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九章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评判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九章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评判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由无数有限的时空构成的 ,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发展 阶段

  第九章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评判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由无数有限的时空构成的 ,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发展 阶段 。每一事物的产生 、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过程 ,无论多么长 ,都将会显现出 开始与终结 , 马克思主义所确立的一个伟大的基本真理 , 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 变的事物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而每一具体历史过程的变化 ,又是以若 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转折点的 ,每一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又是由领袖人物的重大决 策乃至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具体实践活动所构成的 。于是 ,也就相应形成了人们对 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行社会价值评判的三大层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 过程。

  第一节 历史人物与微观的社会价值评判

  在历史长河中 ,各个民族 、阶级 、党派群团乃至人们活动的一切领域里 ,都曾 涌现了一批突出的代表人物 。这些各领风骚的代表人物在世界历史大舞台上 ,导演 过一幕幕活剧 。他们之中既有领跑时代的推动者 ,也有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者 ;既有 当初风云一时 ,尔后又一落千丈的抱残守缺者 ;也有初时步履蹒跚 ,后来又能奋起 直追人类前进步伐的勇敢者……正是由他们代表着其所在的党派群体利益的活动, 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纷呈的历史画卷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 ,我们当然不能像有 的人那样 , 只给以简单化或庸俗化的评述 ,理应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 发 ,予以中肯的社会价值评判 。相对于对历史事件乃至历史过程的社会价值评判, 这当然只能属于一种微观的社会价值评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从物质生产活动来看 ,还是从精神文化的生产 来看 ,这一为无数事实所证实的客观真理 ,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唯物史观并不否认 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在一定时期的较大范围内 ,对

  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当然 ,他们的 作用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需求而显现出来的 。离开了这一点 ,任何个人都不可能 表现出重大的历史作用 。同样 ,离开了历史人物的个人条件 ,也就不会有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生动具体的丰富内容 。故而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宜采用纵横比较 法 。横的比较 ,是看他们的时代性 ,他在自身所处的时代里 ,是否做了前人做不倒 的事 ;纵的比较 ,是看他的创造性 ,他所创立的功业是否能承前启后并在某些方面 超越了前人 ,能否泽及后世 。 由此在历史的坐标上 ,就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标出 一个清晰的圆点。

  一般地说 ,评价历史人物是属于社会评价学的微观价值评判范畴 。它主要是对 作为一定时代政治 、经济 、阶级关系的集中代表——突出的历史人物及其才能 、性 格 、意志品质乃至其对历史进程所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客观分析评判 。历史人物的 社会价值评判 ,说到底就是对某位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位的肯定与否定, 也就是对其人生社会价值的评判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的能动的创造力 。世界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的创造力的结晶, 都是人生社会价值的物化表现 ,而人生社会价值则是创造力自身 。中国第一个获得 “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的钱学森 ,就是一个以惊人的创造力 ,在黄土地 上充分实现了其人生社会价值的中国知识分子光辉典范。

  钱学森以其在总体 、动力 、制导 、气动力 、结构 、计算机 、质量控制等领域 的丰富知识 ,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的火箭 、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 。他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在于将自己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 ,致 力于把这一理论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 ,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 巨系统的高度上论述了社会系统 ,从而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 论 。钱学森同时也是一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总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 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他在爱国爱人民等一系列大是大非问题上 ,突出地表现了 中国学者的高尚品格 。恰如江泽民所曾经称赞的那样 ,他具有“ 高度的民族自尊 心 、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钱学森曾说过 ,“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 ,活 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 那才是最高的奖赏。”钱学森之所以能得到众口一词的崇高社会价值评判 ,关键

  壹

  在于其情感 、思想和行动 ,促使他本人为增进全人类 ,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评判历史人物社会价值应把握的若干准则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只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 ,综合考察历史人 物的全部活动(包括主观意识 、性格等), 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历史条件下 ,对 社会生活 、生产及历史的发展究竟起何作用 ,对后世有何影响 。对于在社会其他领 域(如文化 、艺术 、科学 、教育等) 的活动 ,看其是否能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 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承受下来 ,发扬光大 ,然后据其功过 ,给予社会价值评判。 恰如习近平所说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去分析 ,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 、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不 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 人 ,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 、发展水 平 、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 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 来。”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地衡量并对历史人物进行社会价值评判呢? 我们认为 ,应 当注意把握三项基本准则。

