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   以特朗普和“欧洲三娘子”为代表的右翼政治力量重返美欧政治舞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都在思考为什么已经被赶下台的西方右翼力量会重返政治舞台?答案很简单,因为右翼政治力量取代左翼政治力量而成为人民的...

    Read More

  • 《平原作战》(Fighting on the Plains)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未被正式列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但在文革后期(1970年代)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作品,与《杜鹃山》等剧...

    Read More

  • 《杜鹃山》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它未被正式列入“八个样板戏”的经典八部作品,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享有类似的政治与艺术地位。这部作品由北京...

    Read More

  • 《沙家浜交响乐》(Shajiabang Symphon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基于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它由上海交响乐团于1970年代创作完成,作为样板戏...

    Read More

  • 《白毛女》(The White-Haired Girl)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初版于1945年作为歌剧首演,后改编为芭蕾舞剧,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

    Read More

  • 《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10月,由国家芭蕾舞团(现为中央芭蕾舞团)创作。这部...

    Read More

  • 《奇袭白虎团》(Raid on the White Tiger Regiment)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创作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

    Read More

  • 《海港》(On the Docks)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于1964年由上海京剧团创作,后经江青指导修改,于1972年定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工...

    Read More

  • 《沙家浜》(Shajiabang)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创作于1960年,经过多次修改后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新四军与当地群...

    Read More

  • 《智取威虎山》(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首演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960年代成为样板戏...

    Read More

  • 八个样板戏都是哪些?

    “八个样板戏”是指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由江青主导创作并推广的八部革命样板戏。这些作品被视为革命文艺的典范,结合了京剧、现代戏剧和西方音乐元素,旨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毛泽东的革命理念。以下是这八个样板戏的完整列表:

    1. 《红灯记》(The Legend of the Red Lantern)  
       - 类型:现代京剧  
       - 内容: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对抗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故事,突出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

    2. 《智取威虎山》(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  
       - 类型:现代京剧  
       - 内容:根据1946年解放军剿匪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侦察英雄杨子荣深入匪巢,最终带领部队智取威虎山的故事。

    3. 《沙家浜》(Shajiabang)  
       - 类型:现代京剧  
       - 内容: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绘新四军与群众在沙家浜地区联合抗击日军和国民党顽军的斗争。

    4. 《海港》(On the Docks)  
       - 类型:现代京剧  
       - 内容:反映新中国港口工人阶级斗争,讲述码头工人揭露阶级敌人破坏粮食运输的阴谋,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5. 《奇袭白虎团》(Raid on the White Tiger Regiment)  
       - 类型:现代京剧  
       - 内容: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志愿军侦察排奇袭南韩“白虎团”指挥部的英勇事迹。

    6. 《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 类型:芭蕾舞剧  
       - 内容:根据海南岛琼崖纵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女奴吴清华从被压迫到加入红色娘子军,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

    7. 《白毛女》(The White-Haired Girl)  
       - 类型:芭蕾舞剧  
       - 内容:讲述农民女儿喜儿被地主迫害,逃入深山头发变白,最终在解放军帮助下复仇并获得解放的故事,展现阶级斗争主题。

    8. 《沙家浜交响乐》(Shajiabang Symphony)  
       - 类型:交响乐  
       - 内容:基于京剧《沙家浜》改编的交响乐作品,以音乐形式再现抗战故事,强调革命英雄气概。

    背景与特点
    这八部作品在文革初期被确立为“样板”,由中国京剧院或上海京剧院等单位制作,后来也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它们摒弃了传统京剧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转而歌颂工农兵和人民解放军,突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地位。八个样板戏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反复演出,形成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

    虽然后来又有一些作品(如《杜鹃山》《平原作战》等)被纳入样板戏行列,但这最初的八部作品最为著名和经典,至今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