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离“末代国王”还有多远?

大英离“末代国王”还有多远?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3月24日发了篇报道,说“中俄散布诽谤凯特王妃的言论”。

  具体是怎么“诽谤”的呢?

  其实就是国内的社交媒体把英美等国的社交媒体的内容转发了一遍。

  瓜在家中吃,锅从天上来了属于是。

  不过从这个事也可以看出,英国王室确实是有些急了。

  这段时间围绕“凯特王妃去哪了”的一系列负面传闻已经将这个全球最出名的一家子推上了风口浪尖,严重消耗了英国公众对他们的好感。

  而每当英国王室的形象丢分时,带英的老百姓就会讨论起这么一个问题:

  这老态龙钟的君主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这种讨论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讨论着讨论着,指不定哪天就要把他们给讨论没了。

  那么处于风暴中心的威廉王子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呢?英国的君主制会走到尽头吗?

  2024年的天崩开局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王室,英国王室在所谓的“贵族圈子”里如果要排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alt=""/>

  现实中甚至有很多生在万里之外,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大殖子都会争先恐后的跑过来攀关系套近乎,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威廉王子作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发型以外,他几乎符合人们对“白马王子”的所有定义。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维持这种尊贵地位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上。

  全世界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

  英国的王权是虚的。

  所以威廉虽然衣食无忧,但并不能为所欲为,他至少需要直面两个问题:

  我这个太子不能被废咯;

  咱家的这个君主制不能被取缔咯。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他的这个太子有可能被废掉吗?

  理论上还真有可能。

  因为王室成员的身份并非“铁饭碗”,如果你在一些过分的事情上做得太过分,就会被开除“王籍”。

  比如说威廉他叔,也就是查尔斯国王的弟弟安德鲁王子,就是因为前些年跟爱泼斯坦混在一起,惹上了未成年少女性侵案,结果被王室剥夺了军衔和王室赞助人身份,并失去了所有的王室职务。

  所以不管你在城堡里是什么样,至少在公众的视野里你得做个人。

  不然的话整个王室的形象都会被你带沟里去,到时候被王室“弃车保帅”也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威廉有没有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呢?

  那就取决于他的老婆凯特王妃到底去哪了。

  凯特王妃自去年12月25日圣诞节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后,至今就再也没有正式在公众面前出现过。

  这段时间里她一直都是活在传闻、照片以及视频里。

  时间一长,吃瓜群众的讨论就逐渐热烈起来。以至于在2月28日的时候,“凯特王妃去哪了?”的话题直接登上了英国社交媒体热搜榜的榜首。

  按照官方的说法,凯特在今年1月17日做了个腹部手术。

  对于威廉王子来说,这个事情最好的情况就是真相和官方说的一样,凯特只是身体有恙而已,所有的八卦都是大家想多了。

  但遗憾的是,王室糟糕的公关行动和事件本身的诸多疑点,已经为他们的2024年打造出了一个天崩开局。

  怎么个崩法呢?

  简单的说就是王室为了证明凯特王妃一切安好,连续放出了一大堆前后矛盾、破绽百出的“证据”。

  比如说看起来不像是凯特的“凯特和母亲乘车照”,有明显P图和AI合成痕迹的“凯特与三个孩子的母亲节合影”,背景建筑与拍摄时间对不上号的“凯特与威廉散步视频”等等...

  另外在这段时间里,王室还发生了另外一个严重事件。

  2月25日,查尔斯国王堂妹的丈夫,被誉为“最帅驸马”的托马斯被发现在自家的一个独立小屋子里身亡,年仅45岁。

  死因是“头部创伤”,现场还发现了一把枪。

  警方的结论是这个事故“没有可疑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托马斯曾经是凯特王妃的妹妹的前男友,你很难不让大家把他们关联起来。

  于是这一通折腾下来后,王室的公信力跌到了谷底,后来再公布凯特王妃亲自声明患癌的视频也没啥用了,各国的吃瓜群众继续以怀疑的眼光对着视频挑出了一堆问题。

  比如说视频的背景画面过于静止,手指上的戒指时有时无,眨眼频率过高,牙齿形状不对,着装发型跟七年前的一个视频过分接近...

