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晚年对大寨的关注——《大寨崛起的奠基人—张怀英》连载67

12.1、晚年对大寨的关注——《大寨崛起的奠基人—张怀英》连载67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第十二篇 时代的再现

  一、晚年对大寨的关注

  大寨被批判后,随着陈永贵的辞职,郭凤莲也被调离大寨,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人们私下的言传,都把大寨弄得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消息愈传愈坏,愈传愈歪,离事实的真相愈来愈远,真不知伊于湖底了。大寨在当时形势的强压下也不得不分了农具、分了地,又开始了三十年前的单干。习惯于多年的农业机械也找不到用场了。一些农户甚至把秸秆沤肥的传统一丢,一把火把秸秆烧成灰烬。而大寨却还是农业的先进单位,这给大寨带来的常常是一声叹息。土地的经营能力下降了,集体经济挖空了,村里的风气变坏了,同时也出现了犯罪分子。毛主席树立的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此时成了县、地、省的一个大包袱。大寨的工作上不去,对全局的工作影响很大,至少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舆论上就过不去。如何搞好大寨工作也成为各级领导的一大难题。

  这个难题首先摆在了张怀英和他身边的许多老干部面前。他们这些人曾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大寨的发展,大寨后来的情况也牵涉到他们中的许多人,特别是张怀英的命运,和大寨的命运一起一伏,息息相关。然而在张怀英心里,大寨情况的恶化并没有使人感到灰心丧气。他对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并没有失去信心,总认为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于大寨所处的环境,总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0年之后,在山西工作多年的原省委书记陶鲁笳、王谦,原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黄志刚开始访问大寨。他们分别把张怀英和郭凤莲请到大寨,征求他们的意见,探讨大寨的发展问题。陶鲁笳回忆当年在邯郸火车站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大寨工作的同时,对前来看望他们的昔阳几位领导提出问题,说:“我对永贵同志是很尊重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农民,你们要翻开历史,看看大寨与陈永贵的发展历程,不要冷遇他们。大寨要发展,你们要关心他们,希望你们研究这个问题。”王谦、黄志刚还分别向郭凤莲提出了大寨发展方向的建议,陶鲁笳、王谦、黄志刚来大寨时在郭凤莲陪同下分别走上了虎头山。他们看了当时大寨的现状后,都觉得很扫兴,很生气,掉了泪。没想到一些地块荒草连片,说:“应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应该前人栽树,后人毁树嘛!”

  1990年6月29日至30日,原华北局书记李雪峰来大寨视察。他在任职期间曾于1957年、1960年、1965年三次到过大寨,回忆起当年的历史,也曾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他对大寨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李雪峰听取了有关大寨目前情况的汇报后很不高兴,言语间带有很强的批评性。他对大寨现状的基本总结是:现在大寨班子软了,集体力量散了,精神不振奋了,经济效益低了。对于这些他皱了眉,叹了气。他在返回北京的途中,阳泉市有人对他说,郭凤莲知名度那么高,大寨应该靠她再把工作搞上去嘛!李雪峰笑笑说:“哪有那么容易,需要时间,需要工作哪!”回京之后,他就向中央写了报告,对大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之以后,1991年9月,华国锋来山西时,也专程看望了大寨,华国锋到大寨之后,不仅为陈永贵上山扫墓,还特意同张怀英进行了交流,对大寨问题交换了意见。

  与此同时,大寨问题也不断被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李立功、王茂林等人重视起来。听说王茂林到大寨视察的时候,曾召集大寨的宋立英、梁便良等老干部和县里的王富元等老干部开了两个座谈会,座谈会的议题就一个,就是如何搞好大寨工作,会议之后,王茂林还专门把张怀英接到大寨旅行社面谈,也是商谈如何搞好大寨工作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就是一个:大寨问题要解决,首先要解决领导班子问题,解决领导班子问题,就应让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担当起搞好大寨工作的重任。

  1990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长郑社奎专程到昔阳找郭凤莲,研究如何搞好大寨工作的问题,并提出要有回大寨工作的思想准备。根据李雪峰向我介绍关于郭凤莲重返大寨事宜,是按省委书记碰头会上的决定办的。但时隔不几天,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风波,有人跑到北京,在一位中央领导面前告状说:哎呀,山西有动向,某某某又要让郭凤莲东山再起,如何如何……。此时,这消息又从北京传回山西,传到了省委书记耳里,这个告状的人不久就被免职调整了工作。

