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为开裆裤正名

林栋:藏在开裆裤里的老祖宗育儿智慧,为开裆裤正名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导读

明代万密斋的育儿秘旨里说道:“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这里说的一岁或者说一岁半以内的小孩,要“露其下体养真阴"是为什么呢?

本文专家:林栋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来源:正安聚友会福建分会

作者:西瓜妈

我是一个新晋妈妈。

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苦于少壮不努力,长大带孩子,每天为了这个小家伙忙得昏天黑地,一直未能静下心来码字。好在近来宝宝逐渐能“夜卧早起”,晚上能够睡上几大觉了,这才得以偷闲,写下这些文字。

1

新晋妈妈:为什么要训练把屎把尿和穿开裆裤呢?

小西瓜出生至今两个半月了。和许许多多的新晋妈妈一样,短短的时间里我努力学习如何养育一个孩子,也不断经历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冲突。

在小西瓜还没满月的时候,西瓜奶奶已经开始尝试给他把屎把尿了。西瓜奶奶说:我们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定时大小便了,然后,我们就可以穿开裆裤啦!

听到这句话时我本能地提了个问题:为什么要训练把屎把尿和穿开裆裤呢?

西瓜奶奶:……你们小时候都是这样的呀……

我一时说不上哪里不对,只是觉得吃喝拉撒人的天性本能,有尿意就尿,没有尿意就不尿,难道这也可以训练?现在有纸尿裤了,不像以前洗尿布那么麻烦,为什么还非要穿开裆裤不可呢?

新时代的年轻父母,尤其自诩读过几年书的知识青年有种不可救药的执拗,你不能拿出个道理说服我,我就无法接受你的观点。不过我好歹接受过些中医思想的洗礼,对于一些流传千年的做法,虽然暂时不知道道理在哪,内心还是多少有些敬畏。

于是上网想查出个所以然,这不查不要紧,一查不得了。

抨击把屎把尿的文章有一大把,有一篇流传甚广,它还有个耸人听闻的名字《把屎把尿毁终生》,例举种种危害。也有人并不完全否定把屎把尿,认为不是不能把,只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因势利导,不强迫孩子……

开裆裤呢,完蛋了,几乎找不到一条对它的赞美,全是口诛笔伐,被批的体无完肤:

不卫生,不安全,尿路感染,长蛲虫,外伤,被变态骚扰……并且,开裆裤的存在完全是因为过去没有纸尿裤,是为了方便把屎把尿,是为了省去洗尿布的烦恼……时代在进步,开裆裤是个落后的东西……

2

既然有这么多坏处,为何中国人还穿了几千年开裆裤?

但西瓜妈我是特别愿意多想的一个人。我会对老一辈的做法打问号,也一样会对这些专家们打问号。众说纷纭了一大堆,我心中有个疑问却越来越大:

既然有这么多坏处,为何中国人还穿了几千年开裆裤?

今天才发现这些弊端,早干嘛去了呢?几千年来所有中国人都是人云亦云的蠢蛋吗?这显然也不是太合理呀……

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天终于听到了老祖宗关于开裆裤的智慧理论……

3

明代育儿秘籍: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

下面引用林栋教授的讲座内容,他带着明代育儿秘籍《万密斋育婴秘诀幼科发微赋》,带大家穿越了一把明朝,回溯古时候的小儿推拿。各位看官暂且放下对开裆裤的偏见,看完再做判断吧:

万密斋的育儿秘旨里说道:“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这里说的一岁或者说一岁半以内的小孩,要“露其下体养真阴"是为什么呢?

万密斋说了:“人生十六岁以前,气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常不足。”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小儿体质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阴常不足体现在哪里?我们常常看到的阴虚火旺,五心烦热,都是阴常不足的体现。

那么在穿衣上有什么对策?

很重要,就是开裆裤。

新闻上常常看到讲开裆裤不能穿,不卫生,小女孩小小年纪因为穿开裆裤尿路感染什么的……这讲的是卫生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几千年来我们的孩子一岁以内都穿开裆裤,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在哪里呢?

万密斋就说了,“童子,裳不裘帛”,是什么意思呢?

裳,下体的衣服;帛,温软甚于布也;裘,皮衣,温软甚于帛也。也就是说,下体要穿得薄,你在下面不能用厚厚的棉絮裹,更不敢下面穿皮衣。冬天冷,很多家长给孩子下体秋裤毛裤牛仔裤,包得层层叠的,孩子跑都跑不动。

万密斋说了,“ 下体主阴,得寒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

我们的孩子一周以内变化是非常大的。各种功能,从头能立,到能翻身,能坐,能爬,能走,发展非常快,这就是阳的作用。但在古人看来,阴阳是相对的,阳长得快,阴是不足的。如果下体包的太紧,阴就消掉了,这一消,会导致阳长得过快,将来会导致他阳的不足,别看现在长得快,以后可能就长不高啦。不管是男孩女孩,想要生长发育比较好,下面一定不敢穿多。

这不是我们现代的医生说的,是两三百年前中医儿科大家告诉大家的。万密斋老先生活到97岁,他的家传儿科传到他是第三世了。我们中医上有一句话,“医不三世不为良医”——也就是医生啊,只有说三代都从医,到你这儿你才是个有成就的大家。万密斋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身上,他很多的儿科观点,我相信是祖辈流传积淀下来的知识。

这就是光屁股的学问——它真的并非图方便那么简单,还藏着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的育儿智慧!