  这些疑点给了阴谋论存在的空间,所以现在只要凯特王妃没有在现实中活蹦乱跳的走到民众面前,围绕王室的一系列嫌疑就不会消除。

  而根据外国吃瓜群众的阴谋论,这个事件的真相存在着一个非常骇人听闻的可能性:

  威廉可能已经把老婆给捅了。

  也可能是传闻中的的小三(乔蒙德利侯爵夫人罗斯)把她给捅了,反正差不多一个意思,英伦全家捅嘛。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威廉现在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逃脱法律制裁的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堂堂大英王子,犯起法来与庶民同罪吗?

  很遗憾,同罪。

  但也不要慌,王子犯法虽然与庶民同罪,但是国王就不一样了。

  在英国,国王是享有刑事豁免权的。

  所以就算是真的英伦全家捅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的办法。

  首先,先把事情捂住。

  然后为了以防万一,抓紧时间登基,一登上王座基本就算是上岸了。

  “加速登基”这个事在操作层面上可能没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毕竟现在老国王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说,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明面上保住大英王子的“清白”并不难。

  比如说让各个有关部门和官方媒体倾力合作,打造出一个合理的“故事”出来。反正现在已经官宣患癌,以后的结局走向就很灵活了。

  而威廉要做的就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调动所有王室成员的资源,全力以赴的去打造这个故事。

  不过这里面首先有个问题:

  英国的王室成员们有没有必要非得去维护这个君主制呢?

  要知道他们本来就是一群衣食无忧的“高端人士”,而王权本身又是个“样子货”。

  对于这些人来说,就算有朝一日君主制真的没了,又会有什么损失呢?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威廉能团结到多少人,也将揭示君主制对王室这一家子的最现实的意义。

  王室的钱途

  在现实中,包括英国王室在内的各国王室,都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放弃王室身份的人。

  在他们看来,虚幻的王权毫无意义,抱着它只会束缚自己的自由。

  老子横竖不差钱,做个无忧无虑的土豪不好吗?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现实是如果君主制真的不在了,这些贵族的生活就会马上掉到另一个层次。

  尤其是英国王室。

  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很骨感的现实:

  他们其实不是很有钱。

  当然了,这是相对于世界上那些真正的顶级富豪而言的。

  跟那些富豪比起来,光鲜亮丽的英国王室算不上是什么“大户人家”。他们虽然地位很高,但离“富可敌国”很远,顶多也就算是个“富可敌城”。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的评估,王室标杆伊丽莎白女王包括收藏和房产在内的总资产是3.5亿英镑(约4.4亿美元)。

  至于威廉王子,最开始的身价仅为4000万美元。

  不过在女王去世以及查尔斯国王登基后,威廉就继承了查尔斯之前的“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和“康沃尔公爵(Duke of Cornwall)”的头衔以及这个头衔下的土地。

  再加上其他遗产,他的身价瞬间飙升到了10.5亿英镑(约13亿美元),成为了王室里的首富。

  但这个数字跟福布斯富豪榜上的那些大佬比起来,仍只是个零头。

  而且不要说跟全行业的富豪比了,就算是只跟同行比,他也摆不上台面。

  比如说人家泰王的身价是430亿美元;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个人资产更是无法估计,他之前仅仅是为了买艘游艇就豪掷了5亿美元,差不多占到了带英王子身家的一半。

  出现这种落差并不奇怪,英国王室本质上只是英国的一个大地主。威风确实是威风,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土地早已不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所以他们的财富自然也就不可能和那些掌握实权或从事新兴产业的大佬们相比。

