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位网友发来人民银行这个决定说:“我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是这个公告我一句也看不懂”。估计不仅仅是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不懂央行这个公告,恐怕绝大多数人至少9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看不懂这个公告。或许有人会说什么这是银行专业术语造成的,完全是正常现象,这种说法纯粹是放狗屁。因为人民银行的公告是发给公众看的,必须要使用公众能够听懂的语言,这是发公告的基本目的和原则,否则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发公告的目的不是要让大家看懂,而是要让大家看不懂。
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些公告文件、文章书籍等等,都像人民银行这个公告一样,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就是刻意为之的结果,而不是什么专业术语造成的。这个公告翻译成老百姓能够明白的公众语言就是:人民银行决定通过收购有价证券的方式向市场投放货币,或者再简单来说就是人民银行决定增加货币投放量。由于增加货币投放量会加剧通货膨胀,推动超市菜篮子物价上涨,为了避免在目前超市菜篮子物价已经飞涨的情况下加剧物价上涨会引起老百姓不满,所以便采用老百姓听不懂的语言来发布公告,把投放货币加剧通货膨胀的方法,说成是“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这种老百姓根本听不懂的语言,以此来维护社会稳定。
可以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告文件和文章书籍纷纷采取老百姓甚至一般学者都看不明白听不懂的语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就像下面这个央行公告一样,是故意让大家看不懂,避免引起社会震动,降低公告的负面作用。这种做法大多来自于各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他们知道所公告的事情对百姓不利,必然会引起社会不满,但是又非做不可,所以便在公告文件的语言概念上做文章,尽可能采用让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明白听不懂的语言发布公告。这是中国私有化改革以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比如直接说发展“私营经济”会引起人们对党的宗旨的质疑,便改为“民营经济”的称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主要是我们说的事情和做的事情不一样,并且我们所做的事情恰恰是我们所批判的事情造成的。如果我们所说的事情和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同,也就不需要采用语言和概念来加以掩饰了。
二是当今知识分子特别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才实学而只能故弄玄虚造成的。由于事物的现象是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是简单的,所以凡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语言都是简单的,知识分子的任务就是透过复杂的现象,把简单的本质告诉大家。可是当今知识分子没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只能在现象上兜圈子,所以语言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连描述真实现象的能力也没有,便只能在概念上做文章把概念弄得越来越复杂,甚至把各个专业的复杂概念搅拌在一起,没有任何逻辑地随意排列成“文章”,他们自己也不明白是在说什么,读者更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以此来显示自己“知识”上的与众不同。这就形成了中国学术界越来越恶劣的一种学风,就是讲话写文章不是为了让他人看懂听懂,而是为了让他人看不明白听不懂,借此掩盖自己的“腹中空空”。馒头不叫馒头,叫碳水化合物,然后围绕这个概念进行越来越复杂的各种创新和补充,最后形成的馒头概念复杂冗长,即便是蒸了一辈子馒头的厨师考试馒头的概念也不及格。中国知识分子的满嘴胡说八道就是这样炼成的,这就是老百姓把专家称为“砖家”,把中国教授称为“叫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说人话。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种故意用老百姓看不明白听不懂的语言来发公告写文章,并不是像当年延安整风时期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所指出那样是个文风问题和学风问题,而是一个立场问题和品行问题,对于部门和企业来讲是一个立场问题,对于知识分子来讲是一个品行问题。文风问题和学风问题可以通过整风来解决,而立场问题和品行问题则无法通过整风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改变立场和脱胎换骨来解决。无论是让政府部门和企业改变立场,还是让知识分子脱胎换骨,都不是通过改变个人主观条件能够解决的,而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的客观环境才能够解决。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需要去做损害公众利益而会引起公众不满的事情,所以也就不需要采用公众看不明白听不懂的语言去发公告写文章,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而在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得不去做一些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而又不想让公众知道,避免引起公众的反对,便只能采用让公众看不明白听不懂的语言来发公告写文章。可见,这不是个人问题决定的,不能通过改变个人的整风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改变整个社会来解决。
如果是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所做的都是有利于人民的好事情,肯定希望大家都明白都知道,也就不会采用目前这种大家看不懂的语言来发公告写文章,到那时此类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2024年10月29日
关联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