  第一 ,决定人生社会价值的大小 ,不是看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财富的 多寡 ,而主要看他一生对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所作出的贡献如何。六十年代 初期 ,我国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则可说是一个光辉例证 。论年 龄 ,他不过二十出头 ;论地位 ,他只是个有着上士军衔的班长 ;论财富 ,他每月才 五元津贴费 ;甚至连他牺牲时的场景 ,也并不显得那么轰动壮烈 。然而 ,他在其短 暂的一生中 ,所充分体现出来的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 ,却至今仍在为人 们所称道 。以至于连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人 ,也为之倾倒并效仿 ,成为其军 人学习的楷模之一 。这正好说明雷锋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 的共同的精神价值 , 已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所认同。

  第二 ,我们既要看到某些历史人物所创造的有形物质财富 ,更应看到他们所 创造无形的精神财富及其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社会作用。前者如工农大众创造的劳

  218

  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就在他身患绝症之 际 ,仍风里来 、雨里去 ,查看灾情 ,访贫问苦 ,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儿子 ,为 根治兰考县的内涝 、风沙 、盐碱等“三害 ”呕心沥血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 禄 “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 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那种坚持艰苦奋斗 , 密切联系群 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永远值得所有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 它是人世间一面衡量领导者及其职业道德的明镜 ,焦裕禄身上具有一种超越时空而 不朽的道德风范。

  第三 ,具体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 ,科学地给予分析评价。任 何伟大的历史人物 ,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产儿 ,他总是与一定的时间 、地点 、条件相 联系着的 。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判历史人物 ,就难免得出苛求于人的结论 ,甚 至表现出反历史主义的倾向 。联系到前段有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适应备战需要 而建立起的经济管理布局与工作 ,乃至三线建设 、深挖洞 、广积粮等一类高层战略 决策的非难 ,就存在这个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毛泽东等人民领袖也是不得 已而为之呀!谁不爱好和平?谁不愿早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当宁死也不愿屈服于 帝国主义压力的中国人民面临超级大国核威胁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甚至成了唯

  壹

  一可行的决策 。只有积极备战 ,才有可能换取和平 。前些年 , 日本共同社曾披露: 原美军飞行员证实 ,五六十年代美国曾准备对中国搞核攻击 。在朝鲜战争后持续冷 战状态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 ,驻在日本的美空军轰炸机部队曾把韩国作为前 进基地 ,担任定期向中国展开核攻击待机任务 。一九五八年在发生台湾海峡危机 时 , 当时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政权甚至已认真地研究过如何实施对中国展开核攻击。 由大约五十架 B57型轰炸机组组成的第三轰炸机群机组人员 , 已完全记住了利用万 里长城设定的 ,飞向中国口内的低空入侵路线和攻击后返回当时南越的路线 。直到 一九六四年四月美越战争正式爆发前后 ,才结束了这具有特定目标对象的核攻击待 机任务。

  同样 ,据九十年代初期在俄罗斯出版的《共青团真理报》 披露的有关材料也表 明 :六十年代末 ,前苏联也曾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当时任苏联驻华大使的阿列 克谢·伊万诺维奇·叶利扎韦京在其回忆录中谈到 :一九六八年八月之后 , 中国领 导人真正开始担心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会在本国重演 ,并已充分预计苏会向中国施加 军事压力 。毛泽东对此的答复是“要准备打仗 ”,并立足早打 、大打 、打核大战, 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被更强大敌人的军事威胁所吓倒 。而从苏联军人角度看, 遏制中国最可靠的武器 ,就是核武器 。一九六九年珍宝岛事件之后 , 中苏间的危机 加剧 ,苏联代表曾向其东欧盟国通报了可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的内 情 ,甚至就美国对此的反应做了试探性的了解 。于是 ,西方舆论界有文章指出 ,苏 联正在讨论打击在中国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的可能性 。只是由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十 一日 ,应苏方之约 , 中苏两国总理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机场紧急会晤 ,才对防止 中苏爆发核冲突起到关键作用 ,使这场险些导致的核灾难得以避免 ,核爆按钮最终 未能按下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这种早已变化了的战略格局上来审视历史 ,势必会感 到困惑不解 ,乃至指责中国人“好战 ”,耽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机 。但在当时, 毛泽东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却是事出有因 ,很有必要的 。有备才能无患 ,也才能迫使 对方不敢轻易做出发动核战争的决策 。这样想问题 ,才不至于像有的人那样 ,把三 线建设看成是战略决策失误 ,是把资金、设备、厂房白白地扔进了山沟里。