  因此一旦失去王室的光环,整个王室家族就会马上“泯然众人”。

  而且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事,王室不仅资产有限,每年的收入水平还和君主制息息相关。

  英国政府每年都会给王室拨款,其中占大头的是一个叫“君主拨款”的项目。其金额超过了8000万英镑每年,主要用途是供王室的日常运营。

  这笔钱主要来自于一个名叫“英国皇家财产局”的机构(Crown Estate,也叫王冠地产)。

  这个类似公司的机构经营着价值超过160亿英镑的房地产项目,它在名义上归君主所有,但实际上由财政部控制。

  而“君主拨款”占该机构年利润的25%。

  这个模式在英国已经运行了260多年,它的存在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英国王室平时的很多事务并不仅仅是私事,同时也是国事的一部分,比如说请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吃个饭啥的。

  你总不能让他们自掏腰包或者拿着发票去财政部报销吧。

  所以干脆就每年给他们一笔钱得了。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君主制的存在。

  如果连君主制都没有了,那这个所谓的“君主拨款”自然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你猜到时候英国政府会不会因为“英国皇家财产局”在名义上属于君主,就把它还给王室?

  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王室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所以无论是从地位还是财富的角度来看,君主制都是王室这一大家子的生命线。

  只要这个制度还在,就会有大量的民脂民膏来给他们兜底。

  所以在保护君主制这个事情上,王室的团结是没有悬念的。关键就看具体的操作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保住这个制度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英国君主制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王者”的奋斗史

  这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模样,并不是谁设计的结果,而是在长期的斗争和博弈中自然而然地成长出来的。

  包括英国。

  该国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引领者,至今仍抱着这个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君主制,这里面的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我带英自有国情在此。

  正是他们在历史上的一项特质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什么特质呢?

  穷。

  英国的崛起是18世纪以后的事,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穷困小岛。

  而穷国碰上不靠谱的君主基本上就等于翻车。

  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就是这么一个君主。

  他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三任国王,正式名称是“约翰一世”,不过他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失地王。

  光看这个称号就知道有多不靠谱了。

  这个老哥主要的特点就是人菜瘾大,主要的兴趣就是挑衅法国,在他的努力下,英格兰失去了在法国的大片封地。

  而为了支持和法国的战争,他又对国内的贵族开启了横征暴敛模式,整的一大批贵族直奔破产而去。

  然后贵族就反了。

  战力拉胯的约翰无力抵挡贵族的进攻,最终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他不得不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协调下,于1215年6月15日跟贵族们签了个城下之盟,即《大宪章》。

  这个金雀花王朝的“失地王”如果放在中国,大致可以称之为“金雀花炀帝”。

  《大宪章》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纸面上对王权进行了限制。

  对于这一点约翰是非常生气的,但无奈架在脖子上的刀有点多,所以也就只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被后世很多人吹上天的《大宪章》,其实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并非好事。因为削弱王权的一个后果就是贵族拥有了更多的剥削老百姓的自由。

  另外这个《大宪章》其实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因为等到贵族撤军后,约翰王就反悔了。

  对于这种可以载入史册的奇葩来说,契约精神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教皇也支持他的反悔,因为《大宪章》威胁的不仅仅是英格兰的王权,还冲击了整个欧洲的王权体系。

  堂堂一个国王,只能受我教皇的制约,怎么能跟“下人们”讨价还价呢?

  结果就是内战再起,一年后,约翰王病死。

  后来的继任者亨利三世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又在1225年重新修订和颁布了《大宪章》。

  从此以后,每当国王和贵族闹起矛盾,贵族们就会把这个《大宪章》拿出来絮絮叨叨一番,于是加在国王头上的规矩就越来越多了。

  那么王室甘心自己的权力就这么被分走吗?

