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撰写《朱德的扁担》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当即昏了过去

朱良才: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撰写《朱德的扁担》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当即昏了过去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对于许多人并不陌生。《朱德的扁担》长期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让许多人第一次听说了朱德这个名字。由于作者不愿意在入选语文教材时署名,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朱良才将军。那么,朱良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井冈山上,“我宁可战死疆场,也不愿再躺病床。”

  朱良才,原名朱姓明,1900年9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父亲朱邦藩以教私塾为生,有田20余亩。因无劳力,雇人耕种,生活富足。朱邦藩有三个儿子,长子朱姓敏,次子朱姓成,朱良才为小儿子。朱良才周岁时父亲病逝,此后家境日益艰难。他自幼读私塾,14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衡阳诚德中学,在这里他开始接受新思想。从诚德中学毕业后,朱良才回乡创办新式学堂。朱良才的青少年时代过得十分平淡,在他参加革命后的《自传》中曾回忆说:“这10年光景(1915-1925)纯系一个不闻政治的老百姓……。但所处的社会地位,自发地产生了对旧社会的不满情绪,以致成为后来能够走向革命的基本因素。”

  1925年,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朱良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参加乡农民协会,被推选为农民协会组织委员。1926年,朱良才随农会委员集体加入国民党。从此,他更加热心地领导开展农民运动。汝城反动势力疯狂镇压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朱良才在村里无法呆了,汝城县委给他写了封介绍信,介绍他投奔朱德、陈毅参加湘南起义。

  不料朱良才作为农会的领导骨干,却被驻粤北的国民党军第16军范石生部逮捕入狱。朱良才之名即是他在这次入狱后改成的。

  由于朱良才当时不是中共党员,所以在坐了36天牢后出狱。经受了白色恐怖的严酷考验后,朱良才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1927年9月,湘南特委派何日升到汝城任县委书记,派胡伟章任组织部部长。何日升见朱良才对敌斗争坚决,便和胡伟章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的一天,何日升、胡伟章在石泉下湾胡伟章的家里主持举行朱良才入党仪式,和朱良才一起宣誓的还有他的堂弟朱赤。宣誓后,朱良才兴奋地说:“在我被捕时,差一点被敌人当作共产党员杀了,结果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做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死了也光荣。”

  1928年1月初,朱良才经汝城县委介绍,前往湖南参加暴动。在湖南耒阳县,朱良才找到了朱德和陈毅。几天后,陈毅带他到永兴参加湖南特委召集的代表大会。会后,朱良才来到资兴县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与其他领导一起发起了农民暴动。起义农民转移到耒阳后,组成第36团,不久挥师井冈山,加入了红4军的行列。

  朱良才参加红军后,开始在军部当秘书,给朱德军长掌印。后来,在朱良才积极请求下,被派到红4军主力之一的31团1营1连当党代表。不久,他就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黄洋界战斗,当时由于红军主力出山作战,黄洋界保卫战,是以红军两个连对敌军一个师的悬殊兵力的战斗。8月30日清晨,敌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朱良才和连长王良率领战士利用有利地形,相继打退了敌人的4次冲锋,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红1连战士的士气更加高涨。而敌人则军心动摇,当夜逃回了酃县。战后,毛泽东对黄洋界保卫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良才率部随红4军参加了一系列战斗。由于朱良才坚定地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和战术方针,作战勇敢,又注意用革命道理去教育红军战士,所以全连官兵士气旺盛。毛泽东经常在朱良才的红1连开座谈会,搞调查研究,提出一些连队政治工作的方向性问题,进行建设全新的无产阶级军队的尝试。

  1929年,朱良才率部随毛泽东、朱德进军赣南、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次年,朱良才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第9师政委。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12月29日,国民党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率18师师部和两个旅深入龙冈地区。根据作战命令,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部队迂回敌后,及时发起了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红9师一举攻占张辉瓒的指挥所,活捉了张辉瓒,并缴获一部电台。红军乘胜作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4月,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不久,朱良才率红9师俘国民党军2000多人,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在朱良才担任政委的两年中,红9师常常出敌不意地在敌背后开刀,几乎每战必胜。红9师也因此被誉为“善打迂回的常胜师”,朱良才也在征战中屡建奇功。

