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回到当年吧。
1936年11月11日,彭德怀、任弼时、林育英致电张闻天、毛泽东、博古、周恩来,报告: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对中央及军委的信仰很高”,张国焘在了解了中央对他的诚恳态度和干部政策以后,“亦有初步的很大转变”,“他现在除拥护中央及军委的口号外,并能在群众会议上提出自我批评,承认某些错误”。彭、任、林还向中共中央建议:朱德、张国焘17日左右可到环县河连湾,届时中央派一人来陪同朱、张到保安(今志丹县城)进一步解决团结和原则上统一指挥等“一切的问题”。[1]
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接到该电后的次日即研究决定:朱德、张国焘的红军总部可移驻甘肃洪德河连湾(今环县河连湾)陕甘宁省委所在地。同时决定派周恩来亲赴河连湾,与朱德、张国焘共同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2]
同一天里,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仍然对“打击胡宗南以改变河东战局”的目标孜孜以求:“一方面军及三十一军应以全力准备作战,依情势再忍耐几天。似有消灭周孔两师中一个师的希望”[3]。
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还正式授予了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以“西路军”名称:
徐、程(陈)、李并转各同志:
甲、你们所部组织西路军。
乙、依照你们提议的名单组织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主席,统一的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
丙、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临时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其组织照旧不变。
中央及军委[4]
“徐陈”向中央请求的“组织”名义,得以落实。
但发出这个委任的中央并不放心:河西部队已经放弃了一条山、五佛寺,自断了后路。
1小时后,毛泽东、周恩来又给“徐陈”发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询问电:
徐、陈:
甲、你们现到何处情况如何?
乙、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
丙、请考虑并电告下列各点:
⑴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
⑵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
⑶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
毛、周[5]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电报:中央向徐陈通报了河东战局、宁夏计划不能执行和中央正“正考虑新计划”,以及“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等等情况,并提出了三个实际上非常要害的问题:“西进”有无把握;“东返”是否可能;西路军能否自已解决冬衣。
注意:这是中央第二次要求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尽可能安排东返退路。
当日,“徐陈”对毛、周此电询未作答复——也可能未来得及。
次日(11月12日)13时,“徐陈”致电“朱张”和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两个军的军首长,报告了“指直全部、五军及八十八师均在大靖附近休整。此地共约万余户,气候、水、柴、人、粮极丰富,极少掉队,十分之已到。现在休整,士气大振”等好消息后,要求“一般敌情摘要告我,我方材料,请多帮助”。[6]
“朱张”当日回电,表示“不胜欣慰”,要求西路军“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7]
同日(11月12日)15时,中央再电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日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朱、张:
甲、河西徐、陈所部现进到何处?情况如何?
乙、依据西面情况,他们有单独前进接近新疆的把握否?如遇困难要重返河东时有可能否?
毛、周[8]
当日,“徐陈”回电通报情况并答复毛泽东、周恩来所询问题。
他们是如何酝酿对毛泽东、周恩来回复的哩?《历史的回顾》是这样阐述的:
在大靖附近,我们收到中央军委十一日的来电。内称:“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并征求我们的意见:西路军单独西进接通新疆有无把握?如返河东有何困难?
陈昌浩拿不定主意,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我在发言中列举了西进新疆的好处:⑴解决了西路军的战略靠背问题;⑵能拿到苏联援助的武器;⑶回过头来再打马家军,易如反掌;⑷对河东红军和友军,能起到有力的鼓舞和策应作用;……我列举了五、六条理由,说明西进的必要性。大家赞成我的意见,一致认为,黄河东岸已被敌人封锁,东返与西进比较,困难更大。于是下决心西进,向中央表了态。我们计划第一步进占凉州、永昌,略作休整补充。第二步进占甘州、肃州,争取年前接通新疆。中央复示:同意向凉州前进,新疆接济正准备中。中央书记处十三日亦致电共产国际:已令西路军依照国际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进,首先占领凉州地区,然后向肃州前进,并望国际准备接济物资。
“兵贵神速”。我们同意西进,是要趁天候还不太冷,河西走廊敌人兵力空虚,一鼓作气插过去。而不是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像后来那样,在河西走廊涮来涮去,孤军鏖战。如果预见到是那种情况,谁不主张东返啊!顺便说一下,在延安时,高岗和我谈过西路军问题。他问我:你对西路军失败有什么看法?我说:西路军过了黄河,如果不在一条山蹲那么久,不在永昌、山丹搞根据地,照直往西走,扣住嘉峪关,把玉门、安西、敦煌一守,接通了新疆,形势会大不一样的。一是有饭吃,不挨饿;二是有衣穿,不挨冻;三是有枪炮、弹药补充,有广阔回旋余地。说实在话,西路军只要有个炮兵团,马家军再增加一倍,都不够我们打的。西路军先打到西边,取得补充,立住脚跟,再往回打,是不至于失败的,至少也不会败得那样惨。[9]
