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困苦为旋律弹奏华丽的钢琴乐章,这不仅刺耳,也是无耻之举。贝多芬的痛楚无人能解,他人所闻唯有激情,误以为他幸福无比;农民的艰辛唯有土地能知,用手机唤醒千年泪腺,不过是徒劳。
将微贱者的悲哀粉饰成凤凰的飞翔,这与混淆是非无异,偷换概念与实事求是有着云泥之别。
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设立此日的意义何在?是提醒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它来之不易,还是讽刺众多人仍处于饥饿之中,粮食究竟流向何方?
脸上的油光与面色的蜡黄、大腹便便与瘦骨嶙峋、豪门的酒肉与牛马的温饱,构成了这个光怪陆离世界的奇异景象,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有人生于世间只为填饱肚子,有人却只为满足口腹之欲,在浩瀚的文化和响亮的口号中,微不足道的灵魂如蚁般挣扎。
在世界粮食日前夕,10月14日,一位教师揭露了一名小学生,将自己的饭菜给了智力障碍的母亲,自己却偷偷吃他人的剩骨。无食可吃、智障母亲、暗中偷食、剩骨之景,这些画面触动了国人的心,许多富有爱心的人纷纷捐赠食物。热点或许就此平息,但思考却不应止步。
思考不应遮遮掩掩,而应严肃深入。如果仅仅剩下感动,那么苦难的警示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孩子的心地善良,智障的母亲令人同情,他们的境遇是如何造成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和思考的关键。社会不需要这种悲剧式的感动,需要的是反思。还有许多默默承受苦难的人,可能生活得更艰难,只是未被揭露。天生众民,各有其道,每个人都有权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人宣称这是命中注定,所谓命运,去它的命运,命运总是由他人塑造。
若有人为金钱而犯罪,那么此人应受谴责;若有人为生计而犯罪,那么社会应受谴责;若有人为尊严而犯罪,那么世人皆应受谴责;当一个孩子或残疾人,像犬类一样仅为食物而活,却被称赞为孝子,甚至被尊为第二十五孝,这是对真相的掩盖,有些人的罪行滔天。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人均产值8.94万,财政收入22万亿元,税收收入18.1万亿,我们缺钱吗?不缺,每个人都富足。粮食总产量达1.39万亿斤,较上年增加178亿斤,人均占有493公斤,我们缺粮吗?不缺,每个人都吃得饱足,还能吃好,还能酿酒,还能支援他国。
农民耕作,而他们的兄弟却在食用剩菜剩饭,我们不缺钱,不缺粮,缺的是道德。
2024年,信访举报案件达80.8万件,处理40.3万件,立案14.9万件,处分12.1万人,其中中管干部46人,省部级16人、厅局级983人、县处级6695人、乡科级2.1万人,现任或前任村书记、村主任1.3万人;随着两个多月的过去,这些数字还将攀升。
这样一群丧失道德的人,即使财富粮食再多,也是徒劳。
网络传言某石油大亨聚敛了9000亿,唐山某医院院长贪污了27亿,原贵州一号人物孙志刚贪腐了8亿,辽宁王大伟贪腐了5.55亿,内蒙李建平贪腐超过30亿,鸡西李传良资产超过31亿,这只是近期被曝光的贪官中的几位,那些被逮捕的行长,动辄贪污数十亿。
我们村里的孔老说:这些贪官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吃不下,用不完,死了也带不走,为何要贪这么多钱?我有10万元,在村里就能过上神仙般的生活,打打牌,种种地,钓钓鱼,自在逍遥。
孔老永远无法理解丧失道德的含义,在丧失道德的人心中,理想和欲望是混淆的,一旦欲望涌现,理想就会变得混乱,贪污金钱、沉迷女色、欺凌弱者就会成为习惯,他们也知道贪得无厌并无实质意义,甚至可能丧命,但他们有着一种扭曲的心理:金钱能买来一切,金钱能解决90%的烦恼,金钱就是父母和理想的化身。
有些人啃食着残余的骨屑,而另一帮丧失道德的家伙却在肆意丢弃骨头,这不仅仅是寻常的浪费,简直是暴殄天物,糟蹋粮食、蹂躏食物、挥霍资源、卖弄排场,此举极大地冒犯了神农氏和土地神。
在2023年,全球粮食浪费的情况是:家庭浪费占比达60%,食品产业占28%,零售行业占12%。全球每年被浪费的食物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足以养活12.6亿饥饿的人口,而全球有7.5亿人遭受饥饿之苦,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挨饿。