  当然 ,把握唯物辩证分析法才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最核心的方法 。杰出的历 史人物大都曾为促进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然而也曾不可

  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功绩 、失误都有大小之分 ,没有失误的人却是不存 在的 。评判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应当依据其对历史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抑或起 阻碍作用来判定 。但具体地分析反映到某一历史人物活动的史实 ,却远非如此简 单 。历史人物也是一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要把他们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下 ,去做客观公正的社会价值评判是很不容易的 。著名历史人物都曾以不同的形 式作用于历史的发展 ,其历史功过不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 ,而且可以由 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来 ;既可以呈现出马鞍形的曲线发展 ,也能够表现为前后 期作用截然相反 。总之 , 随着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 ,历史人物的活动也是相当复 杂的 ,很难做到一以贯之 。甚至著名历史人物的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如 诺贝尔 ,他是大富翁 ,但最大志向不在技术与金钱 ,却终生酷爱文学 、哲学 ;生 财有道 ,誉满全球 ,却深居简出 ,生活朴素 , 以接济贫苦为己任 ;为了修路开矿 发明了烈性炸药 ,却目睹自己的发明被用于杀人流血的大规模战争 ;在众人面前 显得乐观 ,独自一人时却苦闷 、失望 ;热爱全人类却没有妻室 、儿女 ;眷念祖国 瑞典 ,却孤身逝世于异邦。

  十全十美的历史人物当然更没有 ,就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为例 ,他 一生洁身自好 ,政治思想日趋成熟 ,学术理论卓有成就 。可他嗜烟过度 ,促使其在 并非不治之症的肺结核中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失误吧 。据说 鲁迅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躺在床上抽烟 ,蚊帐也被烟熏得焦黄 。工作时 ,香烟 一支接一支 ,“每天要抽烟五十支到六十支 ”。他还错误地认为 , 自己抽烟把烟都吐 出来了 ,对身体危害不大 。作为一个早年曾学过医学的人 ,有这种认识显然是欠妥 的 。因而有人说 ,鲁迅这颗文坛上的巨星 ,是在香烟的烟雾中陨落的 ,这话也许不 无道理 。当然 ,这仅仅只是谈及一个伟人的生活习惯 。但它却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只讲一面 ,不讲另一面 ,好则完美无缺 ,坏则臭狗屎一堆 ,这样的社会价值评判很 难做到中肯无误 ,也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我们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评判方法应当是 ,认真分析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之所 在 ,找出社会发展的趋向 ,然后察言观行 ,分析某一历史人物当时是站在社会发展 的潮头起引领作用?还是拽着历史的车轮往后退?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所起的客观 作用如何? 给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大众带来的是什么?并以此来判断究竟是功绩还

  是过失应该成为其一生的主流 。功大于过 ,基本肯定 ;过大于功 ,则基本否定 ;功 过各半 ,就既要敢于肯定其功绩 ,也要大胆否定其失误。

  第三节 历史人物的基本类型

  当人们能正确地把握住对历史人物进行社会价值评判的基本准则之后 , 回到情 况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来加以观察分析之 ,就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 ,对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评判 ,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的。

  (一)从总体上评判一个人的历史功过来看 ,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种类型 ,就其一生一世来说 ,是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 。这类人当然不会没 有自己的失误与缺点 ,但那只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 ,可以忽略不计 ,如前 文提到的鲁迅先生 。现再试举两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例 。一个是为我国眼科医学事 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曾使千千万万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的著名眼科专家张晓楼教授 (1914— 1990年)。在他七十六岁不幸因病逝世时 ,还做出了最后的奉献 ,捐出眼球 角膜 ,又使两名工人患者的盲眼获得新生 。真是死而后已 ,不愧为北京同仁眼库第 一个身体力行的倡导者 。张晓楼从医整整半个世纪 ,在医疗 、科研 、教学和防盲事 业中功绩卓著 ,其成果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 ,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团顾问。 他是为毛泽东主席 、胡志明主席等众多高级领导人与国际友人诊病的专家 。但他用 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 、农村 、山区为群众解除痛苦 ,直至临终前不久 ,还坚持要求 出诊 ,他的敬业精神给后一代的影响不可低估 。恰如那位一岁时失明 ,三十二岁才 复明的女工曲国华所说 ,“老院长是世界知名人士 ,与我非亲非故……我要像他老 人家那样 ,将来只要有机会 ,也要为别人献血 ,还有器官。”

