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它的影响不仅渗透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后世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读这一本书呢?
1
梁启超认为《诗经》有三种读法。第一种读法,是以《诗经》来陶养感情。
《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诗篇内容广泛,而情感深刻。无论是对国家社稷的,还是对家庭亲人的,无论对朋友的、还是对爱人的,《诗经》之中都可找到代表的作品。而其表现情感的方法,有极缠绵而极蕴藉的,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的,有极沉痛而一发务使尽的,有于字句处写其深痛或挚爱的,有其辞繁而不杀、以曲达菀结不可解之情的,有极淡远而一往情深的,也有极旖旎而含情邈然的。可以说是抒发了各式各样的情感。
中国古代有“诗教”一说,即是说经过《诗经》的学习与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乐对于人情的感动功能去整治人心,从而使人对自己的趋善行为进行自我观照并产生愉悦。而梁启超所谓的“陶养感情”,也正是在于这一点。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去细读细品,从抒写情感的地方去欣赏、感受,可以蕴养审美,从而影响到人格。
2
第二种读法,是在应用上。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古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当时文人士子必需的文化素养,他们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除此之外,断章赋诗取所求,也成了《诗经》在现实社会运用的常态。《左传》中就记载了许多卿大夫赋诗言志的事迹,《韩诗外传》、《新序》等书中也会在叙事之后引用《诗经》中的话语来证明。这些应用,实际上不是都用《诗经》的本事与本意,而是“通吾所感与作者之所感”,是引申之后的应用。这种读法,也可以锻炼德性、增长才智。
3
第三种读法,则是把《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或者是史料的尺度。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即典范的音乐。《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通过这些诗歌,既可以看到各地不同的风俗,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既可以看到各色人物,也可以看到各类动植物。而城郭建筑、农具、兵器、礼器、用具等等,都涉及在内。这就可以将《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来读。而在《诗经》以前,正式的史书并未出现,传说、神话、传记、谶纬等所记载的古事,杂糅不可究诘。因此,可以将《诗经》作为辨别史料真伪的尺子,也就是所谓的史料的尺度。
可以说,《诗经》既是诗,也是历史;既有文化情感,也有道德伦理;既作为学习的读本,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读《诗经》,从不同的方面去读,就有不同的收获。
当然了,读《诗经》,少不了读一些注释,如果是研究之用,那么《毛诗正义》、朱熹的《诗经集传》、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的《毛诗后笺》等都可参考。若是平时翻阅欣赏之用,那么程俊英的《诗经译注》有注释也有白话翻译,通俗易懂,可以参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