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江的公交车被打捞出来了,重庆公交坠江惨案的真相也浮出水面,万夫所指又一个“刁民”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从被某媒体带节奏而背锅的“女司机”变成了充满“戾气”的女乘客。
朋友圈到微信群无不在讨论这个事件,观点大致分成了两派。官媒发布了湖南公交乘客飞踹抢夺司机方向盘的另一乘客的视频,引得网民叫好,遂有多数的一派疾呼:拒绝当看客!另外一派以小清新为主:人生无常,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要戾气满满,要让世界充满爱……
据新闻报道,公交坠江前,女乘客与司机从争吵上升为肢体冲突的过程整整持续了五分钟!如果不是后来坠江事件的发生,换成我们坐在当时的公交上,又有几个人愿意站出来化解冲突,替司机解围?车上的13名乘客,不过是按照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理性”行事。公交乘客与司机争吵、甚至冲突的事件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这种事件网络短视频可以找到很多,经常坐公交的人不遇上几次的也是少数。官媒发布湖南乘客飞踹抢夺司机方向盘者的视频,恰恰从反面印证了真正愿意站出来的只是少数。所不同的是,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公交坠江的结果。
就拿最近两个热点来看,广西北流公交男子施暴事件有人站出来管吗?当地官方以涉事双方为事实夫妻来洗地,难道家暴就不该管吗?高铁禽兽父亲猥亵亲生女儿有人站出来管吗?录视频者虽然义愤填膺,却也只是当了一个看客。南昌铁路警方的通报结果竟然是“当事人周某某(男,30岁)与小女孩(5岁)系父女关系,视频中周某某行为不够(构)成猥亵违法”。
这两个热点事件或许都有一定偶然性,官方的通报换个话来讲就是,“这是人家的私事,你们别多管闲事”。这个逻辑延续开来,重庆公交坠江惨案也只是这14名乘客与公交司机的私事?这个逻辑谁都不敢、也不愿这么展开,因为被男人施暴的“妻子”是少数、被父亲猥亵的女儿更是少数,而我们每个人却都有坐公交的经历。
然而,这个逻辑却早已深植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1978年开始,人们就被灌输一种现代“理性”——“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经济人,都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的“理性的经济人假设”。灌输“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所要解构的对象恰恰是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所要树立的是市场和资本。于是“人间正道私有化”,一场轰轰烈烈的化公为私的运动伴随着这种“理性”营造的氛围在整个社会铺陈开来。“贫穷可耻、致富光荣”,“笑贫不笑娼”早已成为不公开于台面的口号。上层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在这场化公为私的运动中赚的盆满钵满;下层的相互倾轧、相互伤害,只为争个“人上人”,哪会管这个社会怎么了?公家的财产去哪里了?混得差的只能怪命不好,怪没有一个好爹,怪自己没本事……祥林嫂般地自怨自艾。
于是,一个人人争利、相互下毒、相互伤害的社会就形成了。曾经人人是“雷锋”的社会,演变的结果是“雷锋”成为稀缺资源,要靠一年一度的“学雷锋”运动呼唤这种风气。而且,在这个社会当“雷锋”也是有风险的,“扶不扶”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哪怕是个例,也足以让“见义勇为”者心生畏惧。
在这个讲法治的社会,重庆公交上假如有乘客在那名女乘客与司机争吵之际挺身而出,变成了两名乘客的冲突,自己挨骂是小事,万一上升到肢体冲突,不小心把女乘客弄受伤了,最后弄不好还要出医药费,毕竟这时谁都不知道女乘客回去袭击司机,危害公共安全,法律会支持谁真不好说。于是,最后残存的一丝美德也被这种风险摧残的荡然无存。就像上面提到的男人施暴的“妻子”、父亲猥亵的女儿,按照通报的口径,你站出来都成了干涉别人的“私事”。
再说说小清新的“让世界充满爱”。重庆公交的女乘客被万夫所指,这种舆论现象成为一个道德准则,谁都不愿去做那个女乘客。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乘客少吗?公交坠江的悲剧是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乘客与公交司机肢体冲突却可能是千分之一的概率事件,而乘客与司机发生争吵却是百分之一的常见事件。如果这名女乘客能够预见到五分钟之后的坠江悲剧,她是断然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胡闹。对于公交司机来讲,中途停车是违规的,也是有交通风险的,这是对全车乘客的不负责任;当这名女乘客坐过了站,她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要多走路或者另外付钱再坐返程公交,于是为了她一个人的利益,她就要求司机中途停车,她的脑海中绝不会想到车上其他人的利益,这不也是一种妥妥的自私自利吗?“经济人理性”在不断地塑造这种个体,于是我们才能见到“乘客与司机发生争吵却是百分之一的常见事件”。这种“理性”的“经济人”不在公交车上为了一己之私侵害其他人利益,就会或是在饭菜里加地沟油,或是在蔬菜里下超量农药,或是在疫苗里下“毒”……“让世界充满爱”在一个私有制社会里只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说了这么多,笔者还是真诚地呼唤这个社会多一些雷锋、多一些“见义勇为”的人。然而,下一刻,换一个你猜不到结局的场景,见到类似的事件,又有几个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拒绝当看客呢?
社会病了,人心才坏了。我们需要的是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