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科学不是生产力》(冯壮波 2024-01-03)后,有几点思考。
一 有人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本人才疏学浅,在马恩著作中没见过这个说法,在报章杂志也没见过直接引文。至于流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则是邓小平提出的。
二 资料表明,历史上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 哈贝马斯。他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已经无效,剩余价值源泉已不再是工人阶级的劳动,而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三 有文章说,胡耀邦曾在一个文件中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毛主席斥责说这是放屁。
四 其实, 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通过工具和工艺流程的改进,通过土地矿山材料等劳动对象性能的改善,间接通过改变各个生产力要素的方式,才能成为生产力,不是直接就是为生产力。这三个要素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只有机器设备(有人说资本)一个要素,也不能形成生产力。
五 科学技术究竟是什么?科学技术的定义有很多,我无能力为其定义。不过我认为,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斗争中探求自然规律的过程及其结果;技术是利用科学成果创造有用的东西的过程及其成果。科学原理不转化为技术,技术发明不付诸应用,都是空的。
六 科学技术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吗?科学发现的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技术发明是创造有用的东西,目标性很强。核既能裂变也能聚变,无所谓好坏。裂变可以改变坚硬的东造福由于人,也可造成原子弹杀人,战争也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当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欢呼,他看到了上帝之光。战后他主张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各大国交流核科学情报以达成相关协议,并反对美国率先制造氢弹。聚变,可以搞原子能发电,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也说明“福兮祸所依”。基因切割、转基因生物、胚胎移植等,都是科技进步,也要受到人伦的限制。报载,广东一位医生用不同夫妻的胚胎生出一对双胞胎,其活动就被禁止了。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对它的某些忧虑,也绝非“杞人忧天”。人类改造自然,也应防止“自然报复”。
七 反科学主义,并不是反对科学本身,而是反对片面夸大科学的积极作用。反科学主义,在承认科学积极作用的同时,主张用社会价值、道德来评价科学,防止科学的消极应用。反科学主义,也可称为关于科学的伦理学。
八 有人一心想找到像数学公理那样的价值公理、道德公理-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认为,除原始社会外,迄今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在阶级社会,价值、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是由人们在不同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我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公理、道德公理。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阶级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就是维护公平正义,工人阶级的价值、道德,就是世界的价值公理、道德公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有普世的、全人类的价值、道德。当然,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就是科学,就是工人阶级解放的科学、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科学与伦理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观、方法论。
九 北青报2014年1月3日B1版,《谈论奥本海默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最后一段话:奥本海默的老师在写信给学生的信中说,他希望他的学生不是更聪明,而是更智慧。译者王冰感悟,聪明是想办法去得到,而智慧是知道我们将会失去什么。我想,对于如何看待科学和价值、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如何看待科技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观点值得参考。
脑洞初开,也许是胡说八道,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