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   以特朗普和“欧洲三娘子”为代表的右翼政治力量重返美欧政治舞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都在思考为什么已经被赶下台的西方右翼力量会重返政治舞台?答案很简单,因为右翼政治力量取代左翼政治力量而成为人民的...

    Read More

  • 《平原作战》(Fighting on the Plains)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未被正式列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但在文革后期(1970年代)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作品,与《杜鹃山》等剧...

    Read More

  • 《杜鹃山》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它未被正式列入“八个样板戏”的经典八部作品,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享有类似的政治与艺术地位。这部作品由北京...

    Read More

  • 《沙家浜交响乐》(Shajiabang Symphon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基于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它由上海交响乐团于1970年代创作完成,作为样板戏...

    Read More

  • 《白毛女》(The White-Haired Girl)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初版于1945年作为歌剧首演,后改编为芭蕾舞剧,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

    Read More

  • 《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10月,由国家芭蕾舞团(现为中央芭蕾舞团)创作。这部...

    Read More

  • 《奇袭白虎团》(Raid on the White Tiger Regiment)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创作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

    Read More

  • 《海港》(On the Docks)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于1964年由上海京剧团创作,后经江青指导修改,于1972年定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工...

    Read More

  • 《沙家浜》(Shajiabang)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创作于1960年,经过多次修改后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新四军与当地群...

    Read More

  • 《智取威虎山》(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首演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960年代成为样板戏...

    Read More

  • 假博士假硕士有多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标题:论文大抽检,打假60万硕博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不查不知道

    一查吓一跳

    一批假博士在瑟瑟发抖,还有一批假硕士在瑟瑟发抖的路上。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

    紧接着,2月27日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名博士网友代表科研狗的心声道:“连周末都没有的科研狗虽然不怕查,但是请允许我的腿在这里颤颤。”

    抽检早就年年有,只不过今年把它列入重点。

    已经硕士毕业的明台,有天学院老师突然给他打电话,说教育厅抽查学位论文,学院抽到了他的,叫他填资料。“我那时刚工作,抽空填了各种表托学妹帮我找导师签字”,明台笑哭。

    得知被抽检,明台赶紧从往届被抽到的师兄师姐那里打听情况,得知学校拿到抽检结果不一定会通知你,除非论文没通过。明台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啊。”

    抽检论文,源于2014年出台的两份文件。

    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 号)。

    按照规定,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为5%左右。

    抽检论文如果存在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的情况,依法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向社会公布。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3年内,将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程方平告诉周刊君,硕博士论文抽检出问题后,论文作者、导师、研究生院的处罚还是严肃到位的,不仅论文作者会被撤销学位,导师也会被停止招生。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以硕士抽检为例。文件出台后,2015年教育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共抽检2014年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6275篇,其中不合格学位论文286篇,占总体抽检论文的1.76%。

    学位论文抽检是在授予学位后进行的,这意味着这些论文都是得到了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的认可,并由各高校学位委员会一致同意授予学位的论文。

    此外,论文抽检中还存在“黑箱”空间。程方平告诉周刊君,不是所有研究生的论文都能够被检索到,在这种封闭情况下就很难说得清。

    程方平有过检索不到论文的经历,“有些学校有些专业确实存在这种状况,吃瓜群众可以关注一下名校的热门专业。”

    吃瓜群众在论文打假上,可谓屡立奇功。

    近几年,多位硕士、博士因为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被有经验的吃瓜群众开扒,经过媒体曝光引起社会舆论后被查处。

    2018年10月21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布情况说明,对叶肖鑫就读博士生期间发表的16篇论文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存在自我抄袭、图片重复利用、编造实验结果等问题。

    仅三天后的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梁莹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论文陆续被从网上删除,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论文造假的不仅仅是博士,还有长江学者。

    论文抽检是好事,不在其中,不懂浑水摸鱼的假博士、假硕士有多少。

    中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人数逐年走高。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毕业生60.4万人。

    每年的硕博士论文抽检,对抑制论文造假有没有起到作用?程方平跟周刊君打了个比方,论文抽检就跟市场上的货物抽检一样,都是随机的,这种外部监督只能说治标不治本。

    假博士假硕士的根源,在于学术腐败,有空子可钻,金钱、权力都可以买学位,程方平说,“有些腐败官员,课都不来上,让小秘来听课。”

    有媒体梳理了142名十八大后党政系统省部级以上落马高官的履历,发现这些落马官员的高学历获取经历,具有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点多等“四多”特点。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进行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其中半数以上博士进入政府当官。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求是》杂志发文指出,在这场由官员和高校担任主角的“二人转”中,官员以权力谋学位,教授以学历谋资源。

    官员手中有资源分配权,商人、艺人手中则有可观的社会财富,都是换取高校教育资源的捷径,学术界在这样的风气之下,那些还在坚守学术尊严的人,反而成傻子了。

    因此,教育部把论文抽检当作2019年工作重点,对论文造假行为零容忍,未来整体上是向好的,让有实力的真博士、真硕士得到公平对待。

    不过受此影响,不少博士硕士纷纷表示压力山大,坦言一个都没听说过的明星,就把今年毕业的博士硕士都坑惨了。

    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告诉周刊君,今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学位论文查重的新规定,要求论文的重复率在经过人工排查后控制在0%,往年还是3%,“我们学校远远严于教育部的规定,肯定有怕抽检的原因。”

    程方平指出,论文抽检应当避免三个思维误区。第一,不是严格了,而是规范了;第二,惩罚不是目的,而是建设;第三,抨击的是投机取巧,鼓励的是观点多元。

    “监督,不是要把学校变监狱啊。”程方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