  另一位是华中师范大学前党委书记兼院长刘介愚(1909— 1991年)。他虽曾捐 资万元助学 ,可当他离开人世时 ,家里却找不到一件好衣服 ,让他着装上路 。为能 在八十高龄之际筹集一万元教育奖励基金 ,他同老伴节衣缩食 ,每天早餐馒头咸 菜 、中餐面条 、只有晚餐吃饭做个“两菜一汤 ”,到交款那天 ,还临时借了二十多 元钱 。其拳拳之心 ,真乃天地可鉴 。一九六二年 , 国家经济面临暂时困难 ,号召精 简城镇人口去农村 ,他的那位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的妻子却名列其间 。有人难以理

  解 ,刘介愚却郑重地说道 :“我是党委书记 ,连自己的妻子都裁减不下来 ,又怎么 去作别人的思想工作 ,难道只叫别人考虑国家困难。”怪不得 ,人们发自内心地 说 ,拥护共产党 ,就得拥护这样的真正共产党人。

  第二种类型 ,一生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 。先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领袖斯 大林(1879— 1953年) 为例 。斯大林是苏联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继承列宁的事 业 ,在他担任苏共总书记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 ,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主要有两大方 面 :一是在他当政的三十年里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使苏联从落后的自然经济占优 势的国家转变成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 二是领导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为打败法西斯主义侵略 、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 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 ,苏联是处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的社会主义孤岛 ,经常 濒临被吞没的危险 , 因此不得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而且必须在三五年内完成别的 国家需要二三十年 ,甚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他当时所犯的错误 ,如曾镇压过 某些无辜 ,过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使农业遭到破坏等 。在一定程度上 ,是由于那时 候苏联所处的严峻的历史环境造成的 。从其一生来看 ,他的功劳是第一位的 ,错误 是第二位的 , 即人们常说的七三开。

  再以我国著名民主人士、毛泽东的老朋友章士钊(1881— 1973年) 为例 。他曾 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 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政协常委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章士钊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一九二四年 ,段祺瑞上台 。章主张毁弃约法 及国会之主张正合段的心意 , 因此受邀 ,他投入北洋军阀集团 。段从章建议 , 以 “ 临时执政 ”之名兼任总统与总理之职 ,并委任章士钊为司法总长 。一九二五年四 月 ,再派其兼教育总长 。章士钊利用《甲寅》 周刊强调反对新文学运动 、新文化运 动 ,反对白话文 ,反对“欧化 ”,引得骂声一片 ,但仍然我行我素 。八月 ,他又下 令解散“女师大 ”,镇压爱国学生运动 。一九二六年 ,“三一八 ”惨案时 ,章士钊任 段政府秘书长 。后被国民军驱逐下台 ,章士钊出走天津 。鲁迅曾著文痛骂段祺瑞、 章士钊为“落水狗 ”,由是恶名远播 。后来 ,他因同情共产党人 ,一九二七年至一 九三二年曾先后参与营救李大钊 、杨开慧 、陈独秀等 ,一九三八年六月起 ,章士钊 历任第一 、二 、三 、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解放战争后期 ,他作为“上海和平代

  表团 ”代表及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非正式代表 ,为国共合作奔走 。一九四九年 四月 ,受李宗仁代总统委派与邵力子 、张治中 、刘斐同来北平 ,与中国共产党举行 和平谈判 。 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双方代表草拟的协定 ,乃留居北平 ,继而去香 港 。六月致函程潜 ,劝说程 、陈(陈明仁)起义 。九月 ,他应中国共产党之邀参加 开国大典 ,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晚年最为期盼的是祖国海 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为此 ,他于一九七三年不顾九十二岁高龄自请只身前往香港为 恢复同台湾的联系而奔忙 ,最终在香港病故 ,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最后的 贡献。

