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孩子想听两首歌,但说不出名字。说是自己以前听过的。看来大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孩子。
自己也没有听过几首歌。就根据孩子的描述猜。一首应该是《神话情话》,另一首应该是《活得潇洒》。这都是很久之前听的。结果,第一首猜对了 ,第二首猜错了。孩子哼唱,才知道另一首是《归去来》。
更早一些时间,孩子要了《卧虎藏龙》中的《月光爱人》,这也是自己以前听过的。
问孩子流行歌曲和传统经典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说,大不一样。孩子并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只是听听而已。就能感觉出它们之间的大不一样。
孩子本不知何谓流行歌曲,一直以来,也没有专门让孩子听过流行歌曲。孩子学校也不讲流行歌曲。也就顺其自然地让孩子听了中外传统经典音乐。传统经典音乐的教化作用巨大的。这至少也是对无处不在的流行歌曲的一个平衡。也只能平衡了,不平衡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到处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可孩子并不喜欢。这应该也是孩子天性的一个反映。违背了孩子天性,会引发问题。
现在不少问题孩子的精神面貌,不能不说是受了流行歌曲的很大影响。实践证明,听流行歌曲不可能让孩子强大起来,相反会更加脆弱;听流行歌曲不但不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相反会使孩子的精神生活更加单调贫乏……
不少流行歌曲不恰当地强化夸大了某些方面的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超出正常,就会致病。而养生所追求的是返璞归真。本来天真是与生俱来的,后来因各种原因没有了,为了养生,就再修炼找回。这就是折腾。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恰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内因,流行歌曲往往又会不恰当地影响它们。这样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心若止水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处变不惊。做到处变不惊,是对未成年孩子最好保护。
最近,孩子在学校学习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选的不错。
在这么一个本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听了流行歌曲,就强作愁。搞不好,还会致病。现代有“音乐疗法”,古代有“五音疗疾”,音乐用好了可以治疗疾病,用不好会导致疾病。如果让孩子们听靡靡之音,甚至亡国之音,孩子怎么会不出问题。不可不小心。等流行歌曲让孩子们识尽了愁滋味,将来在健康方面,孩子或许也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还好,孩子想听的那几首歌曲和流行歌曲还不大一样。或许,真的是必须经历“有比较才有鉴别”后才能看到真我?不比较不行吗?那就也让孩子有个比较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