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斗争——春秋战国时期(中)

儒法斗争——春秋战国时期(中)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第一阶段:少正卯等法家先驱者反对孔丘的斗争。

  孔丘主张“礼治”,少正卯等法家主张“法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知道,奴隶制的支柱就是“礼治”,也就是前面讲过的“三制一法”。奴隶制社会到春秋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它的末期,奴隶制社会已经是摇摇欲坠、土崩瓦解了,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井田制”已经变成阻碍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新兴地主阶级强烈要求改变这种腐朽的生产制度。于是在公元前594年,首先在鲁国公布了“初税亩”。“初税”是奴隶主头子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措施:即奴隶主承认了私田的存在,并开始向私田征收税务。这在客观上就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社会得到了承认、使其合法化了,这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对奴隶主的斗争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标志着地主阶级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说明了历史的发展总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以革命变革摧毁腐朽没落的旧社会基础这样一条真理。

  在奴隶制社会里,土地的所有是属于“天子”一个人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奴隶主对分封给他的土地,只享有使用权,一旦他们触犯了“天子”,他们的地就会被剥夺。“初税亩”的公布,即承认了除天子之田,还有“私田”的存在。这在生产关系的发展中是一个大飞跃。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开始解体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要导致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刑法,因为奴隶制社会从来就没有成文的法律条文,奴隶主怎么说,他的话就是法律,他要奴隶死,奴隶就不能活。如果说有什么法律的话,这个法也是专门对付奴隶的,对奴隶主没有丝毫的约束作用。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在春秋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私田,大批征用逃亡奴隶,所以生产发展很快,经济很快就强盛了起来,甚至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就是说私人的财富超过了国君的财富。但是新兴地主地阶级,他们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他们当时是小生产者,或是自由民中的发家者,为了争取在政治上的权力,他们强烈要求公布法律条文,以约束奴隶主的行动,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于是,在郑国首先公布了成文的法律条文,随后晋国也把刑法条文铸在鼎上。邓析的“竹刑”也是出现在这个时侯。有了这些法律条文,就长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志气,灭了奴隶主贵族的威风。有力地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同时也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增添了一种新工具。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加强,它就越发看不惯奴隶制社会中的一些旧东西,当时在鲁国有一个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季氏,他就搞了“八佾舞于庭”。本来这种舞蹈仪式只有“天子”才能使用,作为大夫的季氏他竟使用了,其实也没啥,“天子”也没杀他的脑袋。他还进而去祭只有“天子”才能去祭的泰山。这样一些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革新,必然会引起思想领域里的深刻变化。

  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法家的先驱少正卯,就是宣传变革的思想、发展的思想,反对保守倒退,宣传“法治”,反对“礼治”,宣传“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听从天命的思想, 来为当时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大喊大叫,为新兴地主阶级战胜奴隶主贵族制造革命舆论。由于他倡导革新,主张进步,无情地揭露奴隶制社会的黑喑面,把革新的道理讲的头头是道,把反对奴隶制的道理说得义正词严,所以被才上台七天的鲁国司寇孔丘杀害了。孔丘杀死少正卯是当时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表现。 所以儒法斗争一开始就表现为你死我活的、势不两立的两个阶级的斗争,而根本不是所谓的什么“学术上的不同意见的争论”,这一点在以后讲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儒法斗争中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孔丘杀少正卯,是他站在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立场上反对革新,反对进步,主张复古倒退的一个方面,孔丘所主张的,是全面继承和维护奴隶制的一整套旧秩序。“克己复礼” 就是他全面恢复奴隶制的黑纲领。“克己复礼”的意思就是要人们安分守己,自我修养,克制自己的行动,使之合乎于周礼。“礼”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奴隶制的一整套旧传统、旧秩序,就是奴隶制的“三制一法”。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要让人说话办事、听话看人都不能违背了周礼。他宣扬“德政”,以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法;宣扬“爱人”,反对革命。他宣扬的这一整套实际上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欺骗,是对新兴地主阶级用革命暴力推翻奴隶制度的反动。下面,我们从几件事情上关看孔丘死抱住奴隶制不放的反动立场,和他这个伪君子的狰狞面目。

  1、公元前513年,晋国人铸刑鼎。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这本来是一个革命的措施,是法家法治路线的一个胜利。但是孔丘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他极力地反对这一革命行动,说你把刑法一公开出来,大家都有一个标准了,大家都可以按刑鼎来要求啦,谁不符合它都不行,这样一来,贵贱就没有差别了。如果没有贵贱差别,符合周礼的等级制度就遭到了破坏,那还能成为一个国家吗?所以他说晋国铸刑鼎就要亡国。

  2、孔丘有一个学生叫冉求,冉求帮助鲁国的季氏进行变革,推行赋税制,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这本来也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孔丘气愤得很,不承认冉求是他的学生,说冉求叛变了,背叛了“周公之典”,还发动他的学生去围攻冉求,“鸣鼓而攻之”就讲的是这件事。

  3、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季氏“八佾舞于庭”,孔丘知道后也觉得不能忍受,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4、齐国的新兴力量代表陈成子,为了反对当时统治齐国的腐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办法争取了群众,终于在公元前465年,杀掉了齐国的奴隶主贵族头子齐简公。孔丘对这件事也是气愤不过的,他力劝鲁哀公出兵讨伐陈成子,但是鲁哀公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打不过齐国,再加上鲁国新兴地主阶级的阻挠,始终没有敢去。

  ……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http://img.haizi.name/reward/style.css"/>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