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为何不设国家主席
对主席的晚年的解读,网络上五花八门,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主席晚年是在搞权术运作,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发起的各种斗争,并且充分的运用了从古书上学到的帝王术,斗争艺术炉火纯青。无疑这种解读有着很大市场,它投合了广大的没有进行过马列主义教育的仍然带有封建官僚主义思想的群众的胃口,特别是官僚系统内部的各级官僚,他们以毛为师,主席成了他们学习权术的榜样,用主席的经验来谋权。但是只要学习过一点点的经典马列就会明白,主席是一个彻底的马列主义斗士,同样的斗争经验,同样的术,主席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那些统治者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主席是用来解放被压迫和剥削的穷人的,而那些统治者是为了更好的压迫和剥削穷人的,两者的巨大差别是道的不同,主席是马列主义者,官僚是封建官僚主义者,主席是大公无私的人,官员是自私自利的人。也正因为道的不同,所以术在道不同的人的手里被运用,社会就呈现出了天壤之别的现实。所以我反对仍然带有封建官僚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主席晚年权术家的解读,反对别有用心的官僚对主席这个角度的学习,也请真正热爱和理解主席的人们站出来,反对这种舆论,反对这种解读,还伟人以清白。
对主席晚年的另一番解读是认为主席晚年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个独行者,甚至失败者。这种解读是出自后来的事实,走资派篡位夺权复辟,江山变色,由此推理主席的最后十年越来越不得人心,特别是战友的支持,所以终于成为了独行者,自己一个人独自坚持,不免填满了很多英雄暮年悲怆的情调。就连被认为是映射主席的电影《让子弹飞》的结局,也是“主席”一个人一匹马的走了,好像主席是个固执的个人主义者,既不合人民的意也不合其他统治者的意。我认为这种悲凉的解读是不合适的,意在将革命者作为悲剧来描写,最后含蓄的表达出革命的荒诞。对这种解读,我同样反对,并且驳斥,因为主席从来都不是孤家寡人,主席从来都有亿万人民拥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主席。主席从来都没有失败过,主席是赢了一辈子的人,是从胜利走向了更大的胜利的人。主席这种永恒的成功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非要说主席晚年悲怆什么,那只能是主席对接班人的担忧,对身后中国劳动人民的担忧,对世界被压迫和剥削民族的担忧。如果非要说主席惋惜什么,那一定是痛失爱子。
痛失爱子?对的。
很多人为主席辩解,为其子岸英辩解:送岸英上战场不是为了镀金,主席没有想给儿子接班等等。但其实这种辩解是多余的,甚至是低价值的,这仿佛是在给右派证明什么,乞求右派放过主席,但其实正中了右派的陷阱,因为真理不需要辩解,真理是客观的存在,历史终究会给出所有答案。恰恰因为岸英的牺牲让主席失去了一位最佳的接班人选,恰恰因为岸英的牺牲,人民又开始吃二边苦,受二茬罪。如果岸英真的成为了接班人,那么革命一定还会继续,主席的光辉路线一定还会继续,无产阶级一定仍然是领导阶级,受苦受难的中国劳动人民一定仍然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主人,中国就不会是现在这个中国。岸英如果活着,全世界被压迫和剥削的民族就能够实现真正的独立与自强,美国的黑人就不会再被歧视而取得真正的解放,第三世界国家就极有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那么世界就有极大的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共产主义就极有可能提早实现。为什么朝鲜的社会主义能够保留至今,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只能在朝鲜寻觅到原汁原味的社会主义,其中的理由不用多说,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岸英的牺牲不只是主席之所痛,岸英的牺牲恰恰更是中国最苦最穷的劳动人民之痛,更是全世界被奴役着的各民族无产阶级反抗压迫与剥削的革命的巨大损失。
回到正题,主席为何当年不愿意设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主席,要理解这个命题首先要明白国家这个概念。“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来源百度百科),所以国家是由统治者和人民组成的,是有阶级性的。统治者是什么?资产阶级也,人民是什么?无产阶级也,所以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分阶层的阶级社会。而主席革命的信仰和宗旨是什么?马列主义也,为人民服务也。如果一个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个社会是没有阶级的社会,那么国家主席存不存在又有什么重要呢?