2023年12月18日,农科院指出: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4.6亿吨,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2.3%,被浪费的食物足够全国人民食用66天;食物水平接近发达国家,但公民素养却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有人纸醉金迷,有人只能吃残羹冷炙,无法选择食物。
那些丧失道德的人说这是命中注定,在富贵与贫贱的命运迷幻之下,浪费被视为可耻,但大吃大喝的无耻行为却被嘲笑为欢乐,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餐馆里,每到周末,便是挥霍粮食的盛宴,那些吃剩骨头的孩子们,若目睹这种奢侈的浪费,定不愿降临这个世界。
袁老感慨:我一生最大的罪过,就是不该研究出杂交水稻,让这些人得以温饱。
孔老认为温饱生淫欲,吃饱了会有诸多烦恼,而吃不饱只有一个烦恼,孔大爷一生都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但他比那些脑满肠肥的人更有思想更深刻,因为他明白吃饱的猪只会懒洋洋,更别提关心国家百姓,而吃不饱则会挂念苍生的疾苦,这叫做同理心。
因此司马砸缸同志曾说:那个说没饭吃为何不吃肉的人,简直是非人和废物。
“儿食剩骨,正餐奉母”这八个字是莫大的耻辱,特别是在一个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粮食连年丰收、GDP高达百万亿的社会里,更是耻辱与不幸的象征。若被尊为第二十五孝,恐怕会令后人耻笑,扶贫、低保、老人金、残疾人保障措施俱全,却让一对母子以失去尊严的悲痛形式曝光,以警示社会。
这样的悲惨和可怜或许能博得许多人的同情之泪,但这反映出社会道德和人性的沦丧。在没有战争和饥荒、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比战争和饥荒更令人痛苦的场景,一个物产丰富、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竟然让祖国的未来捡拾他人吃剩的骨头,智障的母亲在学校等待儿子的饭菜,这就是两个被社会和家庭抛弃的可怜人。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以及教育议题,始终如同无解一般盘旋在这片土地上。贫困者,穷得只剩下苍天和大地,而富裕者,富裕到连鱼翅燕窝都嫌不足。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不要赞美苦难,苦难本身就是苦难,这种令人悲痛的孝道虽感动天地,却掩盖不了社会底层和一些人的无为,没有将人民放在心上。
农民同样为人,智障者也同样为人,他们或许缺乏自立能力,但依然是生命。有人一包烟的价钱,足够贫困者数日的口粮;有人一瓶酒的价值,能让困苦者饱腹数月。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少数人的纸醉金迷、歌舞升平,还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温饱无忧?这是所有人必须深思熟虑并面对的根本问题。若不能想通这个问题,一则新闻或一个苦难的现实,就足以稀释宏伟的梦想和民众的支持。
家国天下,家是基础,民生至上,有国者无家,更无私利,人民即是家。
李世民训诫他的子嗣和官员,总是以农民的思维进行教育,“食不求美味,但求饱腹;衣不求华丽,但求遮体”,这正是他的教诲,后来被收录在《贞观政要》中。现代人认为古代没有现在发达,缺粮缺钱缺住所,什么都缺,这是错误的,确实是有所缺乏,但并不缺乏道德。
中华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不缺德,只有那些卑贱的犬儒和奴仆扭曲了真正的中华文化。
大唐复兴时的辉煌并不逊色于今日,而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出现在晚唐时期。现在并非晚唐,而是中华复兴的时代,不应该出现捡食剩骨的景象。电影尚未演到这一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电影和拍电影不能逆序或快进。
农民是中华的根基,与富贵最是遥远。正因为这份遥远,他们被盛宴狂欢所遗忘。那些对农村视而不见的人,又怎能理解民心和国本?为民立命,就是要确保民众有饭可吃,民以食为天。
让那些丧失道德的人也尝尝吃剩骨的滋味,看看他们能否从中领悟到凤凰涅槃的道理。
www.haiz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