4

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

西瓜妈在这里并不愿去评价那些对开裆裤的抨击就是错的,因为,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不过是盲人摸象的不同角度。但在我看来,在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发育大问题面前,开裆裤被抨击的那些问题已经不是大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我想,一两年的时间,多费心些帮孩子做好卫生,多留心些保护他的安全,换来他生长发育的健康,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怕就怕我们以“科学“的名义偏听偏信,忽略了事情的全貌。记得徐文兵老师在《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医太美》里说过:

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是的中医就是伪科学。

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

世界上也许没有最正确的选择,但越多一个角度,多一点判断的依据,我们也许就越接近真理一点点,就越能够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有利的选择。

不知道有几人耐心看到这里,不知道您是什么感受。

这件事令我反思,我们的骄傲让我们错失了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

先贤深奥的智慧融于一些传统习俗里,传了一代又一代。几千年过去,可能其中的道理早就忘了,可能连一些习惯做法本身都已经传走样了……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观念,与婆婆妈妈们那些说不出道理的习俗相比,看起来是那么头头是道,那么诱人。也许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在我们的轻视中走向没落的。

传统习俗里到底都藏着什么智慧,这答案也许不在婆婆妈妈们那里。就此否定它们,这对传统习俗来说,是不公平的。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为这些传统文化习俗,留一双探索的眼睛,留一只倾听的耳朵,去探寻一下它到底为什么存在,不要让这些背后的智慧,不明不白地消逝。


【延伸阅读】

宋代《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之养子十法

1、要背暖

经云:其背脊骨第三椎下,去骨两傍各一寸半,是肺腧二穴也。若背被风寒,伤于肺腧经,使人毫毛耸直,皮肤闭而为病。其证或咳,或嗽,或喘,或呕哕,或吐逆,乃胸满,增寒壮热,皆肺经受寒而得之,故宜常令温暖。

2、要肚暖

俗曰:肚无热肚。肚者,是胃也,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哕、泄泻等疾生焉。经云:胃热,能消谷,必能饮食,故肚宜暖。

3、要足暖

经云:足是阳明胃经之所主也,俗曰寒从下起,此之谓也。

4、要头凉

经云:头者,六阳之会,诸阳所凑也,头脑为髓之海。若热,则髓溢汗泄,或囟颅肿起,或头缝开解,或头疮目疾。俗曰:头无凉头。故头宜凉。

5、要心胸凉

其心属内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外俱热也。其证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掣,故心胸宜凉。

6、勿令忽见非常之物

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等兽,或嬉戏惊触,或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乘虚,则精神中散故也。常用补心温气药治之,如用镇心法,水银、牛黄、朱砂、金、银、脑子等药,则成慢惊风搐。如腹胀足冷者,难治也。

7、脾胃要温

经云:脾为黄婆,胃为金翁,主养五脏六腑。

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转,使表里冲和,一身康健。盖脾胃属土而恶湿冷。饮乳小儿多因变蒸,上唇肿而头热,或上气身热,父母不晓,妄作伤风、伤食治之,或以解药出汗,或以食药宣利,或以凉药镇心,或以帛蘸汤水搌缴唇口,致令冷气入儿腹内,伤儿脾胃,抟于大肠,故粪便青色。久而不已者,即吐。吐而不已者,作搐。

见儿作搐,又言热即生风,转用凉药治之,因此败伤真气而不救者多矣。经云:脾土虚弱,肝木盛冷,故筋挛而作搐,宜用补脾温胃下气药治之。

药性既温则固养元阳,冷则败伤真气,是以脾土宜温,不可不知也。

8、儿啼未定勿便饮乳

呕奶粪青色,缘儿在胎之时,其母取冷过度。冷气入于胎胞之中,儿生之后,因悲啼未定,便与乳奶,与冷气蕴搐于腹内,久而不散,伤儿脾胃。轻则呕奶,粪青,重则腹胀肚鸣,气逆涎潮,以致难愈,急宜服(长生圆)以治之。

9、勿服轻朱轻粉味辛性冷下痰损心气朱砂味甘性寒下涎损神气二味相合,虽下痰涎,其性寒冷,损心损神亦不可独用也。

若儿胎受壮实,服之软弱也。

若儿胎受怯弱,服之易伤也。

新生婴儿下胎毒,坠痰涎,多致损害,皆是轻、朱二味之所误也。

10、宜少洗浴

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茸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软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一周之内,切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身生赤游丹毒,俗谓之赤流,片片如胭脂涂染,皆肿而壮热。若毒入腹者,则腹胀硬气,以致杀儿,此因洗浴而得也。

若肌肉宽缓,腠理开泄,包裹失宜,复为风邪所乘,而身生白流,皆肿而壮热也,或增寒壮热,鼻塞脑闷,或上气痰喘,咳嗽吐逆,种种之疾皆因洗浴脱着而得也。为儿父母宜鉴之哉。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