  第三种类型 ,一生中功过各半的历史人物 。这类人最有代表性的在中国可推康 有为(1858— 1927年) 与陈独秀(1880— 1942年)。康有为前期曾是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 ,在历史上起了 正面的积极作用 。他的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等著作 ,引导人们对数千年 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典籍产生怀疑 ,使人们从“圣经贤传 ”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他 很早就接受了西方学者的进化论 ,用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并广泛传播了西 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理论和民权学说 ,用来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从一八九 五年“公车上书 ”到一八九八年“百日维新 ”,无论从奠定理论基础或提出实际变 法纲领来说 ,他都起了主导作用 ,是当之无愧的戊戌维新的主要领导者 。然而在其 后期 ,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康有为仍然坚持改良主义立宪派立场, 堕落成为保皇派 、复辟派 。他不主张用暴力手段彻底推翻清朝政权 ,而主张用和平 手段改造清朝政权 ,使中国逐步演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 。康有为于一九 〇五年至一九〇七年间 , 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 歧 。他在民国初年 ,还参与拥戴清帝溥仪复辟的闹剧 ,从而变为时代的落伍者 ,走 向了历史的反面。

  又如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陈独秀 ,他于辛亥革命后 ,主编 《新青年》 杂志 ,接着 , 又与李大钊创办 《每周评论》, 提倡新文化 ,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 “五四 ”运动时期急进民主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一九二〇年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 义小组 ,为积极创立中国共产党 ,在思想上 、理论上 、组织上都曾做出过一定的贡 献 。一九二一年春 ,又在广州发起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 。一九二一年七月 ,被刚刚

  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为总书记 。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 , 以他为代表的党内 右倾机会主义者占据领导岗位 ,放弃对于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尤其是 放弃对于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进攻 ,采取一味妥协退让的投降政 策 ,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惨遭失败 。后来 ,陈独秀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 ,组 织“托陈取消派 ”,与彭述之等八十一人公开发表《政治意见书》, 表现了其坚持错 误的顽固立场 ,最终被党和人民所唾弃。

  第四种类型 ,一生过大于功的历史人物 。试以中国现代史上的王明(1904— 1974年) 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汤伯亨(1945— 1991年) 为例 。先是“左 ”倾后为 右倾的机会主义头子王明 ,也并不是一生尽干坏事 。他学生时代曾积极参加学生运 动 ,是个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如一 九三五年曾代中央起草了著名的“八一宣言 ”,为宣传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 出了贡献 。一九四六年后 ,他从事法律工作 ,参与领导和主持了《婚姻法》 等法律 的制定等等 。然而他的“功 ”远远小于他的“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以 王明为首的宗派集团夺取了中央领导权 ,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 ,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抗日战争初期 ,王明任中 共中央长江局书记时 ,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把抗战领导权拱手送给国民党; 再次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五十年代中期后 ,他滞留并投靠前苏联 ,后撰写 《中共五十年》 等书 ,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 ,完全站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中华工商时报》 一九九一年曾以 《贪污公款“赌 ”尽人生》 为题报道的原广 东省著名企业家 、江门市三桁瓦厨房设备工业公司经理汤伯亨也是典型的一例 。此 人曾荣获“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 ”称号和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 ,为发展其所在企 业做出过突出贡献 。但他疏于思想改造 ,终究抵御不住赌博的诱惑 ,仅仅不到两年 时间 ,就先后在澳门 、香港一带 ,利用所贪污的公款进行赌博 ,共输掉一百八十二 点八万港元 。最后 ,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被依法处以极刑。

  (二)从历史人物一生的发展变化过程看 ,也可以划分三类:

  一是呈曲线变化的 。如众所周知的蒋介石(1887— 1975年), 若仔细分析其一 生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表现也不尽相同 。 自辛亥革命始至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前后 为第一阶段 。这时蒋介石投身辛亥革命 ,参加反袁世凯斗争 ,帮助孙中山建立广东