这是原西路军主帅之一徐向前在数十年后的回忆文字,文中说到的“一鼓作气插过去”,实际上就是前面我们讨论过的“取得武器再回师横扫而东进”,而这个路子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不说共产国际那个“禁令”,也不说一路上闯关夺隘是不是真如他设想的那般容易,就说这个“一是有饭吃,不挨饿;二是有衣穿,不挨冻;三是有枪炮、弹药补充,有广阔回旋余地”吧,那基本上也就是画在墙上的一张饼:后来西路军在凉州地区这个河西走廊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地区都一直没有解决“冬衣”问题,而嘉裕、玉门、安西、敦煌,当年更是一片荒凉渺无人烟之所在,“国际援助”也根本不可能在他们期望的时间到达——而且这些援助还不包括粮食服装,怎么可能有这般一厢情愿的美好前景?新疆的盛世才虽然高喊“联共亲苏”,可本质上还是一个军阀,“卧榻之旁”他岂能容人酣睡?后来李先念率西路军余部数百人进疆他都曾心怀疑惧要求“放下武器”,连共产党的大旗都不准打出,只给个“新疆边防督办公署新兵营”的番号,还得对外声称是“从关内招来修公路的”[10]。就这般模样,能指望他为一支大军给吃的给穿的给枪炮弹药补充?就算他愿意给,仍然在“马家军”威胁之下的千里沙漠运输线,又该怎么保护和维持?需要多大力量来保护和维持?由谁来提供这种力量?至于“有广阔回旋余地”一句,那更是幻觉。那边厢广阔倒是广阔,可都是满目沙海的广阔,两万余人的一支大军又该怎么在此间“回旋”?往哪里“回旋”?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个“一鼓作气插过去”,也与当年他们给中央的回电,难以互洽。
“徐陈”这个回电的内容非常重要——或许正因为“很重要”,所以也被选择性地淡出了有些当事人乃至做颠覆学问者的视野。如此,我们还得请读者忍耐这当中有关数字、地名、战况等等要素所造成的枯燥乏味,将全文引出以为各位方家同考:
甲、毛、周真(十一日)十一时电悉。此方情况今望详电总部。指挥部全部及(八十)九师今集大靖附近,靖城只马步青部祁旅残部。现时未进行战斗,正办外交中。九[我]军全部今早出土门,我[九]军主力位于柴洼,截击松山敌一部,经过凉州北方。
乙、马步芳部三个旅共九团,马步青三个旅共八团,二马主力约全数三分之二已受我打击,与我历次战斗中伤亡约在一千五百以上。其四儿滩,景角两处,遗弃伤兵实数致九百。但敌战斗力平常,战术顽强(原文如此),指挥亦差,与汉回群众关系恶劣,军官都是回人,士兵三分之二为汉人。对马步青部应用统一战线,初有成绩,正加紧进行中。
丙、我们过河后共十余战斗,颇激烈,其伤亡近千人,弹消耗甚多,前夜两天因过荒冷地区落伍较多,现十分之八已归队。
丁、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在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
戊、提议此方第一步以主力迅速进到凉州地区,以一部尽量控制土门、功讽(古浪)迟滞南敌,占领凉州地区后击敌。以一军进占永昌、大靖后,我第二步如受着南敌压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
己、对外与远方请中央即具体迅速布置,一切免失时机,最好第一,请国际与我们发生直接关系,并在新、蒙适当地点建立联络站;第二,要在中央与国际迅速多派干部技术人员来此工作;第三,请在华侨青年与新疆之东北义勇军中进行公开工作。
庚、对主力行动我们前天已有提议,对西路军行动望常详细指示,并常告各方情况。[11]
这个电报最关键的信息,是回复了毛泽东、周恩来两电询问第一个问题:西进有无把握。
“徐陈”的回答是:有把握!
——“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在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而且这个“完成任务”,是将“建立根据地”包括在内的,而且还是被排在首位的,并不是《历史的回顾》中所言的“一鼓作气插过去”,“争取年前接通新疆”:“如受着南敌压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至于“冬衣”问题,实际上也作了回答:“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有钱还愁成衣?
真是个信心满满的包票——那几天西路军进展顺利,他们也有理由信心满满。
而对于相当关键的“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问题,“徐陈”仍未作答。
这样的选择,显然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几天前他们就已经自断后路,破釜沉舟了!
注释
[1]《任弼时年谱(1904~1950)》第30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周恩来年谱(1898~1949)》第32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3]《毛泽东关于仍有消灭胡宗南一部的希望致彭德怀等电(节录)(1936年11月11日)》,《毛泽东军事年谱(1927~195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年谱组)第155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4]《中央及军委关于组织西路军及其领导机构的电令(1936年11月11日10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7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5]《中央军委询问西路军情况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1日11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7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6]《徐向前、陈昌浩、李特关于西路军在大靖一带休整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1月12日13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7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朱德、张国焘关于西路军应在凉州民勤古浪形成巩固的新局面致徐向前、陈昌浩电(1936年11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8]《中央军委询问西路军情况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1月12日15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9]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350~第35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4月第2次印刷。
[10]滕代远:《回忆赴新疆迎接红西路军和成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情况》,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赵广平:《陈云进疆援接西路军左支队》,《新疆日报》(2006年11月2日)。
[11]《徐向前、陈昌浩关于西路军情况致中央军委、总部电(1936年11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81~第882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www.haiz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