  当然不甘心,正所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英国王室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把权力从贵族手中夺回来的努力。

  结果折腾到1649年的时候,总算是“息了”。那一年,国王被议会领袖克伦威尔砍掉了脑袋,罪名是“叛国”(查理一世)。

  司马昭直呼内行。

  虽说在短暂的共和后王室又实现了复辟,但王权的衰落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毕竟克伦威尔对王室进行的普法教育实在太过深刻。

  等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过后,王室连选择继承人都要经过议会批准了。

  1689 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基本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框架。

  不过即便已经如此憋屈,王权的萎缩之路仍旧没有停歇,到19世纪末的时候,他们又从“君主立宪”萎缩到了“虚君共和”。

  20世纪初通过的《议会法案》则确立了下议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至此,英国国王终于彻底“蜕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吉祥物。

  这就是英国王室的奋斗历程:偶尔雄起,经常被削,总是拉胯。

  也正是因为王室的每一次大型夺权行为都会导致自己奉送一部分王权出去,整得跟个送权童子似的,所以对于其他贵族来说,确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非得把他们废了不可。

  而这就是英国王室能够存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弱得让人不屑下手。

  那是不是说英国君主制就高枕无忧了呢?

  并不是。

  英国君主制虽然在纸面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走入“虚君共和”的状态也不过才100多年而已,未来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人类社会毕竟是在向前发展的,君主制这种东西在客观上就是个历史糟粕,它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是大势所趋。

  虽然英国王室因为历史上的弱鸡表现,使得其他势力没有推翻它的积极性,但这并不等于人们有维护它的积极性。

  所以要活下去,就得自己努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么现在的英国王室对于英国来说有什么用呢?

  王室的生态位

  现在一提起英国王室,人们首先想到的形象就是“英国传统文化表演艺术家”。

  活动嘛秀个不停,事情嘛管不了一点。

  这么看起来王室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表演拉动带英旅游的GDP?

  其实没这么简单。

  我们认为英国国王管不了事 ,是从现实经验得出的结论。但如果我们翻开英国的法律,会发现现在的英国国王依然拥有着包括任命首相在内的一系列特权。

  刚才不是说英国的王权已经虚了么,怎么还白纸黑字的存在呢?

  这就是英国王权的玄妙之处了。

  从纸面上看,英国国王并非没有权力,而只是主动选择了不用权力。

  这倒不是因为英国国王淡泊名利,而是因为这些权力你如果真的用了,那就真的没了。

  但你只要不用,议会也就没有理由马上把它从纸面上删除。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上称,你说它重一千斤都行;但真要上了称,可能也就四两重。

  这种权力的模糊状态正是英国王室能够维持尊严的法宝。

  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国王必须精确的把握好这里面的尺度。

  你既不能完全放弃权力,因为这样你就会失去筹码。但又不能过分明显的使用权力,因为这样你就会遭到迎头重击。

  合理的做法是背靠这些权力去各个党派中间做和事佬,在关键时候以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形象去给大家评评理。

  而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偶尔也要动用一下权力。

  比如说英国的首相都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的党首来担任的,但有时候会出现“悬置议会”的情况,即议会中没有任何政党拥有多数席位。

  这个时候选谁来当这个首相,国王的意见就很有分量了。

  再比如说如果首相突然因为意外事件无法继续工作,而执政党又来不及选出一个新党首出来时,那么国王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权力去任命一个首相来填补空缺。

  比如说1963年麦克米伦首相因病辞职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选择了休姆伯爵来担任首相。

  当然了,国王的选择也是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的结果。他也不想得罪这些议会大佬,毕竟自己的地位是世袭的,犯不着去主动争取什么。

  而且就算真的动了什么心思,祖先们的前车之鉴还是非常深刻的。

  另外王室的存在还给英国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在外交上骑起墙来更方便了。

  我们都知道英国的外交立场基本上是跟着美国走的,美国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美国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对手。