  ◆1929年6月19日摄于闽西龙岩城,从右到左分别是陈毅、毛泽东、谭政、朱良才。

  1931年秋,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朱良才在指挥部队作战时,被敌弹击断右臂,鲜血直流。战士们把他抢救下来,送往医院治疗。当时红军医院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也落后,只能采用土法接断臂,既费时,疗效又差。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3个月,断臂仍未痊愈。那时,前方战事频仍,朱良才日夜惦记着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政治工作,坐卧不安。朱良才在伤口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不顾医院阻拦回了部队。到了红军总部,红军总政委周恩来见到朱良才,说:“你来了?”周恩来看到朱良才用绷带吊着的右臂,又问:“伤好了吗?”朱良才回答:“好了,没大问题!”周恩来说:“那好,五军团15军军长李青云是宁都暴动过来的同志,学生出身,没有指挥打过仗,几仗没打好。你来的正好,马上去15军当政委。”朱良才听后立即到五军团去报到。红五军团的政委是朱瑞,他见了朱良才很高兴,说:“明天就要打仗,我带你去上任。”

  西路军失败后,朱良才乞讨着寻找红军

  朱良才刚一到任,就率领红15军参加了赣州战役。激战中,朱良才亲临火线,奋力率部抵抗,在最危急时刻,朱良才亲自带领大刀队,与敌人短兵相接。由于朱良才等部誓死阻敌援军,才使主攻赣州的红三军团免受强敌夹击。在战火中,红15军逐渐锻炼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在193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朱良才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保卫中央苏区的广昌战役失败后,朱良才调到红五军团第34师工作,因为师里已有师长和政治委员,组织上任命他担任政治部主任。在湘江战役中,朱良才枪伤复发,被送到医院治疗。过湘江后,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很关心朱良才的伤势,就让他跟随军委总卫生部走。朱良才在总卫生部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伤势逐渐好转,就帮着做些工作。总卫生部部长贺诚见朱良才很能干,遂向上级打报告,让他担任总卫生部政治委员。朱德同意总卫生部的意见,这样,朱良才就留在了总卫生部当政治委员。在朱良才的领导下,完善了红军总卫生院的编制,保障了红军卫生工作的开展。

  ◆年轻时的朱良才。

  在长征中,粮食和水、住房都很困难。总卫生部随中央行动,虽然粮食难搞,还是能搞到一些。但搞到粮食无法带走,因为伤病员都是病号,尚不能自理,粮食自然无人去背,所以粮食一直很困难。后来伤病员多了。为了加强伤病员的管理,另外组织了一个野战医院,由朱良才任政治委员,杨立三任院长。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8月初,红军总部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合编,分左右两路经草地北上。这时,杨立三去军委汇报工作,没再回来工作,整个医院的担子都落在了朱良才的身上。

  过草地的困难很多,几百名伤病员大都是重病号,没有粮食,缺少药品,环境恶劣。怎样才能带领他们安全地走过草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朱良才回忆说:“许多人饿得走不动了。我找到了一条狗,把狗杀了。由于人多,我把狗肉煮成汤,请医生和伤病员喝狗肉汤。这次喝狗肉汤的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极深的记忆,因为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碗肉汤就救了他们的命。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同志当时是医生,直到几十年后,他见到了我,还提及此事。这件事虽然不大,可看出了那时同志间的友爱,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海军副参谋长范朝福,当时是政治部的干事,过草地时没了粮食,没法过了,我就把干粮袋里的粮食倒了两碗给他,靠这两碗粮食,他过了草地。全国解放后,空军搞演习,我参加了。因多年不见,我已不认识他了,他却还认识我,给我敬了个礼。见我记不起他来,就说:‘老首长,你不认识我了?我叫范朝福,过草地时,没了粮食,是你给了我两碗,不然,我也没有今天。’我这才想起了此事。为此,我很感慨,一个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的人,雪中送了炭,对方永远不会忘记的。”

  1935年10月,朱良才被调到红31军任政治部主任,军长是王树声,政委是詹才芳。当时对于红一方面军的干部,红四方面军中一些人比较敏感。因此朱良才讲话很谨慎,开会时,他请詹才芳参加,并在讲话中避开这个方面军、那个方面军的话头,一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朱良才在政治部一连开了几个会,每次都请詹才芳参加。詹才芳对朱良才的工作很满意,并把这情况反映给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说:“朱良才这个主任不错。”

  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会师后,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军政干部学校,朱良才被调去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10月下旬,红5、红9、红30军在靖远附近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中央决定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这时,军政干部学校改名为教导团,朱良才任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教导团也随着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

