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戴口罩的归途:2次坐车感染11人,空调热气或增病毒传播距离

没戴口罩的归途:2次坐车感染11人,空调热气或增病毒传播距离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原标题:没戴口罩的归途:2次坐车感染11人,空调热气或增病毒传播距离

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两次乘坐公交车,病毒累计感染车上11名乘客,其中1名为无症状感染者。3月5日,学术期刊《实用预防医学》刊登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这一聚集性疫情。

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湖南疾控中心和邵阳市疾控中心,作者认为,此次聚集性疫情提示,新冠病毒在密闭环境中可以漂浮存活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且病毒含量足以导致感染发病。

没戴口罩的归途

1月22日中午,离过年还有两天,赵航踏上了回家路。他要先乘大巴车,再换小巴车,全程大约5小时。前几天,他曾和同事聚餐、工作。

同一天,武汉市发布通告,要求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回望彼时,目前已夺去3000多人生命的新冠病毒,还没引起全部中国人的注意。

赵航显然也不在通告要求的人员范围内,他并未戴口罩。12:00,他坐上了前往换乘站的大巴车。这是一辆全封闭的空调大巴,出站时,车上坐了46人,还有个别空座位。赵航坐在倒数第二排靠过道处,乘客们也大多没戴口罩。

在路上,大巴车又上来两名乘客。14:00,赵航到了换乘站, 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他换上一辆开往老家的小巴车。送他来的大巴车,在换乘站停了半个小时,踏上了归途。

赵航还是坐在倒数第二排靠过道的座位,这辆18座的小巴车上有12人,但只有一人戴了口罩。大约一个小时后,赵航到家了。

相继发病

事实上,1月22日回家那天赵航就发病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感染的是新冠病毒。到29日,他经核酸检测确诊感染。这一天,湖南省报告新增确诊了56例患者。

对赵航的流行病学调查也逐步启动。研究者发现,早在他回家前,曾和他一起聚餐、办公的一名同事1月16日就已发病。与他一路同行的乘客们后来也相继发病。

据论文介绍,乘坐过第一辆大巴车的人中,有8名患者后来确诊新冠肺炎,他们在1月23日-1月28日间相继发病,此外还有1名为无症状感染者。离赵航最近的被感染者坐在他后座,相隔不足0.5米,最远的被感染者则相隔4.5米。

值得一提的是,大巴车在返程前并未消毒,其中一名在返程时登上大巴车的乘客后被确诊新冠肺炎。这名患者的座位离赵航此前坐的位置很近。

在第二辆小巴车上,又有两名乘客后来确诊新冠病毒,最远的一名被感染者,与赵航相隔近4.5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起发生在公交车上的聚集性疫情,最后牵出了243名密切接触者,前后共有13人发病,其中有2例为3代病例。同时,多名发病患者除了曾在车上接触过赵航外,并未接触过其他可能的患者。

密闭空调车或增加传播距离

在研究者看来,这起聚集性疫情的特殊之处,在于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点重要提示。

此前的研究就显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不少病例都曾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同时,由于飞沫的特性,其传播距离非常有限,约为1-2米左右,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沉降,不会在空气中漂浮。

不过,作者认为,此次聚集性疫情显示,在密闭的空调车厢内,病毒传播距离可能会增加。

作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在全封闭空间内,空气的流动动力主要来自于空调产生的热风推动,热空气上升可以将带有病毒的飞沫颗粒运送至较远的距离。

“可以确定的是,在有空调风影响的密闭环境内,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距离会超过通常认识的1-2米的距离。”研究者写道。

另一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病例,则是乘坐返程大巴车而被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由于大巴车曾在换乘站停留半个小时,作者分析,病毒在密闭环境中,可以漂浮存活的时长不低于30分钟,且病毒存量能够达到足以致人发病的水平。

尽量减少手与公共区域的接触

基于这一案例,作者建议,在疫情流行期间,搭乘公共交通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按照停留时间、出行地卫生设施状况等,准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

同时,在搭乘较为密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汽车、飞机等,应全程佩戴好口罩,同时尽量减少手与公共区域的接触,避免手在清洁前接触面部。

此外,乘客应当尽量保持空气流通,适量打开车窗,包括司机位置的窗户。若在密闭式、空调式车厢等,应将新风送风量调至最大,增加换气的次数。一般情况下车厢内每天清洁消毒1~2 次,特别注意在抵达终点站下客后应该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清洁消毒1 次。

(赵航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