  但在英国政府对对手国家龇牙咧嘴的同时,王室却可以保持对这些国家的温和态度。

  这个态度一方面不影响英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因为你没有实权;另一方面对方也买账,因为你是国家的象征。

  这就为英国的外交留了后路。

  这种几百年搅屎棍的底蕴不是普通玩家学得来的。

  还有一点,就是维系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王室的存在。

  这些国家虽然都号称是英联邦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各自的议会都是独立的,互相之间也没有一个合作机构,那怎么维系这种关系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留一个“共同的国王”了。

  另外别看英国的贵族跟国王斗了几百年,但实际上他们仍是利益共同体。君主制的存在是整个英国贵族体系的源头。

  如果君主制没了,那一堆“爵爷”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所以这些贵族老爷们肯定会力保君主制。

  更不用说英国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贵族联合的基础上的“联合王国”。

  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这些王国现在之所以还蹲在英国的范围内,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国民有多少大一统的共识,而是因为他们上层贵族的关系十分紧密。

  这些王国的人们认可的国家元首只有英国国王而已。

  苏格兰议会大厅:

  所以君主制如果没了,这些国家会不会“单飞”就不好说了。

  聊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英国王室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吉祥物,但实际上还是有挺多用处的。

  可以说在长期的苟延残喘中,他们也算是摸索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但是,这个生态位稳吗?

  真正的命门

  2023年的时候英国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想看看英国老百姓对王室的态度如何?

  结果认为王室“非常重要”的人只占29%,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比例。

  其中18到34岁的年轻英国人中,只有12%的人认为君主制“非常重要”。

  另外在主观感受上,全英有48%的人对君主制感到自豪,有19%的人对君主制感到尴尬,剩下33%表示无所谓或不知道。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普通英国人对王室的感觉,那就是“无感”。

  英国人并不反对君主制,但也不怎么支持,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这家子越不感兴趣。

  那么民意对于君主制来说重要吗?

  非常重要。

  虽然英国王室依靠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英国政治的高端局中牢牢占据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但再高超的手腕也只是战术层面上的事,在战略层面,王室永远要面对这么一个问题:

  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

  即便是做个和事佬,也是要有自己的基本盘的。

  十五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著作《君主论》中提到过这么一个观点:

  王权是民众与贵族间无法和解的结果。

  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出现国王这个“职业”,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民众与贵族的矛盾无法调和,所以大家都需要一个角色站出来平衡双方的利益。

  这个观点虽然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但放到现在的英国王室身上依然很有参考价值。

  手无寸铁的英国国王在议会老爷面前之所以说话好使,本质上就是因为他在民众中有足够的号召力。

  伦敦大学学院政府与宪法教授罗伯特·哈泽尔就说过这个观点:

  “现代君主制不再依赖神圣的恩典,而是依赖人民的同意。”

  但这里就有一个BUG了:

  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君主制本身就是一个反平民的存在。

  因为它玩的是世袭特权,主打的是一个“不平等+不劳而获”,甚至还代表了英国的“殖民者原罪”,时不时地提醒这个世界英国殖民者曾经干过的那些混蛋事。

  因此在一些现代英国人看来,英国王室是一个很碍眼的存在。该国的反君主主义者就认为“世袭公职违背了每一项民主原则”。

  所以要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并非易事,你必须要对他们有用才行。

  那么王室对老百姓有什么用呢?

  有一种说法是王室能帮大家赚到钱,拉动旅游业相关的GDP。

  比如说英国《每日快报》在2017年就报道王室拉动了17亿多英镑的GDP。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就是水分比较大。

  所谓王室拉动GDP,很大一部分是指王室IP的利用和游客游览王室相关景点所带来的收入。比如说王室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各个宫殿城堡的门票等等。

  但这些东西说白了,有没有王室都能赚到钱。

  这就好比虽然我带清早就完犊子了,但清宫剧依然有人看,故宫也依然在挣门票,甚至还能多挣一份溥仪的门票。

  那王室到底应该靠什么去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呢?