我曾在《文革是个大学校》一文中说过,很多人不理解主席作为统治者为何发动文革来打倒统治者,于是就曲解为内斗,内乱,就将主席进行了权术家的包装,主席为了权力来和竞争者斗争。这其实是对主席的曲解和低估,因为主席压根没把自己当成是统治者,主席是把自己定位成革命的老师,主席要实现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没有阶级的社会,这是主席革命的终极目标,所以主席所代表的意志是无产阶级的意志,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意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当革命的队伍里有人想成为统治者,有人想重新成为资产阶级来剥削压迫人民的时候,主席就自然而然的选择站出来,重新发动被统治的人民来革命,这才是主席的的本意,这才是主席的清白。
那这和不设国家主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要解开这个题,就得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看。开国以后,我国的主要建设管理经验来源于苏联,一开始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实践的进行,问题就逐渐的出现了,主席逐渐发现了这些问题,或者说主席一开始就准备好要观察这些问题。
苏联模式是什么?确切的说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庞大的官僚组织,主席观察这个组织时就发现官僚主义愈发盛行,组织愈发庞大,这个组织内的干部逐渐的脱离了劳动着的大多数群众,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凌驾于劳动者之上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从事劳动而是依靠自己手中的管理权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于是官僚组织就演变成了新的资产阶级,也于是主席开始怀疑斯大林模式,开始怀疑苏联的“马列主义”。苏联的这种官僚体制是一个新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国家内的资产阶级,“食肉者”,统治者,而统治者内部则是充满了权力的斗争,派别林立,于是就有了“大清洗”。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原来隐藏在水面下的矛盾终于浮出水面并激化——苏共二十大召开了,后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苏修上台了。苏修为什么要上台?道理很简单,正统的马列是对统治阶级极为不利的,要想统治阶级的统治永久的合法,就必须从道的层面做修正,换句话说,统治阶级从来只是把马列主义当成统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马列主义阻碍到统治的进行时,统治者就会毫不留情的抛弃它。于是修正主义上台了,于是马列主义开始落幕。
反观中国,这个开国以后一直学习苏联经验的新社会主义国家所出现的状况是一样的,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主席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并做细心的研究和观察。老实讲主席的这种对官僚体制的怀疑和观察很早就开始了,从大跃进、大炼钢铁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三反五反到四清,这些过程中为什么总会出现放卫星、浮夸风、共产风、反右的扩大化等的问题?为什么一把权力交给人民,发动人民起来搞建设就总会出现这些形左的东西,这对于曾经依靠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席来说是讲不通的,因为对于主席来说,被解放的人民是理智的是有无穷智慧的,就像《地道战》等优秀的革命电影里呈现出来的聪慧团结的群众,而不是情绪极端的低智商的就像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充分的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主席是有成功经验的,主席无比相信这一点,但是建设时期的这种反差给主席带来了深深地思考。依靠和发动群众不灵了?群众都疯了?其实问题的根源在官僚体制、官僚系统。为什么群众失灵了?就是官僚系统的形左而实右,官僚系统内部对于权力的争夺致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极度扭曲,层层放大指标而最终伤害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而压迫了人民伤害了生产,终于被右派们至今都抓住不放的经济上的问题出现了,也终于导致了大包干的提出,右派的反攻,而发生的这一切就是因为从苏联学来的经验所致。
主席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将责任拦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把正了斗争的方向——这是官僚体制的问题,不是中央政策的问题,劳动人民是渴望大跃进的生产运动的,是认可三面红旗的,但是官僚系统的做法反而限制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放在现在看,体制内是不是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呢?因为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因为官僚体系整体对劳动者的剥削而使的社会生产力受到约束)。于是就有了庐山会议的批彭反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四清以至于后来的文革。所以可以看出主席对苏联模式的再认识是从一开始就有的,主席是把最初国家的建设过程当成一个探索的过程,当成是一个认识苏联模式内在矛盾的过程,当认识清除这个模式的内在矛盾以后,主席就开始谋划和布局新的革命了,这个时间应该是主席退居二线的时候,也就是文革应该是主席退居二线前后就开始准备和布局的。
这里笔者不禁感叹主席作为革命家和实践家的方法论,那就是想要认识一样事物,那就亲自去尝试一下。社会在主席眼里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器物,要认识这个器物的内部,光看外表是看不懂的,那就得通过敲、拍、掂量、听回音、探测等等方法,并且要从各个角度,正反两方面进行试探和观测,才能准确了解其内部的真实构造,于是就有了“敲山震虎”、“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剥笋”、“掺沙子”等等炉火纯青的高超手法。当认识清楚了器物的内部结构,知道了问题的原因,主席就会着手进行变革了。纵观主席的一生,主席都是一边认识事物,一边发现矛盾,一边解决矛盾,然后再认识再发现再解决,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生命的尽头——主席的一生都在践行马列主义。
主席在不断的对官僚系统内部的探测中逐渐摸清了其内部复杂的结构,形左而实右的不是简单的一小部分,而是整体性的,从上至下的,是有总后台的,是有司令部的,这部分人迷信苏联模式,成长为统治阶级,而国家又重新成为了这些人统治人民的工具,其中国家主席就是这个统治阶级的最高首领,就是这部国家机器的头,于是主席在经过周密的布局以后终于出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当然没多久,革命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倒了司令部以及打垮了其下的官僚系统而宣告胜利,国家主席的职位就从此被革除了,于是统治阶级的系统就变成了一个群龙无首的系统了,原有官僚系统彻底瘫痪了,无产阶级夺权取代了这个系统,劳动人民真正意义的登上了政治的舞台,身为农民的陈永贵成为了副总理,接下来就是修复和重整,重新的构建,于是就有了三结合,于是就有了五七指示。
在这个历史阶段,主席的革命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挫折,那就是副总的叛变,这个被写进党章的法定接班人居然背叛了主席,这段历史人所共知,但是问题的根源很多人也是模糊不清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没错还是国家主席。
革命成功以后,副总成为接班人,这个最亲密的战友显然是低估了主席,他仍然将主席理解为一个统治者,帝王将相之列,将革命理解为党内的权力斗争,当革命成功以后,统治者还要继续统治,所以便有重新设立国家主席的要求,这一点暴露了他深藏已久的野心,主席坚持不设国家主席,打消了他的念头,而是给了他机会改正,但是封建思想固化的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叛变,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够坐到宝座,这个欲望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最终和主席分道扬镳,一个作为主席最器重最信任的如同儿子一样培养的接班人就此走上绝路了,主席新的革命又开始了。主席一直到最后都试图努力挽回他,让他重新回到革命的路线上,这怕是主席对这位亲密战友最大的仁至义尽吧。此事之后,主席便预感到了在他生后可能而来的革命的挫折,于是改变策略。兵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美元与黄金脱绑,走资派篡权,文革被否,改开,苏联解体。。。。。。全世界开始了新的格局。尼克松在会面主席时曾说:“您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