  由于孤立无援,西征军最后以失利告终,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1937年1月1日,西路军主力红5军攻占高台县城,敌人重兵围攻高台。红5军将士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高台失陷,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指战员都牺牲了。红5军失败后,西路军的形势异常危急。这时,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政委陈昌浩对朱良才说:“如今形势危难之际,你去5军当政治部主任吧。”朱良才想:5军都不存在了,我还去当什么主任呀。心里这样想,但又考虑还是以大局为重,就回答道:“好吧。”

  ◆1939年,朱良才(左起)、王平、刘澜涛、刘道生、唐延杰、赵尔陆、舒同、杨成武、吕正操、聂荣臻、聂鹤亭在晋察冀。

  红5军当时只剩下几百人,政治委员黄超带着这几百人行动。朱良才去后,问他怎么办,他也没说什么,朱良才也没再问。吃饭的时候,彼此谁也不说话,闷气沉沉的。由于红5军已名存实亡,能收拢的几百人只好补充到其他部队,不久,红5军建制撤销,朱良才被调到红30军政治部当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红30军同敌人打了几仗,未能改变困难局面。部队子弹打完了,伤亡很大,情况十分危急。在石窝,总指挥部开了会,决定把剩下的几百人分为左右两路军,左路以红30军为主;右路以红9军为主。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在宣布分左路右路人员时,要朱良才到右路军,跟王树声一起负责部队的指挥工作。

  朱良才跟右路军出发,天亮之后,队伍又被打散。朱良才身边,只有李聚奎、方强、徐太先和十几名战士。朱良才和这十几个人在祁连山里与敌人周旋。没有粮食,他们杀了战马充饥;没有水喝,他们吃雪止渴。四天后他们商量:这样在山里转下去,即使不被敌人抓住也会冻死、饿死,便决定出山,探风声。结果,被一股搜山的敌人发现。幸好旁边山上响起了枪声,敌人向枪响的地方跑去,朱良才、李聚奎、方强等领导同志才趁机脱身跑掉,但不幸的是他们几个也跑散了。朱良才单身一人,决定寻找部队。朱良才在回忆录《风雨磐然》一书中感慨地写道:“……想到从1927年参加革命以来,我在革命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十年了,是中国共产党使自己走上了这革命的征途。这十年中有痛苦,有欢乐,每当遇到困难和痛苦时,总是党使自己增强了信心,展示了光明的前途。而今天,部队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许多战友和领导都牺牲了,想起这些战友和领导同志的音容笑貌,一股悲愤之情油然而起,对敌恨的烈火在胸中燃烧着。”

  失去了组织、队伍和战友,朱良才孑然一身,孤苦伶仃,沿途乞讨,化装潜行前往陕北。

  经过36个日夜的流浪,真是九死一生,朱良才终于走到了甘肃镇原县。一打听,知道这里驻有红军,正在营救西路军失散官兵。当这位面孔黑瘦、胡子拉茬、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跌跌撞撞地出现在援西军某团团部时,谁也没有想到他就是援西军正要寻找的目标之一朱良才。为了尽快营救西路军将士,朱良才主动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专门做营救工作,被任命为秘书长。由于他有亲身经历,对失散红军认得特别准,很快找回了许多红军干部,为我党挽回了一大批骨干力量。1938年春,朱良才到中央党校学习。

  为晋察冀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938年秋,朱良才奉命到华北抗日前线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军区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在三分区工作一年,他和分区司令员陈漫远发动全分区军民经过48天的战斗,粉碎了日军对五台山的围攻。

  ◆1939年1月,朱良才(左起)、程子华、唐延杰、吕正操、聂荣臻。

  1939年秋,朱良才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7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调离,朱良才代理政治部主任。1944年春,朱良才正式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他全力以赴地做军区和部队的政治工作。在这期间,晋察冀军区各部队先后取得了雁宿崖歼灭战、黄土岭围攻战的胜利,并击毙了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在抗击日军的同时,还成功地进行了反“摩擦”斗争,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的阴谋。

  磨河滩战斗是百团大战中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朱良才回忆说:“在连战七夜的磨河滩的战斗中,我们一个连攻击日军500人机械化部队,我虽伤亡过半,但没有一个动摇逃跑的,甚至因被河水隔断失掉联络的人员,在党员的领导下,依然开展麻雀战,不丢伤员、不丢武器、终于归队。在龙梁战斗中,我们一个连受到极大损失,只剩二十余人,连长与支书负伤,党员自动代理指挥,完成了任务。三甲村歼灭战中,我们一个排伤亡仅剩下三个人,最后,指导员振臂一呼,仍将敌堡垒攻占。至于战斗中个人的英勇例子就举不胜举了。”他说:“没有政治质量的提高,这样英勇牺牲的精神是不可想像的。”