  在这个问题上,伊丽莎白二世交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

  这个女王在登基前就刷过战功,她二战期间应征入伍,16岁就加入了英国陆军,跟着全英老百姓一起挨炸弹。

  虽然这个行为作秀的成分比较大,但毕竟是在英国最困难的时候站到了前线,而且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妥妥的正能量。不是现在这些整天制造八卦新闻的继承者们能比拟的。

  她后来上岗后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维护着王室的威严和正面的公众形象,成功把自己打造成了“英国精神”的代言人。

  基于这样的工作成绩和民望积累,伊丽莎白二世无论是对英国的普通民众,还是英国贵族,亦或是各英联邦国家的统治阶层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威望。

  在民意调查中,英国65岁以上老人支持君主制的比例高达77%,他们正是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英国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伊丽莎白女王是王室能够在英国维持下去的唯一原因,她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纯粹的人格力量维持了君主制”

  所以2022年伊丽莎白的逝世对于英国王室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毕竟这样的优秀员工实在是太难得了。

  而她的继承者们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养尊处优的“贾宝玉”,影响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于是国内国外的各路势力便蠢蠢欲动,从英联邦国家退出到英国的国家分裂,风险一个接着一个。

  这也是英国王室现在对威廉身上的传闻非常敏感的原因。

  如果这个第一继承人真的实锤个大新闻出来,英国搞不好就要快进到“末代国王”了。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消耗大量的资源在表面上帮威廉洗白,也消除不了公众对王室的巨大失望。

  要知道凯特王妃对于英国民众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她是第一个真正出身平民的王妃。

  她的存在塑造了王室这种“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形象,对王室争取民意有着巨大的作用。

  这个套路虽然很虚伪,但英国老百姓就吃这一套。

  咱就是支持迎娶灰姑娘的白马王子,但如果“灰姑娘”真有什么三长两短,那咱和王子就不是一路人了。

  那么如果英国王室真的做出了某些突破公众底线的事情,他们的君主制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用猜,现实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

  结语.君主制的未来

  在近现代中被终结的欧洲王室并不在少数。

  比如说意大利,他们在1946年直接被废了。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1922年的一次政治站位。

  他当时为了平衡权力和稳定社会秩序,选择了向发动武装夺权的墨索里尼低头。结果导致意大利被墨索里尼掌控,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尽管国王在1943年又发动政变推翻了已经成为法西斯轴心的墨索里尼,但王室的民心已经无可挽回。

  于是在1946年,意大利全民公投废除了君主制。

  而这也是英国王室未来有可能面临的最差的结果。

  也就是说如果王室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他们的历史地位走向终结也就是一个公投的事。

  其他在近现代中被废的欧洲王室还包括:

  法国1870年(波拿巴王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法兰西第二帝国)

  葡萄牙1910年(布拉干萨王朝,被共和党发动共和主义运动推翻)

  俄罗斯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二月革命推翻)

  德国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战战败)

  奥地利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在一战战败)

  罗马尼亚1946年(霍亨索伦王朝,罗马尼亚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

  保加利亚1946年(科堡王朝,保加利亚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

  希腊1973年(格吕克斯堡王朝,希腊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

  当然了,发生极端情况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但如果伊丽莎白的继承者们拿不出伊丽莎白那样的工作成绩(现实中确实也很难复制当年的历史机遇),那么王权的继续萎缩就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他们现在都已经“虚君共和”了,还有萎缩的空间吗?

  当然有了,地位崩塌是一个“熊市不言底”的事。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看西班牙王室,他们现在每年的政府拨款也就几百万英镑,只是英国王室的零头。而且西班牙国王每年25万欧元的工资还要上缴40%的个人所得税。

  这么一对比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威廉们”的下降空间还是很大的。

  最后,我们就用《红楼梦》里探春说过的一段话来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可知咱们这样的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