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计入中考?音乐美术也快了

体育计入中考?音乐美术也快了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试问,有哪一个部门,简简单单一个文件、一个政策就能创造出一个几尽全民参与的庞大市场。

  来了,它终于来了。

  16日,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640.jpg

  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甚。

640.webp-(1).jpg

  的确,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滑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究其原因,一个是大规模城市化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前者让孩子们很难找到纵情奔跑、爬高上低的地方,何况,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师、家长也不会允许学生长时间呆在外头或从事那些看起来“不太安全”的活动;后者造成的心理成瘾,会让孩子们将更多时间放在电子产品上面,从而减少户外活动。

  此外,就是减负带来的负面效应。在高考以文化课为主要考核对象的前提下,中小学不断地减负,某些学校教得简单考试出题也简单,每次期末考试分数都很漂亮,但一到重大考试就歇菜。这就逼得家长不得不通过课外辅导班去提高孩子的成绩,越是减负的学科,家长越恐慌。在人才评价体系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减负”只会越减越负。

  以先行示范区深圳为例,2020年深圳的公办普高升学率大约为43%,这就意味着剩下的孩子中考后就得去职中或私立高中,于是家长一窝蜂地将孩子送到各个培训机构。笔者亲眼所见,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长竟然给报了六七个班,每周只有小半天的自主时间。这也难怪,一个深圳中产家庭每年给孩子补课的花费是20万上下(非文体特长生路线,那个更贵)。

  在这个意义上,“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提高体育课的占比,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合情又合理。

  可为什么,体育纳入中考并与语数外同分值会引发巨大争议呢?

  首先是,教育口的水平就只会用考试这一招。中小学生视力堪忧,那就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山西长治);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不足,那就增加体育在中考中的权重呗。无论怎样,学生们都挣脱不了考考考的命运。至于其他的,比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数理化太重刷题、能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实验课太少的问题,与考试不直接相关,那就无计可施了。

  第二,是公平性的问题。

  要知道一个人的体育水平由先天遗传、后天锻炼及合理饮食这三项共同决定。先天因素不可改变的情形下,后两项,说到底就是一个烧钱的问题。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放学后跑健身房或由体育私教老师带着进行专业地训练,营养配比也更为科学、合理、充足——文化课还可以自己找书钻,艺体对外部资源绝对属于高度依赖型;穷人家的孩子就只能自己傻练(举一个类似的例子,笔者前些年应几位朋友之邀参加某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毕业晚会,发现台上单独表演的水平都比朋友们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他们解释说那是音乐专业的,我们是音乐教育专业的,说白了,人家家里有钱从小就开练,我们是就是高一上了一半,感觉常规的路子上不了本科,又在音乐上有点天赋,才紧急报班走艺术这条路,就那时候才接触到正规的音乐教育,但离艺考已经不到两年了,那几万块钱的培训费也是家里好不容易才凑齐的)。

640.webp-(2).jpg

  更可怕的是,体育、音乐美术等的舞弊空间可比文化课大多了。跑步的时候少按几秒,跳远、铅球的时候,多计点数字,那是经历过体育中考的许多人都耳闻目睹过的。如果再这些常规项目之外,再来几项体育选考,那么除了上培训班的钱,还可以拼与考官的关系,毕竟主观性这么大,要合理合规地舞弊也不太难。如果再加上音乐、美术、思品、综合素质等,相当于增大了选拔的操作空间。以上种种,究竟对谁有利,这是一目了然的。

  对于那些先天条件不足甚至有生理缺陷的穷孩子,一部分或许可以在极为苛刻地条件下获准不用参加考试而得到一个及格分,另外一些则拼死拼活都很难得到分数的提升,甚至还得赌命。如果审核标准放松,残疾人不用考就可以得到接近满分的分数,那么“残疾”的初中生,必然暴增。

  有些精明的孩子都知道在校内体育比赛之前喝两罐红牛,那么随着体育分数的提高,必然会有神通广大地家长和外部力量主动参与进来,给孩子提供短期的兴奋剂,毕竟一分定命运,投入产出比实在是太诱人了。难不成以后各地中考还要成立相应的反兴奋剂机构?

  如果有一天,中高考的不一致性被打通,高考也增大对体育艺术的考核权重,那么农家的孩子上好大学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笔者上大学的时候,班上26人,只有2个是农村来的,占比10%都不到。这两农村娃一个是衡水中学的,一个是某省排前三的高中,可以说,县中的农村孩子基本与笔者母校无缘。艺体的加入,只会加剧这一分化。

640.webp-(3).jpg

  第三,其实艺体类考生都有自己的单招通道,唯独文化类的基础教育被不断削弱,这本就是奇怪的事。这就会产生尴尬的错位,或是中考选拔上的孩子是高中不想要的,因为高考依然不考体育艺术,或是大学基础学科整体性的先天不足,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科技发展潜力——去年发布的旨在增强基础学科人才储备的”强基计划“自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最后,体育的确可以培养拼搏、团结的精神,磨炼意志、锤炼胆略。但如果仅仅以考试为指标的话,很有可能从小学都是围绕着考试来,最终,孩子们很有可能会跳、会跑、会运球、投篮,却不会打篮球(因为考试不考),也无法从体育运动中收获快乐,各项指标上去了,身体素质还不一定得到综合性的提高。

  将每天合理时间的体育运动落到实处,需要大量长期、细致的工作,某部做不来,也不想做,他们只会挥舞大棒,享受让你往东,你绝对不敢向西的快感。

  强烈建议某部集体学习“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体育教育。

  招生政策变动周期越来越短,也越来越复杂,操作空间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家长越来越焦虑。

  不过,某部贡献的确够大,在外循环不振的大背景之下,果断出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内循环注入新的活力。

  试问,有哪一个部门,简简单单一个文件、一个政策就能创造出一个几尽全民参与的庞大市场。

  可劲的折腾吧。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