  不久,山西某学院的一位教授到大寨视察,对大寨所遭受的不平深感遗憾,回去后向省委书记李立功、省长王森浩写信,说大寨工作非郭凤莲主持莫属。鉴于郭凤莲已经成为国家干部,他建议昔阳县给郭凤莲挂一个相应的职务,再兼任大寨党支部书记。李立功、王森浩在信上批示:请晋中地委办。晋中地委书记在信上批示:请昔阳县委酌办。中共昔阳县委书记高启祥,打电话叫昔阳县公路段段长凌基德将此件一阅后问道:“以你看,郭凤莲愿意不愿意回大寨?”凌基德对此模棱两可地说:“那我可猜不出来。”高启祥就请郭凤莲到场,问她愿不愿意回大寨?郭凤莲轻轻地笑了,说:“老高,你说呢?”高启祥说:“看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回去好,回不回你决定。”由此,郭凤莲拿了一个主意:“老高,大寨我是不回去了。”

  鉴于复杂的政治背景,不仅陈永贵、张怀英不得安然,连郭凤莲也受到了牵连。清查三种人时,郭凤莲也被审查了好长时间。山西一个人曾写证明说郭凤莲在一次批斗会上打了他,由此郭凤莲就被背上了一个黑锅,一直压得抬不起头来。1991年春,昔阳县县长王贵宁为昔阳县粮食基地的问题请郭凤莲一同去北京帮忙。在京期间,郭凤莲带王贵宁看望原山西省委书记王谦,就郭凤莲批斗会上是否打过人一事做了证实,为郭凤莲澄清了问题,也为郭凤莲以后回大寨工作排除了障碍。

  自此以后,解决大寨问题和郭凤莲回不回大寨问题就列进了山西省委的议事日程,也成为张怀英和他身边人更为关注的问题。当时,不论是张怀英身边的人,还是远来的客人在看望张怀英时,所谈的话题都离不开陈永贵、郭凤莲和大寨,他们都希望大寨来日方长,都希望中国的农业花好月圆。在我的记忆当中,诸如晋中的作家刘德怀、刘思奇,原晋中农业学大寨办公室主任雷震一,还有寿阳的劳模潘华等等,他们只要来到昔阳,与张怀英一谈就是好长时间,一提就是大寨这个梦谁来圆。

  在大家的上下呼吁奔走之中,1991年11月6日,昔阳县委宣布,郭凤莲作为县委常委重返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但她的心里却波澜起伏,烟去倒回,模糊的汗水与泪水,掌声与鄙视,吹嘘与咒骂,都在她的脑海里一幕幕的浮现…….。

  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工作,能不能再给大寨写出一张喜报,还在人们的希盼之中。但对于台风中心的郭凤莲来说,已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按她自己的话说,叫“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回了大寨,就得安安心心在大寨干。然而怎么干?这是时代给郭凤莲的又一个问号。

  新时期的大寨,不可能再制定什么十年造地规划,不可能再进行三战狼窝掌,也再不是以粮为纲了,而是在改革的大潮中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经济发展的路子,要建设一个小康式的大寨。于是,她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二次创业。她三次南下,四次北上,两年时间跑了九个省、市,考察了十多个县区,参观了六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先进村,与三十多家乡镇企业接触洽谈,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真正走上了大寨学全国的道路。1992年4月,大寨村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郭凤莲亲自担任总经理,大寨村年总收入由1990年的22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4亿元,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710元增长到2010年的12000元,20年时间分别增长181.8倍和16.9倍,成为昔阳县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现在村里给60—70岁的老人每月补助生活费200元;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每年为老年人发放取暖费1000元,并且全村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正实现了小有教,中有医,老有养。大寨村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造林绿化十佳村等一系列殊荣,郭凤莲作为学大寨时期铁姑娘队长,如今不仅是全国人大委员,而且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并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郭凤莲重返大寨以后,先后有乔石、田纪云、朱镕基、邹家华、吴官正、贺国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大寨视察。郭凤莲本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也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李鹏、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些领导人不仅对大寨精神给予肯定,也对郭凤莲的工作进行了鼓励。

  张怀英也亦如过去,从大寨二次创业开始就给予支持,他每每听到大寨有什么进展的消息就感到高兴,发现了大寨在前进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感到忧虑。他始终不愈地关注大寨的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

相关文章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