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李克勤|毛主席和美国总统握手:开启了怎样的改革?开启并扩大了怎样的开放?

  李克勤(jixuie) 题记: 1972年2月2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前来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握手,是历史性的,这当然会给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一场深刻的道器变通之变。就中国而言,这个握手,是否意味着一场改革?改革了什么?是否意味着开放?开放了什么?这都是需要说清楚的。

  这是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并且配发了三张图片。

  第一张 搀扶毛主席的张玉凤被技术处理过了,毛主席的表情也是寓意深刻的

  第二张 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谈话的场景

  第三张经过修饰,抹掉了高个子翻译冀朝铸,不过尼克松主动伸出手来和周总理握手的神态一览无余

src="https://www.haizi.name/images/joomgrabber/2025-02/0f9eed4ca3.jpeg" border="0" alt=""/>

  后来还原的照片

  尼克松总统访华那年我10岁,我清楚记得老师跟我们在课堂上说过,武汉是开放城市,大家在街上看到了外国人,不要跑去微观——像看猩猩似的。

  传说爆米花声响惊吓了尼克松总统(随从)在北京小巷子参观。

 毛主席与尼克松总统握手,是不是化敌为友?

  尼克松的书,我读了很多,我和我的学生一起研究过他的《领袖们》,他描述的领袖之道,颇有意味,值得参考。

  仅凭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握手这一举动,就可以让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系列说法破产。

  毛主席抓了赫鲁晓夫这个反面教员,让我们明白了很多。

  毛主席又抓了尼克松这个典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尼克松本来是是个强硬的反共分子,可是他竟然跑来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握手,并且还毕恭毕敬,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颇值得回味,是不是?

  毛主席和美国总统握手,开启了20世纪社会主义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改革,是不是?

  这是基于充分思想准备与物质储备基础上的改革,是有着深厚道器变通之根基的改革——为新的道器变通提供道器变通之源的改革,是不是?

  毛主席和美国总统握手,开启并扩大了去殖民化后的新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有原则有底线的,名副其实的“另起炉灶”——与旧中国腐败无能的外交外贸本质不同的对外开放——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对等开放,是不是?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开放的,只不过不像某些人希望的那样无原则的开放而已。1972年,因为我们自身的综合实力更强了,所以开启了新的开放举措,也可以叫作扩大了开放。

  自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一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所取得发展成就,那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这其中包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改革、开放,是不是?

  01

  开启了怎样的改革?

  对现任美国总统的看法以及对美政策,需要改革。因为当时尼克松总统和前任美国总统对华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肯定不能用对待约翰逊总统的办法,来对待尼克松总统,这还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在道层面考量,指导思想是坚持什么不改,从而就明白了什么更应该改。话句话说,如果因为现实社会发展变化了,过去的某些说法、做法与我们的初衷——宗旨不相符合了,那就应该改变说法和做法,这实际上是器层面的改,而恰恰证明道层面没有改。

  用《鞍钢宪法》的说法,那叫作“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这个“合理”十分关键,合理就是合乎大道理,否则就会把不该改的——合乎大道理的改掉,那就不是器层面的改,而是道层面的改——把合理的标准改掉——道变了,那问题就严重了。这种改革,赫鲁晓夫搞过,那是修正主义路线的改革,最终葬送了苏联列宁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

  赫鲁晓夫搞的改革,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所以至今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依然得到吹捧。

  用道器变通理论解释,赫鲁晓夫的改革,不是器层面通过变道,加快经济发展,或者完善社会的治理方式,而是道变——把道路本身给破坏了,走到邪路上去了。

  俄罗斯不少人想起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严正警告

  02

  扩大了怎样的开放?

  问题不在于开放什么,而在于怎样开放。

  一个简单的方式——基于对等开放原则的灵活性开放。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谈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这是毛主席提出的总的思路,也是他审视历史,审视中国的现实得出的结论——哪些是要学的,哪些是不能学的。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毛主席认为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要学的是:

  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地方,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内一些人有一个时期搞了教条主义,那时我们批评了这个东西。但是现在也还是有。学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都还有教条主义。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

  毛主席认为不能学的有:

  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当年中国正因为有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我们才有了审视的目光看待世界,所以才不会盲从外国人,不至于跟着别人后面瞎跑,新中国才不至于重蹈覆辙,成为第二个苏联。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有王明教条主义,盲目跟着共产国际瞎忙活,让革命事业遭受几乎是致命的灾难。盲目崇洋媚外的恶习,今天很多领域比王明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毛主席道器变通之变,很多就是来自他审视的目光。我们必须学会毛主席那审视的目光,再不能长期搞人云亦云那一套。

  一句话,不能为了开放,为了表明开放而盲目地对资本主义世界搞些不对等的开放。

  否则,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就在眼前。

  李克勤后记: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教训在于,如果不懂得什么不能随便改,那么改革的盲目性就会出现,盲目改革会导致什么呢?不言而喻。同理,开放也是如此。

  这里再重申一边,污蔑毛主席不改革不开放的不实之词,经不起推敲。

  毛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之任何改革,无论是从合目的性(符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还是从合规律性(合乎历史发展规律)上讲,都要深刻得多,影响深远得多。

  如果要讲开放,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时间,毛主席决策暂时不收回香港,那还不够开放吗?

  要说办特区,早在1949年毛主席就把香港当作了新中国的特区——香港作为新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交往的窗口、纽带,难道不是对外开放举措吗?

 

 

孩子、家庭、社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