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德智体缺一不可。

  前几日,在公交车上听到几名小学生激烈讨论着三国历史故事,如“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关公斩文丑”、“三气周瑜”等,一个个连比带划,讲的津津有味。我想他们不是刚打完网络游戏,就是刚听老师讲完。当时我非常感叹:“三国时期那段真实的历史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首先,我先还原一下上面几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史载,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但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当时刘关张等依附公孙瓒),所以,“三英战吕布”是杜撰的。

  讨董时,长沙太守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而非关羽(此时关在公孙瓒处)。

  “草船借箭”取材于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魏吴之间在濡须口(今安徽无为)的一次战争:战情与演义相差无几,只是主角为孙权,而非诸葛亮,并且此战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五年。

  公元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丑死于此战,绝非关羽所杀。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过度美誉诸葛亮而虚构。

  除了上述之外,如“孔明用智激周瑜”、“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等,均是作者编造,演义中像这样脱离史实、子虚乌有之事不胜枚举。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并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而成,其文学艺术成就十分巨大。

  文学作品可以虚构,根据史料(人类文明史真实的材料)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虚构,但虚构决不能篡改史料。作家在不以史料为背景的情况下,完全通过自身文学素养来反映客观现实,如《红楼梦》、《聊斋》、《三言二拍》等,或者根据史料但不篡改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来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域的社会生活,如《西游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都是可以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类过去所经历的种种活动。如果没有历史,人类不能得到进步,文明不能发展到今天。这里的历史,就是史实。

  实际上,根据史书但又不完全唯史唯实的文学著作不止《三国演义》一部书,很多依照史料完成的文学作品均有篡改史实的地方,如《说唐演义全传》,里面太多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更严重的是,许多有史可考的史实在书中都歪曲了。相比之下,褚人获创作的《隋唐演义》则是非常尊重史实的。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播工具越来越多,人们了解和学习历史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影视剧和网络(游戏)。而青少年,除了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以外,其它时间也都是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就是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也绝少有人专门翻开史书或到网站搜索查证,因为他们认为看到的就是正史。而现在根据这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戏曲、动画片等越来越多,所以,一定要在传播源头上与正史保持零距离,让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与少年儿童,了解和学习真实的历史。

  新形势下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自然难以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不在尊重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讨论现在,就如同用错误的公式和常量进行计算和推导,其结果是难以正确的,是不客观的。所以,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了解真正的中华文明史,我建议,诸如《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应该令其永久成为历史。

                                  2009年9月9日 北京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文学巨著,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文学四大名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四大名著问世以来,先后有三部被列为禁书,遭到了系统的焚毁。

一、《红楼梦》

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初稿共有80回,创作于清乾隆初年至乾隆三十年间。一经问世,受到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贩夫走卒的极大追捧,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1773年乾隆下令成立四库馆,收集天下书籍,编撰《四库全书》。被收集上来的书籍,有不利于满清统治内容的,均进行了焚毁,《红楼梦》也在焚毁之列。

《红楼梦》表面上是写封建大家族的兴衰,描述大家族中的男欢女爱,实则具有很强的反封建色彩。反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倡导男女平等;反封建暴力对底层人民的迫害,农庄起义的描写更是直接批判了清廷的暴虐统治;反封建枷锁对自由的纠缠,倡导人权自由,不应受皇权控制。

在当时《红楼梦》只是被禁的上万册书籍之一,并没有人因其牵连入狱。清同治年间,清廷再次颁布小说禁令,《红楼梦》位列几百部被禁小说之首,但执行力度有限,后来《红楼梦》的故事更被绘制到紫禁城长春宫墙壁上。

二、《水浒传》

成书于元末明初,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相传是施耐庵对民间话本、传说进行编撰而成。后代对其从新编撰的版本有很多,现在广为流传的结局是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临死还拉着李逵陪葬。这个版本是不是出自施耐庵的最初版本,还是后人有意篡改,已无从考究。

《水浒传》全书充满着对统治阶级的不服和反抗,生动地描写了官员的贪婪残酷,下层群众的走投无路,在许多细节上渲染了反抗行动的暴力和血腥。替天行道、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谁是天?谁是道?行的谁的侠?仗的谁的义?整本书从根上就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反书。

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明朝时,《水浒传》成书时间不长,履施文字狱的朱元璋没有对《水浒传》下禁令,估计是把自己比作宋江,但是朱元璋最后成功了。至崇祯年间,大明国遍地烽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起事,更有山东李青山在梁山故地聚众造反。崇祯十五年四月,明廷下令禁止《水浒传》刊印流转;康熙年间,五次下令禁“淫邪”之书,《水浒传》皆在此列;乾隆十八年,上谕第一次点名批判《水浒传》,禁止将《水浒传》翻译成满文;《四库全书》编撰时进一步对《水浒传》进行查禁;清同治年间,清廷再次颁布小说禁令,其中包括《水浒传》。

三、《西游记》

成书于明嘉靖,作者罗贯中,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过分的崇佛抑道,某些章节已经把佛教凌驾于道教之上,这与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是想悖论的。其中有一章孙悟空更是说道:“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在当时更是大逆不道之言。嘉靖皇帝明令禁毁《西游记》。

下级分类

应该讲讲《音乐鉴赏》这门课。这门课,是孩子分享读书心得时知道的。

这是高中的一门音乐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讲。

据说,现在的孩子知道很多,但这门课程中的许多东西,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知道这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孩子这些方面知道的太少,同时又收到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影响。本没有必要知道这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但因为受到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太多,就有这方面知道多一些的必要了。

喜欢听的并不都是好的。就像喜欢吃的未必有利于健康。大人应该帮助孩子们学会鉴别。不应该忽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有人说,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好,听到、吃到了很多好听、好吃的。好还是不好,真好还是假好,这门多年过去了,结果也出来了,过来人应该多少有些反思了。 有的好听的,把思想听坏了,有的好吃的,把身体吃坏了……

这门音乐方面的课程,应该让孩子们通过讨论。让孩子们对不同时期的音乐进行批评。既然用音乐影响孩子了,就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批评,有批评的权利,让孩子们通过批评学会鉴别好坏,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批评让作为听众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对课本的批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

音乐应该是用来解放孩子们的,它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无形束缚。靡靡之音就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束缚。现在孩子们听到的相当多音乐和歌曲都是靡靡之音。应该通过加强音乐教育对抗这些靡靡之音对孩子们的恶劣影响。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