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语音

  •   以特朗普和“欧洲三娘子”为代表的右翼政治力量重返美欧政治舞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都在思考为什么已经被赶下台的西方右翼力量会重返政治舞台?答案很简单,因为右翼政治力量取代左翼政治力量而成为人民的...

    Read More

  • 《平原作战》(Fighting on the Plains)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未被正式列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但在文革后期(1970年代)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作品,与《杜鹃山》等剧...

    Read More

  • 《杜鹃山》是一部现代京剧,虽然它未被正式列入“八个样板戏”的经典八部作品,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被视为“样板戏”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享有类似的政治与艺术地位。这部作品由北京...

    Read More

  • 《沙家浜交响乐》(Shajiabang Symphon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基于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它由上海交响乐团于1970年代创作完成,作为样板戏...

    Read More

  • 《白毛女》(The White-Haired Girl)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初版于1945年作为歌剧首演,后改编为芭蕾舞剧,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

    Read More

  • 《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芭蕾舞剧,首演于1964年10月,由国家芭蕾舞团(现为中央芭蕾舞团)创作。这部...

    Read More

  • 《奇袭白虎团》(Raid on the White Tiger Regiment)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创作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

    Read More

  • 《海港》(On the Docks)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于1964年由上海京剧团创作,后经江青指导修改,于1972年定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工...

    Read More

  • 《沙家浜》(Shajiabang)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初版创作于1960年,经过多次修改后于1964年被确立为样板戏。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新四军与当地群...

    Read More

  • 《智取威虎山》(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是一部现代京剧,首演于1958年,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960年代成为样板戏...

    Read More

  • 孩子学中医: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幼儿园孩子都爱读 康和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这一天,我在网上买的《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收到了,下班后,带着快上幼儿园中班的小丫头将书取了回来。

      小丫头自动自觉地拆开了包裹,刚识得少量字的她居然捧着新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三年级的哥哥也拿了一本上册,坐到了他的书桌前阅读去了。

      我这次买的是小学版的两册,书的内容很生活化,寓教于生活中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小丫头看了一会儿后,就开始请我帮忙了,让我给讲里面的故事。

      我很乐意。

      书的封面很清新,里面的书页整体给人的视觉感受也很舒适,每个页面上还有一两副配图,让故事形象了起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也可以阅读了。

      小丫头拿到的是下册,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春捂秋冻”的道理。

      故事讲的是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欣欣,清明假期她的爸爸妈妈要带她出去踏青,欣欣很高兴,提前几天就在做准备——翻出了一条漂亮的粉色的裙子,想在出去玩的时候穿。在征求妈妈的意见时,妈妈说,这个季节还不适合穿裙子。欣欣不高兴,就想穿裙子。这时,奶奶也走过来,告诉欣欣,现在还不能穿裙子。

      欣欣妈妈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不能只穿裙子,还得在裙子外面穿一件罩衫,下面还要穿上打底裤。接下来,欣欣妈妈就给欣欣讲了为什么要“春捂”的道理。

      经历了一个寒冬,到了春天,大地复苏,推陈出新,蛰伏冬眠的动物慢慢苏醒,小草钻出地面,树枝开始发芽……这都有一个由冷变暖的过程,虽然到了清明节,天气预报气温24度,但是这个时候整体气温还并不稳定,还可能出现“倒春寒”,所以春天穿衣就要格外注意,还需要捂一捂,让身体慢慢地适应过来,这样才不容易生病。

      欣欣听了后,终于明白了,并可以举一反三地明白为何到了秋天要“秋冻”。

      我一边讲,一边观察小丫头的反应,小丫头听得很是认真。

      故事讲完了,小丫头意犹未尽,自己翻了翻书,挑了另一个故事让我接着给她讲。

      这个故事是讲“五谷为养”的。

      妈妈带着5岁的皮皮去找中医看病,皮皮5岁了,身高只有95厘米,体重不到14公斤,看着就像3岁的孩子。中医大夫说皮皮是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问皮皮妈妈,孩子平时都吃什么呢?妈妈回答:孩子胃口不好,挑食,就爱吃肉、膨化食品,不爱吃米饭、面条、馒头、蔬菜等,很容易生病。

      原来是挑食偏食惹的祸啊。

      找到了问题,中医大夫开了中药,并告诉皮皮,主食——大米小米小麦,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肉蛋补充蛋白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饮食要全面要有主次,不能挑食偏食。

      喝了中药,改正挑食的坏毛病以后,皮皮胃口变好了,还长胖了一些了。

      小丫头边听边说,妈妈,我不挑食。

      哥哥在里屋插了一句,你老不喝粥。

      我借机附和,是啊,你最近都不太爱喝粥了呢,这也是挑食,可要改正哦。

      小丫头立马辩解,妈妈,你上次熬的粥我都喝了呢。

      嗯嗯,下次也要开开心心地喝,才是不挑食呢。我趁机鼓励。

      好的,妈妈。小丫头严肃认真地点头。

      除此之外,茄子、南瓜、冬瓜等等也要吃哦。这是对兄妹俩说的。

      

      兄妹俩这些年在我的各种熏陶下,已经慢慢有了一些中医思维。我的一位中医老师曾经说过:中医即生活,生活即中医。深以为然。

      这套读本很好,讲得就是生活中的小故事,讲道理也是深入浅出,三年级的哥哥阅读起来基本没有障碍,还能激发他的思考,让他联想到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事情。幼儿园的妹妹也可以阅读,由我或者孩子爸爸和她一起读,一起讨论,在纠正一些小的不良习惯上能够很快看到孩子的变化。

      还等什么?一起和孩子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