  壹

  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受中山先生的派遣 ,作为国民党代表团团长 赴苏联学习建党 、建国和治军的经验 。他在参观莫斯科军区一四四步兵团时 , 曾慷 慨激昂地发表演讲道 :“我们也准备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决一死战 ,我们来这里 是为了向你们学习和同你们联合起来的。”他向红军许诺 ,在战胜中国北方军阀之 后 ,“就伸出友好的同盟者的手 , 以便共同战斗。”接着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还 专门听取了蒋介石关于国民党活动的报告 。蒋介石曾预测说 :“我们希望 ,在三五 年之后 , 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民族革命将顺利完成 ,很快达到这一目的之后, 我们将进入第二阶段——宣传共产主义口号 。那时 ,对中国人民来说 ,将很容易实 现共产主义。”如此高调 , 同蒋介石以后的所作所为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为第二阶段 。这时的蒋介石完全否定了自己的革命历 史 ,叛变了革命 ,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 。接着 ,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 根据地和红军的残酷“ 围剿 ”,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 白色恐怖笼罩着神州 大地 。一九三一年甚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做出“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决策 ,密 令张学良推行不抵抗主义 , 白白将东北三省送给了日本侵略者。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为第三个阶段 。“西安事变 ”后 ,蒋介石迫于内外压 力 ,不得不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这八年里 ,蒋介石与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有所 不同 ,在武汉失守前后 ,他抗战态度虽有所变化 ,却始终留在抗日阵营里 。当然, 其本人初期推行的还是只要军队不要人民的片面抗战政策 。一九三九年起更是执行 了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 ,但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军中的爱国将 士 ,在对日作战中尤其是在正面战场上还是功不可没的。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投降后至一九七五年为第四个阶段 。尤其是在前三年 ,蒋 介石政治上腐败不堪 , 已穷途末路 。但他却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过低地估计了中国 共产党与人民的力量 ,急忙挑起新的内战 ,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很快赶出 了中国大陆 。虽然其后期也曾总结经验教训 ,在台湾搞了一些改革与经济建设 ,但 终究是强弩之末 ,蒋介石临死也未能实现其“反共复国 ”的计划 。终其一生来看, 蒋介石是逆历史而动的代表人物 ,最终被历史前进的洪流所冲倒 ,这一点毫无疑 义 。但从上述四个阶段大致的划分来看 ,他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 ,一生之 间多有变化 ,虽有渐变过程 ,也难截然分开。

  二是历史人物由当初值得肯定向否定方向发展 , 其代表人物当首推汪精卫 (1883— 1944年)。汪精卫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 , 曾任《民报》 主编 ,积极鼓吹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一九一〇年他曾身携炸弹 ,亲自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沣的行动 ,临 危不惧旋即被捕 。辛亥革命后 ,受袁世凯收买 ,参加组织国事共济会 ,拥袁窃国。 后又投奔孙中山 ,一九二五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 ,一九二七年在武汉出尔反 尔 ,发动“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历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要职 ,后任中国国 民党副总裁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离开重庆 ,发表艳电 ,公开投降日本 。次年底 , 同 日本签订卖国密约 。一九四〇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汪精卫任主席 ,成了中国 现代史上一个臭名远扬的大汉奸。

  三是历史人物由应当否定向值得肯定的方向发展 , 其代表人物可推杨度 (1874— 1931年)。他早年留学日本 , 曾为清政府出洋考察五大臣起草报告 ,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爆发后 ,受袁世凯的指使 ,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 。一九 一五年联络孙毓筠等六人组成“筹安会 ”,积极策划恢复帝制 ,为短命的“洪宪皇 帝 ”袁世凯摇旗呐喊 ,袁死后曾被通缉 。到晚年后却倾向革命 ,一九二七年著名共 产党人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后 ,他曾多方营救 。后来移居上海 ,参加中国互济 会及其进步团体 。 由周恩来等人亲自介绍 ,于一九二九年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利用其特殊身份 ,在白色恐怖下仍坚持为党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三)从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来看 ,可见之于不同方面 ,亦可区别为 若干不同类型:

  一为政治上 、学术上均有公认之成就的人 。如李一氓 、邓稼先等 。曾任过中共 中央中联部部长的李一氓(1903— 1990年), 晚年出任过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 主要负责人 。他于一九二五年入党 ,先后从事过党的地下工作 、军队工作 、保卫工 作 、文化工作和外事工作等等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专家学者型领导干部 。他既研究 社会科学 ,从事翻译工作 ;又在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和书法艺术方面颇有功底 ; 同 时涉猎京剧 、词曲 、版画 、碑帖等等 。他学识渊博 ,爱好广泛 ,而又勤于研讨与笔 耕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 ,李一氓在其生前立下的遗嘱中写道 :“我的后事从简 , 只 称一个老共产党人 ,不要任何其他称谓…… ”这在我们党内是第一个 ,充分显示出 他作为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宽广胸怀 。李一氓经历过中国革命的各次历史风暴,

