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拟了一个“适度防疫”的极简方案,约等于20年冬天版。供大家参考。
1. 用“常规体温监测”取代“常规核酸检测+查验健康码”,做好发烧人员及密接人员的隔离或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会用在发烧门诊做鉴别诊断;别忘了,流感没有消失,世界上还有好多病原也会导致发烧的。)
2.各省市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发布常用非处方药的治感冒发烧的方案供居民参考,各地药店配合做好供应。(各位中医西医大夫也可自行发布感冒发烧的用药方案,供自己的粉丝或老病号选择。)
3. 提倡自我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出门可口含几粒花椒,有条件的佩戴香囊。在家和公共场所室内湿度熏艾条或燃香。注意保暖,提倡上午喝甘草干姜汤(或者姜枣汤),睡前热水泡脚。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早点睡,保持好心情。
还记得20年冬天的美好吗?希望我们能平稳度过2022年的冬天。
————
还有几点评论和发散思考:
1. 也请卫生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者想想,群众发烧了去医院看医生还不是那几个大夫,去了医院用药也没多少花样,为啥不让这些医生提前网络教育群众呢?群众家里有了药物包手机上有了讲座,医疗挤兑的几率会大概率减少。各位群众,听懂的就照做,到时候感冒了争取自己解决。其实如果你按我说的第3条措施做了,感染几率很低的。当然提前认识好熟悉的医生朋友,万一有了症状能远程咨询下是更好的。
而且大家看看近日广州方舱医院的一封公开信。看看里面的措施,大家应该对居家隔离康复有信心。
2. 关于舆论场的一些二极管思维,说不清零就是躺平的话,大家最好忽视。我想舆论有共识的是,都承认奥米克戎的毒性是降低了(这真的是千真万确的好消息)。但是一帮人还是在恐吓大家,说虽然毒性降低了,但是因为感染的人多,所以一段时间还说有个死亡高峰,死亡总数还是多,会有医疗挤兑和火葬场挤兑。(这也有道理!)。那么面对两种说法,该如何协调或者如何行动呢?请大家听我讲讲:
因为奥米克戎毒性低,大家照常活动,高速流动,聚会聚餐等,所以感染的人多,把各种体弱者也感染了一些,所以嘛,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可能高于往年,有个死亡高峰,好像“奥米克戎虽然毒性低,但是死人多 ”了。但是,要注意,中国每年死亡1000万人,接近每天2.7万。这些体弱的患了奥米克戎的就能死亡的人,是不是本来也是今年要死的呢?
如果中国渐次开放社会活动,大家的社会接触一点点打开或者有点时间空间轮流放开的意思,那么,平稳地渡过奥米克戎死亡波峰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个过程拉长到一年,如果死去的基本都是往年正常也要死的人,超额死亡率不明显,那么我们的逐步开放就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我认为开放是必然的,但是一定是缓缓地,放一放,收一收,根据医院的全因重病和死亡人数和火葬场的忙碌程度进行调整,让大家基本感觉不到死亡高峰,就是比较理想的了。所以呢,放开之后,还是要相对克制社交行为。不搞大型聚集,万家宴之类。——马拉松是谁搞的?按缓缓放开的想法,这种真不应该鼓励。当然也可看成是压力测试,毕竟确实需要试点。
如果中国渐次开放社会活动,大家的社会接触一点点打开或者轮流来,那么,平稳地渡过奥米克戎死亡波峰是有可能的。如果死的基本都是往年正常也要死的人,超额死亡率不明显,那么我们的逐步开放就是非常成功的。也就不会有颜色革命的机会。
最近给老年人打疫苗的消息让我有点担心颜色革命,因为这个活动增加了老年人和陌生人的接触,况且这些陌生人自己到处走,这个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导致大面积的老人感染的,特别是入户接种的外来人员可能导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感染,造成死亡高峰。虽然专家说是打疫苗可以防感染后的重症死亡,可是你们不去他家里打疫苗他不会感染,你几个人去打了喵导致他感染了,这怎么说?到底是防死亡还是说促进死亡了?——这样的事情多了,会不会促发群众反抗,又成了颜色革命的理由了?
所以,还请医疗部门三思,在老年人打疫苗上要注意病毒传播风险,最好是“医不叩门”,等人上门来打。不要通过入户接种过程把病毒散播到最容易感染后重症和死亡的两亿多老年人那里,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天。我们的社会,真的经不起再爆发剧烈的官民对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