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修改版) 作者:玖江春

 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修改版) 作者:玖江春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前几天,写了一篇《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发表后,引来一些朋友的质疑、指责、批评、建议,当然也有共识者。自觉有些观点确实没有交代清楚,再一次对原文进行了修改并发出来,算是对各位网友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拨乱反正”。

  自从邓小平提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后,一时间像神话一样传遍中华大地。“专家”“学者”们更是忙的不亦说乎,又是出书、又是讲座、又是连篇累续的发表文章,凡是能调动的舆论工具都高速运转起来了!为邓小平助威。

  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说法,像我这样人微言轻的草根人士虽有异议,也只能保持沉默。

  如今,邓小平走了,我也说一说我的观点。

  说邓小平没有文化似乎说不通,他必定还是留学法国的海归。虽然他早年也去过苏俄专门学习过马列主义,但他还是真的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力”。而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叫好、助威的人不仅不懂马克思主义,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

  一、“玖江春之问”。

  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什么又是第二生产力?乃至第三、第四、第n生产力?我相信,当下中国的所谓专家学者,没有任何人能回答我的提问,甚至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们也没有人能回答我的提问!我自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玖江春之问”。

  如果没有第二......乃至第n生产力,何来第一生产力?这是不是信口开河!

  有人说了,在各类比赛中,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有一位选手参加比赛的情况,那就是仅有第一名而没有第二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显然不对。这位选手的成绩既是第一名,又是最后一名,那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了。况且,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如果按这个思维方式去推导,科学技术就不是第一生产力,而是唯一生产力了。

  二、什么是生产力?

  即: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也是生活常识。

  什么是征服自然?架桥修路就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行为。即:排除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再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

  什么是改造自然?沙漠植被(栽树种草)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目的也是排除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再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

  这些活动都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人类,也就没有生产力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第一生产力”了。

  马克思为什么如此重视生产力?马克思看到,发挥生产力的作用能够获得生产成果。比如:农民使用农具在土地上劳作,会获得粮食、蔬菜、水果......;用现在的话说,发挥生产力的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比如:打工仔、打工妹在生产线上作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会获得预设的产品。

  生产力三要素。

  马克思不仅发现了生产力,还发现了构成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这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的,说的很明白。

  什么是劳动者?为了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有能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注意:这个人必须“有能力”,没有能力便不能成为劳动者。

  什么是劳动对象?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比如:土地。农民耕种的土地就是农民(劳动者)的劳动对象。

  什么是生产工具?在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家什”。比如:农民在耕种土地的时候使用的锄头。

  马克思的生产力论述说明了如下问题:

  1、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丢开任意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生产力。没有生产力当然也就没有生产成果。为什么这样说?只有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产生劳动成果。比如:一个农民要想获得收入,必须使用农具在土地上作业才能生产出粮食、蔬菜、水果......

  如果三个要素中缺失一个要素呢?

  A:假设没有农民(劳动者),土地(劳动对象)和农机具(生产工具)绝不会自己发生作用。

  B:假设没有土地(劳动对象),农民(劳动者)就只能空对着农机具(生产工具)无事可做。

  C:假如没有农机具(生产工具),农民(劳动者)对土地(劳动对象)则无可奈何。

  有人说了,没有生产工具,不是还有手吗?可以用手慢慢的干点简单的劳作啊。如果这样,手就是劳动工具了。比如:外国人来中国就餐不会使用筷子,只得用手来抓着吃。这时的手,就代替了筷子成了吃饭工具了。

  2、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劳动者(人)。因为劳动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支配能力:无论是架桥修路还是在沙漠中植树种草都能显示出劳动者(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另两个因素由于没有劳动者(人)的支配作用是不会产生成果的。

  什么是科学?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历史积累中发现了某些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东西,也称之为“科学”,如“经济规律”。后来,人们把这类科学称之为“社会科学”。

  什么是技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了如下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这是至今为止国际上给技术所下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定义。

  什么是科技?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复合用语,他包涵科学,技术两个方面。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

  技术的目标是把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去。比如:手机、电脑等产品。

  科学主要是与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结果的成功、失败都是难以预料的。

  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实施,可以产生比较准确的预期成果。

  我们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不仅不是生产力中的一个独立要素,而且它必须要依附于生产力中的三个要素才能发挥作用。

  比如:农民(劳动者)学习科学知识,以此提高劳动技能;

  比如:对土地(劳动对象)按比例使用化肥,对农作物适度使用农药,借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比如:利用科学技术原理和工艺,制造农业机械(生产工具),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这说明,科学技术是依附于生产力的三个要素的,准确的说是依附于生产力的。离开了生产力,科学技术也就理所当然的失去了作用。

  应该指出,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这也证明了具有科技含量的生产力是多么强大。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绝不意味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另一个独立要素,科学技术当然也就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了。这是很好理解的:世界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实现的,反过来为人类服务的。假设有那么一天,世界上没有了人类,就不会有新的发明创造,原有的科技成果和产品也成了毫无用处的一堆废物。

  从以上的论证中我们可以毫不怀疑的得出结论,不是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是人的因素第一!

  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是毛泽东,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那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产生根源是什么?是邓小平瞎编的吗?也不是。科技是生产力也是马克思说的,只不过邓小平为了维护自己一贯坚持的“唯生产力论”改造了一下。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又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指的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生产力中,作用于生产过程,会大大提高产出效果。

  马克思的这个说法是对生产力内容的完善和补充。不要以为马克思说“科学也是生产力”就认定科学技术就应该排位在生产力之前。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是主从关系,没有生产力的存在,科学技术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结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创造的,科学技术反过来为生产力服务。科学技术不仅为生产力服务,还得依附于生产力而存在,如果没有生产力,也就没有科学技术了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第一”了。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