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对于《关于积极推进“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的提案》进行答复时明确,将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此前,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规范校服市场、校服质量标准、校服质量检查、学校选用管理、校服采购管理及监督惩处机制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家长学生参与度普遍不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坦言,当下我国校服市场依然存在“品牌集中度低、地方垄断、关系经济、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库存积压风险大”等问题。
有政协委员建议,积极推进“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建立校服专业市场及完善的监管制度和安全平台,“坚持校服行业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校服配置中的关键作用;解除类似“最高限价”、“本地设厂”等不合理规定,让校服在各个区域自由交易,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
据报道,目前国内校服的采购机制主要有政府入围、学校采购、家委会采购、财政采购与市场化零售等五种模式。模式各有利弊,但共同点是终端消费者即家长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足。
采购校服时要符合相关标准
教育部指出,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校服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高度重视校服质量和校服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教育部《意见》的重点有这些:
第一,校服采购单位在采购校服时要符合相关标准,并在合同中标明校服执行标准。从现实中来看,这条是学校要注意的。
第二,校服供应和验收应实行“明标识”制度,各采购单位购买的校服,要具备齐全的成衣合格标识,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显然,这是需要校服厂家以及部分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注意的,大体应该是“谁供应、谁负责”的原则。
另外还有两条也值得学校注意。一是在校服的选用上,学校应该深入论证,并且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保证学生是自愿购买校服;二是校服的款式一经选用要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家长重复支出。
解决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
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继续加强校服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切实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开展质量技术帮扶;
强化社会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家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作用,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校服信息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质量差
味道刺鼻,穿后过敏
陈璐(化名)与丈夫在江苏一家雨衣工厂务工。陈璐夫妇的工资尽管不高,但是对正在老家上高中的女儿舍得投入。
陈璐说,女儿上高一时,从9月到次年1月,按照学校要求,前前后后购买了5套校服,其中包括两套夏装(每套130元)、两套春秋装(每套180元)和一套冬装(每套300元),总价近千元。对陈璐来说,这个价格倒也能让她接受。“在外面买衣服不也要好几百元一套吗。”陈璐说。
不过,陈璐认为,校服的价格与校服的质量是不对等的。
“尤其是夏装。春秋装和冬装其实都是作为外套给孩子搭配的,里面穿什么学校不管。但是夏装是要给学生贴身穿的,我女儿穿夏天的短袖时,腋窝以及颈部都会出现过敏症状,孩子总是忍不住挠。”陈璐说。
开始,陈璐并没有将孩子过敏的症状与校服联系起来。可是,女儿放假期间没有穿校服,也就没有出现过敏症状,但在休假完上学后,过敏症状再次出现。于是,陈璐将怀疑对象锁定在校服上。
“新校服拿回来时,味道就非常刺鼻,我洗了三遍才给女儿穿上身。即使这样,我们家孩子穿了校服后还是出现过敏症状。可是,校服也不能不穿,我只好在校服腋窝和领口内部用棉布缝了个内衬。孩子也只能将就着穿下去,不过之后没有出现过敏症状了。”陈璐说。
陈璐对校服的要求是,“没有指望校服多时尚、多好看,但是起码应该保证质量过关”。
“我觉得学校在购买校服时应该挑选质量好一点的,哪怕价格贵一点,我们也能接受。毕竟校服不像普通衣服穿一两次就扔了。”陈璐说。
款式奇
校服太透,太单薄
李沈(化名)的丈夫目前在广东经营一家饭馆,她自己在老家全职照顾孩子。李沈有两个女儿,都在老家上初中。大女儿从小学钢琴,读的是一所音乐学院附中;小女儿在一所普通中学就读。李沈告诉记者:“我现在有点后悔,没有让小女儿从小学一个乐器。因为校服的问题,我很想送我小女儿到音乐学院附中去读书,跟她姐姐一起上学”。
李沈说,大女儿就读的音乐学院附中,艺术氛围浓厚,校服除了时尚美观以外,也处处充满人性化设计。夏天,大女儿穿的虽然是短款校服裙,但其实是一件短裙款式的短裤。十几岁的小女孩喜欢漂亮衣服也很正常,尤其校服这种天天要穿的衣服。音乐附中的校服既漂亮,穿着舒服也得体,家长也愿意多购买几套。哪怕是在假期,女儿也会翻出来穿。
