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   以特朗普和“欧洲三娘子”为代表的右翼政治力量重返美欧政治舞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都在思考为什么已经被赶下台的西方右翼力量会重返政治舞台?答案很简单,因为右翼政治力量取代左翼政治力量而成为人民的...

    Read More

  • 《平原作战》(Fighting on the Plains)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未被正式列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但在文革后期(1970年代)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作品,与《杜鹃山》等剧...

    Read More

  • 《杜鹃山》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它未被正式列入“八个样板戏”的经典八部作品,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享有类似的政治与艺术地位。这部作品由北京...

    Read More

  • 《沙家浜交响乐》(Shajiabang Symphon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基于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它由上海交响乐团于1970年代创作完成,作为样板戏...

    Read More

  • 《白毛女》(The White-Haired Girl)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初版于1945年作为歌剧首演,后改编为芭蕾舞剧,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

    Read More

  • 《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10月,由国家芭蕾舞团(现为中央芭蕾舞团)创作。这部...

    Read More

  • 《奇袭白虎团》(Raid on the White Tiger Regiment)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创作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

    Read More

  • 《海港》(On the Docks)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于1964年由上海京剧团创作,后经江青指导修改,于1972年定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工...

    Read More

  • 《沙家浜》(Shajiabang)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创作于1960年,经过多次修改后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新四军与当地群...

    Read More

  • 《智取威虎山》(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首演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960年代成为样板戏...

    Read More

  • 第三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是1983年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1]  ,作者是托夫勒 。由新华出版社于1996年 [2]  ,中信出版社于2006年 [3]  分别再版。
    该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看他们“创造未来”。
     
     
    书    名
    第三次浪潮
    作    者
    托夫勒 
    原版名称
    The Third Wave
    译    者
    黄明坚 
    ISBN
     978750860634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内容简介

    一部给几代人指明未来方向的不朽经典
    思想震撼至今不绝
    持续热销二十年,已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
    全球发行上千万册
    一部鸿篇巨制之作!托夫勒穿越时间和空间,阅读了海量般的信息——从家庭生活到微生物学,并将其整合成一种卓尔不群的历史观。毋庸置疑,这的确是一部振聋发聩的经典作品。
    ——《华盛顿邮报》
    托夫勒的视角如此犀利独特,无人可及……他的著作就是一个解读人类现在和未来
    阿尔文·托夫勒
    的永恒路标。
    ——《商业周刊》
    一部集大成之经典……托夫勒超越了所有的意识形态和科学预测,更加显现出他过人的视角……请仔细阅读一下,真的不容错过。
    ——法国《费加罗报》
    一部超级伟大的作品……阿尔文·托夫勒又为人类献上一部旷世之作。
    ——英国《卫报》
    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已成为了现实。
    在新世纪之初,让我们重温托夫勒的这部经典作品,感受托夫勒惊人的激情预言。

    作品鉴赏

    [英]吉登斯:“托夫勒将社会学通俗化了,让人们都来关注社会变迁。他是一位站在一个世纪预言下一个世纪的天才式人物!”
    现代科技冲击着我们,我们也在接受着各种信息资源。在这部走在时代前面的书中,不得不承认它闪烁着冷静的判断和丰富的知识,奈比斯特到哈佛来演讲,真像个睿智的预言家!
    他对未来学和社会学有所了解;关注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果。
    “所有这一切变化,变革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能力。”
    托夫勒着力于研究当代社会的变革方向,形成了著名的三次浪潮理论。托夫勒认为,今天的变革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这是人类文明史的新阶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他强烈主张,人类应该在思想、政治、经济、家庭领域里来一场革命,以适应第三次浪潮文明。托夫勒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著作中探讨了大量变革时代的经济问题。
    1980年托夫勒出版的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形成了自己的未来学思想体系。“第三次浪潮”,“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社会在适应这些变化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它强调人们如果不尽快适应这些转变,将同样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第三产供销浪潮”“对明天的社会”进行了认真的构思。
    本书是一本颇有争议的著作,在叛国思想文化界特别引人注目。作者提出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变化与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注意与研究。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形势和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动荡,一些政治家认为,现在迫切需要集中设计出一种行动方案,使人类能够应付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挑战。
    托夫勒这本书出版后,成为爆炸性新闻。昨天在电视上看到托夫勒夫妇在介绍睛书的写作思想时,我佩服他们天才般的预言。
    在我们所从事的各种工作中,没有探索,没有预言,社会将无出路。
    托夫勒告诉了我们预言的方法就是——学会观察!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1980年3月出版后,在美国文化思想界中特别引人注目。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名之曰“第三次浪潮文明”。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第三次浪潮时期,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设计的一种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

    作者简介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