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向正确,不能坚持容易倒在黎明前夕。
正确方向,坚持下去一定会出现天地宽。
朝鲜战争困不困难?
史诗般的困难,但抗美援朝大战略是正确的,坚持下来,换来苏联在工业化的帮助,换来国人从百年屈辱史站立起来,换来几十年的安稳,换来大国地位,换来从棋子变为棋手。
集体经济的探索困不困难?
当然困难,需要对过去那种认知进行改造,需要对一部分战友劝说,一穷二白还遭受欧美的封锁,又遇到了天灾的影响。
那这种方向对不对呢?
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必须要有集体的土地和团结的人民一起来完成。
可惜有些人说,集体经济是吃大锅饭,容易养懒汉,不利于农民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并没有坚持下来,采取了实用主义,从此集体奋斗到个人拼搏,个人原子化。
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各扫门前雪,有时为了一寸田地反目成仇,幸好修了水利,否则争论更多。后来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出现,很多田地慢慢也就成了荒地。
但对“实用主义”,要明确它的局限性。
改变经济基础方向,势必影响生产关系。
毛主席对此曾说:“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
几十年过去,形势发生了巨变,当时的策略是否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回头瞧瞧。
贰
“单干”风,从小岗的十八位“勇士”刮起。
但是呢,应该要从“猫抓老鼠”谈起。
抓老鼠的“黑猫”和“白猫”,原来称为“黄猫”与“黑猫”,但伟人的一句话扭转了舆论称呼。1976年,毛主席把“黄猫”修改为“白猫”,对身边的人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
黑与白更突出其存在的对立性。
某人在六十年代就比较认可单干,然后经常用这句“猫抓老鼠”的俗语来说理。
“春天”后,万里最先推广了小岗精神。
但不管千里万里,一定要坚持真理。
我们试着来探讨一下小岗的“真理”:
1.去年小岗村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虽然国家和各大企业在小岗村投入巨大,但在前几年才脱贫,在国际上的众多乡村中,它有点名不副实,不知道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几千年的单干为什么农民难富起来?有人说地主靠勤劳致富,又说单可以让农民有极大的积极性,但几千年单干,农民都有极大的积极性,都很勤劳,按理说应该个个吃饱和致富,可历史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呢?所以说,后来的单干增产,是离不开前三十年修建的水利工程,还有后来引进的化肥和农药。
3.推广小岗精神,本来是为了推广务实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可慢慢出现很多质疑者,主要对“单”与“干”两方面的批评。
对“单”字的说法: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性,单打独斗是没有力量的,需要团结合作,田地分散各自经营不利于机械化发展,形不成规模效应会限制农业进步。
对于“干”字的说法:有人讽刺说它走到了反向,也就是变为“等、靠、要”,等到了沈浩的领导,靠到了春天风气,要到了各种补贴,光2022年一年,小岗村就获得35亿元的投资。
4.小岗村当年人均四五亩地,按当时全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应该吃不饱饭。所以问题来了,当时吃不饱饭是因为集体经济造成还是本身就比较懒呢?根据沈浩当年在他的日记所记载:黑社会就在我身边,当年带头按手印的那个人就是,他霸占了集体的财产,我去问他讨要,还被他踹了一脚。这二十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正气压不住邪气。
5.小岗村的“单干”策略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战略,单干的历史使命到了哪个阶段?要知道,小岗发展很快出现瓶颈,后来沈浩还不得不放下身段跑去大寨学习。
6.对小岗村投入巨大,这对于其他村来说,存在公平性问题。网络上提出不同声音,认为无论怎样挖掘、概括、粉饰、拔高、赋予其榜样力量,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建议淡化小岗村的典型意义。
7.单干促进了积极性,但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比如各顾各后,社会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精致利己主义的人,还有后来由于远走他乡去打工,产生留守儿童,造成不少家庭分崩离析、分化瓦解、分裂断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事不应该一刀切,小岗村在大力帮忙下在前几年才脱贫,而那一年周家庄人均纯收入高达23710元,靠自己村集体的力量,做到对全社员实行12项福利事业,包括免费供水、免费上学、电费补贴、合作医疗、生活补贴、困难补贴、老人补贴、残疾人补贴、住房补贴、免费安保服务等。
结合实践的结果,真理会越辩越明!
应从人民立场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总结历史经验,要敢于反思、探索和调整,不要让社会产生路劲依赖而导致缺乏创新。