“小女儿就读的普通中学的校服,与姐姐穿的校服相比,有一些明显的差别。小女儿的校服款式简单,最大特征就是宽松。”李沈说。“小女儿非常喜欢姐姐的校服,经常在家试穿姐姐的校服。去年,小女儿所在的初中进行校服改版。在家长微信群中,班主任让各位家长投票选择校服的新样式,最后按照多数票选择的夏装为白色短袖衬衫夏装,售价100元一套。夏装拿到手以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小女儿穿在身上才发现夏装非常单薄,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正在发育阶段的十几岁小女孩来说,非常不得体。”李沈说。
于是,李沈不得不在女儿穿校服的同时,让孩子再穿一件白色的小背心。“校服太透、太单薄的事情已经让很多女学生的家长不满。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穿旧校服。”李沈说。
价格贵
温州:一小学全套校服2380元
2019年夏天,浙江温州一所小学就要求家长们订购了一批校服。从该批校服的价目表来看,该小学女生的校服共计有14件,定价为2480元;男生的校服共计有12件,定价为2380元。
对此,有家长表示:学校6月份就开始要求家长们签这份校服订购单,家长要签同意才可以,当时有家长反映校服价格过高,但因为没看到校服,所以签了同意。但等校服发下来的以后,大部分家长已经有意见了,因为大部分校服的尺寸都不对,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发现了校服的问题,学校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
但班主任老师却对家长们说:“你要是觉得不方便,平时就别穿了。有学校仪式的时候,你再穿,平时大不了就不要穿。”
南昌:一初中初一校服2300元
2019年11月,一则江西南昌“初一学生校服收费2300元”的报道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热议。根据家长提供的校服报价单显示,这所学校预订的校服是罗蒙牌,一共13件,包括夏天的短袖T恤、衬衫,还有两套运动装,一套礼服,一件冲锋衣,一件毛呢大衣,费用总计2300元。高价校服事件一出,立即引发了诸多学生家长的不满。
学生家长舒先生表示,冲锋衣460元,还有一件毛呢大衣526元。两件衣服加起来就是1000元。他说:“小孩子需要穿这么贵的校服吗?我们都是工薪阶层的家长,哪里承受得了?”
学生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老师和学校说小孩天天要穿校服去的,不穿校服会扣分。
有家长告诉记者,在刚开学时学校已经收过一次900元的校服费,这次补交校服费的通知是11月16日才接到的,费用共计1400元。如此高价校服,学生是否真的需要呢?
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家长,可以给家委会提意见。家委会成员回应称校服的样式、面料和品牌都是学校单方决定的,并没有让家委会参与。
事后,该学校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学校将继续严格执行2016年9月《南昌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规定》的精神,遵照自愿原则,不会强制要求学生购买校服。针对目前家长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学校决定立刻停止该方案。冬季校服是否购买以及相关标准将继续征求广大家长的意见并交由学校家委会决策。
上海:一小学校服2320元
今年9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校服事件”,起因是上海一学校校服“征询意见回执”上,写着新生校服需缴2320元,这一强硬的要求惹得家长直接签上三个字:“不同意”,并将回执拍照传到网上。从校服缴费单中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校服一共18件,最便宜的短裙、短裤是70元一件,而最贵的是冬装,需要350元一套。其中一件背心收费达到了120元。这位家长在校服缴费的回执单上签字“不同意”,还特地在单子上把这三个字圈了出来。
此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由于事件在网上不断发酵,这所私立学校作出回应:校服的定价是集团的规定,也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和家长购买。家长对学校的回应表示不满,称不会订购。
数据
国内校服 公众满意度低于3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17年的1.85亿人上升至2020年的1.97亿人,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17年的2.70亿人上升至2020年的2.89亿人,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根据2020年5月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校服产业的市场需求高达1130亿元至1250亿元之间。
校服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减少攀比心理,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合力,发挥其美育功能。然而,与校服市场、功能不相符的是,校服采购、质量等问题时有出现。
民革中央在两年前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其中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个是全国中小学校近25万所,校服监督抽查等监管覆盖率不到1%;相关调查显示:国内校服公众满意度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