会更多地占有实体经济的利益。由于债务越来越多,所需支付的利息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实体经济利润中会有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被金融资本获取。

  我们看2019-2020年中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2020年净利润合计40712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净利润合计为9957亿,四家银行的净利润接近500强净利润总计的1/4。不仅如此,2020年前10家金融公司净利润合计15036亿元,而最大的500家制造业净利润合计11796亿元,仅为前十大金融公司净利润合计的78%。

图片

  也就是由于上述种种情况,我们才会不断强调降低资金成本,重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

08 当前的生产过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就是当前凯恩斯主义的三大后遗症。

  这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且这三个问题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2008年危机导致的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这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产能过程。只有消耗掉过剩产能,让经济重新运转起来,才能获得足够的收益去降低负债,并且只有在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上去后,金融才能够去资助实体,金融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那么,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下面,我们通过几张表做一个大略的梳理。

  看一个工业国的经济情况,从产能利用率入手会更准确。产能利用率的通行指标大致如下:(1)低于80%属于产能过剩。(2)低于75%属于产能严重过剩。(3)高于90%属于产能不足,需要投资扩产。

  近三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基本情况如下图。绿色部分是小于75%的,黄色部分是小于80%的。2020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最低,随着疫情好转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2021年得益于外贸订单大量回流,我国产能利用率达到这三年来最好的情况。2022年以来,产能利用率再次下滑,到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几乎再次回到2020年上半年的情况。

图片

  我们再看看轻工业的三个主要子行业。13个季度里面,食品行业全部产能严重过剩,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大致回落至2020年二季度水平;纺织行业和医药行业,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大致在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之间。

图片

  重工业的情况也是类似。下面是重化工业主要的子行业。多数子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回落至2020年二季度或三季度水平。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业,看看统计数据和你的直观感受是否相符。

图片

  换句话说,我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大量产能闲置,或者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

  为什么卖不出去?因为工人失业,消费降级。

  工人为什么失业?因为生产的东西太多了。

09 小结

  自由竞争时期,危机会以完全的形态爆发,并逐步在市场自发机制作用下重新恢复部门间的相对平衡。国家垄断时期,每一次出现相对过剩苗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进而干扰危机的展开。但是调控不能解决矛盾,而只能不断地把矛盾往后推。

  进一步讲,国家干预打断了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充分展开,导致经济无法通过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平衡,它虽然延缓了危机,但造成危机的诸多因素却进一步沉淀下来。不仅如此,它用以解决矛盾的手段,更为矛盾的进一步深化埋下种子。它一方面刺激生产畸形扩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矛盾越来越尖锐了。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首先就体现为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是以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也就是以公私债务不断攀升为代价的。债务不断攀升,还本付息的压力日益增加,整个经济中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被生息资本无偿占有,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日趋减少。通过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余地不断缩小。相互作用之下形成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

  危机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危机不再简单地体现为周期性的过剩。若干个生产过剩的短周期,以及为了延缓危机而实行的刺激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长的危机。这个长周期往往体现为诸多危机的交织并发——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生产过剩等等。这就仿佛是由某种基础疾病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最后,为防止有人断章取义,我要明确声明,虽然我们现在有诸多困难,但是我国的政策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要正视困难,但是也要相信国家,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明天会更好!!!加油!!!

  本文节选自《当代经济史笔记》,全文已经发布在“佐伊的读书圈”。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