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跌至一毛钱,苹果吃人还是市场吃人? 子午 · 2019-10-26 · 来源:中流微刊

苹果跌至一毛钱,苹果吃人还是市场吃人? 子午 · 2019-10-26 · 来源:中流微刊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不过是果农与消费者两端通吃,一端是“谷贱伤农”,一端是失去“苹果自由”。苹果欠收,被吃的是消费者;苹果丰收,被吃的是果农。吃人的究竟不是苹果,而是这个被精心打扮、无限美化的“市场”。

  据央视财经报道,甘肃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苹果的主产地之一。当地村民表示,今年是多年不遇的苹果丰收年,但是苹果价格突然一落千丈,去年卖价5元/斤的苹果今年最低只能卖到0.3-0.4元/斤,如果卖到果汁厂,价格更是低到1毛钱!

  

2.webp.jpg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水果价格上涨成为热点话题。一场苹果“受灾”引发的涨价潮正在席卷全国的水果消费市场,荔枝价格翻倍,樱桃、苹果、油桃、梨、芒果等水果均大幅提价,价格在10元以下的水果寥寥无几,不少网友抱怨“连苹果自由都实现不了”。

  不曾想才转眼几个月,苹果就从脱销变成了滞销。而前一次苹果滞销则是发生在再往前不到一年时间的2016-2018年初的几年间,很多地方的苹果收购价甚至低于种植成本。

  扶贫攻击变成蜂拥而上

  近些年,随着土地流转和扶贫攻坚的实施,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行政+市场”的奇葩现象,谷贱伤农,大量的农地、山地就被集中起来改种经济作物。为了政绩,一个又一个苹果之乡、葡萄之乡、猕猴桃之乡、柚子之乡、板栗之乡涌现出来。大多采取的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县里、乡里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农户自己种植、管理,公司负责收购。

  姑且不去考虑经济作物种植占用基本农田,导致主粮不能自给自足的问题,扎堆种植的模式固然大幅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但前几年各种经济作物滞销的新闻亦是此起彼伏。滞销之后怎么办?笔者的妻子家乡所在的四川某个农村地区前几年整片整片的种柚子,柚子滞销之后,这两年又纷纷砍掉柚子树,改种葡萄……这种现象绝非个例。

  近几年,中国的苹果产量一直是攀升到全球的一半以上。从2004年开始,只用了10年时间,全国的苹果种植面积从2800万亩迅速增长到3500万亩。更专业的种植技术,配合各种化学药剂、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苹果的外观越来越好看,单产越来越高。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这次滞销的贫困县——礼县,苹果已经是其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礼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为46.5万亩,此后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左右的发展规模递增,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加上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19年预计全县苹果产量将超过34.6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25%。不仅在礼县,全国苹果产量增长也十分迅速。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苹果产量仅为2734万多吨,2017年已经达到4139万多吨(世界总产量7423万吨),而国内苹果每年需求量大约在3100万吨左右,导致了明显的供大于求。与此同时,农药和化肥价格、田间管理的人工成本却不断增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山东烟台栖霞的75#光果收购价跌至0.2元/斤,收购价远低于种植成本。

  现实的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局部的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已经在农业领域大量存在。面对这些问题,那些鼓吹“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均衡”的经济学家们怎么不出来走两步呢?

  苹果价格”过山车“的元凶:追涨杀跌、囤积居奇

  当然,苹果收购价格暴跌至此,果农的无序种植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一颗苹果树从种下到产出需要三年时间,苹果价格就算以供需关系变化也不该是这种过山车式的。

  面对猪肉价格的暴涨,笔者曾经撰文《猪肉价格暴涨背后的“黑手”》,主张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如今,苹果价格几个月时间从天价翻到地价,我们再来算一道数学题。

  2018/2019年度苹果减产到了3000万吨左右,按央视报道,当时礼县的苹果收购价格为5元/斤,我们就按礼县的苹果价格变动来计算吧(当然各地有差异,我们只能参考同一产地来计算);上一年度的苹果产量4300万吨,今年预测能恢复到这个产能,而收购价格却变成了0.3-0.4元/斤。也就是说2018/2019年度从果农手上收购苹果需要的资本为30001000020005=3000亿元(一吨为2000斤),而今年收购苹果所需资本则变成了43001000020000.4=344亿元。这里没去管卖给果汁厂的1毛钱的价格,还是按照0.4元的高价来计算的。

  看到这个结果不觉得诧异吗?不觉得讽刺吗?去年总共买3000万吨苹果花了3000亿元,今年总共买4300万吨苹果,多买将近一半,却只花了344亿元,只有去年的1/3。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苹果从种苹果的果农流到吃苹果的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历仓储、物流、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资本家们基本是稳赚不赔的。苹果丰收,价格却暴跌至此,难道不是商人们竞相压价的结果吗?

  我们再来看看今年上半年苹果价格暴涨时,这些投机商们是怎么干的吧。

  今年5月,齐鲁晚报的新媒体记者在烟台、沂源两大苹果主产区以及期货市场调查发现,“年后苹果价格翻番”的现实中,诸如“XXX苹果商一夜挣500万”、“瞄准苹果期货,下一个暴富的就是你”等说法不断扩散。

  

6.webp.jpg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山东地区苹果交易价格的上涨是推动全国苹果价格猛涨的主力“元凶”。

  与陕西、甘肃等苹果产区不同,为更好地贮藏苹果、调节苹果出货节奏,山东产区当地兴建了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保鲜冷库。当涨价成势,冷库便成为众多水果客商重点关照的“狙击点”。“一个冷库,不到半个小时,就遇到6家抢货。”随着出库价从12.8元/公斤被一路喊到逼近14元/公斤。

  山东产区的数以千计的保鲜冷库竟就成了苹果商人囤积居奇、一夜暴富的工具,所谓的苹果减产,不过是他们囤积居奇、推高价格的工具和借口。

  “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不过是果农与消费者两端通吃,一端是“谷贱伤农”,一端是失去“苹果自由”。苹果欠收,被吃的是消费者;苹果丰收,被吃的是果农。吃人的究竟不是苹果,而是这个被精心打扮、无限美化的“市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