  壹

  的确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然而他只要“一个老共产党人 ”这一朴素 的称谓 ,愈显称谓内涵的伟大而又丰富 ,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被人称之为“核弹元勋 ”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1924— 1986 年) 也是如 此 。尽管其功高位显 ,却与那些难过孩子 、房子 、车子等“ 三关 ” 的领导迥然不 同 ,从而表现出他的高风亮节 。邓稼先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却于一九六九年把才十 四岁的她送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本来 ,凭邓稼先的贡献与社会关系 ,完全可 以早些把女儿调回城 ,可他的女儿是研究院干部子女中最后一个回城的 。邓稼先自 己住在一幢破旧的楼房里 ,却对别人住房很关心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 ,他趁庆 祝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之际 , 向来院视察的中央领导汇报了一个副研究员 居住条件恶劣的情况 ,引起高度重视 。四栋新楼先后在院里拔地而起 ,可他仍住在 原来那套极普通的住宅里 。按规定 ,邓稼先可以坐专车 ,但他常常骑自行车上班。 当然 ,为了赶时间 ,他也坐车 ,却不挑剔 ,无论轿车 、吉普车 、卡车都行 ,只要能 送到 。一次 ,他坐在卡车驾驶室里去机场 ,被不明真情的警卫人员盘问了半天 。哪 有大首长坐卡车上机场的呢?从这些似乎是细小的事情上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 共产党人和著名科学家的双重身份 ,在他身上的完美统一。

  二为学术上有成就 ,政治上却比较反动的 。这可以胡适(1891— 1962 年) 为 例 ,他早年曾留学美国 ,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 。一九一七年回国任北京大 学教授 , 曾提倡文学改革 ,是第一个用白话写新诗的人 ,结为《尝试集》 出版 。一 九一九年发表 《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 主义 ”》, 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提出的“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的研究方法 ,对学术界颇有影响 。著作有《中国 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 和《胡适文存》 等 ,在我国具有较高 的学术地位 。然而 ,其政治上却总是跟不上时代步伐 。一九二五年参加段祺瑞策划 的善后会议 ,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 ”事变 ,创办 《独立评论》, 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的反动政策 ,并发表“全盘西化 ”的主 张 。他先后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等职 。后去台湾 ,任国民党 “ 中央研究院 ”院长 ,晚年执意要以“无党无偏 ”的姿态 ,做蒋介石的“诤友 ”。到 头来却酿成了悲剧的一生 ,最后在一片“ 围剿 ”声中倒下。

  三为超凡脱俗 ,主要在学术方面显示出卓越成就的人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

  顾问钱钟书和杨绛夫妻俩 ,他们蜗居书斋 ,杜门避嚣 ,谢绝一切来访 ,专心治学, 仿佛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从钱钟书的 《围城》《谈艺录》 等 ,到杨绛的 《洗澡》 及 译著 《堂吉诃德》 等 , 已充分显示出两位大家博览群书 ,才气过人的素质 。近些 年 ,“钱学 ” 日益受到世人重视 ,但无论其冷也好 ,热也罢 ,钱氏夫妇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虽著作等身 ,仍锲而不舍 。即使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也视之平淡 ,故有 西班牙三任大使请杨女士受奖一事 。他俩乃“书痴 ”一对 ,丝毫不为“名利 ”二字 所动 。当然 ,他们的学术造诣主要是体现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

  此外 ,还有一大批杰出的自然科学家 ,他们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作用 也是不容忽视的 。恩格斯就曾高度评价过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 、达尔 文的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对于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也有 着一批以杨振宁 、丁肇中等为代表的 ,使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 奖金获得者 。他们一生追求真理、热爱中华的民族精神也将永垂史册。

  总而言之 ,上述人物的类型分析 ,主要是从便于研究为出发点的 。当然 , 由于 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活动领域或范围不同等等 ,他们所给予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及作用程度也各不相同 ,这当然不是寥寥数语所能够深刻 阐述的。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