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系列:(十九)金光灿灿的幸福路——记五星人民公社改变吐鲁番盆地面貌的事迹

人民公社系列:(十九)金光灿灿的幸福路——记五星人民公社改变吐鲁番盆地面貌的事迹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十五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五星人民公社,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公社建立以来,各族干部和社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奋发图强,团结战斗,把这个昔日黄沙滚滚、干旱缺水的穷地方,改造成了林木葱郁、渠水淙淙、瓜果飘香的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九七二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四百四十五斤,比解放初期增长三倍多,皮棉平均亩产一百零五斤,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全公社的公共积累和集体储备粮不断增多。过去主要靠砍土曼耕作的维吾尔族农民,现在开始使用拖拉机。

  全公社有拖拉机二十二台,手扶拖拉机十八台,汽车三辆。公社还兴办了农机修配厂、轧花厂、榨油厂和面粉加工厂等,许多生产大队、生产队也办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企业。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员,搬进了掩映在葡萄架下的维吾尔式新房。

  五星人民公社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西、北两侧是绵延起伏的沙丘和戈壁,夏季干旱酷热,最高气温达摄氏四十七度,年降水量只有十六点六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三千多毫米。古代有人把这个地方称为“火洲”。解放前,这里还常常遭受风害,大风卷起的沙子倾泻下来,往往将农田埋没,将村落荡为废墟。

  五星人民公社的建立,使得这里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要战胜风沙干旱的愿望实现了。一九六三年,公社党委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对全公社的水源、风沙情况作了全面调查,提出了穿越百里戈壁修渠,引天山雪水灌溉农田和植树造林锁风沙的宏伟规划。

  这个规划一提出,广大贫下中农热烈拥护;阶级敌人却造谣破坏。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决心要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来尽快地改变吐鲁番盆地的面貌。他们说:“有了人民公社,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三千多名社员组成的治水大军,背着行李来到戈璧滩上安营扎寨,在塔尔朗山口打响了向雪山要水的战斗,各族社员以大寨社员为榜样,冬天冒着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劈山挖渠;夏天不顾摄氏四十多度的炎热,背卵石砌渠。

  经过七个严冬和酷暑的艰苦奋斗,修成了一条五十公里长的浆砌卵石干渠,这条渠道,穿过宽阔的河底,跨过一道道深沟,通过被称为筛子一样漏水的戈壁,引来了滔滔奔流的天山雪水,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三万七千多亩。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五星人民公社党委,又组织牙儿湖地区八个生产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在西部风沙地带营造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向风沙要地要粮。牙儿湖地区是这个公社最大的一条风道,到处是沙丘、深沟和大坑,在这里造林有许多困难。

  他们用砍土曼挖沙子,用人力畜力拉刮板平地,用口袋背沙子,用脸盆端沙子,把沙丘挖掉,把深沟填平,而后修渠栽树。大干苦干了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搬走了六万五千立方米沙子,营造起一条五公里长,二十二米宽的十行基干林带。

  可是,不久刮了一场大风,渠道被沙子填平了,树干被石子打断了。他们不灰心不气馁,重新修渠,重新栽树;在林带的迎风面打土墙,扎防风障,保护幼林生长。从一九六四年起,五星人民公社各生产队坚持年年造林,共用了四十多万个工,平掉沙丘一百零二个,营植防风固沙护田林带三千多里长,总株数达到四百五十多万株,复了八千多亩被风沙埋没的土地。

  如今,林带像一道道绿色长城,抗御着八级左右的大风,护卫着全公社的农田。过去受风沙灾害最重的牙儿湖地区,也变成了盛产粮食、棉花、瓜果和葡萄的“金盆盆”,再也不怕风沙为害了。

  五星人民公社的广大社员在胜利的鼓舞下,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过去这里种庄稼基本上是一年一熟;种的春小麦,是本地品种,生长期长,快要成熟时就遭到干热风的袭击,影响产量。为了解决春小麦生长期长所带来的问题,并为实现一年两熟创造条件,红星大队第三生产队玉拉衣木等几个老贫农社员,建立了这个公社的第一个科学实验小组。

  他们在县农业技术部门支持下,引进早熟高产的小麦良种,经过多次试验,使新品种的小麦亩产四百七十斤,比本地品种的小麦产量高一倍。新品种的小麦收获后,当年在麦茬地里适时播种高粱,平均亩产九百多斤。这样,全年平均亩产粮食就达到了一千三百多斤。

  这几个老贫农科学实验的成果,给五星人民公社的维吾尔、回族社员指出了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方向,农民科学实验小组一个接一个地成立起来,全公社形成了科学种田夺高产的新热潮。

  五星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科学实验小组,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特点进行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栽培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吐鲁番盆地棉花蕾铃脱落严重和后期疯长的问题,实现了棉花早熟高产。这套措施首先在这个大队推广,使全大队一百亩棉田年年平均亩产皮棉都在二百斤以上。在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五星人民公社还不断扩大闻名全国的吐鲁番无核葡萄的生产,广大群众利用闲散土地种植葡萄和瓜果。

  共青团大队耕地比较少,每到冬天农闲季节,大队党支部书记达吾提玉素南就带领社员到戈壁滩上开荒造田。目前,这个大队的土地面积比人民公社建立初期扩大了一千一百多亩,葡萄的栽培面积扩大了五百多亩。

  近两年来,公社的广大社员通过批林整风运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更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劲头更大了。他们自觉地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使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进一步加快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步伐。

  建设大队的变化就是一例。这个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有近十亩耕地。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二百多斤棉花平均亩产八十来斤。队里部分干部和社员认为:人少地多管不好,提高亩产量有困难。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大队党支部领导成员同群众一起,联系本队的具体情况,反复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终于找到了农业产量低的原因,不是人少地多,而是阶级敌人在捣乱,方向不对头,本来劳动力就很少,却有不少人出外搞副业,没有集中主要力量办农业。

  于是,党支部发动群众,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干部和社员正确处理农业和副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农闲期间抽出一部分人搞副业外,把大部分劳动力用于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

  这个大队缺水,党支部就带领干部和社员掏挖和延伸坎儿井和打机井,改善了灌溉条件;农田土层薄,肥力差,他们就每年运上三四千车,把土层垫厚;又从十五里外的戈璧滩运回硝土,从深山里拉回羊粪来沤田。

  方向对头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迅速地改变了低产面貌。一九七二年,建设大队粮食亩产量过了“黄河”,棉花亩产量达到一百三十七斤。过去说“人少地多难高产”的人,现在说:“方向对头威力大,生产一步一层天。”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人民公社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如今,五星人民公社粮食、棉花、瓜果和蔬菜年年丰收,林业、牧业和副业也逐年发展。

  一九七二年和一九四九年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了一万五千七百多亩,总产量增长了七倍多;棉花栽培面积扩大了五千五百多亩,总产量增长了四倍多。葡萄栽培面积扩大了三千五百多亩,总产量增长了二十倍。一九七〇年以来,全公社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三百二十万斤,棉花一万三千担,食油七万斤,葡萄二百万斤,蔬菜八百二十万斤,蜂蜜五万斤,牲畜三千一百头。各族社员热情地赞颂:人民公社是金光灿灿的幸福路。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一九七三年九月七日新华社讯)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