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热爱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一定是优秀的

依然热爱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一定是优秀的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大学老师不是那么好当的。看现代大学发源地的大学老师,再看看中国古代对大学的要求,并不难理解这种说法。当代的大学的老师,甚至还比不上《围城》方鸿渐们,倒是比“李梅亭”还“李梅婷”,比“高松年”还“高松年”。

有个看似光鲜的“学历”未必可以说明他们不是“德不配位”,不是“才不配位”,更不能说明他们“德才兼备”。在所谓学历“贬值”的今天,就更不能说明了。其实,与其说是学历贬值,倒不如说学历价值的回归。学历泡沫被吹的那么大,被吹了这么长的时间,不破是不可能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如果当大学老师,只是为了多搞些“科研经费”,只是为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为了有暑假可以旅游,等等这些,就太误人子弟了。误人子弟的一个表现就是,根本不懂诸如——依然热爱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一定是优秀的——这样的道理。

老师的自我要求还是应该高一些的。马斯洛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相当有名的理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或许没有读过《论语》这样中国教育著作,但不应该不知道马斯洛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把人类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缺陷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这是他的旧版本的五级层次理论。

晚年的马斯洛澄清说,满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他承认,他先前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在下一个需求出现之前,必须百分之百地满足之前的需求"。其实,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后,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例如,有人会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是他的新版本的五级层次理论。

和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相比,马斯洛的这个理论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但是,为了表述方便,就用他的理论说明问题。

无论是依据他的新版本还是旧版本,作为授业解惑的老师,既不应该也没有借口仅仅满足或流连于低层次需求。取法乎上的其中。每个老师,都应该起码处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

由于一些大学老师的对此的根本不懂,就会威逼利诱大学生去“旅游”,还不学无术地把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式的“旅游”说成是“社会实践”;把实际上的“虾球传”说成是“行万里路”。

一个几乎完全脱离了社会大生产的大学老师,一个从没有离开过学校的群体谈社会实践,在让人“刮目相看”的同时,也不免让人“忧心忡忡”——他们真的有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吗?他们的所谓“社会实践”是什么实践?他们真的不是在误人子弟甚至别有用心吗?

实践是为了出真知的。可是,看看一些老师的言谈举止,看看一些老师的所谓“著作”,这当中有他们足以“为人师表”“授业解惑”的“真知”吗?不仅没有“真知”,有些老师,为了不被发现他们的“抄袭”,甚至把他们抄袭的“真知”“洗”得面目全非,实际上变成了以讹传讹。好好的东西,经他们一“洗”,给彻底糟蹋了,连“只有一点象羲之”的那一“点”都给“洗”掉了。

在大学阶段,对经济尚不能自立大学生,体育锻炼,也就是“野蛮其身体”,与学校的其他实践项目或课程相比,是最好的,限制最少的实践。

一些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式的“旅游”,往往并不是学校的设计的实践课程。也就是说,活动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是一些老师即兴的、处心积虑的、自作主张的,目的不清的,甚至是假公济私的个人行为。这种老师,只管安排,从不负责,也负不了责。不负责和负不了责的胡说乱做,是不对的。一个老师,绝不可以因学生不是自己的孩子,就这样乱搞乱来。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可以以是自己的孩子幌子这样乱搞乱来。

照顾过孩子的父母大都知道,孩子教育不是小事儿,事关孩子教育的事情,是离不开深思熟虑的系统工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孩子,没有全心全意照顾过孩子,恐怕比较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这种老师,误人子弟是必然的。

先不说游山玩水式的“旅游”是不是实践,是不是比“体育锻炼”更好、更可行的实践,是不是会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了而读不了“万卷书”了,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旅游是要花钱的,需要花钱就是一种限制,不要说对大学生了,就是对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也是一种限制。可是,大学生是不挣钱的,让不挣钱的大学生舍近求远去进行花钱的旅游“实践”,不是名为“鼓励实践”实为“阻碍实践”吗?因为,旅游“实践”需要花钱本身对大学生就是一种“限制实践”。这样做,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习主席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蔡元培也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在目前恶劣的教育环境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普遍存在于其他大学课堂上,一个在中学就被家长鼓励要敢于坚持课间活动的孩子,在大学能够依然热爱操场,依然热爱体育,是难能可贵的,也一定是优秀的。退一步讲,重视“知行合一”体育锻炼,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自主体育锻炼,相比其他大学课程,相对也是安全的,因为,不是所有大学老师都德才兼备。毕竟,上大学是为了成长和进步,而不是相反。即便是上大学还有一些所谓“好处”,越学越傻,越学越坏,也并不是所有良心家长愿意看到的。与学校和老师的错误做法进行斗争,是每个良心父母的不得不具备的基本功。

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有意或着无意地把孩子的这种“难能可贵”给搞没有了,就太不应该,太不地道了。老师的这种“毁人不倦”实践,还是没有好。连自己都不懂什么才是正确的实践,还“好为人师”就自不量力了,就德不配位了。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