  ◆1939年,朱良才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百团大战后,日军强化了对华北的“治安”措施。从1941年3月开始,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了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根据地封锁、分割,实施军事、经济、文化、交通等“总体战”。同年7月,日军又实施了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在复杂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朱良才紧紧抓住军区提出的创党军铁军的号召,要求各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模范的党军铁军。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励了全体指战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941年8月13日,华北日军以5个师团、6个旅团和伪军共7万多人,对北岳区和平西地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军区根据敌情的重大变化,在7月22日发布反“扫荡”训令和政治工作指示,为即将到来的反“扫荡”作出了部署。

  反“扫荡”开始后,军区领导机关一直没有离开中心区域,朱良才一直随机关行动。9月1日,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及抗大二分校、分局党校、北岳区党校等单位7000余人,在阜平的雷堡被日军围住,朱良才遵照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要侦察科长罗文仿带电台到东边的台峪发报,造成敌人错觉,使军区机关得以突围。

  在两个月反“扫荡”作战中,根据地军民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其中一例。朱良才怀着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北岳狼牙耸,边疆血火红。捐躯全大节,断后竟奇功。畴昔农家子,今朝八路雄。五人三烈士,战史壮高风。”后来,狼牙山上矗起烈士纪念塔,朱良才的诗句被镌刻在石碑上。

  1942年是晋察冀根据地最艰苦困难的一年。日军为了把华北变为“大东亚圣战”的补给基地,加紧在根据地制造“无人区”,进行毁灭性的“扫荡”。晋察冀边区在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土地荒芜,疾病流行,人民缺衣少粮,苦不堪言。春荒开始,老百姓把树叶当成主要口粮。军区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训令,要求各部队伙食单位不准在村庄附近捋摘树叶。当人民群众得知这训令后,都很感动,纷纷找到政治部,要政治部将训令撤回,因为子弟兵也没有粮食吃。老百姓的真挚感情,使朱良才很受感动。他耐心地向群众做了解释工作。与此同时,他亲自管理政治部的伙食,教育干部和党员们发扬人民军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带领群众克服困难。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贯彻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发出政治训令,提出“一面战斗,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口号。朱良才又以政治部的名义发出《积极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要求全边区的党政军民积极行动起来,掀起大生产的热潮,大量开垦荒山、荒地,不使一小块土地荒芜。他对部队的生产提出具体的目标,要达到能保证几个月的粮食、蔬菜、马干(即马料)。他强调各级军政首长要以身作则参加生产,要有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那样亲自耕地、拔草的精神,要求所属各级政府和部队帮助抗属、贫民搞好生产。

  抗日战争时期,朱良才协助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区的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宣传“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先进典型,对巩固基层、提高部队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2月,戎冠秀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授予她绣有“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大红锦旗。散会临走时,军区直属部队的子弟兵全副武装,列队相送。授奖后,朱良才扶戎冠秀骑上奖给她的栗色大骡马,送她上路回家乡,体现了军民深厚的感情和对英模的崇敬。

  朱良才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艺武器的威力,组织创办《抗敌三日刊》(后改名为《子弟兵》)、《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揭露日伪军罪行,坚定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几年间,军区政治部的抗敌剧社演出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许多文艺工作者说:“晋察冀军区的文艺事业的发展,是和朱良才的关怀支持分不开的。”

  ◆朱良才在工作。

  毛泽东曾评价朱良才说:“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朱良才1989年病逝后,聂荣臻元帅在给朱良才的夫人、北京军区后勤部原副政委李开芬的信中,对朱良才的政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从抗战开始就和我并肩战斗,成为我的一位好战友、好帮手。良才同志毕生从事政治工作,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以他的思想、才能和模范行动,把政治工作做深做活,做到每个战士心坎里。大家知道,战争的年代,尤其是在游击战的艰苦环境中,没有战士们的崇高觉悟和坚忍毅力,要想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良才同志非常重视抓部队的基层建设,抓党支部的建设,这对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朱良才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把位子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

  1946年1月,朱良才担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朱良才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培养军政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8月,朱良才调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1954年,朱良才升任华北军区副政委。1955年4月1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兼京津卫戍区),杨成武任司令员,朱良才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兼任第一政治委员。

  朱良才多次负伤,身体虚弱,加之长期劳累,得不到休息,到1949年夏,额骨发炎,头痛不止,长夜失眠,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经过数月治疗和休养,朱良才身体慢慢好转。此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没等病治愈,便不顾医护人员的阻拦回到军区,投入繁忙的工作之中。不久旧病复发,他只好再次回医院休养。从1951~1953年,三年之中,朱良才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养病。

