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批一人,误增三亿”,马寅初先生真的受到了政治迫害吗?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马寅初先生真的受到了政治迫害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历史终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要人为地这么做,最终也会被历史抛弃。

  当下的中老年人,对于马寅初先生的一段公案应该都不陌生。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马寅初成了标志性人物,成为舆论的焦点。当时的媒体常用的话语标题就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借此指责毛时代的人口政策,同时,也是为独生子女政策进行舆论准备。

  这么多年过去了,独生子女政策也结束了,而马寅初先生的这段公案至今还在遮遮掩掩。到了理一理的时候了。这不但是尊重历史的需要,也是理解当时和当下人口政策以及未来如何科学制订人口政策的需要。

  

 

  马寅初

  一、马寅初没有受到过迫害,但他的《新人口论》引发过学术争议

  当年,舆论把马寅初说成了掌握真理的人,马寅初受到了政治迫害。隐射前三十年人口政策的愚昧和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果真如此吗?不是。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说了什么。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固然是造成我们贫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口众多这个事实的本身,也是我们贫困的原因”,“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 。今天,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谁都会感到马寅初的这一说法不就是西方的“黄祸论”吗?马寅初在《新人口论》里还特别强调:“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与党中央当时明确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这一正确论断唱反调,直指当时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其实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的翻版而已。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他是从本文留学回国的经济学家,自然受马尔萨斯的影响。他的《新人口论》也因袭马尔萨斯的论调,把我国人口众多当作是贫困的原因。

  关于马尔萨斯“人口增殖超过自然给予食物增加是贫困的原因”一说,马克思早就给予过批判,指出:“贫困的原因,不是如马尔萨斯所说的自然界的吝啬,乃是生产关系桎梏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性质的,不是自然性质的。是因为分配不公和少数人对资源的垄断造成的。马克思是正确的。对此,我们只要看看当下的两级分化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出版于1798年,之所以一经问世就受到上流社会的热捧,是因为他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人剥削人的本质,同时,又为资本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消灭“垃圾人口”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这不是本文重点,对此我们不作详述。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不但在政治上走到了党中央的对立面,学术上也走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自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但所有的批评都只限于学术范围之内,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一是当时《人民日报》社论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明确强调:“学术批判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批判的过程中,应当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发表的机会。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家媒体,既刊登批判《新人口论》的文章,也刊登赞同《新人口论的文章》。二是马寅初北大校长一职,也是他自己一气之下坚决辞职不干的。因为“过去二百多位先生所发表的意见多是大同小异,新鲜的东西太少,不够我学习”(1960年马寅初《重申我的请求》)。

  

  文革中的马寅初先生

  尽管马寅初对于正常的学术批评毫不虚心接受而辞职。辞去北大校长后,他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都还跟原先一样,仍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务。1976年,马寅初出席了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1977年,马寅初参加了华国锋出席的游园活动;1978年初,马寅初96岁仍被安排任全国政协常委等等。马寅初从来就没有受到过迫害。

  二、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并没有对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过影响

  有人说,马寅初是一位投机学者。就是基于马寅初《新人口论》发表的时间来说的。据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1950年就已经完稿,但正式发表却是在1957年7月15日。说马寅初是投机学者的人认为,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发表《新人口论》,是为了适合当时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兜售自己的学术观点,得到高层重视的目的。也就是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发表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还专门将马寅初接到中南海,听他的《新人口论》。但具体谈了什么,至今无人知道。

  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早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际国内环境步入稳定,国内建设步入正轨后,毛主席便已经注意到人口有计划增长的问题,开始酝酿中国的“计划生育”,并于1953年6月30日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制订人口政策的提供决策依据。

  新中国计划生育这一人口政策是在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指出:“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这是一种假设。现在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你要它不增长,很难,因为现在是无政府主义状态,必然王国还没有变成自由王国。在这方面,人类还完全不自觉,没有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研究也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指出:“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

  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特别把少数民族这一块单独拿出来,不实行计划生育。1958年3月23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最后一天指出:“少数民族和人口少的地区可不节育”。

  现在看来,毛主席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对的。既可以达到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目的,又可防止人口发展的青黄不接(现在叫人口老龄化);既可以给组织使人力资源,发挥人的创造力提供条件,又可以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人口政策上的生动体现。

  然而,好大喜功的马寅初最终还是没能理会毛主席和党中央计划生育政策的科学内涵,把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当成了消灭人口,把马克主义人口理论理解成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今天看来,这真的让人为这位知名学者感到遗憾。

  以上就是马寅初““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基本概况。

  吊诡的是,1979年8月5日,《光明日报》却发表了记者朱相远的报道《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文章,把马寅初说成了神,更奇怪的是,1979年9月,北大党委还专门为马寅初“平反”!

  1982马寅初逝世。先生逝世后,对他的宣传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成了当时诋毁前三十年标志性的三个人物之一。一是张志新,说她是时代斗士,用生命与那个时代抗争;二是陈景润,说他是科学春天的领唱人;三就是马寅初,说他是真理的化生而被那个时代批判。

  然而,历史终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要人为地这么做,最终也会被历史抛弃。宣传张志新是斗士的人已经跟张志新一道成了笑柄。而宣传陈景润受迫害情况下坚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却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发表于1973年的《中国科学》杂志。而马寅初的这段公案,又与《哥德巴赫猜想》极其相似。

  在这三个标志性的人物中,张志新早死了,假如她当时还活着不知会作何反应。陈景润先生则是闻之立即澄清事实,并坚持每年到关心过他的主席夫人墓前扫墓以示感恩。陈景润先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敬。如果马寅初先生地下有知,看到关于他的这段无中生有的公案后,应该也会作出与陈景润先生同样的反应。毕竟他是学者,应该不会丧失大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