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大教授姚洋:把教育资源拉平,共同富裕就完成了80% 》。
报道没有说明"教育资源"具体包括什么。人们一般所说的教育大概主要是"学校教育资源"或者是学校教育资源和其他教育资源的"混为一谈"。除了学校教育资源外,教育资源还包括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和自我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含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资源分类方法。
由于独自照顾孩子,接触学校教育的机会更多一些。实际上,学校老师更喜欢的是能吃苦的农村孩子。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孩子作风纯朴,学习刻苦,成绩一般比较好,更多看重的时精神资源。而就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学校教育资源中的物质资源来讲,城市孩子的"学校教育资源"明显更丰富,以至于丰富到了学校的大门都一个比一个"雄伟气派";一些学校的教育经费多到了不奢华就花不完,多到了不浪费就花不完……
而实际情况是,这种"学校物质教育资源"的丰富并不能给城市的孩子们必然带来一些地方农村孩子身上常有的那些优秀品质。
所以,应该具体说明在哪些方面要拉平"学校教育资源"。如果因拉平上文中的"学校物质教育资源"而导致孩子们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性本善"、"善学习"等优秀品质就得不偿失了,就是用教育这个招牌"毁人不倦"了。
所以,既要拉平必要的"学校物质教育资源",保留和发扬农村孩子的精神资源,又要开放办学,把学校教育活动融入社会实践以实现对目前落后的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造。通过教育革命让孩子们有机会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过去有"寒门出贵子"的说法;现在又有"豪门出贵子"说法。在不同的时代,"贵子"的标准时不同的。现在所谓的"出贵子",指的是能打破所谓的"阶层固化",是出人头地,而现实情况又是“农村孩子想出人头地,难度比城里孩子高5-10倍。”
在当今社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否能"出人头地"才是关键,是不是真正优秀并不重要,甚至只有把更多孩子教育得"不优秀"了才好糊弄。被糊弄住了,也就躺平了。
在接受"学校教育"被公认为一个人才标准的今天,农村中优秀的孩子或城市中优秀的孩子,之所以比较难于通过学校教育"出人头地",是因为各级各类学校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是因为这些孩子的真正优秀。
通过考试把学校划分成三六九等是人为设定的选人标准,是为了让符合这个标准的特定少数人进入所谓"好学校"并最终"出人头地",是通过这个标准把真正优秀的孩子排除在外。学校教育已经被公认是正面和必须的了,也为此设立了那么多各级各类学校,但是,让所有上学的人都"出人头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办学的真正目的。在学校教育上面人人平等了,想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特权就没了。只有少数人"出人头地"了,才能通过对大多数的盘剥而获取巨大利益。
同时,如果让真正优秀的孩子们通过学校教育并最终"出人头地"了,少数人的特权很可能因此就没有了,因为真正优秀的和真正平庸的是不大可能共荣相处的。
所以,为改变人为造成的现状,应该拉平的是必要"学校物质教育资源"的平等获得权,应该拉平的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一视同仁的"平等权",应该拉平的是能够让真正优秀的孩子们通过必要的学校教育"脱颖而出"并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