  当时,军队中都派有苏联顾问,朱良才对顾问的态度是:他们提出的意见,正确的采纳,不适合解放军情况的,给予解释说明。苏联政治顾问对政治部的工作提了不少意见。按照这位顾问的意见,政治机关好像是只做俱乐部工作的。朱良才说:“俱乐部工作当然要做好,但政治机关主要是抓好部队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统不能丢。”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军区总顾问提出要砍倒一片妨碍部队行动的果园,朱良才坚决不同意,并向他讲了解放军的宗旨和拥政爱民的传统,保住了这片果园。

  朱良才对党的政策,特别是在人的处理上更为慎重。在政治运动中,他特别注意做到防止“左”、右两种倾向。北平和平解放后,军区总医院内有好几位原国民党少将和上校军医,对这些人,有的干部觉得不可靠。朱良才说:“在旧军队,他们是凭技术吃饭的,现在,只要我们诚恳地帮助和信任他们,他们同样可以为人民服务。”他不但请这些军医看病,还亲自找他们谈心。有一位军医思想上有一些“疙瘩”,朱良才派秘书到这位军医家中去看望。这位军医得到信任,很受感动,表示一定安心工作,做出成绩。

  在朱良才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前后,在部队中出现片面强调正规化和主张搞一长制的倾向。在一些干部,尤其在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中,削弱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观念。朱良才觉得,中国共产党几十年之所以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之外是错误的。他撰写了《健全单位集体领导》的文章。文章指出,“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基础。在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只有健全了党委的集体领导,才能使伟大而艰巨的建军任务胜利完成,获得最可靠的保证。因此,进一步健全党委的集体领导,认真地贯彻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乃是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朱良才将军和夫人李开芬。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好了,但朱良才仍然保持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常常说:“俭可以养廉,俭可以养德。”他规定,他的汽车家属小孩不能随便坐。他告诉秘书,凡是制度内发给他的东西才能要,不能随便向管理部门要东西。有人说他的秘书太机械了。这位秘书说:“政委是这样要求的,违背了是要受批评的。”他的家庭养成了清廉的家风。

  朱良才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朱良才旧病复发,头痛难忍。他自知这种病不是短期能治好的,说:“我是正职,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对军区工作有影响。怎么办呢?响应中央的号召,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干吧,我休息治病,病好了再工作。”当时,朱良才58岁,本可以一边治病,一边工作。当时不管从中央干部、还是同级或是下级、以及家人或身边的人员,都劝他带职休养,不必辞职休养。但朱良才却从大局出发,于1959年1月20日召开的北京军区党委全体会议和军区一届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免职休息治病的请求。中央军委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赞扬他思想开明,顾全大局,一心为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朱良才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把位子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称赞。

  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昏了过去

  据朱良才的儿子朱新春讲述:

  1976年9月9日上午,朱良才正在石家庄养病,河北省军区的一位副司令员,向他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全军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我父亲经历得多了,立即感觉不好,肯定有大事发生。”当天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送重要新闻:毛泽东同志逝世。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父亲当即就昏了过去,送到医院抢救,几个小时后才终于苏醒。”

  醒来的第一时间,朱良才便急着下床,他对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马辉说:“马上给我派飞机,我要回北京。”马辉一听便吓坏了:“老首长,您的身体不能坐飞机呀。朱良才只好作罢,等待第二天坐火车走。”

  “那时候没高铁,从石家庄到北京,整整一天才能到。”

  悲恸的朱良才一夜未眠,整晚都在滔滔不绝地向守在身边的医生、护士讲他和毛泽东的故事。第二天一到北京,便直接住进了301医院。

  9月12日,朱良才来到人民大会堂,终于见到了毛泽东的遗体,“告别回来后父亲身体就不行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中央决定于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的追悼大会。朱良才对医生说:“就是死了,我也要去。”

  但没想到的是,301医院党委决定:以朱良才的身体状态,不能去追悼会现场。军委同意了此意见。

  9月18日那天,朱良才只能躺在病床上,流着眼泪听完了追悼会广播。“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起不来了,再也离不开医院了。顶多,只能坐着轮椅出去转一转。”

  朱良才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嘱咐家里人:“我走了以后,你们就把我安葬在井冈山上——我要回家,我要回到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培育过我的井冈山上。”

  1989年2月22日,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战胜过无数艰难险阻,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开国上将朱良才,又回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培育过他的井冈山上,享年89岁。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